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書陽 姜禮福
論《最后的人質》中人物的倫理選擇
□肖書陽姜禮福
引言:約翰·J.南希在《最后的人質》中通過不同人物的倫理選擇將人性的美好展現得淋漓盡致。不管是劫機者肯·沃爾夫以正義為主基調的倫理選擇,官方人員遵循生命倫理的選擇,還是人質受善良意志影響的倫理選擇都是對善的宣揚。
《最后的人質》是約翰·J.南希的一部杰出作品,也是航空文學的代表作之一。它聚焦的并不是一般的世俗故事,而是小眾的劫機事件。航空小說題材并不多見,加之不常見的劫機事件,使得研究小說中人物的倫理選擇更具新意。
《最后的人質》講述的是一起劫機事件,牽涉到整個事件中的人員,從劫機者到處理劫機事件的工作人員,再到受挾持的人質——乘客和機組人員都經歷了關乎人倫的選擇。作品中人物的不同倫理選擇增添了作品的人文氣息,作者于危機中傳遞人性的光輝,符合文學倫理學批評中倡導的“文學的教誨功能是懲惡揚善”這一主張,體現作者對美好人性的宣揚。
在《最后的人質》中,肯·沃爾夫的倫理選擇在作品中起至關重要的作用,對肯倫理選擇的判斷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準則。從整體上說,肯的倫理選擇是劫機,這一選擇的性質可以從三個層面分析,就劫機的起因來說,肯是不道德的;就過程而言,肯并沒有傷及他人生命,他并沒有喪失理性;就結果而言,肯的劫機選擇是正義的。所以說,肯的倫理選擇具有兩面性,非正義外衣下包裹著正義性。
肯出于維護女兒權益的動機劫機,對無辜的乘客造成心理傷害,從這一層面上說肯的行為并不道德。“把個人幸福原理作為意志的動機,那是直接違反道德原理的”。肯為了個人的訴求而劫機的行為就是違反道德原理的體現。飛機上除了魯迪·波斯蒂奇外的乘客都是無辜的,他們成為人質并受到不良影響都是肯劫機造成的,從這一方面來說,肯的行為是不道德的。
然而,從整個劫機過程中肯的所作所為看,他沒有危及乘客的生命安全,一直受理性控制。所謂理性是指“人在特定環(huán)境中的正確認識和價值判斷。”肯在與聯(lián)邦調查局談判的過程中沒有危及乘客的生命安全,符合理性準則。最為令人動容的是,肯在最后決定自殺時,依然沒有放棄對他人生命安全的維護。當他發(fā)現凱特無力安全將飛機著陸時,又放棄自殺,不愿置乘客的生命安全于不顧。故事的最后,肯道出心跡“我永遠不會……也永遠不可能……做出傷害我的乘客的事情?!盵4]380他在為女兒維權的同時始終沒有蓄意傷及無辜,可見,他沒有丟掉理性,還是倫理意義上的人。
就結果而言,肯選擇劫機的舉動屬于正義之舉。肯的女兒被殘忍殺害,卻因法律漏洞無法維權。他通過劫機的方式與聯(lián)邦調查局談判,最終真兇被找出,在一定程度上他保護了更多無辜的小女孩。肯劫機爭取到的結果于公于私都是有益的,他維護了正義,彌補了法律漏洞。喬治·摩爾認為最合乎倫理的選擇是“這一行為及其后果一起所提供的內在價值的總和,大于任何其他可能的選擇”。肯的倫理選擇產生的倫理之和是最佳的,在人情冷淡的現代社會,肯不但為自己女兒討回公道,還為更多的孩子鏟除威脅。
劫機事件當前,官方工作人員同樣面臨倫理選擇,不同人在處理危急情況時反映也大不相同:有人以尊重他人生命為原則;也有人遵循功利主義價值觀,以保全自身利益為最高標準。雖然部分官方人員的倫理選擇有丑惡的一面,但目的是映襯善的美好,總體上說,還是在倡導高尚的道德。
在《最后的人質》中,凱特·布朗斯基的倫理選擇是最具道德高度的,她既尊重生命倫理又履行職業(yè)倫理。生命倫理學認為“善是保存生命,促進生命……惡則是毀滅生命,傷害生命?!眲P特接手劫機事件時并不自信,但是為了拯救一百多名人質的生命,她毅然接下重任。當雙方對峙陷入僵局時,凱特為保障人質安全主動要求登上被劫持的飛機。從臨危受命到主動提出做人質,凱特做出的選擇都是以保全人質生命為準則,是遵循生命倫理觀的體現。
此外,凱特的行為還符合職業(yè)倫理的要求。職業(yè)倫理是指公民作為國家共同體下的公民,都有其被規(guī)定的義務,“無論何時何地,這些義務在基本特征上都有相似之處,如忠誠和服務的義務?!币簿褪钦f,忠誠和服務是所有職業(yè)倫理的共性。凱特在在調查案件期間,一直堅持立場,忠于職守的選擇符合職業(yè)倫理要求。即便是在她被總部要求不要再插手劫機事件安心做人質時,依然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依然竭盡所能徹查事情的真相。凱特解救人質的工作本身就具有服務性質,所以說,凱特的選擇符合職業(yè)倫理。
弗蘭克·博瑟爾的選擇卻大不相同,他受功利主義價值觀影響,其倫理選擇建立在自身利益的基礎之上。功利主義的主張之一是“趨利避害,無休止地追逐個人利益。”弗蘭克在整個劫機事件的處理過程中搖擺不定。起初聯(lián)邦調查局派出凱特與劫機者談判時,作為凱特的上司,他一味要求凱特按總局命令行事;當凱特大膽猜測肯就是劫機者時,弗蘭克怕凱特的猜測給自己招致麻煩,便警告凱特不要一意孤行,凱特的猜測被證實后,他又告訴凱特可以大顯身手;在凱特真正大顯身手時,弗蘭克又擔心凱特為自己帶來麻煩,就命令她不能冒險行事,事態(tài)無法控制后,他為了推卸責任,要求凱特直接向總部匯報情況;待到事態(tài)逐漸穩(wěn)定后,他又開始支持凱特工作,愿意為凱特提供幫助。弗蘭克的多變選擇是為了維護一己私利,他代表著人性的丑陋面。作者在呈現總部對凱特的表彰時對弗蘭克只字未提,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作者對自我利益至上價值觀的鄙棄。也正是弗蘭克展現的丑陋襯托出凱特代表的美好一面。
人質做出的倫理選擇具有一致性,他們的倫理選擇都受善良意志控制,是對人性之美的弘揚。
安妮特的倫理選擇以乘客的安危為前提,是善良意志作用的結果。善良意志“不因善于達到預定的目標而善,而僅是由于意愿而善,是一種自在的善?!弊鳛槌藙臻L,安妮特在自身生命安全無法得到保障的情況下,她仍然選擇保護乘客。特別是對飛機上的弱勢群體——老人、孕婦、高中生以及恐飛團的學員,安妮特更是盡心盡力提供幫助。安妮特為保護乘客生命,還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為了證實劫機者就是機長,她偷偷拿著備用鑰匙打開駕駛艙門去探個究竟,完全不顧會被劫機者擊斃的代價。在整個劫機事件中,沒有人脅迫她必須保護乘客,她也不是出于邀功的目的保護乘客,因此,安妮特心系乘客安危的做法是是受善良意志控制的體現。
另外,安妮特堅持保護乘客的立場不是機械的,在必要時刻她會選擇犧牲“害群之馬”的利益,以保全大多數人的性命。魯迪·博斯蒂奇就是“害群之馬”,正是他的存在讓其他無辜的乘客被挾持。但是當肯召喚魯迪進入駕駛艙時,安妮特在直到肯承諾不殺害魯迪后才答應肯的要求。為了大多數乘客的安危,安妮特選擇將魯迪交給肯,不過即便要交出“害群之馬”,安妮特也是以確保他們安全的前提。安妮特的這種行為符合功利主義道德哲學,即“個人或集體的最高原則是為了將大眾福利、集體的幸福最大化”??梢娝诒匾獣r刻犧牲“害群之馬”的做法符合功利主義道德哲學。
作為乘客的人質被肯挾持,最后不怨恨肯,還對肯報之以關心的倫理選擇也是對善良意志的闡釋。從整個過程看,受到無辜傷害的是機上的乘客,他們因肯的個人恩怨被挾持,面臨著失去生命的威脅。但是,人質們在理解肯的苦衷后,不但沒有憎恨肯,反倒是擔心肯會受法律制裁。被挾持的乘客選擇主動關心肯的前途命運,這種出于自身意愿的善舉,體現善良意志的同時,展露出人性的光輝。
《最后的人質》以一起劫機事件為背景,勾勒出不同人群在緊急關頭的百態(tài)。作者通過三類人的倫理選擇揭示人性美好并通過揭示陰暗頌揚光輝??梢娝诔袚鷮懽髯杂傻耐瑫r也主動承擔了“揚善”的道德義務。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外國語學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生創(chuàng)新基地(實驗室)開放基金(kfjj2015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