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通李 磊
(1 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 廣東 深圳 518000;2 深圳市公安局福田分局 廣東 深圳 518000)
紡織物上彈著痕跡與國產7.62mm槍彈彈頭形狀的相關性研究
楊通1李磊2
(1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廣東深圳518000;2深圳市公安局福田分局廣東深圳518000)
通過實驗對54式手槍、77式手槍和81式步槍彈著痕跡進行觀察和比較,分析了這些槍支在平紋棉布、帆布、遮光布和綢緞上彈著痕跡的特征,以及紡織物上彈孔痕跡與槍支種類之間的相關性。
紡織物彈著痕跡槍種相關性
7.62mm彈頭口徑,是國產軍用槍支的常用口徑。64式手槍彈、51式手槍彈的彈頭形狀圓鈍,弧形部長度分別為0.78倍口徑和0.97倍口徑。56式步槍彈的彈頭較尖,弧形部長度為1.65倍口徑。本文選取發(fā)射51式手槍彈的54式手槍、發(fā)射64式手槍彈的77式手槍和發(fā)射56式步槍彈的81式步槍為實驗用槍,以平紋組織的棉布、帆布、遮光布和綢緞作為承痕客體,分析彈孔差異與彈頭形狀之間的相關性,充實了槍彈痕跡檢驗的內容,為偵查破案提供重要線索。
1.1平紋棉布
棉布具有柔軟透氣的特點。平紋棉布是由棉紗線按平紋組織機織而成的面料。平紋組織中,經紗和緯紗彼此交織時遵循一上一下的沉浮規(guī)律[1],每個組織循環(huán)中包含2根經紗和2根緯紗。按這種規(guī)律交織的織物外觀致密,手感硬挺。
1.2平紋帆布
帆布是一種較粗厚的棉織物或麻織物,厚度大,抗折性和耐磨性較高,多采用平紋組織。平紋帆布的經緯紗均用多股線,具有堅牢耐折,防水性能良好的特點,多用于汽車運輸和露天倉庫的遮蓋以及野外搭帳篷。
1.3平紋遮光布
遮光布是一種功能性布料,通常用來遮蓋物品起到阻擋強光和紫外線的功效。實驗使用的遮光布為表面涂布銀色涂層的平紋滌綸材質。平紋織物的組織循環(huán)中經緯浮點個數相同,加之滌綸具有強度高、彈性和耐磨性好的特點,使這種遮光布質地堅牢、挺刮、表面平整、較為輕薄、耐磨性和透氣性好。
1.4平紋綢緞
平紋綢緞是將真絲或仿真絲按斜紋組織紡織的一類織物。絲織物光澤度好、柔軟平滑、拉力強、彈性好、不易折皺起毛、不導電,較輕薄的可做襯衣和裙子,較厚重的可做外套和褲子。
2.1實驗器材
2.1.1實驗槍支
54式手槍、77式手槍、81式步槍各1支,參數見表1。
表1 實驗用槍參數
2.1.2實驗槍彈
51式手槍彈、64式手槍彈、56式步槍彈各10發(fā),參數見表2。
2.1.3承痕客體
尺寸為40×40cm的平紋棉布、平紋帆布、平紋遮光布和平紋綢緞各10塊。
表2 實驗用彈參數
2.1.4其他儀器
數碼相機、卷尺、膠帶、讀數顯微鏡、立體顯微鏡。
2.2實驗樣本
利用實驗用槍,在2m處對承痕織物進行垂直射擊,每種槍支射擊10個彈孔,將所得到的樣本在立體顯微鏡下利用頂光進行配光,以12倍倍率觀察并垂直拍照,用讀數顯微鏡進行數據測量并統(tǒng)計。當遇到彈孔重疊時,排除重疊彈孔。
3.1平紋棉布上彈著痕跡比較
通過對平紋棉布上彈著點進行近距離的細目拍照,如圖1所示。對彈著點的入口缺損的長度和寬度用讀數顯微鏡進行測量,在體視顯微鏡下觀察織物經緯方向的紗線斷頭數量,比較同一距離不同槍支所產生的差異,相關數據見表3。
圖1 3種槍支平紋布上彈孔
表3 3種槍支的平紋棉布上彈著點痕跡測量數據
由表3可知,在2m射擊距離,彈頭圓鈍的77式手槍和54式手槍的彈孔在經緯線上的斷頭條數基本相同,經緯方向尺寸差別不明顯。彈頭較尖的81式步槍的彈孔則在尺寸和斷頭數上的與77式手槍和54式手槍區(qū)別較大。
通過近距離觀察、分析彈著點痕跡,3種槍支在平紋棉布上的彈孔痕跡有以下特點:
54式手槍和77式手槍的槍彈孔及擦拭圈近似矩形,紗線分布清晰可見,紗線斷頭較多,排列較整齊,略向內卷,紗線末端纖維抽離不明顯,擦拭圈色澤均勻,呈淺灰色。
81式步槍彈孔中心缺損嚴重且擦拭圈直徑略大。81式步槍彈著點入口呈圓形,紗線內卷,斷端整齊且有少量撕裂纖維,斷端指向彈孔中心,彈孔邊緣的部分區(qū)域經紗緯紗類似被燒灼狀,無撕裂纖維,擦拭圈呈深黑色,且斷裂經紗緯紗也變?yōu)楹谏?/p>
3.2平紋帆布上彈著痕跡比較
通過對帆布上彈著點近距離觀測,如圖2所示。對彈著點的入口缺損的長度和寬度用讀數顯微鏡進行測量,比較同一距離不同槍支所產生的差異,相關數據見表4。
圖2 3種槍支帆布上彈孔
表4 3種槍支平紋帆布彈著點痕跡測量數據
由表4可知,在2m距離射擊帆布的彈著痕跡,3種槍支所形成彈孔的經向距離和緯向斷頭數與彈頭形狀的相關性較強。81式步槍發(fā)射的尖頭彈,形成的緯線方向斷頭數最多,54式手槍和77式手槍較為接近;54式手槍和77式手槍的彈著痕跡,經線緯線方向的斷端間距較大,81式步槍在經向上小0.3mm左右。
通過近距離觀察、分析彈著點痕跡,發(fā)現3種槍支射擊彈孔中心都有不同程度的纖維抽離,紗線分布清晰可見。
54式手槍與77式手槍的射擊彈孔呈類圓形,彈孔中心紗線排列整齊,間距基本相同,有少量纖維抽離,擦拭圈較淡。
81式步槍的射擊彈孔呈圓形,彈孔中心紗線排列無規(guī)律,間距時寬時窄,紗線向內卷,有少量纖維抽離,彈孔由中心到邊緣厚度明顯變薄,擦拭圈均勻分布在彈孔邊緣,呈深黑色。
3.3平紋遮光布上彈著痕跡比較
通過對平紋遮光布上彈著點進行近距離的觀測,如圖3所示。對彈著點的入口缺損的長度和寬度用讀數顯微鏡進行測量,比較同一距離不同槍支所產生的差異,相關數據見表5。
由表5可知,在2m距離射擊平紋遮光布的彈著痕跡,從經線緯線方向斷頭數看,81式步槍最少,54式手槍其次,77式手槍最多,體現出與彈頭弧形部長度的負相關性;紗線的斷端間距方面,81式步槍彈著點痕跡的經緯方向間距均最大,54式手槍比77式手槍略大,實驗數據與彈頭弧形部長度正相關。
圖3 3種槍支遮光布上彈孔
表5 3種槍支平紋遮光布上彈著點痕跡測量數據
通過近距離觀察、分析彈著點痕跡,發(fā)現3種槍支射擊彈孔邊角均形成不同程度的“十”字形撕裂。由于承痕體材質和涂層的影響,3種槍支設計彈孔的擦拭圈都成深灰色。
54式手槍的彈著點入口中心紗線向內卷,排列無規(guī)律,有極少量的纖維抽離。擦拭圈呈不規(guī)則圓形。
54式手槍和77式手槍的彈著點入口“十”字形撕裂明顯,缺損不明顯,彈孔中心紗線排列整齊,間距均勻。擦拭圈近似矩形。
81式步槍的彈著點入口“十”字形撕裂不明顯,入口中心缺損在3種槍支中最嚴重,且無纖維抽離。但彈孔入口中心紗線清晰可見,排列不整齊,向內卷曲程度最高。擦拭圈均勻分布,近似圓形。
3.4平紋綢緞上彈著痕跡比較
通過對平紋綢緞上彈著點進行近距離的觀測,如圖4所示。對彈著點的入口缺損的長度和寬度用讀數顯微鏡進行測量,比較同一距離不同槍支所產生的差異,相關數據見表6。
圖4 3種槍支綢緞上彈孔
表6 3種槍支平紋綢緞上彈著點痕跡的測量數據
由表6可知,在2m射擊距離,81式步槍射擊彈孔經線緯線方向尺寸最小、斷頭數最少,54式手槍和77式手槍的相應數據很接近。
通過近距離觀察、分析彈著點痕跡,發(fā)現3種槍支的彈著點入口中心都有不同程度的纖維抽離。從彈孔邊緣向外觀察,可見經線和緯線兩個方向的組織抽絲現象,每條呈帶狀,兩個方向的帶狀兩邊有相應方向的抽絲,“帶”的內部則不明顯。
54式手槍和77式手槍的彈著點入口呈矩形,且有缺損,彈孔入口中心紗線排列整齊,纖維抽離較多,擦拭圈不明顯。
81式步槍的彈孔入口呈圓形,彈著點入口紗線排列無規(guī)律、向中心匯聚,向內卷、卷曲程度高,且紗線呈深黑色,纖維抽離較少。緯線方向斷頭少,且紗線呈向中心彎曲的弓形。擦拭圈集中于上下左右4個方向。
3.5綢緞上彈孔的形成順序判斷
如圖5所示,在實驗中,右側彈孔為第一槍所留,左側彈孔為第二槍所留。通過觀察發(fā)現,左側彈孔的緯線方向,斷頭清晰可見,絲線的抽離程度不及右邊彈孔,右邊彈孔的緯線方向,斷頭觀察不到,且抽離纖維長度大于左邊彈孔。從彈孔邊緣的組織結構看,左彈孔緯線方向的右邊緣組織緊密程度不及右彈孔緯線方向左邊緣。因此,通過分析可知,圖5的右彈孔和左彈孔反映出射擊順序特征,其原因是由于客體組織性質,后射擊的子彈接觸客體時對客體緯線有抽拉作用,使得先射擊形成彈孔緯線方向絲線抽離明顯,邊緣組織密度變大。
圖5 平紋綢緞上先(右)后(左)形成的彈孔
理論分析和實驗觀測的結果表明,紡織物的彈孔形態(tài)、尺寸,以及擦拭圈形態(tài)與槍支種類具有相關性;紡織物材質和組織結構也是影響彈著痕跡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實踐中,應利用紡織物上彈著痕跡中的彈孔形狀、尺寸和擦拭圈顏色等特征進行綜合分析,從而判斷涉案槍彈的彈頭形狀特點。
[1]李裕春,等.彈體撞擊作用下平紋織物的動態(tài)響應分析[J].兵器材料學與工程,2010(1):30-35.
(責任編輯:于萍)
D918.91
A
2095-7939(2016)03-0061-03
10.3969/j.issn.2095-7939.2016.03.013
2016-03-21
楊通(1981-),男,黑龍江安達人,廣東省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工程師,主要從事痕跡檢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