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湘鄂戰(zhàn)爭紀事詩墨盒再探

      2016-11-20 08:44:02劉軍成河北保定
      文藝生活(藝術中國) 2016年10期
      關鍵詞:吳佩孚吳氏墨盒

      ◆劉軍成(河北 保定)

      湘鄂戰(zhàn)爭紀事詩墨盒再探

      ◆劉軍成(河北保定)

      在《藝術中國》2012年第11期雜志中,石家莊楊未君兄發(fā)表的考證文章《湘鄂戰(zhàn)爭紀事詩墨盒初探——不須銅柱銘勛業(yè),墨盒鐫詩也傳名》,結論為:此磨損了上下名款的墨盒上詩文作者為吳佩孚,并鐫刻送給其友人或師長。對此結論我覺得有待商榷,經多方查考資料,有了新的發(fā)現,得出了一個自認為準確的考證結果。與未君兄進行了溝通,楊兄言及當時手頭資料有限,考證不是很全面,并對我所做的訂正考證給予了認可。不敢獨專,借此與大家共饗。

      為了便于查證對照,把盒面銘文內容再列示如下:

      □□□書出上京,備言湘鄂正鏖兵。

      竊名為倒蓮花幕,戡亂須移細柳營。

      劍戟森森圍虎賬,冠裳濟濟送蜺旌。

      天公特注銀河水,洗盡塵氛鎧甲明。

      右《出師》

      鐃歌聲里發(fā)征軺,虎旅三千意氣豪。

      甲胄成行隨節(jié)鉞,士民遮道望旌旄。

      思摧冬日人思奮,令肅秋霜馬不號。

      贏得口碑傳驛路,軍行從不犯秋毫。

      右《行軍》

      江上陳師趁曙光,旗開正正陣堂堂。

      元戍小隊成魚貫,征虜樓船序雁行。

      雅度雍容追叔子,雄姿英發(fā)想周郎。

      擒渠搗穴須臾事,寄語孫恩早遁藏。

      右《備戰(zhàn)》

      鐵艦終離金口戍,牙旗直指夏沙湖。

      寡能勝眾仁無敵,危轉為安智若愚。

      風急濤飛如起舞,山鳴谷應似歡呼。

      桓侯身手留侯略,鼎足千秋奮壯圖。

      右《破敵》

      江頭一戰(zhàn)著聲威,真?zhèn)€關山度若飛。

      賊解黃巾爭竄匿,民瞻赤幟竟未歸。

      萬家幸脫紅羊劫,一旅能開白馬圍。

      叱咤風云皆變色,陰霾掃凈見朝暉。

      右《復鄂》

      兩岸紛紛樹色蒼,洞庭秋漲浩茫茫。

      江城刁斗悲深夜,驛路鋒煙接大荒。

      早識穿垣多黠鼠,詎容當道有貪狼。

      天山三箭難專美,一夕從容下岳陽。

      右《取岳》

      長驅如入無人境,報道南軍過汩羅。

      賈勇軍中方逐北,要盟城下已求和。

      指揮若定奇兼正,虛實相乘少勝多。

      講武初心非黷武,執(zhí)干戈為息干戈。

      右《停戰(zhàn)》

      鐵騎南來市不驚,三湘耆老競歡迎。

      民登袵席嗟來暮,眾讬帡幪慶再生。

      共祝汾陽為福將,群依定遠作長城。

      不須銅柱銘勛業(yè),比戶爭傳壯武名。

      右《保民》

      湘軍肇釁侵入鄂疆,水陸并進,武漢岌岌。

      時我魯軍來援適至。溯江而上,勢如破竹。

      不及旬日,遂復鄂境。乘勝取岳,長驅入湘。

      不為已甚,爰止湘陰。保境安民,頌聲載道。

      紀詩八章,平鋪直敘,事皆徴實,語不求工。

      即呈

      □□□□□□

      民國十年雙十節(jié)

      □□□□□□□□

      湘鄂戰(zhàn)爭紀事詩墨盒

      首先,此盒的詩文非吳佩孚所作,當然墨盒也不是吳佩孚鐫刻送給其他人的。

      原因之一,從個人的做事風格上講,詩作者和贈送人不是吳佩孚。盒上八首詩通篇是對直軍的贊美和對主帥智勇謙仁的褒揚,窮極經典,將歷史上人所熟知的良臣勇將比于一身,可謂至仁至美至圣。吳佩孚以秀才而軍閥,平生注重修身,廉潔自守,為人忠直,至性至情,其人格品德甚高,既講求五倫八德,也醉心佛老之道,有《循分新書》《正一道詮》《明德講義》《春秋正義證釋》等著述傳世??梢哉f儒家思想深入其心,不會狂傲自夸如此,還鐫之送人,豈不是授人笑柄?所以吳佩孚不會這么做。

      原因之二,從詩的水平上講,詩作者非吳佩孚。本詩以詩寫史,有敘有論有評,用典人所熟知而恰當,言辭簡練平實而明了,氣韻連貫,平仄得體,非大才不可為。吳佩孚詩詞及書畫有一定的造詣,雖有詩才,有《蓬萊詩草》遺世,通篇讀來,很難達到此詩的水平。

      原因之三,從時間上講,吳佩孚是贈送者的可能性較小。墨盒所載日期是1921年10月10日,彼時正是川鄂戰(zhàn)爭纏斗之時,據資料顯示,“吳佩孚聞報乃于五日(即10月5日)親率蜀通、裕川兩艦,滿載軍隊,上駛秭歸附近之窯灣,察看地勢,揮兵進攻?!庇帧笆率?,鄂軍右翼興山,左翼長陽,亦均次第收復。吳佩孚聞報,特親往巴東辦理善后?!币陨险f明吳一直在督戰(zhàn),沒有進京可能,當然,他也可以是委派他人而為,但是從常理講,戰(zhàn)爭瞬息萬變,不會有閑心顧念此事。再者詩文末尾“即呈”二字,體現出此盒是以下呈上的,受贈者應為贈送者的長輩或長官,如是署名呈送,當為親力親為所做或者自己呈送。因此,贈送者不會是吳佩孚。

      湘鄂戰(zhàn)爭紀事詩墨盒局部圖-1

      雖然贈送者非吳佩孚,但是墨盒上的詩文通篇記述的是湘鄂戰(zhàn)爭情景,贊頌魯軍主帥,而此人恰恰就是吳佩孚,由此可得,此盒無疑是送給吳佩孚的。我想這一點不需要太多的佐證了。

      既然此盒是呈送給吳佩孚的,那呈送者是誰呢?信息只能從詩文中查找。首先此人詩才了得,其次此人為吳氏下屬,對吳氏了解并極其尊重,再就是他應當對此戰(zhàn)過程親身經歷或者有機會詳知內幕。根據這幾點,一個人的名字躍然而出——楊圻。

      楊圻(1875—1941),初名朝慶,更名鑒瑩,又名圻,字云史,號野王,常熟人,御史楊崇伊子,李鴻章孫婿。年二十一,以秀才為詹事府主簿,二十七為戶部郎中。光緒二十八年(1902)舉人,官郵傳部郎中,出任駐英屬新加坡總領事。入民國,任吳佩孚秘書長,亦曾經商。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居香港,病卒。工詩詞,詩宗盛唐,擅七古,弱冠作《檀青引》,有詩名;后所作《天山曲》,長達近二千字,前所未有。人稱其詩風骨真摯、沉雄典則,多逸響。著有《江山萬里樓詩詞鈔》。

      楊圻66歲照

      楊圻的詩歌成就在此不再贅述,業(yè)界已有定論。吳佩孚之于楊圻可以說有知遇之恩、通達之誼、式好之情。楊圻視吳氏為主公,尊崇備至,恪盡臣責。當年,經同年好友潘毓桂的介紹,楊圻訪晤吳佩孚。吳佩孚說:“楊先生是江東才士?!倍Y延入幕,委以秘書長,極賓主之歡。楊云史嘗寫信給夫人徐檀曰:“三年擇婦而得君,十年擇主而得吳。”沾沾自喜之情,溢于言表。吳佩孚因系秀才出身,于古詩詞及書畫有一定的造詣,雖然棄文從戎,卻喜接文士,這與陳光遠的粗鄙,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吳佩孚對楊云史可說是言聽計從,其重要筆札皆出其手;而楊云史每逢書及吳佩孚名字時,例均“抬頭”,以示尊敬。其親書以奉吳佩孚“主公兩正”之聯云:“杜老歌詩出忠愛;呂端大事不糊涂。”對吳佩孚更備極尊崇吹贊之意。這些在楊圻所著《江山萬里樓詩詞鈔》的詩文中多有體現。楊圻自比為:臣、王璨(仲宣)、馬周,將吳氏比作:主公、孔融、陶侃、劉備(豫州)等。

      未敢輕毛遂,羞稱識孔融。

      ——《南昌軍幕得家書知園梅著花矣》

      平生出處輕劉表,一代功名失馬周。

      仲宣意氣消磨盡,尚識瑯琊一孔融。

      故人燕頷早封侯,王粲春來思遠游。

      —— 《南昌軍幕感懷》

      逆旅馬周無一事,獨來倚馬看江山。

      ——《夏口客舍》

      名恥依劉表,狂能識孔融。

      ——《再過湖口要塞感賦二首》

      談笑輕劉表,風塵揖馬周。

      多士推陶侃,清才愧仲宣。

      ——《壬戌三月七日壽子玉巡帥》

      猶向人間識孔融,西游河洛莽春風。

      中郎倒屣恨何晚,王璨登樓鬢已蒼。

      ——《送南海先生》

      中原四月見青杏,細雨清樽侍豫州

      ——《首夏飲吳將軍宅小園》

      驪兮得主今誰薦,西望長鳴謝孔融。

      ——《八驪歌呈玉帥》

      益思故君今安在,天邊泣血臣恐慌。

      丈夫事主貴始終,相從患難吾愿償。

      ——《雞公山感懷詩一百韻》

      仲宣猶健在,辛苦上沙場。

      ——《江路載骨東歸哭懷夫人》

      長揖辭豫州,東歸道阻長。

      ——《獨歸歡》

      半壁思陶侃,東風便仲謀。

      ——《哭孚威上將軍》

      以上一方面體現了吳楊之間的深厚交誼,從另一個方面也體現出楊圻在詩文創(chuàng)作中,用典行文會有一定的習慣。也就是說在某一個階段或針對某一個人,詩人會用相同的典故或類似的行文方式歌詠。楊云史在吳佩孚幕府時,所經大小戰(zhàn)役,幾乎都有詩記之,向有“詩史”之目,以此從其所遺詩文中查證,盒面詩文作者是否為楊圻,不失為一個有力的證據。

      盒面原文1:竊名為倒蓮花幕,戡亂須移細柳營。

      詩文考證:

      1、落日潼關騎,秋風細柳營。

      ——《癸丑北游詩五十首》

      2、洛陽新筑亞夫營,日落青天萬馬鳴。

      ——《辛酉冬游洛陽入孚威上將軍幕賦呈》

      3、殷勤遠相送,凄絕伏波營。

      ——《赤壁舟中玩月》

      亞夫營,典故名,典出《史記》卷五十七《絳侯周勃世家》。漢將周亞夫駐軍細柳,防御匈奴,營中戒備森嚴。文帝親來勞軍亦不得入,及至以天子名義下詔令,始開營門。后因以“亞夫營”稱戒備森嚴的軍營,亦稱“細柳營”等,伏波營也類此。

      盒面原文2:天公特注銀河水,洗盡塵氛鎧甲明。

      詩文考證:

      1、朗吟洗兵馬,長揖事英雄。

      ——《壬戌三月七日壽子玉巡帥》

      2、天心洗兵馬,人事一戎衣。

      ——《軍中詩》

      3、愿君再到支機處,乞借天河洗甲兵。

      ——《七夕宴客……見示并囑和章》

      4、一心洗兵馬,四海仰英豪。

      ——《大軍次盧龍》

      5、人心洗兵馬,天意厄英雄。

      ——《十一月初七……寒山樓不寐賦慰將軍》

      6、佇看收京洗兵馬,凌煙添個李西平。

      ——《贈李伯豪將軍》

      在詩人的意念中,大兵征戰(zhàn)、水洗兵馬鎧甲是吉祥之兆。

      盒面原文3:雅度雍容追叔子,雄姿英發(fā)想周郎。

      詩文考證:

      1、中原人物歸羊祜,南國衣冠愧士龍(陸士龍)

      ——《辛酉冬游洛陽入孚威上將軍幕賦呈》

      2、見說祭尊羊叔子,雍容裘帶誦詩書。

      ——《贈李伯豪將軍》

      盒面原文4:天山三箭難專美,一夕從容下岳陽。

      詩文考證:

      1、開府臨江漢,旌旗下岳州。

      ——《壬戌三月七日壽子玉巡帥》

      2、開疆拓土賀元戎,三箭天山早掛弓。

      ——《天山曲》

      盒面原文5:講武初心非黷武,執(zhí)干戈為息干戈。

      詩文考證:

      1、酒泉從此靖胡塵,不是窮兵非好武。

      ——《天山曲》

      2、元戎謀一統(tǒng),百戰(zhàn)豈窮兵。

      ——《哭孚威上將軍》

      盒面原文6:民登袵席嗟來暮,眾讬帡幪慶再生。

      詩文考證:

      1、自古英雄嗟落日,至今父老說云臺。

      ——《辛酉冬游洛陽入孚威上將軍幕賦呈》

      李白在《贈饒陽張司戶燧》的詩里曾有詩句“功業(yè)嗟落日,容華棄徂川。”

      楊圻手跡

      2、不以兵車力,何由袵席功?

      ——《榆關紀痛詩》

      盒面原文7:共祝汾陽為福將,群依定遠作長城。

      先做一個訂正,楊兄原文對詩文典故淺釋第10項,定遠,我覺得應該指為定遠侯班超,呼應上句詩中的汾陽王,如此詩文對仗才工整。

      詩文考證:

      1、故人燕頷早封侯,王粲春來思遠游。

      ——《南昌軍幕感懷》

      燕頷,指班超,語出至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班超傳》:“超問其狀。相者指曰:‘生燕頷虎頸,飛而食肉,此萬里侯相也?!?/p>

      2、反側難安葉護心,羈縻未就班超議。

      ——《天山曲》

      3、“欲賦中興事,荒哉郭李功(郭子儀、李光弼)?!?/p>

      ——《江樓約子材飲》

      盒面原文8:不為已甚,爰止湘陰。

      詩文考證:

      1、功名非為己,未敢賀封侯。

      ——《壬戌三月七日壽子玉巡帥》

      如此之多的詩文驗證,足可以說明紀事詩由楊圻創(chuàng)作。

      詩是楊圻寫的,其和吳氏的關系也足夠密切,此墨盒是民國十年雙十節(jié)(1921年10月10日)在北京同古堂定制,因為在所知的典籍記載里,沒有明確的饋贈記錄,就只能從可能性上去做推論。

      首先此時間是否在雙方交集的時間段里?這一點可以從楊圻入幕府算起,據《楊圻年表》記載“民國十年(1921)辛酉,四十七歲。八月,吳佩孚時援川湘軍事結束,新組幕府,先生因其剛正磊落,遂為幕友,但,聲明不入仕途。在軍幕初任機要處長,后任秘書長。九月,為吳佩孚軍幕客,戰(zhàn)川軍于宜昌?!睆臈钲叩脑娢闹幸部梢哉业阶糇C,其中一首《渡江謁吳將軍》,正文:“武昌兩岸是樓臺,如此山川倦眼開。行到中流狂擊楫,滿身風雨渡江來?!眳鞘显谖洳笓]湘鄂戰(zhàn)爭,時在8月。還有一首詩有時間記載,《辛酉九月吳將軍與川軍戰(zhàn)于宜昌江路戒嚴有感舊游》詩文:“潯陽風水急,渺渺感余情。戰(zhàn)國難為策,高秋得用兵。清笳山上發(fā),江火雨中明??鼙I頻年滿,西川事可驚?!迸c川軍的戰(zhàn)爭在9-10月間,從詩中可以看出作者對軍事行為的關注和評判,說明其早已在軍幕中了。通過年表和詩文證明,在10月10日之前,楊圻已在吳氏的軍幕府做事。這是有明確記載的交往,至于之前是否還有交集,查證的詩文中只是更多記錄了楊圻對吳佩孚的心儀之情,而沒有交往記載。

      其次楊圻是否有可能在這個時間到過北京?沒有明確記載就只能靠推論了。有幾點信息值得關注:第一,北洋政府在前代勛賞制度的基礎上,制定了一整套賞功制度。賞功活動一般選擇在黃道吉日,以大總統(tǒng)令頒布,尤以“雙十節(jié)”期間最為頻繁。1912年9月29日北洋政府公布中華民國國慶紀念日法令,并于1916年12月22日修正,規(guī)定武昌起義之日(陽歷10月10日)為國慶日,舉行“放假休息、懸旗結彩、大閱、追祭、賞功、停刑、恤貧、宴會”等事項。在國慶日對那些于民國有功之人授予勛位、頒給勛章,以示褒獎。授勛范圍廣泛,人員眾多,且與政治風向密切相關。第二,吳佩孚在1920年10月8日加陸軍上將銜,10日晉授勛二位。1921年8月30日晉授勛一位。10月10日曹錕、張作霖、吳佩孚聯電贊成廬山國是會議。1922年10月10日晉授為陸軍上將。第三,此時,湘鄂戰(zhàn)爭直軍收復鄂疆并于8月28日占領岳陽,9月1日議和停戰(zhàn),川鄂戰(zhàn)爭進行中。歷史的還原可以根據科學的依據進行合理的推斷。根據這三點信息,存在這樣的可能性。每年一度的雙十節(jié)賞功,必然會對在前線征戰(zhàn)的吳佩孚及其將領大加封賞,而前線戰(zhàn)事正緊,只能派代表團參加賞功活動。楊圻剛到軍幕不久,離開不影響戰(zhàn)事,又為吳氏所信任,成為代表團其中一員,隨團到京,順便為吳氏進行一些較為隱秘的聯絡,閑暇之余,定制此盒也就成為可能。

      為了保持考證的嚴謹性,去偽存真,釋疑辨實,對于此組詩文在楊圻的詩歌文存中沒有收錄,原因證據如下:

      一、《湘鄂川鄂戰(zhàn)爭紀略》所記,吳佩孚抵達湖北時,當地官紳法團以及旅外鄂人并不支持對湘軍作戰(zhàn)。在戰(zhàn)爭期間為了阻止湘軍進攻,其兩次下令挖斷大江堤壩事造成人民生命財產死傷損失無算,令人發(fā)指?!啊诎嗽率娜胀砻芰罡鬈妼⒔鹂谏嫌涡∩澈糯壙诘虥Q開。南軍死者數百人,輜重損失尤巨。該處居民千八百戶,盡數淹沒,溺斃三千余人,牲畜田廬,沉滅殆盡,財產損失約達數千萬元。”“直軍正在不支之際,而汀泗橋方面湘軍,忽紛紛退去二十余里。其后退原因,系吳佩孚聞咸寧方面敗耗,急令直軍將蒲、咸間之攔江堤挖斷,潰口至四百余丈?!虼苏`斃至二千余人,其未及防偽,被水沖去者又不下千余人?!辈⑶以诘谝淮沃狈顟?zhàn)爭中,雙方通電罵戰(zhàn),奉系電文中,多次提及決堤之禍?!皼Q金口之堤,直以民命為草芥?!保◤堊髁刂唠姡皼Q堤復淪胥數百萬生靈,浪戰(zhàn)更傷害六七省精銳?!保R朝璽討吳佩孚之檄文)“其決堤灌河也,沿堤居民,聚集老幼男女環(huán)跪于前,涕泣請命,吳氏悉怒而投之橫流,乃指揮掘挖益急,是吳氏之忍?!保◤堊飨嗟韧姡皼Q水灌堤,以禍人民也?!保◤堊髁劐峨姡┮陨险f明湘鄂戰(zhàn)爭,是吳佩孚一生的污點,得當時之利,而成終生之恥,以致于在其遇害之后,為了維護他的形象,既是對手又是朋友的趙恒惕等主編的《吳佩孚先生集》中,亦不記載此戰(zhàn)。

      二、楊圻輯錄出版《江山萬里樓詩詞鈔》,由吳佩孚贊助并題詞作序。湘鄂戰(zhàn)爭的歌功頌德的詩文入集,于吳氏來講無異于是揭其丑行,自然會建議楊圻不要選入此書,甚至銷毀不再示人。在楊圻的詩文集確實也沒有推崇湘鄂戰(zhàn)爭的詩文,楊圻所作《哭孚威上將軍》組詩,回顧了吳佩孚一生功績,對于此戰(zhàn)似乎也是刻意回避。

      江山萬里樓詩詞鈔

      三、在劉盈的碩士論文《楊圻詩歌研究》中,對楊圻居京期間的詩歌有下列描述:“時值甲午中法戰(zhàn)爭、甲午中日戰(zhàn)爭爆發(fā),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的屈辱條約。但目前所見楊圻的詩歌中,并沒有對此類事件的反映。由于他和李鴻章的關系,或許他未作詩,亦或是作而刪之,我們不得而知?!笨梢灶愅?。在《江山萬里樓詩詞鈔》的野王詩詞鈔總目弁言中,就明確記載著編纂此書時對詩的刪減,其中“四十歲以后,十存七八?!薄八鶆h者別為割肉集五卷”。而在未出版之前的戰(zhàn)亂中,“割肉集五卷,已編詩四卷,文兩卷,蕩焉熸焉?!币苍S,這幾首詩就在這刪減和被戰(zhàn)火毀失之列了。

      上面的證據就完全可以確認一個結論:此盒是由楊圻撰寫詩文、在北京同古堂親自定制呈送給吳佩孚自用的。

      此盒的作者以一個湘鄂戰(zhàn)爭親歷者的視角,用詩文勾勒一幅戰(zhàn)爭圖景,為湘鄂戰(zhàn)爭研究增添了有力的史料。同時,此詩的發(fā)現,也是對楊圻詩歌的完整做一個有益的補充。

      最后根據盒面痕跡,對所磨損的文字做個大膽的推測:首句“蓬萊接書出上京”。左上,即呈“兩湖巡閱使吳公”。左下“江東楊圻云史謹識”。

      猜你喜歡
      吳佩孚吳氏墨盒
      陳道明
      陳杰
      達云飛
      馬金海
      輪椅上的好醫(yī)生,發(fā)明“吳氏膏藥”
      華人時刊(2021年23期)2021-03-08 09:27:10
      湖湘吳氏響塘紙影戲藝術語言探析
      流行色(2018年5期)2018-08-27 01:01:40
      從“三不主義”管窺吳佩孚的儒學情懷
      吳佩孚雞屁股“退敵”
      低情商,易受傷
      百家講壇(2016年18期)2016-11-01 12:36:06
      吳氏溫陽助減湯治療甲減的臨床研究
      平南县| 郁南县| 金沙县| 汨罗市| 阜南县| 黄龙县| 汤阴县| 黄浦区| 葫芦岛市| 广元市| 普洱| 陇西县| 永顺县| 清流县| 石渠县| 措勤县| 巴楚县| 宁海县| 特克斯县| 克什克腾旗| 长乐市| 晋州市| 剑河县| 都江堰市| 台北市| 隆林| 泸定县| 彭州市| 宁都县| 砀山县| 延寿县| 时尚| 黑水县| 桑植县| 东乌| 普陀区| 商都县| 怀化市| 长白| 廉江市| 晋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