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小蓮
十年前小S接受采訪,談她主持《康熙來了》有哪些絕對不會問的問題,其中包括“絕對不能問一個不紅的演員不紅是什么感受”。而最近女演員萬茜卻在知乎上回答了一個問題,“作為一名不紅的演員是一種什么體驗?”雖然村上春樹先生說過類似的話,比如只有漂亮的人才有資格說自己今天太丑了,有錢人才可以理直氣壯地說自己沒錢,但是萬茜答題之后一下子火了,甚至比她前幾年憑借《軍中樂園》拿到金馬獎最佳女配角時還要火,還小小助力了一下她參演的影片《捉迷藏》的宣傳。
所以,時代變了,一個積極配合宣傳、沒有偶像包袱、又會寫點文章的演員,最好的宣傳平臺真的不是烏煙瘴氣的微博,不是千篇一律的專訪,而是“看起來像是在研究真問題”的知乎,前提是這些真的是明星自己一個字一個字敲出來的、在平時那些針鋒相對的深度專訪里起碼有過靈光一閃的東西,否則仍然只是湊了個熱鬧。
萬茜怒答知乎,關(guān)于“不紅”,她的說服力比較強(qiáng),也代表了跟她一樣身懷演技卻不善炒作的一票好演員,比如齊溪、顏丙燕、譚卓還有資格更老些的秦海璐和郝蕾們,她們都是作品中“骨”的部分,就算少有人注視,但正因有他們撐著,皮肉才不會塌。而當(dāng)她答完這個問題之后,與微博的低齡狂熱粉絲群體有所區(qū)隔的知乎受眾贊同者壓倒了質(zhì)疑她炒作的人,一個還算漂亮的女演員,承認(rèn)自己不紅以及從不紅中得到平凡的享受,這種“小確幸”感的確有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染力。
跟她相比,另一個男演員可以說是玩轉(zhuǎn)了知乎,就是演了一堆好作品的張譯,他的個人定位有點像日本的堺雅人,不嫩不鮮也不老,沒有帥得驚人,卻也不丑,看似什么都能演,于是很難被定型。而且這兩個人都可以算得上演員中的文化人,張譯在知乎上的故事講得有聲有色,網(wǎng)友評價他“怎么這么會抖包袱”,堺雅人也算是在早稻田大學(xué)讀過幾年書,修習(xí)過中國文學(xué),雖然因為演藝事業(yè)中途輟學(xué),卻也能在走紅之后密密麻麻的行程里,擠出時間讀書、寫專欄、結(jié)集出版。
愛讀書、有文化已經(jīng)成為演員和明星的外掛技能,容易拉好感,女明星擺脫花瓶嫌疑、告別包養(yǎng)的麻煩,男明星加上文人光環(huán)更容易吸引高質(zhì)量女粉,在老干部、小鮮肉、禁欲派等標(biāo)簽逐漸過時的情況下,讀書人完全可以成為藝人包裝自己的新方向,而如何顯示一個藝人平時會讀點書并有文化呢,你先去知乎選幾個跟演戲有關(guān)的問題來答吧。
玩知乎,不紅的比紅的有優(yōu)勢,比如沒什么包袱可以隨便調(diào)侃自己的萬茜;不帥的比帥的有優(yōu)勢,張譯說自己拍吻戲的那些好笑橋段,換在黃曉明身上還是會掀起套路般的群嘲。之前佟大為在《冰河追兇》宣傳期也怒答過一次知乎,平心而論,那個答案看得出經(jīng)過了精心準(zhǔn)備,字斟句酌、真情實感,沒有錯別字,但也看不到演員的個人特色,跟前兩位相比,檔期宣傳的意味太濃了。更別說只出現(xiàn)過一次的徐崢了,顯然他們根本沒打算將知乎作為長期的宣傳陣地,又或者說,經(jīng)過冷靜而理智的衡量,終究覺得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