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是何
“雪鸮,雪鸮,雪鸮……”遠遠地望見這個白色的寶貝,旁若無人般站在那里,一動不動。我降低車速,從它身邊緩緩走過。沒錯,就是它!那時的心情就兩個字:激動。為了不驚擾它,我再往前走了許多才返回,待到既不打擾它,又適合拍攝的位置,停車熄火。它仿佛也很配合我的拍攝,在那里不停地擺出各種優(yōu)美的姿勢,有時微張翅膀預飛不飛、有時展翅旋空……
阿勒泰有“雪鸮”。聽到這樣的一句話不知會讓多少人為之激動、為之不計成本的付出。
阿勒泰到底有沒有“雪鸮”?過去只是一種傳說,誰也拿不出一張能說明阿勒泰有“雪鸮”的照片或相關證據。我曾查閱了很多有關“雪鸮”的資料,按照它的生活習性開始慢慢關注,尋找它是否真的存在。
據相關資料記載:“雪鸮,學名Bubo scandiaca,是鴟鸮科的一種大型貓頭鷹,頭圓而小,面盤不顯著,沒有耳羽簇。嘴的基部長滿了剛毛一樣的須狀羽,幾乎把嘴全部遮住。虹膜金黃色,嘴鉛灰色或角褐色,爪基灰色,末端黑色。它的羽色非常美麗,通體為雪白色,也有的時候布滿暗色的橫斑。棲息于凍土和苔原地帶,也見于荒地丘陵。以鼠類、鳥類、昆蟲為食。在北極和西伯利亞繁殖,越冬時可見于中國北方部分地區(qū),十分罕見。雪鸮生活在北極地區(qū)。貓頭鷹一般都在夜晚出來捕食,而雪鸮白天黑夜都可以出來活動,貓頭鷹一般都在樹上生活,北極地區(qū)沒有這樣的條件,所以雪鸮只能在巖石上建造自己的巢?!?/p>
這些對“雪鸮”的描述,更讓我堅信阿勒泰有“雪鸮”。從此,自己也就踏上在阿勒泰尋找“雪鸮”之旅。
幾年來,除了加班之外,幾乎將自己所有的雙休日和節(jié)假日的時間都用在了尋找“雪鸮”的征程之中。我不但堅信阿勒泰有“雪鸮”這個傳說是真的,我還相信“雪鸮”是一種靈鳥,只要堅持去尋覓它,它一定會與我一見的。
這可能就是夢想。
時間一年年過去了,仍然沒有“雪鸮”的蹤影,這讓我當初的信心開始打問號,難道阿勒泰沒有“雪鸮”?這里根本就沒有它生活的環(huán)境?
有一天在下鄉(xiāng)返回哈巴河時天色已晚,車速也不是很快,忽然發(fā)現車前不遠處一個白色物體,在距離我們約十幾米時,突然起飛,并從我們車前從右至左飛過,嚇得駕駛員緊急制動,要不是系著安全帶,我們的頭可能早就碰到玻璃上了。這有驚無險的一幕,當時沒有來得及思考這是什么東西,待回來后再仔細回想當初的情景和它飛行的形態(tài),后又先后請教了多名專家確定,它就是我要找的“雪鸮”!
從此,搜索尋找有了目標,有了大體的范圍。而我發(fā)現“雪鸮”的消息也不脛而走,許多鳥友也加入了尋找“雪鸮”蹤影的行列,但始終都是大海撈針一無所獲……
時光的年輪指向了2016年春節(jié)?;仡櫼荒甑娜兆?,除了工作還是工作,還真的沒有好好的陪老婆孩子出去走走,也沒有帶她們一塊出去兜風。當天,雖然是除夕,但也是自己難得的休息時間。我們就收拾好行囊,駕車走進大自然。
前幾天的一場大雪,為大地蓋上了一層厚厚的“棉被”,湛藍的天空上耀眼的太陽正溫暖著大地。道路兩旁的建筑物越來越少,最后只剩下一排排整齊的電線桿了。這也是阿勒泰地區(qū)的一大特色,因阿勒泰地區(qū)通往各縣市的道路都相對平坦筆直,電力、通訊等線路建設也伴隨交通網絡,通往各縣市、農牧村。
奇跡也就在這特色與常見中出現了。
“雪鸮,雪鸮,雪鸮……”
遠遠地望見這個白色的寶貝,旁若無人般站在那里,一動不動。我降低車速,從它身邊緩緩走過。沒錯,就是它!那時的心情就兩個字:激動。
為了不驚擾它,我再往前走了許多才返回,待到既不打擾它,又適合拍攝的位置,停車熄火。它仿佛也很配合我的拍攝,在那里不停地擺出各種優(yōu)美的姿勢,有時微張翅膀預飛不飛、有時展翅旋空、有時睜一只眼閉一眼……
拍攝了一陣,激動的心情逐漸恢復平靜,自己腦海中卻出現了激烈的斗爭:眼前這個罕見的小精靈我該不該向外界公布,該不該向所有鳥友分享這一激動的心情?
讓我花費了幾年心血,好不容易找到證明阿勒泰有“雪鸮”的事實,如果因為人為因素導致失蹤,這不僅是自己的遺憾,也是阿勒泰乃至整個新疆的遺憾。不想公開它的存在,只想讓它安寧的在那里生存,在那里繁衍生息,等到種群大了,自會與我們相見。
在此,也向廣大鳥友們深表歉意,我不能告訴您,請您也不要問我在哪里發(fā)現的,請君勿開口,免得我為難。我希望阿勒泰有“雪鸮”的事實在我們保密、保護下,讓它留在阿勒泰,留在我們身邊繁衍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