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庭慧
摘 要:農業(yè)生產種植的過程中,病蟲害是影響其發(fā)展的首要障礙,換言之已成為一種致命的威脅。就玉米種植來說,各種病害和蟲害嚴重影響了其產量和質量,使廣大農民的種植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對此要積極采取措施,開展各種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技術。本文將詳細介紹當前生產上玉米常見病蟲害的癥狀、發(fā)病規(guī)律及防治方法。包括玉米大斑病、玉米病毒病、蚜蟲、玉米絲黑穗病、地老虎、蠐螬等地下害蟲。
關鍵詞:玉米大斑病;玉米病毒??;蚜蟲;絲黑穗??;地下害蟲;癥狀;防治方法
玉米是總產量最高的糧食作物,是我國乃至是全世界上分布最廣泛的糧食作物之一。隨著玉米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田間病蟲害也越來越嚴重,甚至嚴重影響到玉米收成量?,F(xiàn)對玉米生長期間常出現(xiàn)的病蟲,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大大提升玉米的產量,增加了農業(yè)經濟效益。
一、玉米大斑病
1.主要癥狀:玉米大斑病發(fā)病首先就要從下部葉片開始蔓延,逐漸影響到上部葉片,最后全部死亡。主要是對葉子造成危害,甚至禍及葉鞘和包葉。發(fā)病早期一般呈現(xiàn)青灰色水滴狀的小點,慢慢向葉脈周邊發(fā)展,從而形成梭形或紡錘形的深褐色斑點,腐爛長度達到15——28mm。當濕度過高時,葉子病斑形成黑灰色霉狀物,并以大片形式存在,導致玉米死亡或枯黃。
2.一般發(fā)病規(guī)律:主要表現(xiàn)形式為大斑凸臍蠕孢,屬于半知菌亞門真菌。當溫度在16℃——24℃內,濕度偏高時,情況更嚴重,特別重視雷雨天氣。
3.防治方法:實行輪作、倒茬制度,不能連續(xù)種植玉米,到了秋季要深翻土壤,盡量清除殘留病株,徹底消除了菌源。在種植時要選擇的玉米品種具有抗耐病強的雜交種;農業(yè)措施。在易發(fā)病階段,做好早期預防,降低病蟲害發(fā)生幾率。在適當的時期種植玉米,也能防止病害的發(fā)生。采用先進的種植技術、適當進行肥水灌溉,這樣增強了玉米自身的抵抗能力;藥劑防治。使用防效良好的藥劑:如40%克瘟散乳劑,稀釋為500——800倍液、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倍噴霧。每隔5——8d進行一次藥劑防治。
二、玉米病毒病
1.主要癥狀:在出苗期心葉根基部呈現(xiàn)出褪綠條點狀花葉,慢慢向周邊擴散,導致葉片顏色濃淡分布不均勻,在粗脈之間形成黃綠相間花紋。玉米在整個生長期均可能感染發(fā)病,易感階段為出苗到七葉期。玉米粗縮病的主要癥狀就是植株矮小,被損害的玉米出現(xiàn)暗綠色為主,葉肉又粗又直,呈弓狀彎曲。
2.一般發(fā)病規(guī)律:出現(xiàn)玉米矮花葉病時可以采用汁液摩擦接種來預防。其主要是靠蚜蟲傳播,不僅大量傳播了疾病,還影響了玉米的生長。蚜蟲在刺吸時,會分泌一些唾液,阻礙玉米生長速度,使玉米枯萎。
3.防治方法:在種植時要選擇的玉米品種具有抗耐病強的雜交種;采用藥劑主要是把蚜蟲與灰飛虱全部消滅。使用的藥劑如40%氧化快樂果3000倍液進行噴霧;不斷加強種植技術,這樣有效預防病蟲害。
三、蚜蟲
1.癥狀蚜蟲是依靠在葉背與嫩莖上吸收枝葉營養(yǎng)來生存,其導致玉米稈葉片成卷萎縮、枯黃,甚至死亡。若是葉片受到損害,嚴重影響到收成,導致玉米低產。
2.一般發(fā)病規(guī)律:蚜蟲的繁殖方式與其他害蟲差異很大,其繁殖特性為孤雌生殖和兩性生殖兩種交替繁殖,因此,生活結構相對較復雜,常以幾代“同堂”一起生活。蟲口密集、危害時間漫長,嚴重制約玉米的生長。
3.防治方法:采用藥劑防治。如40%氧化快樂果3000倍液噴霧;利用天敵。蚜蟲的天敵蚜繭蜂,可以讓其消滅蚜蟲。
四、絲黑穗病
1.主要癥狀:此病是玉米在苗期芽鞘入侵的系統(tǒng)性病害。通常正常的果穗比病果穗的長,病果穗不僅基底部較大而且端部尖,最高處未抽取花絲。一般情況下在開花期發(fā)病的植株,都無花穗,就算開花,也容易枯萎。
2.發(fā)病規(guī)律當病菌厚垣孢子落入土中,混人糞肥或被種子攜帶的一種能夠抵抗不良環(huán)境的特種孢子——厚垣孢子過冬。在來年溫度上升時,厚垣孢子借助幼苗通過芽鞘萌發(fā)。當土壤過于干燥或溫度偏低時,影響了幼苗的生長速度,也增強了幼苗的感染幾率,影響甚遠。此病菌生存力強,通常能在土壤里生存三年左右。
3.防治方法:選擇的玉米種植品種要具有較強的抗病能力;定期實行輪作與深耕,實行有效的輪作,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土壤中的病菌;深耕土壤,可以破壞菌源,降低絲黑穗病的發(fā)生幾率;一且發(fā)現(xiàn)病株要及時處理,避免蔓延,一般采取燒毀處理;藥劑防治。在玉米幼苗生長階段使用藥劑有效預防,能促進幼苗的健康生長。
五、地下害蟲
1.主要癥狀:地下害蟲主要依靠咬食幼苗的根或根莖生存,嚴重導致死苗現(xiàn)象發(fā)生。
2.一般發(fā)生規(guī)律:地下害蟲一般情況下,白天休息夜間活動頻繁,尤其是地老虎。目前危害最大的是第10代幼蟲,多雨天氣與土壤潮濕是引起地老虎大量出現(xiàn)的先決條件。金龜子的幼蟲是蠐螬,其食性較為復雜,主要以咬食幼苗為主,引起幼苗死亡。
3.防治方法:隨時清除田邊、地面的雜草,這樣可以有效消除蟲卵、阻止幼蟲的生長,從根本上阻斷發(fā)病源頭,控制了害蟲的生長;藥劑防治。在玉米種植時,可以采用把藥劑摻入玉米中內,增強其抗病能力,使用的藥劑如40%甲基異硫磷1kg對水20kg拌種600kg。若是未拌種的,可以在播種后適當時期給予50%辛硫磷或700倍的敵百蟲液來澆灌根部。
綜上所述,要讓玉米達到高產穩(wěn)產的目的,就要針對玉米常出現(xiàn)的病癥、發(fā)病規(guī)律,進行有效的防治,讓玉米健康生長,提高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