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智蓉
〔摘要〕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彭幼卿先生慧眼識珠,不斷發(fā)現(xiàn)、選拔民樂人才,得以組建湖南省歌舞團樂隊,這是我省在全國解放后成立最早的一支民樂隊。彭幼卿先生是當之無愧的伯樂,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他是湖南省民族樂隊的奠基人。
〔關鍵詞〕彭幼卿樂隊指揮湖南歌舞團民樂
湖南省歌舞團(前身為湖南省民間歌舞團)樂隊指揮彭幼卿先生離開我們有十七年了,至今民樂隊的成員仍然很懷念他!
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彭幼卿先生慧眼識珠,不斷發(fā)現(xiàn)、選拔民樂人才,得以組建這支樂隊,這是我省在全國解放后成立最早的一支民樂隊。樂隊以民樂為主,但樂手大多能兼任西洋樂器。比如:郝杰安專業(yè)是笙,能兼任蘆笙、板胡和巴松,他的板胡還拉過獨奏曲目,兼任水平不低;鄭延庠嗩吶專業(yè),能吹雙簧管和圓號,最多時兼五件樂器;呂樹高為彈撥樂之王,大阮、中阮、三弦、獨弦琴等等,要什么上什么;鄭丁良竹笛兼單簧管;李小一竹笛兼長笛;黃中山包攬中西打擊樂兼木琴……不勝枚舉。
我是在十六歲和盛莉一起進入這支樂隊的,我倆從鋼琴改民樂專業(yè)。1960年至1965年期間,彭幼卿引進五位女生從事彈撥樂,至此,彈撥樂從高聲部柳琴、琵琶,至中聲部揚琴、中阮、三弦,到低聲部大阮,門類齊全,民樂隊基本建立健全。彈撥樂是西洋樂隊所缺乏的,這正是民族樂的特色,彈撥樂的加入給樂隊增色不少。女性的加入,無疑也為樂隊增添一道靚麗風景,后來民樂隊也成全包大雄與盛莉的美滿姻緣。上世紀六十年代女性從事民樂是很少的,這也是彭幼卿匠心獨具對樂隊建設的一種人文關懷。
彭指揮對樂隊的訓練要求嚴格,細致耐心,作為一個指揮家,他有著良好的藝術修養(yǎng)和敏銳的觀察力,對樂隊有足夠的溝通和駕馭能力。記得有次排練汪頌先生的《擔傘妹》,第一遍試奏下來,既沒旋律,也聽不出什么名堂?樂手們面面相覷,配器零散,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笆裁赐嬉庋剑?!”“汪頌又發(fā)神經了吧!”樂隊炸開了鍋!只見彭指揮不慌不忙地弓下身來細閱總譜,敲敲指揮棒以示安靜,先要求弦樂聲部單獨練一遍;再與管樂聲部校對旋律出入小節(jié)數,也練上一遍,這時發(fā)現(xiàn)有個女聲聲部未到,特地從歌隊找來一位女生練習,歌隊正在試唱這首歌。當彭指揮再度拿起指揮棒試奏,樂手們小心翼翼盯住各自分譜一步步奏下來,加入女聲聲部,蘆笙旋律也順利進入,頓時鮮活的瑤寨音樂彌散在排練廳,有人直呼:“蠻有味呃!”“好聽!好聽!”這汪頌先生的怪異配器顯示出鮮明的民族特色,被樂手們認可和稱贊:“汪頌還真有點牛皮!”彭指揮緊皺的眉頭舒展開來,會心一笑,排練廳洋溢著和諧的氛圍。在彭指揮細致耐心的反復調教下,這支樂隊逐步具有較強的試奏能力,前面的這種狀態(tài)也極少出現(xiàn),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多新作品第一次試奏下來就能聽出個八九不離十,以后僅僅是細扣磨合而已。
還記得1963年中央廣播民樂團來長演出,彭幼卿不失時機地請該樂團指揮、全國著名指揮家彭修文先生來團指揮我們樂隊排練,樂手們個個興奮不已,我可是緊張得手心冒汗。那時我還是個民樂新手,生怕他萬一單獨抽我出來扣一扣會出洋相。彭修文指揮衣冠整齊地走上臺,臉上帶著微笑,當音樂聲起,他就嫻熟地指揮起來,與我們樂隊進行了一次成功的親密合作。彭幼卿身為業(yè)務隊長,仍覺意猶未盡,又安排全樂隊成員到廣播樂團下榻的賓館進行一對一的求學求教。中央廣播民樂團當時在全國是首屈一指的樂團,這天賜的良機豈容錯過,也足見彭幼卿提高訓練樂手的一片苦心。這一來二去的,竟然又碰撞出許玲和他揚琴老師張金堂的愛情火花。北京小伙張金堂毅然來到湖南,這湖南女婿本來業(yè)務精湛,來湘幾十年無論指揮樂隊,還是創(chuàng)作、教學,都碩果累累,為湖南民樂作出重大貢獻。這真是千里姻緣一線牽,我想始作俑者當屬彭幼卿先生,無意中又為湖南引進了杰出民樂人才,傳為佳話。
經過長期的嚴格訓練,這支樂隊在1965年能以二十多人的樂隊編制演奏反映世界人民反帝斗爭風云的大型歌舞劇《風雷頌》的全劇音樂:在音樂創(chuàng)作中,彭幼卿也是作出很大貢獻的,他創(chuàng)作了很多樂曲,還配器再加上指揮。當年在北京演出時,受到陳毅外長接見和贊揚;五一節(jié)在北京勞動人民文化宮演出《風》劇片段《富士山下起風暴》,周總理第一個站起來帶頭鼓掌,所有外賓也跟著站起來鼓掌。這給予全團演職員多大的鼓舞呀!這是彭幼卿指揮藝術的高峰,也是我們樂隊的演奏高峰,當年北京有業(yè)內人士評價稱,我們樂隊相當于中央民族樂團的水平。對于一個省級劇團的樂隊而言,真是評價不低呀!我當時年紀小,不知什么原因,只記得在樂池里演奏這部劇的音樂時,還莫名地流過淚,現(xiàn)在想來,是音樂那種沁人心脾的功能,激蕩和凈化心靈而使我落淚。也聽演職員們紛紛議論:好喜歡那場越南音樂,好喜歡那場巴勒斯坦的音樂……這臺《風雷頌》歌舞劇曾在北京、天津、廣州及全省各地市巡演,好評如潮,多年以后還為觀眾們津津樂道。
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彭幼卿作為樂隊隊長,藝術上的權威,受到無情沖擊,關牛棚、掃廁所……從藝術頂峰跌到人間地獄。我們劇團也斗走資派,開始對團長、隊長出大字報,砸爛十七年舊文藝界。后來,劇團就是群眾斗群眾,工宣隊進駐,專業(yè)人員被掃地出門,文藝界全部下放農村。省歌舞團成員連帶老弱病殘、家屬小孩,由工宣隊送到邊遠山區(qū)———城步苗族自治縣。我們都嘗到了苦果,真?zhèn)€是以斗人開始以斗己而告終。彭幼卿全家下放,全體樂隊成員也未幸免,統(tǒng)稱下放干部,直接由生產隊安排出工安家。
半年以后,省歌舞團開始重建,由軍代表一一政審。民樂隊改變了方向,建立一支西洋管弦樂隊。老民樂隊基本解散,僅有少數人選上回團,大多數成員繼續(xù)在農村勞動改造,或者自謀出路,不但不能從事專業(yè),連回長沙都成了奢望,彭幼卿也和大家一樣。然而若干年以后我驚奇地發(fā)現(xiàn),省級劇團凡有樂隊處,就有原省歌舞團樂隊的成員。省花、省湘、省京、省祁劇院、省雜技團、省藝校、湖師大音樂系……莫不如是。聽省劇團某人士稱:“只要聽說是省歌舞樂隊來的,對他的業(yè)務就放心了。”這么高的評價!真是承蒙兄弟劇團看重。甚感欣慰,原來他們就是認可《風雷頌》的音樂!真是遇知音呀!因這不是上級一紙調令的安排,而是每個成員不斷努力謀求的結果,而且調出去的成員不負眾望個個成了樂隊指揮:劉成在常德歌舞團任指揮;周子萍在邵陽市任省祁劇團樂隊指揮;胡子文和王玉偉在省雜技團任指揮;彭思齊在省花又配器又抓排練;鄭延庠先后在城步、黔陽、懷化和省湘劇院任指揮;連早幾年調出去的趙伏生也在衡陽歌舞團任指揮;包大雄在湘潭大廠礦任樂隊指揮;盛莉任百人大合唱指揮;孫淼清在瀟湘電影制片廠組樂隊任指揮;留團的周敦戡任指揮;熊政維在江南樂團任指揮。連我這個文革前最小的成員,也在邵陽市二中幫助他們組樂隊任指揮。更為巧合的是,我接過他們的總譜,竟然是彭幼卿老師的配器,有線譜有簡譜,中西結合,太熟悉他的樂譜了。這時他也調回了省歌舞團,邵陽市某個中學都來找他配器,足見他在全省的影響力。該校在全省重點中學匯演中三度獲一等獎,時跨六年,有兩次為彭幼卿配器。這種狀況不會是偶然的巧合,樂手們都稱任指揮時腦子里全是彭幼卿指揮樂隊的印象。
1990年代,省揚琴學會多次舉辦全省揚琴大賽,幾乎每次(不下三次)都碰到彭幼卿老師和我們一起當評委。我當時是邵陽市的帶隊老師,我既驚奇又高興對他說:“您真看得起我們揚琴學會,每次都來幫我們當評委?!彼麉s回我:“是你們揚琴學會看得起我,把我喊來的。”其實豈止僅揚琴這個項目,彭幼卿離休后在二胡、竹笛等多種民樂或西洋樂器及聲樂等等類或混合型文藝大賽中均擔任過評委,足見他的威望在全省音樂界也是有共識的。
省歌舞團民樂隊的成員,在文化革命結束重新工作后,逐漸成長成熟,在作曲、配器、指揮、教學等各方面各顯其能,他們?yōu)⑾蛉嫠乃?,無論對專業(yè)還是業(yè)余的民樂界,是多么巨大的影響和提升,恐怕彭幼卿先生也未曾所料,何嘗不是一件好事。追根溯源,彭幼卿對這支民樂隊的建設、培育訓練,付出他全部青春精力和智慧。雖說人才成長離不開自身的努力,但誰能說這不是彭幼卿先生的慧眼提攜?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他是這支樂隊當之無愧的伯樂!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彭幼卿是湖南省民族樂隊的奠基人”。2013年,當我接過湖南省民族管弦樂學會授予我“湖南省民樂特殊貢獻獎”的獎牌時,甚感愕然。雖然沒有獎金,但這種殊榮真讓人臉紅發(fā)燒!怎能與眼前劉振球、劉鎮(zhèn)玉……這些大師相提并論?那可是作品蓋世、著作等身的博導大師?。∮衷跄鼙扰碛浊渲笓]嘔心瀝血為民樂的一生!怎能比民樂前輩鄭丁良、王玉偉、劉成、呂樹高……等等先故去的師兄們!他們才是對民樂有特殊貢獻的功臣。我僅僅在基層做了一些民樂的普及工作,實屬平凡,卻承蒙錯愛,權當是一種鞭策和鼓勵吧。這鼓勵和獎勵應該是有區(qū)別的。
時間荏苒,轉眼這支樂隊的成員們都是銀發(fā)老人。我們歷經了人生的坎坷悲歡,嘗盡了人生的酸甜苦辣,看開了、看淡了,唯有這情和意留在那青春的歲月,只剩下一顆至誠的感恩的心。僅以此文獻給彭幼卿指揮和他的樂手們。(責任編輯尹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