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浩
“雷人”書名為何層出不窮?
文-杜浩
最終讀者會發(fā)現(xiàn),這些“雷人”“奇葩”書名,只不過是一種文化偽裝,它最終會變成陳腐,被人們所拋棄,徒增文化資源的浪費而已。
最近某著名出版社網(wǎng)站推出了一個欄目,號召讀者收集“雷人”書名,結(jié)果各種怪異書名紛紛涌現(xiàn)。圖書之名以奇制勝并沒有錯,但是標新立異過了頭就讓人反胃。
這些被讀者收集上來的“雷人”書名,最大的特點就是怪異:《文藝女青年這種病,生個孩子就好了》,夠直白;《單身太久會被殺掉的》相當驚悚。驚悚的還包括《如何處理仇人的骨灰》、《所有年輕人都將在黎明前死去》等。
圖書出版界,這種“雷人”書名、“奇葩”書名滿天飛,其實已經(jīng)屢見不鮮,頗為流行。豆瓣上曾有一則“書名為什么這么長:當代中文書名大賞”的帖子,共列出200 多種圖書,但有相當大一部分是超長書名,例如《你要愛上自己,給她飯吃,給她水喝,給她情書》、《如果你愛上了藏獒,就不能指望他像雞一樣給你下蛋》、《那些曾讓你哭過的事,總有一天會笑著說出來》。其中,有些圖書書名,比如《云像沒有犄角和尾巴瘸了腿的長頸鹿》、《我們夜里在美術(shù)館談戀愛》、《最孤獨的冰箱和有故事的遠方》,或是無厘頭,或是不知所云,讓讀者如墜五里霧中,根本無法體現(xiàn)圖書名應(yīng)該“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的作用……
這些“雷人”書名,有的是作者自己起的,有的是出版社編輯給改的,總之都是經(jīng)過了作者本人的同意,這還稍微情有可原。但有的就比較荒誕了。曾有一部引進版圖書的中文譯本名叫《正能量》,其實該書本名叫《Your Erroneous Zones》(《你的誤區(qū)》),與《正能量》毫無關(guān)系,純粹是中國編輯給改的名字,為的是迎合中國的流行語。
的確,對今天的文化來說,已經(jīng)進入了一個“眼球經(jīng)濟”時代,電視需要眼球,只有收視率才能保證電視臺的經(jīng)濟利益;網(wǎng)站需要眼球,只有點擊率才是網(wǎng)站價值的集中體現(xiàn);雜志需要眼球,只有發(fā)行量才是雜志社的生存命根;圖書出版靠“書名”賺眼球,似乎也是這樣。而所謂“眼球經(jīng)濟”,其實質(zhì)就是為了引起受眾的注意力,為吸引眼球,為了搏出位,可以不惜一切代價,不擇一切手段方法,所以,圖書出版界這種單純依靠“書名”的營銷、炒作,使圖書文化產(chǎn)品日益趨向浮躁化、泡沫化和空心化,而傷害到圖書的真正的文化價值。
在現(xiàn)代文化表達的泛濫中,其主要特點就是追求所謂的“新奇”,既然現(xiàn)有的一切文化形式都不能激起人們的想象力,人們就不斷地追求“新奇”,“新奇”被譽為人們尋求的主要知識,這種文化熱情,對新奇的東西的渴望,使人們不斷侈談所謂的“新”,仿佛只要是新的,就必然是有效的,如果什么東西被冠之以“新”,就會身價百倍,否則就會被認為不屑一顧,這起了一種刺激的作用,當它不再使人驚奇時,這種刺激就不會再起作用,它也就平淡無奇了。
所以,圖書出版中的這些“雷人”“奇葩”書名,期望通過重新命名事物的方式,來發(fā)掘讀者的心理感受能力,使讀者的注意力為不熟悉的詞語的奇特效用所吸引,或受到新奇的刺激和影響,但是最終讀者會發(fā)現(xiàn)這些“雷人”“奇葩”書名,只不過是一種文化偽裝,它最終會變成陳腐,被人們所拋棄,徒增文化資源的浪費而已……
責任編輯:趙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