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文輝 鄒佳泉 舒成星等
摘要:開展了不同藥劑防治辣椒疫病田間藥效試驗。試驗結果表明,從辣椒花蕾期開始連續(xù)施藥3次,每次間隔10 d,500 g/L咪唑菌酮懸浮劑(SC)15 g/667 m2、722 g/L霜霉威鹽酸鹽水劑52mL/667 m2和450 g/L咪唑菌酮·霜霉威鹽酸鹽sc 100~133 g/667 m2,對辣椒疫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對辣椒安全。
關鍵詞:藥劑;防治;辣椒疫病;田間藥效
中圖分類號:S43614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3547(2016)08-0093-02
辣椒疫病是由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ei)引起的真菌性病害,是影響湖北大冶市辣椒生產的重要病害。辣椒疫病全生育期均能發(fā)生,葉、莖、果、枝均能受害,以開花至結果期發(fā)生最為嚴重。田間局部發(fā)病后,氣候適宜時能迅速向周邊蔓延,常造成辣椒大面積枯死,重病田塊絕收。為篩選出防治辣椒疫病的高效藥劑,掌握防治時期和施藥方法,湖北大冶市植保站開展了幾種藥劑防治辣椒疫病田間藥效試驗。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供試藥劑:450 g/L咪唑菌酮·霜霉威鹽酸鹽sc(懸浮劑)、500 g,L咪唑菌酮SC、722 g/L霜霉威鹽酸鹽(普力克)AS(水劑)、687.5 g/L氟菌·霜霉威(銀法利)SC(拜耳作物科學公司),23.4%雙炔酰菌胺(瑞凡)SC[先正達(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供試辣椒品種為杭椒7號。
1.2試驗設計
試驗設7個藥劑處理區(qū),1個清水對照區(qū),隨機排列,每處理3次重復,小區(qū)面積8.5 m2。具體處理:450g/L咪唑菌酮·霜霉威鹽酸鹽sc 75g/667 m2、450 g/L咪唑菌酮·霜霉威鹽酸鹽SC 100 g/667 m2、450扎咪唑菌酮·霜霉威鹽酸鹽SC 133 g/667 m2、500 g/L咪唑菌酮sc 15 g/667 m2,722 g幾霜霉威鹽酸鹽AS 52 mL/667 m2、687.5 g,L氟菌·霜霉威SC75 g/667 m2、23.4%雙炔酰菌胺SC40 g,667 m、清水對照。
1.3試驗方法
試驗在大冶市茗山鄉(xiāng)湖北毛鋪生態(tài)農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菜地進行,試驗田面積350 m2,保護地重茬種植,土壤較干燥,采用溝灌和滴灌方式澆水。667 m2施有機肥500 kg作底肥,溝施45%復合肥50 kg。2015年7月14日育苗,8月20日定植,10月12日開始采收。
試驗于9月15日,辣椒花蕾期施第1次噴藥,采用兩次稀釋法配藥,第1次將試驗藥劑加少量清水稀釋100倍配成母液,第2次再將母液加水配成藥液。用手持噴霧器均勻噴霧至全株,第1次用水量30 L/667 m2,使全株包括葉片正、反面均勻著藥。9月23日噴第2次藥,10月5日噴第3次藥。第2、3次配藥方法、藥劑用量同第1次,用水量增至40 L/667 m2。第1、2次噴藥為陰天,第3次施藥為晴天,棚內氣溫20~26℃,無風,對施藥無影響。
1.4調查方法與數據統(tǒng)計
于9月15日藥前調查發(fā)病基數,第3次施藥后15 d(10月20日)和30 d(11月4日)各調查1次發(fā)病情況,由于小區(qū)面積不大,采取小區(qū)內所有辣椒逐一調查的方式,記載總株數、病株數,并對病株進行分級。分級標準為:0級:健康無癥;1級:地上部僅葉果有病斑;3級:地上莖、枝有褐腐斑;5級:莖基部有褐腐斑;7級:地上莖、枝與莖基部均有褐腐斑,并且部分枝條枯死;9級:全株枯死。病情指數=[∑(各級病株數×相對級數值)/(調查總株數×9)]×100。因藥前各小區(qū)均未發(fā)病,防治效果(%)=[(對照區(qū)病情指數一防治區(qū)病情指數)/對照區(qū)病情指數]×100%。
2結果與分析
由表1可知,10月20日調查,以500g/L咪唑菌酮SC 15g/67 m2防治效果最好,平均防治效果為9394%;其次是722g/L霜霉威鹽酸鹽AS52mi/667 m2和687.5 g/L氟菌·霜霉威SC 75 g/667 m2,平均防治效果均為92.35%:再次為450/L咪唑菌酮·霜霉威SC 133、100 g,667 m2,防治效果分別為90.76%、87.59%,以上5個處理間差異不顯著。
11月4日調查,以500 g/L咪唑菌酮sc15 g/667 m2防治效果最好,平均防治效果為89.82%:其次是450 g/L咪唑菌酮·霜霉威sc133 g/667 m2,平均防治效果為85.89%;722 g/L霜霉威鹽酸鹽AS 52 mL/667 m2,平均防治效果為85.77%;450 g/L咪唑菌酮·霜霉威SC 100 g/667 m2,平均防治效果84.54%,以上4個處理間差異不顯著。
3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500 g/L咪唑菌酮sc15g/667 m2、722 g/L霜霉威鹽酸鹽AS 52、450 g/L咪唑菌酮·霜霉威SC 100、133 g/667 m2在辣椒疫病易感期未表現癥狀前,連續(xù)施藥3次,對辣椒疫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持效期長,上述藥劑及濃度均未見對辣椒產生藥害。
因本試驗在保護地進行,施藥時植株未表現明顯癥狀,在露地栽培中氣候條件不同,農民習慣在發(fā)病后施藥,在發(fā)病后施藥防治效果是否明顯,有待試驗論證:為實現農藥減量目標,防治次數能否減少,需要進一步試驗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