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 孫培用
喜慶的中國紅(四章)
遼寧 孫培用
紅色,會選擇一個時機蔓延。
我們都在傳襲著祖輩傳下來的文化傳統(tǒng)。
辭舊迎新、增福添彩的小小宣言與祈盼。
與春節(jié)遙相呼應。臘月二十七八,該寫春聯(lián)貼春聯(lián)了。主人或者子女早早懷了忐忑而虔誠的心情,到三街兩巷上選了可意的買了來,或買了紅紙與筆墨。
一種脆脆的大紅紙,在村里供銷社買的,用手一抹一摁,就粘上濃重的紅色。
文字追求錘煉工整,結構講究對仗平仄,貼近百姓之憧憬愿望、道德規(guī)范和審美情操。
是不是受眾最為廣泛的文學作品之一?!
幾個人找了板凳或梯子,忙上忙下。先把去年已經(jīng)泛白的春聯(lián)除掃干凈,再把嶄新的春聯(lián)用打好的面漿和膠水之類,小心翼翼地貼上去。門上,車上、灶臺、水缸、樹木甚至箱上、柜上,幾乎凡是有關生計的一些大件物什,都會有它閃動的影子。
這是春節(jié)特有的符號,它來自古老農(nóng)耕歷史的深處,傳承至今,少有變化。
那紅紙黑字或紅紙金字新鮮喜人。跳躍的是鄉(xiāng)村的心聲,是一種喜氣和激動。像喜鵲登上紅梅的枝頭,這是一種悠遠的吉慶,一點隱隱的希冀:五谷豐登、財源廣進、耕讀傳家、梅雪報春、報喜納福,瑞氣盈門、平安即?!?/p>
我在尋找。
如果黑暗,你我都會有茫然的感覺。我們需要光,需要光明。
一只,或一只只,紅燈籠在鄉(xiāng)村的夜晚,連成一條紅色的河,在風的舞動下,成為一條躍動的河。
看到它便看到了家,想起它,便想到了親人。不管有沒有雪或風,它都在門口等候、召喚、照耀。
它亮了一個通宵,又亮了一個通宵,人們忽視了星月的光芒而聚攏在它的周圍。
詩意的光芒和溫暖,民俗的溫婉與動人。它把街巷和胡同襯托得幽遠迷人。
出自母親靈巧的手,把木條或竹篾與紅綢布、紅蠟燭搭配在一起,用細鐵線綁得牢固,給你一個紅彤彤的圓潤的驚喜。
它是我家的明燈和眼睛,在除夕之夜照亮回家之路,照亮這濃濃的祝慶的良宵。
你家掛上兩盞紅紅而詩意的燈籠,我家掛上兩盞紅燈籠,加上街上懸掛的一串串燈籠。照亮了屋里屋外,為鄉(xiāng)村帶來春節(jié)特有的溫暖。
家家戶戶在院子中把燈籠高掛,把村莊照得通紅透亮。這是只有春節(jié)才會有的特殊風景。不管怎樣懸掛,都是紅彤彤的一團啊!
我驚詫于燈籠的行程之遠和它影響力的巨大!
我總會在紅燈籠的照射下,找到回家的路!
那是一種紅色的雨,喜慶的,來自心底的一次次狂歡。
它用紅紙包裹,穿著大紅的衣服;當它炸開,下面厚厚的一層,落在地上,或是濺到雪上,似紅梅或玫瑰的殘瓣,通體透露著吉祥幸福的光芒;那紅紅的脆響,像春雷的急雨,如此地驚心動魄啊,那驚心動魄中一直有那種紅在飄蕩。
從接近除夕的黃昏,到新年零點的鐘聲敲過,再到新春的第一縷光芒微露,再到早晨,到上午,一直到即將走出新春的元宵節(jié)、正月底,那種雨一浪高過一浪,那紅色的精靈一直都在跳躍。
舞動這紅雨的主人和孩子該有多么雀躍和美好的心緒!他們的臉被照亮,顯得酡紅;他們的心慢慢燃燒,像飲了一杯杯的醇酒。
這是一種最沒有威脅和最有親和力的紅色爆炸物,它炸開的硝煙應是最和平和樂的硝煙;那飄落的耀眼的紅雨,那一種歡快的碎裂和鋪設,也應是最美麗祥和的碎裂和鋪設,是最能讓人開心釋懷和松一口氣的;那炸開的紅,可以看做是紅梅、玫瑰甚或桃花應著新春鼓點的風中的舞蹈。
春節(jié)整個兒亮堂了,古老的紅從一雙雙粗糙而靈巧的手里走出,以不同的面目,竟點染了另一番天地出來。
貼上年畫才是過年。
爸爸對年畫很挑剔,為了買上好看的年畫要到二十多里外的鎮(zhèn)上供銷社。
年的一部分,年畫總是有喜慶歡樂的內容、強烈的浪漫主義色彩、紅火熱烈的基調。
母親懷著虔誠的心情,貼年畫嘍!我圍著媽媽身前身后瘋跑。瘋跑是相對的,幾歲的我,萬不能在爺爺奶奶跟前無所顧忌地說一些不吉利的話。不然,奶奶的巴掌會拍過來。在奶奶的眼中,年關一到,房前房后、院里院外、上下左右;到處都是神靈,他們飄著,站著,躺著,在各個角落看著你聽著你,不能失了恭敬。
凡帶有喜慶內容的風俗生活,民間故事,戲曲小說中的人物和山水花鳥以及吉祥圖案等都可入畫。
魚代表連年有余,鶴代表松鶴長壽,馬代表英武和馬到成功,鹿則寓意祥兆,門神即是英雄能保佑平安。
表達人們年終歲首的信仰、祭祀、期盼、祝福等。
年畫會不會隨著時光的推移而消失呢?年畫的空間漸遠漸模糊,但我不會忘記。年畫給生活帶來的愉悅、喜慶、浪漫和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