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玉慧
好作家沒有好日子
□ 陳玉慧
我發(fā)現,我喜愛的作家?guī)缀醵歼^著不幸福的生活。
譬如里爾克(Rainer Maria Rilke)一生都依賴貴族的金援和資助,只能這里住住,那里走走,婚姻只維系一年,最摯愛的女人莎樂美(Lou An-dreas-Salome)只維持朋友關系,51歲便因白血病去世。
而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和一生唯一有戀愛感覺的人只相處過一天,而且對方是異性戀,根本對他沒興趣。氣喘病嚴重時,只能在床上寫作,死時也只有五十余,卡夫卡(Franz Kafka)死于41歲,從來沒跟任何一位女性同住過一個屋檐,幾次論及婚嫁又毀約,畢生活在父親的陰影下,人生最后五年肺結核病發(fā),孤獨至極,一直在銀行上班,死前不滿意自己的作品,還要求別人在他死后把他的作品全燒毀。
只有過這么悲慘生活的人才有可能寫出永垂不朽的作品?
黑塞(Hermann Hesse)的童年敏感封閉,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的老年有抑郁癥,茨威格(Stefan Zweig)逃難悶悶不樂,這些人都嘗試過自殺,而后面二位也真因自殺而死。費茲杰羅(Francis Scott Fitzgerald)歇斯底里,西維亞·普拉絲(Sylvia Plath)為情斷魂,波特萊爾(Charles Baudelaire)染上梅毒,愛倫坡(Edgar Allan Poe)酗酒吸毒,經常神志不清,似乎這才是作家的常態(tài)?德國大文豪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一生過得極為輝煌,連拿破侖都是他的座上賓,但是連他都在老年時發(fā)出感嘆:這一生的快樂時光真不超過三天。
看來,許多好作家都沒過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