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黃芝岡日記選錄(二十五)

      2016-11-19 08:52:49范正明
      藝海 2016年4期

      范正明

      一九五六年(北京)

      五月二十七日

      湖南湘劇團團長金漢川同志由陳綺霞同志介來相見。湘劇將來京演出,有彭俐儂、楊福鵬、董武炎、徐紹清、莊華厚、廖建華、王華運、劉春泉、吳淑巖、張福梅、黃福明、鄭福秋、蔣華金、莊麗君、歐壽廷。

      五月二十九日

      五月十三日,由歐陽(予倩)院長轉(zhuǎn)來周達甫同志一函云:長沙壽星街周慕蓮堂禁唱戲的小石碑是這樣六個字:‘此屋永禁堂戲。石碑原在轎廳里進花廳門的墻角。據(jù)說那所大房子上手,因唱戲而傾家蕩產(chǎn)而賣房屋,周笠西引為鑒戒。因唱戲而賣房屋,可見當時戲風之盛。信為五月十日發(fā)。

      五月三十日

      五月二十八日晚,往長安戲院看山西省晉劇團演出《游花園》、《小別母》、《九件衣》。《小別母》有“母上兒請”之道白,最為古樸。蓋用戲曲行話于劇中人物道別也。

      午前往師大講《驚夢》完。衛(wèi)之祥同學托借《孔雀東南飛》劇本。午后學習,因前未接頭,以致貽誤。劉策老、周靜庵、劉仲生來。

      五月三十一日

      晚,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在北京劇場舉行捷克斯洛伐克戲劇家約瑟夫·卡捷塔·德爾逝世一百周年紀念會,并由北京人民藝術(shù)劇院演出他的名劇《仙笛》。代爾生于1808年。在作者生長的年代,捷克被奧、匈帝國統(tǒng)治,民族文化幾被毀盡。代爾以演員、新聞記者、寓言童話作家、劇作家的職業(yè),為爭取祖國的獨立自由而斗爭。代爾有《喬奇的幻夢》、《森林中的少女們》、《頑固的婦女》、《庫特拿斯山的礦工們》、《揚·胡斯》等(劇本創(chuàng)作),以歷史劇、童話劇為主要題材。代爾不僅是一個偉大的戲劇家,更是一個熱衷于社會活動的劇作家,同時也是一位杰出的劇場組織者和戲劇理論家。1856年7月11日,代爾餓死在彼爾森,享年48歲。今年7月11日,是代爾逝世一百周年?!断傻选吩洞碉L笛的人》。這個富有強烈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風格的劇本問世后,受到捷克斯洛伐克人民的熱烈歡迎。一直到現(xiàn)在,仍為各專業(yè)劇團和業(yè)余劇團的重要上演劇目。

      六月一日

      午前往師大講《長生殿》大意,午后往首都劇場聽艾思奇講《生產(chǎn)力和生產(chǎn)關系》第三小題“社會意識的能動作用”。

      六月二日

      午后讀李長之《洪昇及其〈長生殿〉》,準備明日發(fā)言。

      六月二十八日

      本日午后二時半,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召開《琵琶記》第一次討論會,往文聯(lián)六樓會議廳出席。田漢同志主持,提出歷史人物處理問題。認“身后是非誰管得”,令古人受冤的劇中人物處理,是否可以避免。古人身后是非是歷史家的問題,人物典型性是戲劇家的問題。《琵琶記》的蔡邕究與漢代蔡邕是二非一,比而同之,歷史家之觀點也。尚鉞先生從田漢同志所說,當作元明之際的歷史報告時,乃謂資本主義萌芽最早在元末明初發(fā)生,自覺的民族意識已經(jīng)起來,乃謂《琵琶記》不但存在階級矛盾,而且存在民族矛盾。并謂《琵琶記》所宣傳之忠孝乃漢人之物,而牛相則當為色目人。又謂荒年與道路不通,皆至元十一年后農(nóng)民大暴動的時代反映。又謂楚霸王乃反動人物,曹操比劉備進步,故戲曲與歷史之間存在矛盾。不知項羽典型乃從司馬遷《本紀》(指《史記·項羽本紀》)來,曹操、劉備人物典型乃從“說三分”(指《三國演義》一類說書小說)來。歷史家談戲曲,乃不能活用歷史唯物論,實一怪事。

      第一次《琵琶記》討論會上發(fā)言:

      劇協(xié)要我來談談《琵琶記》,我準備的材料著重故事、人物的一面,同時既然要說,就不免摻雜些個人主觀的意見,希望大家指教。

      《琵琶記》作者高則誠的另一部著作叫《閔子騫單衣記》。閔子騫的故事是二十四孝故事之一,但這個故事在民間許多戲曲如《蘆花記》、《打蘆花》、《蘆花絮》里卻反映了個體農(nóng)民的實際打算,并采用農(nóng)村的實際生活來處理這些題材,處理得非常生動,生活性很強。高則誠在《琵琶記》全部劇情中,運用了同樣的手法。它這種劇情是活生生的劇情,它是同廣大農(nóng)村的生活實際緊密地結(jié)合在一起的。我認為《琵琶記》的前部劇情,也可以說就是生活。

      我們先從蔡家談起。蔡家應該是讀書人家。蔡公“清貧”一世,在《琵琶記》里有過交待:他“守清貧”到八十歲,有了個好兒子,他自然要叫兒子出去應試,一心想兒子做官,替他改換門閭。蔡母則不然,她的年紀也有八十歲了,就只這么個兒子,如果出去應試,家里只有一個媳婦,而且是新婦,缺少人看顧,萬一兩老有個三長兩短,那又怎么辦?所以不主張兒子去應選科。于是這兩個人物一出場就吵起來了。蔡伯喈,好像是不愿離開八旬父母和新婚兩月妻房,但是他是不是真的不愿去應試和做官呢?我們不能被欺騙,他是愿意的。趙五娘對新婚夫婿難以分離,這是一面;另一方面伯喈出去應試后,侍奉公婆的重責放在她一個人身上,怕?lián)摬黄饋?。蔡公、蔡婆兩人之間是有矛盾的,這個矛盾經(jīng)過五娘和伯喈就更復雜化了。總之,各人都各有打算,各人的打算卻又都很實際。這個矛盾的基本點是應試不應試;八旬父母要人照顧固然重要,就這樣把伯喈擺在家里耽誤他的前程也不是辦法。這個矛盾怎樣解決呢?出來個張大公,一方面好心來勸架,一方面仗義承擔伯喈出去應試后蔡家的緩急。于是在張大公對蔡家有限的周濟下,送走了蔡伯喈;而真正的重擔,從此就落在趙五娘的身上了。

      蔡伯喈出去應試后,蔡家的矛盾再度的展開:陳留郡遭干旱,鬧饑荒。蔡公原有一個強烈的愿望,要兒子做官改換門閭,但受了饑荒的事實教訓,他開始后悔算盤打的不合算,不該叫兒子出去應試。至于蔡母,因為親生兒子被蔡公逼迫遠行,情緒上一直背著包袱;再加遭受饑荒,當前問題無法解決,在生活上又背了包袱。于是就向蔡公發(fā)泄,整日吵鬧,埋怨蔡公不該叫兒子出去,搞得今天沒有飯吃。蔡公蔡母兩人整日吵鬧,蔡母主動向蔡公發(fā)泄,蔡公本人又開始后悔,他們過去的矛盾好像逐漸統(tǒng)一,把怨恨都歸結(jié)在久不歸家的兒子身上。同時又因為饑餓難耐,對媳婦引起敏感和猜疑。這時候的趙五娘,承擔了一切災難,在翁姑的矛盾生活下過日子,忍受公婆的猜疑。矛盾的解除是蔡公蔡婆發(fā)現(xiàn)五娘背地里吃糠;蔡母包袱背得太重,終于先死了。蔡公怨恨兒子,一氣成病,他叮囑五娘在他死后不要把骨頭埋在土里,讓旁人知道蔡伯喈“不葬父親”;又當著大公寫下遺囑交五娘收執(zhí),要她在他死后早早改嫁;又把柱杖交給張大公,要大公等伯喈回來打他出去。

      趙五娘是不希望丈夫遠行的,她想替丈夫向公婆說話,又怕公婆說她留戀丈夫。她在送別時叮囑丈夫要早早回程,她把全家的責任在丈夫面前勇敢地承擔下來。伯喈一去沒有消息,趙五娘在家里是不是擔起了責任呢?擔起來了。這個責任好擔不好擔呢?實在不好擔。趙五娘最可貴的地方之一,就是堅決的自覺的替丈夫擔起了責任。戲詞里寫道:“文章選士,紛紛都是才俊徒;少什么鏡分鸞鳳,都要榜登龍虎。偏是他將奴誤。也不索氣蠱,也不索氣蠱,既受了蘋蘩,有什么抵辭,索興做個孝婦賢妻,也落得個名標青史。今日啊,也不枉受了世間凄楚。喳,俺這里自支吾,休得污了他的名兒,左右與他相回護?!边@種精神是非??少F的。蔡家的家庭責任原來不必由五娘一人擔任,可是現(xiàn)在必須來擔任。這個責任很難負,五娘是認清了的,于是盡量把自己的情緒壓制下來,下決心負起這個重擔。她擔起這個責任后,就感到左難右難,她必須不惜任何犧牲和當前一切困難進行斗爭,一直到把各種困難都克服,打開一條出路,乃至把她的責任交待清楚為止。這一段時間大概有七八年;在《琵琶記》里表現(xiàn)的有關五娘情節(jié),是這個戲最主要的情節(jié),如《吃糠》、《剪發(fā)》、《筑墳》、《描容》、《上京》直到《書館相會》。

      趙五娘能一身擔任一切苦難,是由于她的決心和自覺。她所以有這種決心和自覺,是由于她具有一種普通人的善良性格,這種性格也就是普通人的崇高品質(zhì),它蘊蓄有異常豐富的潛在力量。

      有人說,趙五娘這個人物缺少斗爭性。我的看法不是這樣,趙五娘有斗爭性的。秦香蓮是有斗爭性的,秦香蓮的斗爭性集中在她已身遭受迫害,集中在陳世美一個人身上。至于五娘的斗爭,卻集中在蔡家遭受迫害,集中社會給予蔡家一家人苦難。她就是向當時的饑荒和社會其他方面給予的苦難進行斗爭的,并且是在一段相當長時期的歷程里。她的斗爭不是劍拔弩張式的,而是具有很強的堅韌性的,這就是她在當時社會給她的一切苦難下堅持了七八年之久。

      我們再從忠孝的觀點看趙五娘。在封建社會的制度下,可以使人因忠孝而忘了己私,甚至因忠孝而舍棄自己的生命。像趙五娘就是一個,像程嬰、杵臼等都是例證。在今天新社會制度和社會關系的不同,跟古人的忠孝已經(jīng)有了質(zhì)的變化和差別,但如果認為它們之間全無關系也是不可能的。如果讓趙五娘活在今天的新社會里,我們又怎樣地來看待她?我想她的這種精神一定能發(fā)展成為我們同時代新人物的新道德和新特性的。人民的優(yōu)良品德,如責任感、堅決性和忘我的犧牲精神等,在封建社會和當時人民的狹隘的生活范圍里,在黑暗的苦難的生活情境里,雖然不能表現(xiàn)得和今天一樣的普遍和蓬勃有力;但如果我們能正視它的傾向性和發(fā)展性,是可以將封建社會人民生活的暗霧撥開,從中間清出一個新社會、新人物的品德的源泉來的。

      我認為在《琵琶記》里有兩種孝:一種是趙五娘的民間孝行,另一種是蔡伯喈士卿大夫之孝。趙五娘的孝行,體現(xiàn)著封建社會民間的親子關系,這種關系在封建社會民間是一種優(yōu)良的關系,著重點是兒子、媳婦對父母、公婆的盡心看顧。俗語說“養(yǎng)兒代老”,小輩供養(yǎng)尊長當看成是對老年人的同情和老年人應享的權(quán)利,就是這種關系的具體說明。對于老年人的遺棄和薄待,在封建社會民間是不許可的,就是在今天新社會里也同樣不許這類事情發(fā)生,對老年人的看顧是每個人對社會應盡的責任。封建社會的民間孝行,我認為主要表現(xiàn)在這方面。

      蔡伯喈的孝是做官人的孝。蔡伯喈自語“一點孝心對誰語”,又說“功名爭似孝名高”。李卓吾批評了他:“自家不合說孝心”。又說“孝奈何說名”。李卓吾道出了《琵琶記》作者對“孝”的認識,指出了他所寫出的蔡伯喈的“孝心”和民間對孝行的認識存在區(qū)別。蔡伯喈要全忠全孝,把“孝名”和“功名”并提,這卻是作者主意所在。作者借蔡公的口說出了他的主意:“人生須要忠孝兩全,方是個丈夫。你可上京取應,倘得脫白掛像,濟世安民,方才是忠孝兩全?!睆倪@里,可以知道作者是把“功名”和“孝名”看成一件事的。作者意中的孝,用蔡公的言語表達出來,那就是所謂“改換門閭,光耀祖宗”,“三牲五鼎供朝夕,錦衣歸故里”。他認為“一夫二婦,改換門閭”,蔡伯喈就全了忠孝。這就是蔡公所說的“做得官”便是“大孝”。趙五娘的孝行,跟廣大人民痛癢相關,血肉相聯(lián),呼吸相通。至于做官的孝和民間的孝行則完全是兩回事。譬如有做官的人,搜括了人民的血汗錢,回到家鄉(xiāng)來耀武揚威,起牌坊,蓋祠堂,吹打掛墳,顯親揚名,這些都是封建制度所造成的“孝名”,人民是不能贊揚這種孝的。如果把做官的孝和民間的孝行混同起來,或是想借五娘的孝行替蔡伯喈的“孝名”生肌長肉,恐怕連作者也明知是不可能的。

      作者因把握了很豐富的生活面,將始意所要寫的“忠孝兩全”的孝通過生活實踐,轉(zhuǎn)寫成“生不能養(yǎng)”,“死不能葬”,“葬不能祭”的民間孝行;這一點是《琵琶記》的最大成就。只是,如認為作者有意偷天換日,仍是不恰當?shù)?;因為是生活實際在指引著他,讓他不能不將“全忠全孝”都寫成淡薄的影子,并將“三大不孝”和劇中人的生活實際連在一起,寫出了這一點生動的“孝行”,寫成了生龍活虎的孝的實際行動。

      再來談談蔡伯喈的三不從———辭試、辭婚與辭官。關于“辭試”的情節(jié),如同上面所說,它是同實際生活相一致的。這些情節(jié)是蔡伯喈戲里的原有情節(jié),但不一定是“辭試”,而是寫伯喈應試時和得官不歸還家庭里的一切情況。

      至于“辭婚”、“辭官”的情節(jié)進展,卻只是作者主觀意圖所布置的“實際生活”。這些生活的進展都成了軌道外的迷宮,寫得非常尷尬,可說是反現(xiàn)實的劇情發(fā)展。試看伯喈辭官,初意只是為了“父母年老”,和辭婚原不相涉。等到官媒來議婚了,他才將辭官做辭婚的擋箭牌。牛相對蔡伯喈的辭官,卻認為是有意和他“廝挺相持”、“將人輕覷”,一定要伯喈做他女婿。接著伯喈真辭官了,可是在辭官表里卻只說他“親老”和“不告父母,怎諧婚配”的話,不敢說他家有前妻。因此讓故事發(fā)展到“強就鸞鳳”。可能作者自認為對故事結(jié)構(gòu)布置得近情近理,但是如果說我們正視生活實際,像這些陰錯陽差,無非是作者的主觀意圖在那里鉤心斗角。伯喈和牛氏婚后,經(jīng)過了七年漫長歲月,蔡伯喈整日里“不明不暗,如醉如癡”,牛氏和他終日相處,卻一直到最后才提出問題,詢問他的衷情,這是不可想象的,夫婦間不是有些麻木,就是顯得生疏。伯喈整日不展雙眉,在漫長的歲月里,牛氏生活將更比伯喈難堪,事實上是不可能有這樣的生活的。

      對于蔡伯喈和牛氏婚后的一段劇情發(fā)展,過去有不少人提出疑問,如“官居議郎不捷報于家”,如“不能遣一仆迎父母妻子來京”,如“不自遣一仆而附家報于路人”,如“使人徑去”,卻怕牛相知道“來禁著”他,如“共處于一統(tǒng)之朝,非有異國之阻,而音問不通,柬書莫達”。將前人提出的這樣多的疑問綜合來看,就說明伯喈的長期苦悶沒有來由,無非是作者的主觀意圖在制造“三不從”的云霧。又如“陳留是洛陽的屬邑,如此饑荒,即便不歸,乃忍令父母饑死而耳無聞?!狈炊搅恕拔迥锷下罚鋈挥钟欣钔尤〖揖煲恢?。”這些劇情發(fā)展,可以說都是作者在故布疑陣。我不想對現(xiàn)實主義作更多的解釋,但作者主觀意圖所布置的“生活”,總不能說它是現(xiàn)實主義。

      作者是從士大夫角度來描寫蔡伯喈的。這是從蔡伯喈再婚牛氏后的生活片斷說,如《琴訴荷池》出,蔡伯喈思量“舊弦”又難撇下“新弦”的愁煩心緒,《官邸憂思》出,蔡伯喈“夢里錯呼舊婦”覺來仍是“新人”的顛倒情懷,《中秋望月》出,蔡伯喈“嫦娥相愛,故人千里”的懷人幽怨,這一類的心情,一直向《閑詢衷情》出發(fā)展,真是一往情深,作者形象地寫出了伯喈、牛氏內(nèi)心防微,揭露出兩人間存在一一距離的心情活動,并將這種心情引導到矛盾焦點。作者在這些地方顯出他藝術(shù)的深度和寫作技巧的精湛,他從士大夫生活的角度體現(xiàn)這一對夫妻,不借助民間成分獨立進行創(chuàng)作,如果單看這戲,我們是可以肯定作者的現(xiàn)實主義和作品的高度成功的。

      作者是士大夫角度對蔡伯喈作了內(nèi)心的描寫,雖然對蔡伯喈這個人物盡了他能盡的回護力量,但內(nèi)心描寫在劇情進展中掩不了整個劇情進展所存留的更多的弱點。蔡伯喈從士大夫心情里雖然因此了解了他的苦衷,并從這心情的感應造成了明代士大夫?qū)Α杜糜洝返臒釔?,但廣大人民是不全從這個角度來體會蔡伯喈的,他們結(jié)合整個劇情對蔡伯喈進行研究估價,總覺得這個人物在性格上有了分岐,他雖然很像真摯,但是他的真摯卻掩不住他的虛偽,他不像趙五娘那樣飽滿完整。

      《琵琶記》中的牛氏,是作者主觀意圖所布置的一個人物,如果說趙五娘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那么牛氏就是專門為了說教而出現(xiàn)的人物形象。在《牛氏規(guī)奴》出里,牛氏只是個“花紅柳綠,鳥啼花落”都不動心的人物形象,她和杜麗娘性格相反,卻和“靠天也有六十來歲,從不曉得傷春”的陳最良(《牡丹亭》中的教書先生)的性格相似。在這個戲里的惜春、老嬤嬤都具有民間的野性,但老嬤嬤反而被牛氏說服,相信他的“徹底澄清”,悔自己“好沒來由”,作者對這個人物賦予了超出一切的說教自由性。在《幾言諫父》出里,她向她的父親承認她的“次妻”地位,在當時“次妻”是不能著命婦服的,她并且還強調(diào)“已嫁從夫”、“嫁雞逐雞飛”的封建道德,如果從封建社會的階級限制性來看問題,牛府的千金竟能如此打通思想,除非有法證明封建說教能消滅封建社會的階級矛盾,否則如牛相所說:“我乃紫閣名公,汝乃香閨艷質(zhì),何必顧此糟糠婦,焉能爭此田舍翁。”這倒是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真情實話。

      牛相是個自私頑強的權(quán)臣性格,是一個十足加一的封建統(tǒng)治者的典型,他的只替自己打算,不顧別人死活,在《琵琶記》里表現(xiàn)得非常露骨,作者雖然想用牛氏這犁牛之子牽轉(zhuǎn)這條老牛,但老牛轉(zhuǎn)過身來,卻只在作者的筆下打了一個問號。牛相是沒有顧公論的可能的。他的轉(zhuǎn)變很勉強;牛氏是可能顧到公論的,但她第一要顧到的還應當是她的切身利害,她可能對趙五娘讓步,但讓步超過一定的限度,她宰相家女兒甘讓民婦居右,自居“次妻”名分,事實上是不可能的。作者將牛氏寫成個《關睢》詩中賢達后妃,寫成個封建社會的最高的理想中的典型;但趙五娘卻代表著封建制度的健康性一面,成了完整的人物性格。

      在《琵琶記》中除趙五娘外,張大公是為人民熱愛的另一個人物,這個人物是用表現(xiàn)封建社會的鄰里關系的,鄰里關系在封建社會是一種優(yōu)良的關系。孟子說:“出入相交,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即具體說明了這種制度在封建制度下的健康性。大公在《蔡公逼試》出里說的“千金買鄰,八百買舍”。到今天還在廣大民間流傳;在今天民間諺語里,也還有“遠水難救近火,遠親不如近鄰”的話.張大公在《蔡公逼試》出里說:“托在鄰家相依倚,自當效些區(qū)區(qū)?!庇衷凇赌掀謬趧e》出說:“貧窮志漢,托在鄰家,事體相關”。也正說明這種鄰里關系。封建社會的鄰里關系,是建立在踐言負責的基礎上的。大公在《南浦囑別》出里說:“秀才,受人之托,必當終人之事。況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他對蔡家的全始全終,就是他這些話的具體表現(xiàn)。廣大人民是不能不熱愛這樣的鄰人的。

      就張大公的稱呼說,他應當是地主階級,但這個人物卻表現(xiàn)了強烈的農(nóng)民性格,他不但愛憎分明,而且?guī)椭鷦e人非常的切實周到。且不必從分官糧、貸棺木那些大事著想,但看他受五娘囑托看管她公婆的墳塋,兩日三朝到他們墳上看望,他說:“我老夫在日,尚來與你看管,若老夫死后啊,教誰添上你三尺土?!边@種忠于所事的態(tài)度是最能感動人的。他和蔡公真不愧為生死交情,他對五娘更有過兒女之愛,他在舞臺上所表現(xiàn)的是一片純真和正義,《琵琶記》里有兩個忘我的人:一個是趙五娘,一個是張大公了。封建社會下廣大農(nóng)民層是張大公的影子,同時,張大公也就是這些人的影子。張大公和蔡公、蔡婆痛癢相關,更和趙五娘痛癢相關,也證明這三人尤其是趙五娘和廣大農(nóng)民層的痛癢相關。因此,廣大人民都追隨著張大公對蔡伯喈的氣惱痛罵而氣惱痛罵;更追隨著他對趙五娘的同情體貼而同情體貼。

      《琵琶記》的結(jié)尾是大團圓。對于這,我想這樣看:趙五婦擔任了一切苦難,到了最后連一個丈夫也不給她,未免太慘一些。對于觀眾來說,如像一塊石頭壓在心上拿不下來,像《昭君出塞》這些短戲,因為昭君從出場到下場,一直在愁苦著,我們看了戲后尚且有些受不住,何況像趙五娘在《琵琶記》這樣的長戲里,一直在苦難里掐扎斗爭。當然,這個團圓不是很完整的。明代的戲劇,有很多一夫二婦大團圓的,這是受了高則誠的影響。但是在人民方面看,他們看不起這個團圓,只是五娘得到了好的結(jié)果,心里比較輕松一點罷了。

      六月二十九日

      午后二時半往文聯(lián)六樓出席《琵琶記》第二次討論會。湖南文化局長劉斐章(應是副局長)報告長沙湘戲《琵琶記》改戲經(jīng)過。說文化局支持(省湘)劇團從馬踏趙五娘角度改《琵琶記》,開了兩次座談會,意見不能一致,但仍著手改戲。有人主張由蔡伯喈披發(fā)入山作結(jié),更是想入非非。討論中有言蔡伯喈的動搖時間過長,必將倒向反動一面,因動搖不受環(huán)境影響是件難事。有言將忠孝統(tǒng)一起來,合為一談,有利于統(tǒng)治階級。有言如作大團圓結(jié)束,則趙五娘爭取到的是真愛情,牛氏和蔡結(jié)婚,由于逼迫,非真愛情,意謂可舍牛氏,使成為一夫一妻團圓結(jié)局。有言蔡想做官,做官就是不好。戲改成演出,(長沙)觀眾云:好人遭馬踏,太難做了。有人在買票時,先問有“馬踏”否?如有“馬踏”就不買票。

      四川郭銘彝同志報告川劇《琵琶記》演出情況。云《琵琶記》是川劇戲膽,蔡伯喈由當家小生演,趙五娘由當家旦演,牛氏由當家花旦演,蔡從簡由當家花旦演,墜馬丑由當家丑演。以前圍鼓也愛演此戲。大戲作三腰臺(早、中、晚)演出。所存劇目有《大堂別》、《小堂別》、《南浦送別》、《考試》、《墜馬》、《參相》、《辭朝》、《花燭》、《吵鬧》、《搶糧》、《吃糠》、《賞夏》、《思親》、《大小騙》、《剪發(fā)》、《賣發(fā)》、《描容》、《琵琶出路》、《詰問八答》、《彌陀寺》、《闖簾》、《書館悲逢》、《掃松》、《刻碑三打》等。名小生曹俊臣、蕭楷臣演《詰問八答》、《賞夏》;名小生蔡三品演《書館悲逢》;名丑蒲松年、傅三乾演《墜馬》均有名。(曹演《詰問八答》,蕭演《賞夏》)。

      周貽白說:“三不孝當從孟子說。第一是曲意阿從,陷親不義。第二是家貧親老,不為祿仕。第三是無后,即孟子所稱‘無后為大。高則誠著意在家貧親老,不為祿仕。民間從孔子說,所以能心安理得。其說似辨,要當深探之,找到實際根據(jù)也?!?/p>

      浦江清說:“《琵琶記》說明南宋科舉制度,士人背叛階級,得新棄舊的普遍現(xiàn)象。當時王魁與趙貞女、蔡二郎列禁榜,是可以注意的事。當時作品如《張協(xié)狀元》亦多以此為題材。高則誠不滿意當時科舉,并不滿元蒙統(tǒng)治,因以孝反忠,贊美家庭悅豫生活,反對與統(tǒng)治階級服務?!彼漆槍㈧痴轮倚⒔y(tǒng)一論言。

      浦江清認牛相招蔡邕為門婿,乃中國贅婿制度一種形式。權(quán)相無子有女,則取寒門才學之士,留作門婿,戲曲中多有此。如《破窯記》劉相,《彩樓記》王相都是。此當從中國風俗加以考證。

      白云生、陳友琴、李長之均發(fā)言,不錄。

      譚佛雛旁晚來。譚在淮陰中學任教,因語文教學會議來京。

      七月一日至九月三十日間

      徐紹清說:“湘劇藝人口語‘要得忙,《龍鳳閣》與《三官堂》;要得困(睡之意也),《琵琶記》與《黃金印》?!杜糜洝穲鰯?shù)多,有大演小演,大演三天,小演一晚。《琵琶記》是老案堂的當家戲。老案堂的九個頭是三生、三旦、三凈(大花、二花、三花)?!杜糜洝返难莩?,由老生扮張大公;須生扮院子、郡官、黃門官,小生扮蔡伯喈,正旦扮趙氏,小旦扮牛氏,老旦扮惜春、尼姑、姥姥,大花扮拐騙、公子,二花扮里正妻、牛相,三花扮李旺、社長、拐騙?!?/p>

      十月二十二日

      楊纖如同志午前來訪,談戲曲調(diào)查問題。楊河南固始人,云有名花籃戲者,亦稱唉子戲,盛行于河南商城、固始,安徽霍山、英山,湖北黃安、羅田、麻城一帶,有戲名《薛鳳英上吊》,可演三本至五本。演員今存者,有栓柱子、梅三,均以演《薛鳳英上吊》著名。此戲《上吊》一場,必晚間演出,臺上出天將、陰神,薛上吊時,繩套頸上,由臺中摔出臺外,蓋《目連》之變種也。又能演《雙鎖山》,從另一角度演高(君保)、劉(金定)愛情,不作武戲演。此劇種在大戲小戲間,今已久不演出矣。楊在人民大學,欲舍文學課程作戲曲調(diào)查。

      院部決移白家莊,吾家在下月十五日前移往。午后往東郊看新屋。

      十月二十三日

      施白蕪同志午后來,久不見矣。云尚在市文聯(lián)做學習工作。因血壓高在家休息。又云:劉尊祺在外文出版社,因前在美國新聞社,去年審干,被禁閱九月,今已由副社長調(diào)編輯,而薪不減。

      今日午前,戲曲史資料室討論明年度工作計劃。晚《戲曲研究》(刊物)開會,決定創(chuàng)刊號稿。

      十月二十四日

      午前往文化部舊禮堂聽錢俊瑞同志作“八大”決議報告。認為今后國內(nèi)主要矛盾非中國人民同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統(tǒng)治的矛盾,更非無產(chǎn)階級同資產(chǎn)階級之間的矛盾,而是先進社會制度同落后生產(chǎn)力的矛盾,因此全盤問題都要從此考慮。知識分子力量發(fā)揮也應當從克服落后狀態(tài),滿足當前人民經(jīng)濟文化要求努力。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下,用行政強制的辦法是錯誤的。如對戲曲或加禁止,或消極不加扶植都很不對?;蚴窍胂麥绺鞯氐胤綉?,只創(chuàng)造一種新歌劇,更是一種錯誤。又如對國畫、民族歌舞、民間歌舞、中國舊小說都不重視,只認識西洋,竟成一種風氣。此后當建設社會主義的民族的新文化.

      十月二十五日

      午后,戲曲史資料室討論明年度工作計劃。

      《人民日報》載:新疆奇臺以北克拉美麗山南麓,發(fā)現(xiàn)距今一億五千萬年前的恐龍化石。這個恐龍化石據(jù)初步測量長十公尺左右,在地面能夠看見尾骨和脊椎骨四十四節(jié)。

      劉策老傍晚來談。

      十月二十六日

      午前,鐘化鵬同志來談,云《批判斯大林問題文集》一二冊,北京均有出賣。午后,偕文蕖往香爐營問曹大姐病,并在前門大街新華書店買得《批判斯大林問題文集》第一冊。歸途失足顛仆,傷鼻側(cè)、眉峰、手背骨節(jié),幸是皮傷,鼻側(cè)流血。年漸老,雖無大損,亦是一度警告。歸,早眠。

      十月二十七日

      午后,購劍閣手杖一枝,并在王府井新華總店,買得《批判斯大林問題文集》第二冊。

      晚赴文化部所召集之茶話會。

      十月二十九日

      午前往北京師范大學講中國戲曲史。午后整理明日講授材料。

      旁晚訪劉策老,談莊子。與策老同回家。博蘇、和鈞來,同作長談,九時始散。

      十月三十日

      午前往北京師范大學講中國戲曲史。午后讀《元曲選》。

      晚往天橋劇場,觀朝鮮人民共和國國立民族藝術(shù)團演出《沈清傳》。故事近似印度佛教傳說,非朝鮮國中產(chǎn)物。一、沈清孝行與佛教舍身教義相結(jié)合,有似中國之《香山記》(妙善成為觀世音菩薩的故事)。沈清賣身供祭,投身入海,蓋欲使父親盲目復明。沈老人捐米三百石與夢云寺僧,為沈清賣身之因,其發(fā)心布施,亦欲使己目復明。以布施、舍身為悲劇基點,則社會悲劇基點乃為宗教悲劇所替代。二、因是宗教悲劇,故悲劇制造者,如求布施之僧人,買人祭海之商人,因動機出于乞求與祭祀,不受惡人應得之處罰。三、朝鮮國王舉辦全國盲人百日宴,亦是一種大布施的行徑,非專為沈清尋覓父親,蓋沈老人既在朝鮮國中,則不難尋覓也。四、沈老人盲目復明,赴宴盲人盲目均復明,乃是一種神通顯現(xiàn),其因則沈清與朝鮮國王所種善因獲得果報。沈老人求目明得目明,故僧人與商人非作過也。五、龍王乃印度故事中物,劇中龍王乃沈清命運支配者,與朝鮮國王均為善意人物性格。全劇過重布景,成為第一性的,人物在劇中反同砌末,此種風氣對中國戲曲影響似并不能樂觀。扮國王者為功勛演員金振鳴,歌唱極佳,做派則不足代表國王身份。龍宮皇宮兩幕,沈清仍是主角,乃在群眾場合中隨眾牽引,難顯出主角身份。全劇演員做派,惟第二幕父女分別時,稍見其佳勝處耳。國王之唱,稍用洋嗓子,但不礙民族藝術(shù)本色。沈老人扮演者為功勛演員趙相鮮、丁南希,從歌唱中能認出朝鮮民族歌唱特點,蓋純?yōu)橥辽ぷ右??!渡蚯鍌鳌窐四繛槲迥黄邎龀獎?。唱劇與歌劇分別何在?不能理解。朝鮮歌曲似印度歌曲,其呼天搶地似祈求,其收束則平正莊嚴似歸依。其迫急緊張則令人透不過氣,如黑夜立海岸聽濤聲,時聞怪鳥一鳴,令人心悸魄動。其故事進展則有如夢境,不但寺名夢云,花名絳仙,蓋饒有神秘境也。第五幕之蓮花舞,似宋代舞蓮花鏇,其歌舞中有蓮花鏇音,猶漢音也。

      十一月一日

      文蕙姨母本日生日,購一豬肘為賀,夜間團聚頗歡。

      王遐舉旁晚來,言旅行山西事。山西臨汾即堯都平陽,東南浮山麓,有金大定時戲臺。西南姑射山麓東陽村,有元至治時戲臺,魏村有元至元時戲臺,邰村有元時戲臺。故明應王殿壁畫元劇太行散樂忠都秀,有“堯都見愛”之稱。又洪趙縣伊壁村有金代露天舞臺,臺比地高二三尺,有碑云“金大定八年重修”。又萬榮縣柏帝村孫家,有青陽戲腔戲本,該縣亦有金代戲臺。又介休縣玄神廟有明代戲樓,五岳廟有清初戲樓。又洪趙縣明應王廟戲臺,后壁有圓幅,內(nèi)畫水神斬蛟,與元劇壁畫臺后兩畫幅所畫同。又晉南夏縣、安邑,有戲名鑼鼓戲,云是金元雜劇,服裝做派、唱調(diào)均極古樸。

      十一月二日

      午后,曹覺來。傍晚劉策老來談,云十一日文史館員在文史館座談紀念孫中山先生。有館員李蕙宏發(fā)言說,諸君有和孫中山同時的,有追隨中山先生的,有服膺中山遺教的,今天都應當徹底坦白一下。蓋不明坦白字義也。晚劉仲生來,云周鐵真曾來北京,周在“馬日事變”(指1927年5月21日晚,國民黨軍官許克祥,發(fā)動反革命政變,屠殺共產(chǎn)黨人的事件)后傳言殉難,今尚在人世,亦至可喜事。余前此跌倒,乃神經(jīng)衰弱所致,今請劉開一方,明當服之。自昨日始,準備北京師范大學民間小戲講演提綱。

      十一月三日

      午后二時往大眾劇場,聽孫定國同志講唯物辯證法的認識論。他說,辨證法、邏輯學、認識論,是有統(tǒng)一性的??茖W地了解認識論,必須注意世界觀、辨證法和邏輯學。辨證的邏輯要求從客觀事物本身變化去把握認識,無論是物質(zhì)的、自然的、精神的發(fā)展和歷史的綜合,都屬于它要求的范圍。學是為了用,學習的中心是先學認識論。他說,思想方法論是馬恩列斯哲學名著。我們發(fā)生錯誤,都屬于思想方法的錯誤。馬克思沒有寫辨證的邏輯學,但他的《資本論》是很好的邏輯學,因為這部書無一字臆斷,完全從事實出發(fā)。

      他說,“八大”精神是根據(jù)認識論的,因為馬克思認識論和群眾路線、群眾斗爭中的實踐結(jié)合即是“八大精神”。思想和事業(yè)從來就都是群眾的思想和事業(yè)。所以說,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鄧小平修改黨章報告說:如果不從認識方法上解決黨的主張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問題,那么,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仍然不能真正地解決。

      十一月五日

      陳紹益(湘劇唱工泰斗)唱腔不為人所喜(此說不確),徐初云說,陳所唱乃真漢調(diào)。陳雪癯(著名男旦)原名紅菊,唱腔不及龔云紱(著名男旦),身段不及王華鳳(著名男旦),初出臺為王(先謙)葉(德輝)所捧,因而名聲鵲起,后期身形臃腫,人為之語曰:“好久不出臺,出臺一筒柴”。湘戲西皮易唱,二黃難唱,但能唱好二黃,即是真功夫?!妒战S》、《蘆花蕩》,均非能手不辦。賀華元(著名大凈)能演丑,羅元德能演副凈(亦稱二凈,系羅本行)。徐初云(名大花)云學戲從丑開始,然后學二凈、大凈。人云羅只能二凈,不盡然。紫臉用假嗓,唯《鎖五龍》有幾句唱用本嗓唱。師青云(名老生)做派有不當過火而過火處。內(nèi)行于湘劇生行,群推言桂云(著名唱工老生,有小叫天之譽)。

      午飯時,凌壽叔來,午后往北海雙虹榭參加老人茶會。散會后往劉達逵先生家,與談長沙湘劇,記其語。劉宗向,著有《木屏記》皮黃劇本,托朱長松先生代覓抄其原稿。仇亦老病良已,病中又有新詩。

      十一月六日

      午前往北京師范大學講中國戲曲史,計講演三次,每次二小時,此最后一次。

      《蟲鳴漫錄》,為茂苑采蘅子所纂,有光緒三年誠存氏序,云其人筮仕章水,作吏垂三十年。卷一有一則云:“義寧有儺神,中元節(jié)擊鼓迎之,略如古制。其像不塑全身,惟一首大如五斗栲栳(用柳條編成的容器,形狀像斗),冠以兜鍪,舁之而行。迎畢則埋于十字街中心,往來行人,蹂躪踐踏,不以為褻,謂必如此乃平安,殊不解其故。此大儺也。又有小儺神,官署前或巷口、橋頭皆有之,亦只供一首,惟不埋也耳。”義寧,今修水縣。(眉批:江西儺神)

      《續(xù)子不語》卷一,“九華山”條云:“九華山最著神異。相傳明代海公剛峰,雨中皮靴登山,同伴告以皮靴乃牛皮所作,是葷非素,不可著也。乃易草履隨眾參神。指廟中鼓問神曰:此亦皮也,寧非葷耶?言畢,忽霹靂從廟起,將鼓擊碎.至今廟鼓無敢用皮,以布代焉。”案:江西崇仁、宜黃、樂安交界處之大華山,山下華山班為當?shù)匾它S大班,大華山有鄒元標朝山傳說,則與九華山海瑞傳說同.?!吨袼貓@叢談》稱青陽縣九華山為地藏王道場,地藏王即目連。其肉身在山中,朝九華與朝五臺不相上下。青陽為目連戲策源地,與徽戲淵源極深。大華山傳說,即胎自九華山,則宜黃大班與安慶二黃關系之深可見。謂二黃為宜黃調(diào),其說非是也。

      十一月七日

      午前,往北京師范大學講民間小戲,有北大中文系助教朱家玉同志參加聽講。

      《沈清傳》,深清賣工為生,奉養(yǎng)盲父,并因盲父舍身?!峨s寶藏經(jīng)》卷一云:“雪山之中,有一鸚鵡,父母都盲,常取好花果,先奉父母。”與沈清孝行同。(頁邊記:沈清與雪山鸚鵡)

      十一月八日

      明·朱國禎《涌幢小品》“達觀始末”條云:“達觀和尚,曾見之西山戒壇,雄爽直可籠蓋一世,對士夫尤箕踞漫罵?!庇衷疲骸昂蜕新暆M天下,諸貴人無不折節(jié)推重,卻不知族家何處。自稱曰:吳江人。又曰,你輩到底曉得?!庇衷唬骸昂蜕斜粓?zhí)為曹郎中所撻,創(chuàng)甚,嘆曰:駐不得矣。即獄中說偈,理襟、斂手足而逝。尸不仆,首微欹,有笑容,蓋存時只夜坐,不貼身臥席者,已三十余年矣.龕歸徑山?!庇衷唬骸捌涫陶咤X山,死跟不去,痛杖無怨色,形似猿猴?!庇衷唬骸白鸷蜕姓?,既極口以為達摩寶志之流,而毀者又以撻時叫苦乞哀為宗,各有所據(jù)?!?/p>

      十一月九日

      明·談孺木《棗林雜俎》和集“劉臺”條:“臨川湯顯祖,甲申見遞北驛寺,詩多感。故侍御劉臺附題其后:江陵罷事侍郎出,冠蓋悲傷并一時。為問遼陽嚴譴日,幾人曾作送行詩。”又“湯顯祖”條云:“湯義仍舉隆慶庚午鄉(xiāng)試,以文著。鄉(xiāng)人姜×宰宣城,萬歷丙子,義仍過訪宿×寺,識梅鼎祚禹金,得交沈孝廉懋學。嘗同課寺中,有楚客,角巾葛衣,通候,問里氏,曰江陵張某,今相國父行也。疑之,然不敢忤。留飲且贐焉。客辭曰:二孝廉入京,相國期一晤,意頗懇切。至期并寓燕,前客果來,勸謁相國,各未決。客曰:第訪我,相國自屏后覘(窺視)之耳。沈獨往而退。客又至,語沈曰:相國善足下文,謂福薄耳。招義仍終不往。尋沈雋南宮,對策進士第一,義仍下第。然深服江陵之知人,能下士,為語常熟許子洽云。”

      十一月十日

      在家寫民間小戲講授大綱。未出外。發(fā)致曹伯韓書。滿弟來。

      十一月十一日

      晚,赴文化部茶話會。與周貽白兄作談。觀電影《當機立斷》。鐘化鵬同志午前來談,允為我代購《新華》半月刊二十號。此書原定昨日再版發(fā)刊,因趕印孫中山先生選集,故今日尚無書可賣。寫民間小戲講授大綱。

      十一月二十日

      開始作《湯顯祖年譜》。

      十一月二十二日

      湯顯祖為遂昌令,當萬歷二十一年(1593)?!端觳h相圃射堂記》云:“蓋今上二十有一年,三月望后三日,予來遂昌,又三日,謁先圣廟。四月朔,始克視事。其來遂昌,為其年三月十八日,其視事則四月初一日也?!薄端觳伦魍脸潜吩疲骸八觳秊槔ㄉn郡西南邑治,萬山溪壑中,介長松龍泉,猶毗境也。西北而南,走衢(州)、嚴(州)婺(源)、鄣(縣),犬牙信州,以崨于閩,綿迤輿絕,緩急卒不可檄制。地少田畜,而豐于材,其芟蒔新桴,則旁郡之流傭也。多隱民焉。而鄉(xiāng)若邑長老子弟無賴者,常藪其奸,與為利。盜以故出沒不可跡。夜掫者復多虎憂。而境旁數(shù)礦近詔止采,盜亦時時有之。余昔治此,故未有城,橫亙一街,可步而竟。居人悉南其溪,而欄以一橋,門可闖而入也。念城之帑無見儲,不可刑政者吾城耶?乃稍用嚴理課,殺虎十七,而勒殺盜酋長十數(shù)人,縣稍以震。因循四五年,乃幸無事。”此湯所自言,足知其為政之要。鄒愚公《臨川湯先生傳》則云:“遂昌在萬山中,土風淳美,其民無羯夷之習,彫攰流穴之患,不煩衡決,勞撾伏,相與去鉗剭,罷桁楊,減科條,省期會,一意拊摩噢咻,乳哺而翼覆之,用得民和。日進青矜子秀,揚確論議,質(zhì)義斧藤切劘之為,兢兢一時。醇吏聲為兩浙冠?!逼渌兴婆c事實相遠,而實則湯治遂昌之另一面也。

      遂昌多虎憂,與湯之殺虎,見《遂昌縣滅虎祠記》,其言曰:“癸巳冬十月,虎從東北來,有言虎嚙其鄉(xiāng)西牧豎子?!眲t萬歷二十一年十月事也。又曰:“下令,將以十月望吉告城隍之神?!眲t湯以神道設教。又曰:“之葉塢,午至昏,見虎,虎奔。一虎踞高隅,薄不可近。”則虎非易獲者。又曰:“旬余齋居,夜不能寐。覺外洶洶有聲,問之,獲巨虎,雄也?;⑹讖V尺余,長幾二尺,身七尺。驚其雌,三日繞而號其山。中伏矢,走死松陽界中,東北抵萬山,忽夜震如裂,民曉視之,得巨虎。”蓋其初所殺二虎也。又云:“復報有虎,獲虎三五,向后虎聞遂稀?!鄙w癸巳冬所殺虎數(shù)也。其曰:“殺虎十七”,則治遂昌六年中所殺虎數(shù)也。

      湯顯祖《答吳四明》云:“雷陽歸,得息此縣,在浙中最為偏瘠。仆又不善為政,因百姓所欲去留,時為陳說天性大義,百姓又皆以為可。賦成而訟稀,值上官一時皆賢者,苦無多求。前某觀察有重客,傳食屬邑,至仆治,值仆受詞日,即與冠帶并坐堂上,所受詞不一二紙,如此者再,客亦頻蹙去。至今五日一視事,此外惟與諸生講德問字而已?!庇帧洞鹜醪蕖吩疲骸八觳反罂h,賦寡民稀,故學舍倉庾城垣等作俱廢,非生稍修治,殆不成縣。去年稍贖新之,工訖而止。每月受詞者再,今歲訟裁五十余,而三食故人?!彼觳喍幻鈶?,故湯苦之。然《寄馬心易比部書》云:“弟素不習為吏,喜遂昌無事,弟之懶云窩也?!眲t其風趣亦可想。又《寄荊州姜孟穎》云:“弟邑治在萬山中,士民雅厚,既不習為吏,一意勸安之,訟為稀止?!睖珵槔碇滥嗽诖?。

      “縱囚觀感燈事”見《柬吳拾之》、《柬姜耀先》兩函。吳函云:“兄來署中,真是寒從一夜去,春逐五更回也?!冻η睬粼姟房傻煤头??除夜星灰氣燭天,酴酥銷恨獄神前。須歸拜朔遲三日,溘見陽春又一年?!苯疲骸靶种^縱囚觀燈,恐有得間者,良然。兄肯放大光明,一破此無間乎?小詩并上:繞縣笙歌一省囹,寂無燈火照圜扃。中宵撤斷天河鎖,貫索從教漏幾星。(邑有河橋觀燈)”。

      其營射堂、學舍事則見《遂昌縣相圃射堂記》。其營建始萬歷二十一年五月,至六月而射堂成?!俺郎跣?,凡數(shù)十百步而垂堂,可以馳步射也。道左右各廣丈余,而霤若繩,為學舍者各十五,屬之門。其舍修容二人,合之,可坐生徒六十人?!薄鞍嗽露罂顺?,費百金?!鄙w遂昌講堂敝,藏書無有,縣隅無他學舍為諸生講誦。且無射堂,諸生不能射。故四月朔視事,五月工作咸集,六月堂成。六月蕓,七月獲,八月舍成。以學租三千金為端,益以縣官兵祿入輿訟之獻金,以及“矢而不直者”,則“賦其林或以輸作”。

      《平昌送河東白歸江山》詩《序》云:“何翁曉,江山人。壯拳勇任俠,常手殺劫賊數(shù)人,以他故為縣官所侮,憤恨去。道遇奇客,口授禁方。曉不甚識字、重聽,而視脈傳(案:傳應作傅)藥輒效。乃更為縣上客,褒衣危冠,侍藥平昌。與余朝夕五年,成美規(guī)闕,都無一語及私,敦然長者也。余聽獄或笞囚過當,輒意授曉視之,無恙而后即安。民或斗毆,相殺傷,赴庭下,輒先付曉謹護之,而徐聽其訟。亭中有系人,常與曉錢,貸其藥,以故五年中,縣無斗傷笞系而死者,縣中人莫知也??h無城,嘗夜半虎傷童子,急呼予,予起燎逐虎,召曉取巨勝膏漬墻茨中蠕蟲雜藥灌童子愈。時有十全之名。予問之,曰:曉何能盡然,不全者不治耳。數(shù)語予,公廉而倨,寬而疏,某富人,某勢人當為亂,已而果然。曉常用為介介,嘆曰:縣人何薄福相耶?……”則湯治平昌,為期五年。廉而倨,寬而疏,乃是確評。時平昌富勢之家有為亂者,或投劾之因也。

      湯與門人葉時陽云:“生在平昌四年,未嘗拘一婦人。非有學舍城垣公費,未嘗取一贖金,此又可質(zhì)之父老子弟而無擇言者也。庚桑之社,或以是耳?!睖ニ觳嗄?,縣人欲為湯繪像立祠,湯自云惟此二事足以承之。則湯之自評也。

      十一月二十四日

      明·徐樹丕《識小錄》云:“耳聞若士死時,手足盡墮,非以綺語受惡報,則嘲謔仙真亦應得此報也?!背爸o仙真,蓋謂以杜麗娘況曇陽子云。

      清·顧公燮《消夏閑記》云:“昔有人游冥府,見阿鼻獄中拘二人甚苦楚。問為誰?鬼卒曰:此即陽世所作《還魂記》、《西廂記》者,永不超生也?!备彖T張為幻,令人不耐。湯顯祖《溪上落花詩·題詞》云:“長孺、僧孺兄弟,似無著,天親,不綺語人也。一夕作《花溪》諸詩百余首,刻燭而就,予經(jīng)時閉門致思,不能如其綺也。……世云:學佛人作綺語,業(yè)當入無間獄,如此,喜二虞入地當在我先?!庇衷疲骸盎蹣I(yè)文人應生天上,則我生天,亦在二虞之后也矣?!比氲厣?,于湯復何牽礙。此等語豈徐、顧等所能道耶?

      十一月二十五日

      江蘇沭陽小戲《英臺勸嫁》,祝母一段唱云:“小小拐杖實可夸,長在南園果樹椏。斧子砍,鋸子拉,青枝綠葉拖到家。西莊請來巧木匠,他跟老娘刻上花。上刻龍頭共龍尾,下刻劉海戲蝦蟆,中刻石榴柿子果,又刻老娘一把抓。吃飯放在桌腿邊,,睡覺放在床頭下。雞鵝鴨子服它管,丫頭小婢也怕它。不是老娘夸海口,親生兒女不如它?!贝硕纬o原出南陽念佛老婦所念之“老婆經(jīng)”?!睹袼住肥?,十八合刊,董作賓《凈土宗的歌謠化》,述“老婆經(jīng)”中“拐棍兒”經(jīng)云:“拐棍經(jīng),拐棍經(jīng),拐棍開花一朋曾(花瓣四出之狀)。上把斜,下把滑,要那女兒不中chua(即作什么).兒長大,隨妻去,閨女長大隨夫行,撇個老婆兒孤另另。半夜三更念真經(jīng),真經(jīng)念了六十本,只聽天鼓響一聲。小鬼判官往后站,我給閻王對對經(jīng)。對的閻王哈哈笑,念的小鬼兒歪戴帽,伸開簙子看,陽壽還有五十年。南無阿彌陀佛?!崩蠇D人為兒女所棄,手中只靠一根拐棍,只是壽很長,一時又難死去,故曰“南無阿彌陀佛”也。

      十一月二十八日

      在北京圖書館善本閱覽室找湯顯祖資料,見到了兩本書:

      一、《玉書庭全集》,丘兆麟撰。三十二卷,十二冊。明崇禎刻,清康熙修本。

      二、《睡庵稿》二十五卷,湯賓尹撰。明萬歷刻本。八冊。

      丘兆麟、湯顯祖、帥惟審、?;?,為臨川時文前四大才子?!端指濉肪碇锻跤^生近義序》云:“天下文章有義仍先生者也。義仍所行科舉之文,如霞宮丹錄,自是人間異書。所著古文,傳情事之所必至,開今昔之所未曾。一代之業(yè),盡在茲矣?!庇衷唬骸坝柚^國朝二百余年,不見何物能奇,獨臨川舊稿本在耳。毛取一二宿食,登之席豆,曰好奇,曰詈奇,以溺自照,不愧丑乎?”又卷之四《四奇稿序》

      云:“制義以來,能創(chuàng)為奇者,義仍一人而已.吾嘗牘義仍曰:公舉制文不可無一,古文詞不可有二。然聞義仍課子,但取天下之至平如我輩者,而轉(zhuǎn)自諱其奇也。吾每入闈,必薦得一二奇士。如戊戌阮堅之自華,丁未李能始光元,孫子嗇谷,庚戍毛伯兆麟、王永啟宇、郭季昭,湸湸姓名皆驚海內(nèi)。今海內(nèi)盛行毛伯文,后生小學案頭皆就。吾慮夫?qū)W奇者無已,奇變?yōu)榕?,而奇物轉(zhuǎn)失也。急振呼曰:好毛伯文,非我輩不可。因取素所賞絕者,加繩謫焉。建昌朱璽,來自義仍所,合李、孫、王數(shù)存稿授行之,以告學人,使知夫出于奇者,必有諸子之才,諸子之學而后可?!睖@祖以才與學行其奇,蓋不為制義規(guī)律所拘。邱則遜湯,李、孫、王等企及湯,非其他人人所能及。故湯教子不以奇,亦猶睡庵之告學人也。

      午前往北京師范大學講民間小戲,此第四次專題講授,告一段落矣。午后在北京圖書館閱書。

      十一月二十九日

      《民俗月刊》第四十一、二合刊,為神的專號,論文多載廣東的神。

      商承祚《廣州市人家的神》,說廣州市人家大門右方,鑿墻為深五六寸之竇,榜曰旺相堂。其祀五神者,神位上所書神名,有曰“南昌五福車大元帥”者。顧頡剛《東莞城隍廟圖》及容媛《圖說》,則謂有名車公大將之神祀廟后殿右廡。俗謂此神能將人心意車轉(zhuǎn)。故家人出外日久及在家不和睦,祀之,能令早日回心,聚首和好。宜黃神岡區(qū)儺面有車元帥面,作淡黃色,其神號南昌五福,或南昌神也。

      又廣州市人家大門右方旺相堂神牌,無論所祀為五神、三神,均有一神曰三田和合樟柳榆仙。此神在容肇祖《廣州河南的金花廟》文中,則云:“后殿神像下神牌所刻神名,有三田和合樟柳二仙,榆仙乃二仙之偽。江西宜黃、南豐儺面,均有和合面具二,不謂此神乃樟柳神也?!?/p>

      又廣州河南金花廟后殿神像下神牌所刻,更有高大元帥送生司馬。宜黃神岡區(qū)儺面有高元帥,白俊臉,右手持劍,左手持小人,即送生司馬也。案:金花是求子的神,河南金花廟神名十之九是生育的神,但張仙、高帥、華陀、月老是男神。又高帥在高腳牌上,寫作司馬元帥。

      又容媛《佛山的神》,據(jù)民國辛酉新修《佛山忠義鄉(xiāng)志》所載:“二仙廟,在山紫鋪和合街,乾隆甲寅修。二仙者,俗傳樟柳二神也?!?/p>

      又廣州市人家旺相五神神牌,有敕封五顯華光大帝神名。東莞城隍廟后殿右廡祀有華光大帝、玄壇元帥?!斗鹕街伊x鄉(xiāng)志》云:“全鄉(xiāng)有十一神廟,均祀華光。十月間,各街打火星醮,迎神蒞壇,糜費頗巨?!卑敢它S神岡區(qū)儺面有華光、財神二面。

      一九五六年十一月三十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間

      往北京圖書館善本閱覽室看書,并換閱覽證,與譚彼岸遇。前一九四九年初,與譚遇于廣州,今再見也。譚在北京大學經(jīng)濟系,因考證元代醫(yī)學、農(nóng)學發(fā)展,遍查元人文集。有人云,元輕士大夫。非元輕士大夫,蓋元重技術(shù)家,若醫(yī)士配享三皇廟,如士大夫夫配享孔廟,故士大夫乃曰元重醫(yī)、卜不重士也。元代重技術(shù)家與藝術(shù)家,于中國文化可謂跨進一步。予正欲研究元代社會,得彼岸當更有益。

      湯若士《九華山》詩:“滴翠峰前天柱高,云門清醮發(fā)仙璈。不知海上金輪月,夜夜神光起白毫?!备小肚嚓柕揽凇?、《寄青陽何大選,袁承謨,三里店王賢》兩詩。丘兆麟《玉書庭全集》卷之十七《九華山半游記》云:“壬子夏五,余謁敬亭湯先生,道過青陽,九華宛然入余目中。……會又有天幸,青陽令為吾同鄉(xiāng)年友,……于是十一日自縣肩輿徑往?!庇浬蹰L。其記《地藏王坐化處》云:“摳衣行雨中,徑造山頭,山頭歷階八十一級,乃見浮屠。浮屠金光蕩漾,其下為地藏王肉身所坐化處。以地藏王肉身坐化處環(huán)視九山,九山蜒蜿如九龍,此山高圓如明珠,說者謂九龍戲珠,予諦視之,良然?!庇帧队洊|巖》云:“東巖刀削一屏,下臨黝閣無際,孫漸逵謂陽明(王陽明)先生曾垂足三分其上不悸,余乃為之咋舌。”是湯、丘均游九華山也。

      杜穎陶同志云:“湯若士有《答池陽余立云》詩,不知是著《量江記》之余聿云否?案《曲苑》,余聿云,池州人,非池陽人。池州為貴池,池陽為涇陽,不是?!?/p>

      獨深居合選本《玉茗堂集·詩集》“吾廬”云:“大父喜讀詩,大母愛林池。嘉魚薦君子,嘉樹引其蔂。藏書倏以火,林藻即披離。十載居無常,辛勤嚴與慈。連石構(gòu)川崎,鑿翠啟堂基。四阿長中繩,三門映重規(guī)。文昌通舊觀,東井飲余暉。出入橋梁望,郁蔥佳氣微。叢臺對金玉,隈阡隱靈芝。吾廬亦可愛,×此倦游時?!痹妼戩`芝山、文昌橋,形勢如繪。詩中之池,即藕塘也。玉茗堂原在湯村,此詩足以證之。顯祖家書畫被毀為萬歷癸丑,時顯祖已六十四。詩云倦游時,則詩非少作也。十載居無常,蓋概括辛卯謫徐聞,辛丑歸舊閭十年言之,則此詩為癸丑作。

      又《酉塘莊池上懷大父》作:“大酉西南來,林塘佇深仰。一區(qū)常自存,百年人獨往。清癯自古色,行藏眷幽想。隱幾松篁韻,高歌鸞鶴響。琴書久寥寂,桑麻歲茲長。風霜喬木陰,雨露丘園愴。伏臘記耆舊,天水遺真賞。三嘆遠青綿,千秋發(fā)靈爽。”顯祖大父日新,號酉塘。酉塘蓋莊池,因大酉而得名也。酉塘葬地在山莊,或因酉塘葬此,承塘乃購地為先人墓地。或因酉塘死,承塘乃購湯家山,酉塘生時亦居此也。

      又《答鄒愚公毗陵秋約》二首,其二云;“……蹇予幼多病,及老傷疵賤。文情動孤引,著述終誰擅,滔蕩自諧曲,何悟傳清宴。通不礙名理,幽將入禪變。伎隨老師作,梵雜流音轉(zhuǎn)?!弊栽u其曲,惟《牡丹亭》足以當之。其一云:“少壯亦如人,逶迤成白首。”又云:“垂老適江湖,高歌傍南斗。”亦晚年作也。

      萬歷三十一年,楚府鎮(zhèn)國將軍華越訐華奎為假王(先是楚恭王得廢疾,隆慶五年薨,遺腹宮人胡氏孿生子華奎、華璧?;蜓詢?nèi)宮郭綸,以王妃兄王如言妾尤金梅子為華奎妃,族人如綍奴王玉子為華璧儀賓。萬歷八年,華奎嗣王,華璧亦封宣化王。宗人華越妻,如言女也。是年遣人訐華奎異姓子,不當立。)。沈一貫納王重賄,令通政司沈子木格其疏,月余,先上華奎劾華越欺罔四罪疏。郭正域(江夏人,時為禮部侍郎),楚人,頗聞假王事,有狀請行勘虛實,以定罪案,一貫持之。(一貫言親王不當勘,但當體訪,及帝從勘議,楚王懼,奉百金為正域壽,且屬毋竟楚事,當酬萬金。正域嚴拒之。已而湖廣巡撫趙可懷、巡按應朝卿勘上,言詳審無左驗,而王氏持之堅,諸郡主縣主則云罔知真?zhèn)?,乞特遣官再問。召公卿雜議于西闕門,日晏乃罷。議者三十七人,各具一單,言人人殊。李廷機以左侍郎代正域署部事,正域欲盡錄諸人議,廷機以辭太繁,先撮其要以上。一貫遂嗾給事中楊應文、御史康丕烈劾禮部壅閼群議,不以實聞。正域疏辯,且發(fā)子木匿疏,一貫阻勘,及楚王饋遺狀。一貫益恚,謂正域遣家人導華越上疏,議令楚王避位聽勘,私庇華越。當是時,正域右宗人,大學士沈鯉右正域,尚書趙世卿、謝杰,祭酒黃汝良則右楚王。給事中錢夢皋遂希一貫指,論正域,辭連次輔鯉。應文又言正域父懋,嘗笞唇于楚恭王,故正域因事陷之。正域疏辯,留中不報。一貫、鯉以楚事皆求去,廷機復請再問。帝以王嗣位二十余年,何至今始發(fā)。且夫訐妻證,不足憑,遂罷楚事勿按。正域四疏乞休去。楚王既得安,遂奏劾正域,大略如應文言,且訐其不法數(shù)事,請褫正域官。詔下部院集議,廷機微刺正域,而謂其已去,可無苛求。給事中張問達則謂藩王欲進退大臣,不可訓,乃不罪正域,而令巡按御史勘王所訐以聞。)正域以楚王饋遣書上,帝不省。及撫、按臣會勘,并廷臣集議,疏入,一貫力右王,嗾給事中錢夢皋、楊應文,劾正域,勒歸聽勘,華越等皆得罪。正域甫登舟,未行,而妖書事起。

      一九五七年(北京)

      一月二日

      午后往(北京)師范大學授《元曲選》課,此為二十四點鐘最后三小時。本日天氣暖,來往路途,不吃力也。

      一月三日

      晨,天忽陰,降雪,午前雪止,天放晴。午后往圖書館翻閱《臨川府志》。

      一月四日

      大慈來函,云此一兩周,星期日擬不回家。又云劉嘉玲寒假中將寄居我家,征求家人同意。嘉玲寄居父家則有繼母;寄居母家則有繼父;假中住校,則畢業(yè)生多回家,一人住校,亦感寂寞,故嘉玲應居我家。大慈近來做人甚周到,能與我解決一些問題。如一日邀芝仙來家午餐,其一事也。晚復大慈函,歡迎嘉玲來我家度寒假。

      本日試寫《湯顯祖年譜》,成績不顯著。

      一月五日

      午后,湖北會演觀摩會報。地方戲曲干部,自以為有一套,強迫藝人服從自己,藝人不愿意依他的做,就自嘆英雄無用武之地。自從“尊重老藝人,尊重戲曲遺產(chǎn)”的口號提出后,藝人對干部的一套更不理睬。干部大感苦悶,于是有“萬般皆上品,惟有干部低”的牢騷出現(xiàn),實際是自以為是,不肯對藝人、遺產(chǎn)虛心。但自己一套,以前就很勉強,到現(xiàn)在還認為硬改戲是對的。問題還是在于干部對當前的戲改政策了解、接納與否,不在藝人尊重干部與否。又如常德湘戲(即今常德漢劇,當時名常德湘戲,不久即予改正)《紫金瓶》,從表面看,是一出情節(jié)復雜的公案戲,實際是拼湊故事,漏洞百出,不成情節(jié)的戲。有些干部從階級觀點分析,認為是一出壞戲,已經(jīng)是嚼蠟自甘;有些干部卻認為比《十五貫》(昆?。┻€好,“希望從這出戲救活常德湘戲”。真是異想天開。他們只看風色行事,以為《十五貫》演紅了,就在常德湘戲里找出個《十五貫》來投機。他們不從這劇種里客觀提出好遺產(chǎn)來,卻想看風使舵,僥幸成功。尊重戲曲遺產(chǎn)卻不能實事求是,把渣滓當遺產(chǎn),并將它當野人頭賣。自己煞費苦心,反浪費演出藝人多少精力。低能的危害一至如此,又何能怨藝人不尊重干部。

      一月六日

      午后周靜廠來,云劉策老病頗沉重,乃以所著《莊子》為念。與靜廠同往草廠五條視策老疾,并以人民幣拾元作饋。靜廠欲見熊瑾玎兄,談策老《莊子》出版事,此異想天開之舉,彼亦自有骨鯁欲一吐也。不欲違其意,因與偕往。久不見瑾玎,病后精神尚佳。黃頤即居其家。自“馬日事變”(1927年5月21日夜,湖南許克祥率部舉行反革命政變,,圍攻省工會、省農(nóng)協(xié),捕殺共產(chǎn)黨員,史稱“馬日事變”)后至今日,乃再度相見。伊來京不久,在佛學圖書館任館員。早從巨贊(法師)處知我在崇真觀住,不知我已早移白家莊也。

      我因覓《羅汝芳(系湯顯祖之師,當時的理學大師)傳》,急欲得《明儒學案》(黃宗羲著,宋元明三朝理學總匯)。靜廠云其家有此書,與同至其家,則其所有之書,乃是《明文在》(明代漢族詩文總集,清末薛熙編纂)也。

      午前,為北師大《元曲選》授課,出練習題。

      一月七日

      領得本月份生活費二百三十九元六角六分(相當于當時文藝三級)。午后,北師大助教黃松波送來《元曲選》講課費一百二十六元六角。并攜來牛仰山助教函一件。

      因?qū)憽稖@祖年譜》,求《明儒學案》不得,本日午前往隆福寺書店去七元買得一冊,并以一元買得小石山,并非新石。歸置于魚缸中。午后開始寫稿。

      一月八日

      昨晚天轉(zhuǎn)陰,今晨雪降,整日雪,但不大降。文蕖昨日午后與文熊出永定門往看壽叔、壽嬸,今日更冒雪參加婦女聯(lián)誼會學習。歸時在地安門帶回海味香腸等食品,作春節(jié)準備。

      本日作《元曲選讀》三試題大意解答,寄黃松波。整日寫《年譜》稿,成果不大。

      一月九日

      從藝人的表演談戲曲遺產(chǎn),有人認為老藝人的生動演出手法才是戲曲遺產(chǎn)。表演組的這種說法是不可通的。因為湖北藝人自以為有了表演的基本功夫,即已經(jīng)把握了戲曲遺產(chǎn),所以有這種進一層的說法,這當然是有必要的。但不能因此否認表演的基本功夫,認為都不是戲曲遺產(chǎn)。因為沒表演的基本功夫,就也沒有表演的生動手法。只把握表演的基本功夫,不能夠結(jié)合戲曲故事、人物和人物在故事里的情感發(fā)展,來適當、生動表達出來,表演的基本功夫就成了程式化。程式化是不能靈活使用表演的基本功夫,表演的基本功夫卻難負程式化的責任。因為,老藝人的生動的演出手法都是從表演的基本功夫下力量,靈活地鍛煉成的,并不會離開這些基本功夫另有他們的生動的演出手法。

      鬼戲的問題不應當只看成是編寫手法上的問題,因為它的主要點還應當是一個主題思想上的問題。如《麟骨床》,寫一個運用自己狡詐、不擇手段、大膽向上爬的女人,她得到了一步步的成功,最后從高處掉下來,一切全拆穿了。從高處掉下來早包藏在向上爬的作風里面,成為這種作風不可避免的因素。我們要表現(xiàn)向上爬的必然敗露,是應當從它的自身來尋找結(jié)論的。這女人開場殺死了她的嫂子,和最后嫂子的陰魂出現(xiàn),和向上爬是不相干的兩回事,它是一種因果報應的迷信說教。

      如果這女子不殺死她嫂子,那么,她向上爬就永遠不會失敗,道理就無從說清楚了。陰魂出現(xiàn)的來得突然和這出戲的故事過程常運用的突如其來手法,情調(diào)一致。從編寫手法上看,認為可以容許,理由是不充足的。問題卻在于這出戲的兩條線,第二條因果報應的線,用偷天換日的手法,換去批評向上爬的那條主線,使主線的作用僅止于豐富因果報應迷信說教的戲中情節(jié),無意中掩蓋了這種說教本身的庸俗和單調(diào)。

      李嘯倉(戲曲研究院研究員)認鬼戲有形象,雖不丑惡,但使人深感威脅,如《活捉三郎》之閻惜姣,即是一例。近日談戲曲者,對鬼戲之恐怖情調(diào),多持反感論調(diào)。謂鬼戲可演,鬼之恐怖情調(diào)則不能在舞臺上出現(xiàn)。鬼而不恐怖,恐天下無此好鬼也。此清規(guī)戒律之牢結(jié)不可以片言解者。吾以為戲曲中必須有使人深受威脅之成分,使人既怕看而又想看。正如悲劇之情感進展,每使人不忍看而又不能不看。戲曲之使人墜淚與人心悸,其為用一也。今之論者,必使觀眾成清教徒,不酒不煙,并戒辣椒。而蘇聯(lián)馬戲團,則可以人頭試虎口,亦何其見之拘且陋也。

      午前,湖北、山西會演觀摩會報。由丁桂林轉(zhuǎn)來師大民間小戲?qū)n}講授費一百元。

      一月十一日

      午前寫稿。午后作明日中國戲曲史談話準備。

      宋元戲曲發(fā)展的主要原因是當時商業(yè)大都市的發(fā)展。

      (一)、宋代初期的農(nóng)業(yè)政策,如減免雜稅,獎勵開墾,改良稻種等,是以前各個朝代所通有的設施。每一個封建王朝末期,經(jīng)過農(nóng)民革命,經(jīng)過割據(jù)紛爭,等到全國統(tǒng)一在另一人手里,必須經(jīng)過一個與民休息的時期。為什么以前的那些朝代,開國期的農(nóng)業(yè)發(fā)展,社會安定,不能像宋代一樣,產(chǎn)生手工業(yè)發(fā)展,城市經(jīng)濟發(fā)達,并出現(xiàn)宋代的商業(yè)大都市呢?只是因為時代不同,宋代初期的農(nóng)業(yè)政策是可以和前代政策影響上有不同的。但這種影響上的不同,主要原因是這時候出現(xiàn)了商業(yè)大都市。它的反影響是也影響手工業(yè)發(fā)展、城市經(jīng)濟發(fā)達,并能產(chǎn)生當時的商業(yè)大都市的,但這種反影響并不能當它是主要原因。

      (二)、宋代手工業(yè)和商業(yè)大都市出現(xiàn)和繁榮,主要原因應當是商業(yè)和交通的原因。中國的海外貿(mào)易從唐代就已經(jīng)開始,到宋代才扎下根子。以前和外國做生意是向西域發(fā)展,用馬和駱駝做運輸工具。這時候已利用河道,利用大小船只向東方和南方進展了。宋都開封有它的客觀原因,因為以前的國都是不和水系發(fā)生關系的。金都北京更和海道交通有關。元世祖開會通河,掌握南方水運和天津海運,更顯然是因商業(yè)大城市的發(fā)展而形成的自然傾向。宋代的商業(yè)大都市都是和水系有關聯(lián)的,如南京、揚州、嘉興、杭州和北方的洛陽、鄭州、開封、北京等.

      (三)、手工業(yè)生產(chǎn)和商業(yè)大都市不是從小的市鎮(zhèn)逐漸(產(chǎn)生發(fā)展)的,因為它變化的轉(zhuǎn)折點是當時的商業(yè)發(fā)展,因而形成一種新的變化。小市鎮(zhèn)也可能是農(nóng)村和大城市的橋梁。藝人也可能在農(nóng)村土地兼并加強的新形勢下流入大城市來。但主要原因還是當時已有商業(yè)大都市出現(xiàn)。如沒有這個原因,橋梁作用和兼并情勢都沒法形成此時的新變化的。

      如認為商業(yè)大都市可以由小市鎮(zhèn)逐漸形成,不認為商業(yè)大都市的形成更有它的商業(yè)發(fā)展的決定因素,便沒有看出它的突變,因為在逐漸形成的情勢下是和以前不會有不同的,為什么商業(yè)大都市在以前不能形成呢?

      實際如開封、北京的新國都,揚州、蘇杭等大都市,都是由商業(yè)發(fā)展形成的,不是由小市鎮(zhèn)逐漸發(fā)展成的。

      (四)、中國戲曲的繁榮是因為商業(yè)經(jīng)營、貨幣流通造成了城市經(jīng)濟繁榮,由此產(chǎn)生市民文化、娛樂,戲曲即是其中一種。農(nóng)村土地兼并加深,是和商業(yè)大城市形成有一定的因果性的。但藝人流入城市,卻還是因為有商業(yè)大城市的產(chǎn)生和市民人口增多,都市娛樂場所擴大,因此,大城市更適合藝人生存。戲曲在大城市繁榮,是因為它已具有它繁榮昌盛的條件,藝人集中大都市也不能看成是在鄉(xiāng)村沒有辦法才逃到大城市來,而也是因為大城市里有他們的發(fā)展條件。

      (五)、由詩變詞,由詞變曲,由詩詞變大曲(古代歌舞樂曲形式),變雜劇,人都是這樣說。但單具有詩詞、大曲的成分,不具有新的民間成分,卻無法讓它們變成雜劇。如果希圖從大曲的成分里逐漸加入故事,如道宮薄媚西子詞,如劍器舞中的公孫大娘和鴻門宴,由這些故事成分慢慢發(fā)展成為雜劇劇情是不可能的推測。如果希圖由大曲曲詞變?yōu)殡s劇雅俗共賞的詞,也正如說西皮二黃唱腔由昆曲變成一樣,理論是不可通的。我們知道諸宮調(diào)有宋代的詞調(diào)、大曲的成分,也有“唱賺”、“唱京詞”、“唱耍令”、唱“撥不斷”、“小唱”、“嘌唱”(以上均為宋代不同的說唱藝術(shù)形式)、“說話四家”(南宋時對曲藝說話的分類?!八募摇币喟煌T戶傳承之意)的民間成分.諸宮調(diào)是唐宋詞及大曲在民間的傳唱,它不能不含有“唱賺”等民間成分。詞及大曲的民間傳唱和民間許多成分混融、發(fā)展為同一宮調(diào)的曲子聯(lián)套。說唱故事的形式在當時說唱故事技藝里是一種新的形式。它發(fā)展的時代由北宋到金、元、南宋,地域由汴梁到杭州,形式由諸宮調(diào)發(fā)展為南北曲。北曲的形成是以諸宮調(diào)為先河的。南曲的成分是宋人詞益以里巷歌謠。《張協(xié)狀元》用諸宮調(diào)作引首都是。唐宋詞和大曲走到商業(yè)都市,不能不和俗唱混融,并發(fā)展它的原有形式。如果不和俗曲混融,如果不走向商業(yè)都市,就是發(fā)展也很有限。所以不能認為先有散曲再有大曲,再運用到雜劇上去。用這樣簡單的形式發(fā)展。它是由俗曲、市語和詞曲的混融形式,更和講說故事、科白、角色混合為一而走向雜劇的繁復的新的形式。故事是民間成分的一種,大曲中的故事成分,不遇見這些民間成分,它本身的發(fā)展力量是很微薄的。

      (六)、從諸宮調(diào)起,創(chuàng)作重點移到民間藝人和無名作家手里來了。這里曾提到“纏令”、“纏達”(北宋“唱賺的早期形式”)自張五牛(南宋臨安“唱賺”藝人)起,金章宗當南宋光宗、寧宗兩朝之間,南曲興起與《董西廂》同時,但當北京神宗、哲宗兩朝之間,澤州(屬山西)孔三傳(北宋說唱藝人,首創(chuàng)諸宮調(diào))已前創(chuàng)諸宮調(diào)古傳。所以諸宮調(diào)也創(chuàng)于民間藝人,首創(chuàng)人并不是讀書人。

      有人說元曲作家多半是士大夫,有人說和元代科舉制度有關,有人說雜劇是“行家生活”,是士大夫的事情。元劇有子弟(指雜劇藝人)的地位,是都市發(fā)展所必有的社會現(xiàn)象?!靶屑疑睢钡脑捠亲拥軅兊钠姟T獎∏~民間成分已極濃,如果說元劇道白是民間藝人創(chuàng)作,但元劇道白卻真有極成功的。

      (七)、關于說話和家數(shù)問題.說話家數(shù)不當作太理想的分類。因為說話家數(shù)和說話人的習藝、師傳有關。說話的范圍應當是更廣義的,如“商謎”之類,也應當是說話,不應當認為說話就只是說故事。說話由“變文”來,“變文”從印度來,故說話從印度來,這種推斷固不對。但認為說話是唐代佛教徒利用民間形式,所以不是從印度來,也有問題。在敦煌壁畫里有許多證明,即在印度佛窟里也一樣。不要把絲路塞了,專強調(diào)內(nèi)地民間。

      一月十三日

      午前,中國戲曲史講座。杜穎陶發(fā)言:(一)、唐代都市不許有夜生活,從《李娃傳》可以看到。當時一個坊只是一條街,街頭巷尾有柵門啟閉,沒有大的場所供娛樂的活動。宋代都市日夜繁榮,工商業(yè)和首都所在地關系更密切。唐代工商業(yè)都市除國都外,更有節(jié)度使所在地。宋代則依交通、貿(mào)易為都市建立條件,乃有真正市民都市發(fā)生。(二)、中國與國外貿(mào)易交通路線,第一為玉門、敦煌;第二為云南通印度的路,但這路當漢武帝時已不通了。第三是海路,古代為山東瑯琊,日本藤田豐八有考證。海外方士之言,齊東野人之語即從此出。后來也不發(fā)展了。唐黃巢在揚州殺大食商人十三萬,可見當時海外貿(mào)易之盛。唐代官吏兼做生意。唐時禁金、銀、銅出口。宋初不許外國商人在廣州登岸。官家估價買海外商人整船貨物,名曰“和買”。當時已有運輸隊,每一隊名一綱。見《宋史·潘美傳》。廣州是商人集中的地點,后來才輪到杭州。(三)、商人用娛樂戲曲招待,作為貿(mào)易手段,故都市能容納藝人,商人亦搜羅藝人。都市藝術(shù)影響農(nóng)村,農(nóng)村戲曲影響都市,相互影響,所以發(fā)生變化。(按都市能容納藝人,主要是都市財力與市民環(huán)境能給予戲曲以發(fā)展。都市藝術(shù)影響農(nóng)村不是主要的,主要是農(nóng)村藝術(shù)集中都市,給都市藝術(shù)以發(fā)展的影響)。(四)、開封蒲姓自通婚姻,居住在一個區(qū)域,與一般回教徒不一樣。玄奘到印度后聽到中國樂舞《秦王破陣樂》,這樂曲是印度來中國商人從海道帶回去的。(五)、“說話四家”的“家”是行幫的意思。“說話”非指說書,說話的意思是買嘴皮子的行當。

      午前,往隆福寺人民商場買得瓷盆一具、小墨一錠、陶制鬼面二具,內(nèi)一具有破損。鬼面不似面具,似門上屈戍(門神畫之一種),然非金而陶,非龍而鬼,殊不可解。

      天氣轉(zhuǎn)寒無日色,所謂陰霜天者是。午倦而眠,夜間補寫日記,夜雪大降。

      一月十四日

      午前,討論《無產(chǎn)階級專政的歷史經(jīng)驗》。

      以破損之鬼面一具贈黎新(戲研院干部)。得蘇州梨園公所碑文,大碑七張,中碑五張,小碑十一張。購得《東京夢華錄》外四五種書合刊一冊。本日寫(湯顯祖)《年譜》至萬歷元年,進展極緩。

      一月十五日

      王遐舉(著名書法家)兄以湘橘、冰糖、蜜棗見遺,予報之以臘八豆。

      加工趕寫《湯顯祖年譜》。北京市京劇團在北京劇場演《范進中舉》,不能往看,贈券四張,由大定、文蕖、文蕙、大舅媽前往。夜間寫作至十一時。

      一月十九日

      《劇本》月刊送來稿費一百五十元,《琵琶記》討論??粌?。午前聽戲曲史討論報告。午后參加干部鑒定漫談。

      一月二十日

      午后往文聯(lián)大禮堂參加《琵琶記》曲會,遇師大某講師,云去年在師大所講戲曲選讀課,講法易為學生領會,學生考試答題,教研室認為滿意,謂教法可以推行。今年鐘點將增多,學校將備汽車接送。原欲借路遠辭師大兼職,又難于啟口矣。

      一月二十一日

      夜觀成都市川劇團演出《羅卜園》。此劇即河南梆子《合鳳裙》。川劇用胡琴腔演出,開場由梁家仆人布置華堂,作跳舞開始。開場可由梁闕登場,作元宵美景的口頭交待,由跳舞交待殊覺費事,且與戲情關聯(lián)不多,此死用西洋手法之過也。余闕造成事故,由于酒后盛怒,和封建教條太深,最多也只是主觀主義和橫暴的家庭禮教觀點相結(jié)合,不當從這一主題泛濫下去,更從黃福夫婦口中說成地主惡霸。近日編劇的人,總想所編之戲說明更多問題,這是一種偏向。因為將梁闕寫得更壞,所以最后對這個人物加以斗爭,將一出喜劇收場弄得非常沉重,實則誤會既經(jīng)說明,梅廷選即當消氣,因梅亦當負此事故之一部分責任也。月英、秀鸞花園戲謔,河南梆子寫得盡情,蓋必須同床睡眠,方能使梁闕怒不可遏,只兩人在一間房里看書,則盛怒之條件不足也。至緊要處,則又縮手縮腳,不敢放膽,此其一例。

      北大教授周一良由浦江清介紹,函詢院中資料室有傀儡爨演照片否?韓力云,北新橋八寶坑乙二十八號傍門張雪峰處有此照片。劉雁聲云,藝術(shù)事業(yè)管理局吳龍起有此照片八十余張。

      午后啟功同志來談下期師大講課事。

      一月二十二日

      午后觀成都市川劇團演出《春燈謎》(一名《十認錯》)。此劇與《羅卜園》均輕松喜劇,以奇離偶合處取悅觀眾。而此劇前半部描寫過(于)冗雜,人物性格不顯,劇中人物品質(zhì)不高,蓋原作者(明末阮大鋮)之手法如此。宇文行簡實一有風趣之人物,生扮而戴丑之短須,時顧及頭上烏紗,蓋多才飽學而又富于腌臟氣之士大夫形象,頗似阮大鋮其人。但做派與劇情關系不多,故反覺賣弄。結(jié)束處見藝術(shù)手法,蓋韋初中對文鳳之貞操與宇文彥之品德必多方解結(jié),最后始釋疑也。

      一月二十三日

      晚與大慈同觀成都市川劇團演出《耐冬花》童話劇?!赌投ā吩峨p兔緣》,系根據(jù)《聊齋志異》“海公子”與“花姑子”兩故事加工合編而成。《聊齋志異》故事中有童話成分乃一新課題。劇中動物有兔林、白氏、白兔、青兔、紅蛇、雙尾蝎、蜈蚣、老鹿、雄麂、雌獐、錦雞、小猴、百靈鳥、壁虎、螞蟥等。均不作動物形象,但用頂上元神(如老麂頭上戴一鹿形導具)舊扮像處理,故做派、扮裝有極大的方便。元神宜與神鬼同例,今能推陳出新,為中國童話劇動物裝扮開一新路,鬼戲亦當作如此處理也。戲中兔家與蛇蜴家成對比,老兔對兔女作避免危險之經(jīng)驗教言,張榮、張樂之勇敢樂觀等,內(nèi)容于兒童最有益。惟戲中有世俗成分,如嫦娥奔月,在童話情調(diào)之完整上微有不足。蝎之最后扮裝,青女褶子,披發(fā),戴一紅耳毛,似從青蛇扮裝脫胎.

      一月二十四日

      午前,院中有“選?!眻蟾妗N绾竽杲K鑒定開會。午后,成都市川劇團演出童話劇《一只鞋》,未得往觀。

      一月二十五日

      午前,劇協(xié)在文聯(lián)大樓四樓歡迎成都市川劇團。午后年終鑒定開會。晚,《文藝報》改版在文聯(lián)禮堂舉行招待會.一日不得閑.

      一月二十六日至二十七日

      元劇《譚記兒》,楊衙內(nèi)原非正角,只是個典型性的人物。川劇演《譚記兒》未得見。有人謂楊衙內(nèi)前后性格不統(tǒng)一者,蓋前太兇狠,后太本色,故易引起看眾同情。有人云楊衙內(nèi)乃一切無所謂的人,因出身權(quán)臣之家,故于上方劍亦視同等閑。有人云楊街內(nèi)當是有氣派的人物,聞此劇楊衙內(nèi)處理演來頗出色,故人對此一面提要求,且因涉及劇之結(jié)尾處置。但元劇結(jié)尾則一說明便完,故處置能自如也。蓋元劇主唱以生旦為主,其他角色只供點綴。演出方式則扮做與說明之成分俱備,與今日演出之要求不同.今日要求每一劇中人物都要精神飽滿,劇中故事須貫串各個劇中人物,從明傳奇戲中人物皆唱,直到現(xiàn)在以話劇手法要求舊劇演出之長遠變化過程中所產(chǎn)生之新要求。但元劇不求全而主點反易突出,今日則各方要求全反而多阻滯,不能把握原劇精神,則又是求全之過也。(頁邊記:舊劇中人物有只供說明用者,則人物的典型性不具備。舊劇由表演、說明合組而成,故不重之情節(jié)只通過說明處理之)。

      《羅卜園》與《春燈謎》蓋戲之以關目勝者,戲以關目勝則所傳皆奇,人乃嫌其偶然太多。不知以前觀眾正滿意于此等偶然,故作者乃更夸大之。從阮大鋮至李笠翁一段時期,蓋偶然最當行之時期也。偶然乃戲劇重要因素之一,其在科諢中,在說白做派中,乃無時不為構(gòu)成其戲劇性之機趣所在,人多不覺察之。其在故事結(jié)構(gòu)中者,人則多以為非,此亦一種話劇要求也。不知即在話劇故事結(jié)構(gòu)中亦須有或多或少之偶然性,否則將不成為戲,且即在事實過程中亦離不開偶然性也。(頁邊記:偶然性在戲曲關目中為一要素,在說白、科諢、做派中亦無不有此種成分)

      戲中之偶然性,一曰奇逢,二曰差錯,蓋偶然之合與分也。(頁邊記:偶然之奇逢與差錯,構(gòu)成戲之離與合)?!读_卜園》與《春燈謎》因善于掌握差錯,故發(fā)展其喜劇性。但差錯之構(gòu)成則由人物個性掌握之。差錯之起源,蓋由于人物性格上某些缺點,如梁闕之主觀暴躁,梅廷選之吞吐其辭,其顯著之例證也。故中國戲多帶有喜劇味,即以此為戲的基點,為無害于戲中之歷史性,故不好將歷史戲與喜劇分開,如《龍鳳配》等戲,皆此類也。(頁邊記:差錯之形成原于人物個性之某些缺點。中國歷史戲和喜劇性并非兩岐)(責任編輯鄒世毅)

      东平县| 马尔康县| 华容县| 阜宁县| 广平县| 金寨县| 屯门区| 万源市| 密山市| 喜德县| 大同市| 巩义市| 龙泉市| 武鸣县| 蕉岭县| 淄博市| 雷波县| 芷江| 邻水| 宁陕县| 祁阳县| 榕江县| 丽江市| 昌都县| 鹤壁市| 墨玉县| 日喀则市| 白朗县| 赣榆县| 化州市| 平和县| 定安县| 天水市| 景泰县| 竹北市| 华阴市| 宣威市| 怀柔区| 桂林市| 平湖市| 蛟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