向彩瓊李航森譚曉云
【摘要】目的:基于文獻分析局部外敷治療肝癌疼痛的中藥用藥規(guī)律。方法:選取近20年在國內醫(yī)學期刊公開發(fā)表的局部外敷治療肝癌疼痛的復方49首,對復方中出現(xiàn)的129味中藥中使用頻次較高的前33味中藥的性味歸經、毒性、功效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活血化瘀藥(3030%)、清熱藥(1515%),歸肝經(7576%)、脾經(4848%)、心經(3939%),辛味藥(7576%),溫性藥(3939%),有毒藥(2121%)在局部外敷治療肝癌疼痛研究方面應用較多。結論:高頻藥物可為臨床醫(yī)生選方用藥提供重要參考依據。
【關鍵詞】中藥;局部外敷;肝癌疼痛;用藥規(guī)律
【中圖分類號】R4411【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6)19-0033-02
肝區(qū)疼痛是肝癌最常見的癥狀,影響患者的精神、飲食、睡眠等,導致生活質量下降。目前臨床常用的三階梯止痛療法容易產生依賴性,其不良反應多。因此,充分發(fā)揮中醫(yī)外敷止痛優(yōu)勢,提高生活質量至關重要。筆者總結近20年關于局部外敷治療肝癌疼痛的復方,對藥物的功效、性味歸經、毒性等因素進行分析,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中藥數(shù)據的標引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版)[1]收錄的所有中藥為中藥數(shù)據標引,并以高學敏主編的《中藥學》[2]為補充,其中同一種中藥的提取成分、入藥部位及炮制方法不同但功能相同者,計為1味藥。每味中藥按照《中藥學》對中藥名、性味、歸經進行功能療效分類和分類類目的設定。
12文獻檢索及資料來源計算機檢索公開發(fā)表的中藥局部外敷治療肝癌疼痛的臨床研究文獻,主方有完整明確的藥物組成,療效評價總有效率不低于70%,觀察例數(shù)不低于20例,同一作者、同一方劑的文獻合并歸一。排除中藥內服,其他外治法如穴位敷貼、臍部敷貼、針灸止痛等文獻;文獻綜述、經驗總結、理論探討、動物實驗類文獻不收錄。
13建立數(shù)據庫建立“外敷數(shù)據庫”,即滿足納入標準的方藥信息,包含方名、藥物組成。
14統(tǒng)計學方法統(tǒng)計數(shù)據庫中各味中藥的性味、歸經、功效使用頻次,將結果導入Excel 表進行分析。
2結果
21總用藥情況符合收錄標準的49首復方中,總用藥為513次,單味藥129味,其中使用頻次較多(≥5)的前33味中藥分別是冰片、乳香、沒藥、大黃、延胡索、蟾酥、莪術、馬錢子、血竭、雄黃、三棱、丹參、天南星、麝香、白芷等。
22使用頻次較高的前33味中藥不同功效統(tǒng)計33味中藥中,活血化瘀藥、清熱藥應用較多。見表1。
23使用頻次較高的前33味中藥不同歸經統(tǒng)計33味高頻藥物歸心、肝、脾經的比例較高。見表2。
24使用頻次較高的前33味中藥不同藥味、藥性統(tǒng)計33味高頻藥物中辛味藥、熱性藥應用較多。見表3。
25使用頻次較高的前33味中藥毒性統(tǒng)計33味高頻藥物中毒性藥物使用13味,占3939%。見表4。
3討論
中藥局部外敷治療肝癌疼痛的機理在于施藥于外,藥物在局部組織內形成較高濃度,將毒邪拉而出之或攻而散之,同時又通過皮膚的吸收、經絡的傳輸使藥物到達肝臟,從而疏通局部氣血,緩解疼痛 [3]。
統(tǒng)計結果顯示,活血化瘀藥、清熱藥在局部外敷治療肝癌疼痛中使用較多。在肝癌發(fā)病的整個過程中始終存在瘀血的病理變化 [4],因此,活血化瘀應貫穿肝癌治療的始終?;钛鏊幹腥橄?、沒藥使用頻次分別為28、24,僅低于冰片。兩者分別含有倍半萜、二萜、三萜和西松烷型二萜、五環(huán)三萜等成分,具有很強的抑瘤作用[5]。肝癌疼痛發(fā)生的主要原因為火熱之毒,尤其是當肝癌迅速增大伴有壞死和繼發(fā)感染時[6],而清熱藥能夠清熱、解毒、止痛。冰片作為開竅藥,使用頻次為36次,在所有中藥中使用頻次最高,能促進配伍藥物透過生物膜屏障以達到藥物在機體的最佳吸收、分布[7]。辛味藥、熱性藥,歸肝經、脾經、心經的藥物使用較多。辛能散能行,促使血管和淋巴管擴張,有利于藥物的吸收;溫熱藥物能通絡活血;肝主疏泄,能行氣活血;脾主運化,《金貴要略·臟腑經絡先后病》云:“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在脾……”。心主血脈,以輸送藥物至全身臟腑,共同發(fā)揮通絡止痛的作用。毒性藥物在外治肝癌疼痛中大量運用,癌毒是肝癌發(fā)生、發(fā)展、變化的根本原因,解毒攻毒法是解除癌毒的治療核心[8],另外,外敷較內服藥物毒性更為峻猛,在臨床運用有毒藥物時要注意毒副作用。
綜上所述,高頻藥代表了局部外敷治療肝癌疼痛的特色,對高頻藥物進行研究,找出用藥規(guī)律,能為臨床提高肝癌止痛效果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高學敏主編.中藥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7:51-612.
[2]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0:3-385.
[3]李秀英,劉相花.化瘀止痛膏外敷治療肝癌疼痛60例療效觀察[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14,26(8):779-780.
[4]李興華,呂剛,卜凡儒.活血化瘀法防治惡性腫瘤研究進展[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2,4(13):413-415.
[5]戴一,曹殷潔.沒藥、乳香有效成分抗腫瘤活性及機制的研究進展[J].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2012,23(4):490-493.
[6]武步濤.武明欽主任醫(yī)師治療肝癌疼痛四法的經驗[J].光明中醫(yī),2006,21(11):52-53.
[7]魏楚蓉,伍趕球.冰片的藥理作用及機體研究進展[J].國際病理科學與臨床雜志,2010,30(4):447-451.
[8]程海波.癌毒病機理論探討[J].中醫(yī)雜志,2014,55(20):1711-1714.
(編輯:穆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