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建國
哈薩克族的阿尤畢(熊舞)
戲劇的本質(zhì)特征是演員的當眾表演。演員是戲劇的心臟和靈魂。演員以現(xiàn)場表演的方式,直接把戲劇活動和觀眾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并使之與電影、電視等其他影像藝術(shù)相區(qū)別。只有當男女演員登臺獻藝的時候,劇本上的對話、劇作家創(chuàng)造的性格,以及布景、服裝、道具等等才獲得了生命。演員既是創(chuàng)作對象,又是創(chuàng)作本體。既是要創(chuàng)作的人物,又是創(chuàng)作人物的創(chuàng)作者、工具。所以演員的表演的確是一個復(fù)雜的勞動過程。新疆少數(shù)民族表演藝術(shù)中扮演角色的戲劇性質(zhì)的表演,在維吾爾族麥西熱甫的小品小戲里、哈薩克族的阿尤畢(熊舞)、蒙古族的“跳布扎”里就有了。而作為戲劇表演藝術(shù)則是在20世紀30年代成熟的戲劇形式出現(xiàn)以后才逐漸形成的。新中國成立之后,建立了正規(guī)的戲劇藝術(shù)院校,造就了眾多戲劇表演專門人才。特別是進入新時期之后,由于思想的解放,視野的開闊,戲劇品種、風格的豐富,專業(yè)教育和藝術(shù)實踐的積累,各民族戲劇特別是維吾爾、哈薩克、蒙古族戲劇都有極大提高,戲劇表演也達到了較高的水平。縱觀新疆少數(shù)民族戲劇表演,我認為大體可以分為話劇式表演和歌舞式表演兩類。話劇式表演是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體驗派”表演方法為基礎(chǔ),從分析、體驗角色的性格、心理活動出發(fā),結(jié)合本民族語言的特點和生活中動作的特點、并且按照舞臺藝術(shù)的要求而將角色彼時彼地的性格、心理在舞臺上表現(xiàn)出來;歌舞式表演的基礎(chǔ)也是分析、體驗角色的性格、心理,離開這個就沒有人物、沒有戲劇了,但在表演中融入了歌唱、舞蹈或載歌載舞的表演形式,這也是與能歌善舞的民族特點和生活方式緊密關(guān)聯(lián)的,是新疆少數(shù)民族戲劇表演的顯著特色之一。而這兩種表演形式在劇目中的運用又是靈活的,變化的,側(cè)重各有不同的,既具有鮮明民族性、時代性,又具有開放的、與時俱進的品格。
話劇式表演主要指在話劇中的表演,以及歌劇中的有些表演。這種表演的特點是,演員依靠語言(獨白、對白、旁白)、形體動作、面部表情來刻畫人物之間的愛恨情仇,表達喜怒哀樂的感情,塑造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它要求語言、動作的準確、明晰、生動,富有藝術(shù)性和感染力。話劇式表演在我國,演員主要接受的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訓(xùn)練演員的方式,所謂“體驗派”表演。它要求演員在深入理解和體驗劇本角色基礎(chǔ)上,從自我出發(fā),設(shè)身處地地徹底化身為角色,在舞臺上,在角色的生活環(huán)境中,和角色完全一樣合乎邏輯地、有順序地去說話、去動作,去表達角色的思想、訴求、感情,和角色同樣地去感覺。演員的內(nèi)心體驗越深,入戲越徹底,越能排除臺下的干擾,一心進入角色創(chuàng)造之中。
維吾爾族話劇《努爾太阿吉的故事》序幕寫努爾太阿吉6歲時,他家剛從城里遷到鄉(xiāng)下,房子漏雨,他媽媽阿依夏姆汗上房修補房頂,不懷好意的公社社長阿西木罵她是地主婆,讓她去積肥。阿依夏姆汗從梯子滑下來摔傷了,阿西木趁機要扶她,貼近她,她撥開他的手,走到旁邊。阿西木走近她,威脅說:“你今天非上工不可!我們就是這樣來改造你!”又假惺惺問道:“你小腿沒事吧?這兒不疼吧?”用手摸阿依夏姆汗的腿。她奮力掙扎,說:“別這樣,別碰我,阿西木阿洪。離我遠一點!”阿西木死皮賴臉地撫摸她:“不要這么厲害嘛!你已經(jīng)是生過六個孩子的老婆子啦,我這樣關(guān)心你,你應(yīng)該高興才是?。 卑⒁老哪泛箍咕?,兩人廝打起來。她厲聲說:“滾開!別碰我!誰也休想碰我一手指頭!放開我!”她躲藏,逃開,阿西木追趕,又把她抱住。這時,努爾太手持鋼叉,邊跑邊大聲喊:“不要臉的阿西木,放開我媽媽!我要殺了你!”把鋼叉戳進阿西木的屁股。阿西木叫了一聲,放開阿依夏姆汗,對努爾太罵道:“你個該死的孤兒,我要擰斷你的脖子!”就撲向努爾太。阿依夏姆汗沖向努爾太,奪過鋼叉,對著阿西木喊道:“不要碰我兒子!不要靠近他!”逼得阿西木面對怒目圓睜的阿依夏姆汗,步步后退。這場戲,就完全是通過對話和動作、表情表現(xiàn)人物之間緊張的關(guān)系。對話富有感情,情勢緊張,內(nèi)心活動和外形動作都很強烈,很有戲劇性和感染力。
歌劇以歌唱為主,也常有話劇式對白,但比話劇對白更精煉,富有詩意。在這一點上,新疆民族歌劇不同于西方歌劇的無有對白,完全靠唱。歌劇《帕爾哈特與西琳》有一場戲,寫巫婆奉赫斯魯之命毒死帕爾哈特,就主要靠獨白、對白和表演動作刻畫了巫婆的狠毒:崇山峻嶺中,巫婆彎腰駝背緩緩走來,陰險的目光四處張望。為了引來帕爾哈特,她凄厲地叫著“奧,公主!公主!”帕爾哈特聞聲匆匆跑來,問她為何呼喚?狡猾的巫婆瞪起驚恐的眼睛,神情夸張地說:“暴君赫斯魯帶兵搶占了米科利巴奴的國家,血洗城池,妄想娶西琳為妻,西琳忍無可忍……”帕爾哈特信以為真,急不可耐地追問:“到底怎么啦?”巫婆故意停頓片刻,做出不忍訴說、不勝悲痛之狀,垂下頭來,悲悲切切地說:“據(jù)說西琳因不愿嫁給赫斯魯而服毒身亡,還有人說西琳因思念你而一命歸天。”這些謊話像霹靂一樣擊碎了帕爾哈特的心。他痛苦不堪地叫著西琳的名字,雙手向著西琳的方向高高舉起,仿佛要把西琳攬在懷里,步履踉蹌地昏倒在地上。巫婆見狀,竊自心喜。她露出狠毒的目光,盤算著心計:“要徹底除掉帕爾哈特!”她端來一碗放了毒藥的水,挾起昏迷的帕爾哈特,把藥灌入他的口中。帕爾哈特從疼痛中醒來,知已上當,大喊“啊,西琳!”隨后便咽了氣。巫婆的臉上浮起冷酷的笑容,慌忙去找赫斯魯國王領(lǐng)賞。這是在歌劇中運用話劇式的對話和表演動作來塑造人物的成功例子。
維吾爾劇《帕爾哈特與西琳》劇照
哈薩克族歌劇《薩里哈與薩曼》主要通過歌唱來刻畫人物性格、表現(xiàn)人物關(guān)系的變化,但是也有對話用以交代情節(jié)、介紹人物,例如第四場,士兵抓來了騎馬人、女扮男裝的薩里哈的女伴托恩,黑熊摔跤手向鐵木爾報告“人已抓到,請你審問?!辫F木爾問托恩“你是什么人,跑進這荒山野林?假如你不說實話,就叫你一命歸陰?!币约巴卸鞯幕卮稹㈣F木爾信以為真這段戲,都是由對話完成的。
話劇式的表演中還有一種喜劇場面的表演,是不同于正劇的。它要求語言和動作的幽默、俏皮、夸張、對比、滑稽、誤會等各種插科打諢的手法,引起觀眾的“笑”,無論是大笑、竊笑、善意的笑還是嘲諷的笑等等,這種劇場效果在接受美學(xué)中都是不可缺少的。李漁在《閑情偶記·科諢》中稱之為提振觀眾情緒的“人參湯?!本S吾爾族戲劇中這樣的場面很多。歌劇《古蘭木罕》中反面角色安蓋及其打手的丑態(tài)百出,話劇《奇妙的婚禮》里堅持“近親結(jié)婚、親上加親”的薩迪爾和阿依斯汗作為被嘲笑、批判的對象,都有這樣喜劇性的表演。這種性質(zhì)的表演的安排,承繼了維吾爾的民族性格,是其戲劇的一個顯著亮點。
維吾爾劇《《蘊倩姆》》劇照
(1)在維吾爾族戲劇中,有一種形式被稱為“音樂話劇”,它以話劇通常的表演形式為主要手段,又插入歌唱和舞蹈,使之手段多樣,形式活潑,具有民族特色。而歌、舞的篇幅較之歌劇又少。這種表演形式,1942年創(chuàng)作的音樂話劇《蘊倩姆》即開始采用,因為觀眾樂意接受,“文革”后仍延續(xù)了這種表演方法。有一段戲?qū)懪裟九c蘊倩姆相遇、兩人一見鐘情,就主要通過歌唱和舞蹈來表現(xiàn)。努若木在花園一邊掄著坎土曼干活,一邊唱起了動聽的情歌:“杜鵑落在白楊樹上,見到戀人燒在心上?!碧N倩姆坐在南瓜架下,為歌聲所陶醉。她想把努若木叫到身邊,可是少女的羞澀使她不便開口。努若木似乎猜出了她的心思,便來到她的身邊:“你有話對我說嗎?”蘊倩姆把都塔爾琴遞給努若木:“好久沒有聽到你唱歌了,很想聽聽你的歌。”努若木提出:“如果你跳舞,我就為你唱歌?!庇谑翘N倩姆跳起了輕盈的“伊犁賽乃姆”,努若木也彈起了都它爾,唱起了情歌。當唱到“戀人的園中有百合花,不知她心中是否有我”時,蘊倩姆驟然停下舞蹈,皺起眉頭,噘起了小嘴。努若木沉浸在歌詞的情緒中難以自拔。當他猛地看見蘊倩姆的表情,他懵愣了,來到蘊倩姆身邊問道:“怎么啦?”蘊倩姆直視努若木,因愛不被理解痛苦不堪,說:“為要證明我的情意,非要把我的心掏出來嗎?”努若木心中的一塊石頭落了地,暗暗高興。其實,他剛才就是用民歌來試探蘊倩姆,但現(xiàn)在他卻以“這是民歌呀”為自己狡辯。蘊倩姆追問:“那你為什么對我唱?”努若木只好用玩笑的口吻坦率地說:“為了愛情嘛。”蘊倩姆羞得遮住臉,繼而舀起水來向努若木潑灑。努若木興致大發(fā),迎著水簾去追趕蘊倩姆,兩人陶醉在初戀的喜悅之中。新疆歌劇團的男女主角在表演這段戲時,把話劇表演與歌舞表演有機地、自然地銜結(jié)起來,尤其在歌舞中表現(xiàn)他們之間互相試探、欲說又止,到最后表露真情,都演得層次分明,細膩傳神,盡顯了兩種表演形式的妙處。
(2)在歌劇當中,話劇式的表演雖然也有,但已不是主要的表演形式了。歌劇中的主要表演形式主要是歌唱、還有舞蹈、載歌載舞以及和表演動作的結(jié)合。歌唱與動作結(jié)合的表演形式是很多的。巴州歌舞團的蒙古族歌劇《魂系東歸路》寫土爾扈特部落東歸故事,沙俄要塞司令的女兒芙麗婭面對愛人要東歸,而她又不忍遠離父親,在這兩難抉擇時,有一段重頭唱段《留下吧我的親人》,運用了俄羅斯七聲“6”小調(diào),委婉纏綿,起伏跌宕,唱盡了她痛苦的矛盾心理。哈薩克族歌劇《薩里哈與薩曼》第七場薩里哈的夢境:她與薩曼坐在秋千上,姑娘、小伙子簇擁著他們,這時,既有年青人歡樂的合唱,也有薩里哈與薩曼的對唱、二重唱,表現(xiàn)了薩里哈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幸福愛情的憧憬。
《艾里甫與賽乃姆》是維吾爾族一部演出時間最長、最有代表性的歌劇,1979年演出版在編導(dǎo)和表演上都達到了新的水平。這時的主演是艾坦木·玉賽因和瑪依拉·扎克爾,他們既擅表演,兼有一副好嗓子,就發(fā)揮所長,在第二幕第二場主要通過對唱、獨唱和形體動作,表現(xiàn)一對戀人生離死別的悲痛心情。幕啟,舞臺上是有著民族特色的城樓和街市,吆買呼賣,人頭攢動。幾聲沉重的鑼聲過后,喧鬧聲止,趨于平靜。艾里甫在宮廷衛(wèi)士押解之下,身披枷鎖走出城門。稍頃,定神,亮相。然后緩步向前,凝視遠方,向舞臺中心邊走邊唱:“愛情的傷口流淌著鮮血,枷鎖沉重我步履艱辛。賽乃姆在悲切中嗚咽,貓頭鷹在詛咒這人間的不平?!鄙n勁渾厚的歌聲和樸實無華的表演,抒發(fā)了艾里甫對賽乃姆的眷戀之情和對人間不平的義憤。當賽乃姆突然出現(xiàn)在城樓上,大聲叫著“艾里甫江”時,舞臺氣氛和舞臺節(jié)奏急劇發(fā)展。艾里甫一反舉步沉重的節(jié)奏,倏然轉(zhuǎn)身,疾步向前,撲向被困在角樓上的賽乃姆,卻被衛(wèi)士阻擋;賽乃姆也悲痛欲絕,俯身,張開雙臂,恨不得撲進艾里甫的懷抱。這對難分難舍的戀人,一個俯身向下,一個翹首向上,中間有衛(wèi)士阻擋,舞臺上籠罩著一片令人心碎的無奈氣氛。這時,賽乃姆含淚唱道:“賽乃姆等你,直到人老珠黃,縱然一死,我也要等在大路旁。艾里甫,我至死不渝,堅貞不二,何時啊,你才能返回故鄉(xiāng)?!卑锔映骸爸灰也挥懒b他鄉(xiāng),死神沒有降落在我身上。只要我頭顱不遺棄在戈壁上,我會回來的,你切莫悲傷。”歌聲如泣如訴。賽乃姆因過分悲傷暈倒在角樓上。艾里甫急欲向前,被衛(wèi)士驅(qū)趕,欲進不能,只得后退,仰望角樓,無奈,轉(zhuǎn)身向眾鄉(xiāng)親行禮告別。鄉(xiāng)親還禮,祝他一路平安。艾里甫走了兩步,轉(zhuǎn)身,用憂郁的目光搜尋角樓,慢步后退。衛(wèi)士推他快走。他沉重地移動兩步,再次轉(zhuǎn)身,盯著角樓,尋找賽乃姆。當他被衛(wèi)士推搡著將下場時,賽乃姆蘇醒,重立角樓,眼看艾里甫就要遠去,她伸出雙臂,凄聲呼喊:“艾里甫江!”大幕緩緩落下。這段表現(xiàn)兩人“離別”的戲就主要通過歌唱和緩步、疾步、后退、轉(zhuǎn)身、俯身等動作,揭示人物的內(nèi)心波瀾。凄楚的木卡姆音樂,更增添了人物哀婉的感情色彩。
單純的舞蹈動作在歌劇中的運用并不多,一種是作為烘托氣氛的群舞,例如為了表現(xiàn)宮廷奢華生活而設(shè)計的宮女們的風格性舞蹈,或是為了展現(xiàn)民族文化特色、典型環(huán)境而設(shè)計的舞蹈,例如《魂系東歸路》里的《馬刀舞》《婚禮舞》;一種是主人公的或者眾人的有節(jié)奏、有動律的武打動作。在戲曲的“唱念做打”里,“打”是包括“舞蹈”的。這樣的打斗形式的“舞蹈”在舞臺常可見到?!栋锔εc賽乃姆》里有艾里甫與阿布拉夏特的決斗,《薩里哈與薩曼》里有薩曼與鐵木爾的摔跤、揮劍格斗。而作為刻畫人物、烘托環(huán)境氣氛的重要手段之一,歌劇里的舞蹈是常與歌唱結(jié)合的,形成了“載歌載舞”的表演形式。歌為心聲,舞為神形,二者相得益彰,相映生輝,使觀眾在清晰明了角色動機的同時,又欣賞到它浪漫的、超自然的、美妍的舞蹈形象,得到聽覺視覺的雙重滿足。在實際運用中,這種形式有時表現(xiàn)為集體的載歌載舞的形式。這時的歌唱或是由臺上演員擔當,或是由幕后伴唱參與其中。《薩里哈與薩曼》里在薩里哈的夢境中出現(xiàn)了婚禮的場景,這場戲都是在歌舞中完成的。先是男女青年的載歌載舞,“樹木要算柳樹枝最柔韌,守夜最熱鬧是管馬群(后略)”“矮山上的冰草長不高,吃冰草的馬兒長得好(后略)。”接著就是哈薩克婚禮上的程式性男女對唱“加爾加爾”和“揭面紗歌”,這些歌唱都是在舞蹈中進行的。這種設(shè)計,不僅展示了民族風俗、特色文化的畫卷,而且更重要的往往是起到了節(jié)奏變換、情緒對比的作用。在這樣的場景中,有時出現(xiàn)主人公,但也不是凸顯其性格的主要場面。
優(yōu)秀的編導(dǎo)是不會忘記為主人公專門設(shè)計載歌載舞的場景的。這應(yīng)視作少數(shù)民族歌劇的新穎之處。維吾爾族歌劇《熱比婭與賽丁》有一場戲,寫熱比婭的父親拒絕了賽丁的求婚之后,兩青年偷偷幽會,私定終身。這段戲里,他倆以一塊腰巾為道具,載歌載舞,歌舞并重,顯示了編導(dǎo)的獨具匠心:凌晨人們還在夢鄉(xiāng),賽丁來到熱比婭院內(nèi),把熱瓦甫掛在廊柱上,把葡萄干緊包在熱比婭為他繡的手絹里,放在炕上。熱比婭憂郁地來到院里,看到炕上熟悉的手絹,立即拿起緊緊貼在胸口,激動萬分:她的賽丁來了。她環(huán)顧四周,看到廊柱上的熱瓦甫,跑過去,取下來,久久端詳著,仿佛賽丁就在眼前。這時賽丁果真唱著歌走來了,熱比婭高興異常。她跑進涼亭,捧起繡制的腰巾欲送賽丁,又害羞地遮住了自己的臉。賽丁似乎明白了熱比婭的心意,急于聽她親口說出,就唱著歌,抓住腰巾一端,請她說出心里話。熱比婭露出美麗的面容。他們唱著動人的歌,各執(zhí)腰巾一角走下涼亭,伴著“賽乃木”的音樂節(jié)奏,款款舞蹈起來。時而輕盈地旋轉(zhuǎn),時而舉起腰巾,深情對望,時而在腰巾的包裹中,熱比婭依偎在賽丁的懷抱。最后熱比婭欣喜地把腰巾系在賽丁的腰上。作為回報,賽丁為表達自己的愛情,也將母親留下的金手鐲戴在熱比婭的手腕。這段表演,以腰巾為道具,邊歌邊舞,聲情并茂,充滿詩情畫意。
要求主要演員“載歌載舞”是對演員的很高的期待。很多歌唱演員嗓子很好,卻不擅舞蹈;如果動作復(fù)雜,難度較大,演員費力,再想唱歌更是氣息難繼,心力不足。所以,無論中外歌劇,主要角色載歌載舞的情況都是不多見的,其時的舞蹈都較平和、舒緩,保持在可以完成歌唱的限度之內(nèi)。在這個基本功上,有的戲曲演員是過得硬的。
音樂劇《冰山上的來客》劇照
音樂劇形式19世紀末出現(xiàn)于歐洲,是由輕歌劇、鄉(xiāng)村歌劇發(fā)展起來的一種大眾化的、高度市場化的舞臺娛樂品種。戲劇故事、中心事件、性格沖突是它的創(chuàng)作基礎(chǔ),音樂——歌曲、舞曲、序曲、間奏曲、背景音樂——是它的靈魂,而以舞蹈為重要表現(xiàn)手段,同時它又吸收、融合了美術(shù)、雕塑、影視、現(xiàn)代聲光電舞臺技術(shù),把這些不同審美方式、不同藝術(shù)魅力的藝術(shù)門類高度綜合起來。因此,它樹立在舞臺上的作品是不受時空限制的,對于受眾來說是視覺、聽覺并重的,是立體的多維的審美。在這個前提下,音樂劇呈現(xiàn)了眾多的不同的樣式?!侗缴系膩砜汀肪褪怯行陆攸c的民族音樂劇。新疆是多民族集聚的邊疆地區(qū),生活素材、音樂、舞蹈及其他文化資源極為豐富,推出具有新疆民族文化、藝術(shù)特色的音樂劇,一直是新疆文藝工作者的熱切期望。該劇在創(chuàng)作之初就確定了“民族風格、時代特征、青春時尚、紅色經(jīng)典”的創(chuàng)作宗旨,因而在表演上也顯示了不同以往的新追求。這種新追求不僅對今后音樂劇的創(chuàng)作具有借鑒意義,而且它彰顯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時代同行的精神更具有普遍意義。
音樂劇是一種更為大眾化的、易于為大眾接受的藝術(shù)。音樂劇《冰山上的來客》改編于大家熟悉的同名電影,《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等電影插曲從“文革”前流傳至今,無人不曉。所以,這是個很好的音樂劇題材。但是按照音樂劇要求,仍然需要進行很多創(chuàng)作。從表演上來說,交代情節(jié)、表達心情的對白、獨白大大減少了,音樂、歌唱、舞蹈的成分大大增強了。特別值得提出的是:一,突出了音樂劇的特點,在音樂上有很多很好的創(chuàng)造。它保留了影片中已經(jīng)耳熟能詳?shù)膸资赘枨痘▋簽槭裁催@樣紅》《懷念戰(zhàn)友》《戈壁灘上的一股清泉》等,這些歌曲像音樂劇的骨架,確立了全劇高昂、悲壯的品格。同時創(chuàng)作了許多符合規(guī)定情境的、激越昂揚的、適于舞蹈的樂曲、歌曲、舞曲、間奏曲,這些音樂在旋律風格上,在氣韻上不僅符合規(guī)定的戲劇情境,而且也與原有的歌曲自然銜接,渾然一體,一次又一次地把情緒推向高潮,也展現(xiàn)了民族音樂劇的特有魅力。
第一場開場,阿米爾手捧玫瑰花苗上場,領(lǐng)唱合唱“翻過千層嶺哎,爬過萬道坡,誰見過水晶般的冰山,野馬似的雪水河?一馬平川的戈壁灘喲,放開喉嚨好唱歌?!本褪窃械母枨?,立刻使觀眾聯(lián)想起經(jīng)典影片,產(chǎn)生親近感。與楊排長四句對話之后,緊接了楊排長的詠嘆調(diào)《八一軍徽》和隨后戰(zhàn)士合唱的《馬刀閃亮》:“向前,向前!馬刀握在手上,戰(zhàn)馬四蹄飛揚。我們像雄鷹般翱翔,我們像雪山一樣堅強。(下略)”伴以雄偉矯健的“馬刀舞”,開篇就把戰(zhàn)士意氣風發(fā)的堅定意志盡情表現(xiàn)出來,為音樂劇奠定了保衛(wèi)邊疆的主題和威武不屈的基調(diào)。而且前后銜接、過渡得流暢無痕。
在表現(xiàn)方法上,戲劇不同于影片的地方是要把角色的內(nèi)心活動、糾結(jié)直接唱出來,而影片里通過角色的表情或簡短的獨白就可以說清了。所以,音樂劇中楊排長的詠嘆調(diào)《月光下的冰山》,阿米爾與假古蘭丹姆的二重唱《愛是什么》,古蘭丹姆、阿曼拜、卡拉的三重唱《快快離開這里》等等,這些剖析角色深層心理激蕩的地方就只能創(chuàng)作新的音樂段落來揭示。另外,有些表現(xiàn)解放軍英雄群像和軍民同仇敵愾的氣勢磅礴的合唱也是新創(chuàng)作的,例如最后一場《看刁羊舞》時的合唱,結(jié)尾時的混聲合唱《槍聲陣陣》,都是影片沒有而為音樂劇必須的表演手段,都是成功的。
第二,它在歌與舞的結(jié)合上也具有鮮明特點。主要是兩部分:一部分是表現(xiàn)解放軍戰(zhàn)士陽剛之氣的戰(zhàn)斗風格的歌舞,比如第一場在戰(zhàn)士的《馬刀舞》中,男聲合唱就屬于軍旅風格,歌聲伴唱中的舞蹈堅強、剛毅、勇往直前,動作也有相當難度。在以少數(shù)民族歌舞為主的新疆舞臺上,出現(xiàn)戰(zhàn)士形象的這類歌舞是不多的,令人驚喜。對于習(xí)慣民族舞蹈的演員也有相當難度,也提升了他們舞蹈表演的空間。另一部分便是塔吉克風格的歌舞,這在該劇中是彌漫在整個舞臺的,因為音樂劇故事是發(fā)生在帕米爾高原。最能炫示民族服飾、習(xí)俗、音樂、舞蹈光彩的就是婚禮了。在領(lǐng)唱、合唱、重唱《頭布纏起來》的歌聲中,是迎親隊伍的塔吉克風格的舞蹈,是向新人頭上撒面粉,是掀起新娘的面紗,是新郎新娘翩翩起舞。又如一班長犧牲前的雪花姑娘的雙人舞和犧牲后的冰雪舞蹈《雪花為你送行》,將民族風格與現(xiàn)代審美意識相糅合,兼有柔媚與莊重,悲情與堅毅,富有浪漫主義情懷,把觀眾此時的感受藝術(shù)地呈現(xiàn)在了舞臺上。它和緊接的戰(zhàn)士的歌舞《懷念戰(zhàn)友》一氣呵成,將悲憤的情緒推向新的高潮。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都是利用歌、舞、載歌載舞并將它們發(fā)揮到極致的這些音樂劇特別強調(diào)的手法,營造了異常熱烈、高揚的劇場氛圍。
還有一個可稱輔助表演手段的,就是利用現(xiàn)代舞臺技術(shù)所造成的新的表演空間。阿曼拜殺害假古蘭丹姆的情景,是通過投影見諸觀眾;剿滅匪徒的戰(zhàn)斗場景是利用原來影片的鏡頭。這些以往話劇、歌劇沒有用過的藝術(shù)手段,卻是音樂劇的習(xí)用手法之一。這也是音樂劇題材多樣、意識現(xiàn)代、手法靈活、異彩紛呈的體現(xiàn)。
總之,我區(qū)少數(shù)民族的戲劇表演,是源于本民族的生活和民族的文化藝術(shù)、民族的審美意識的,因而是具有鮮明民族、地域的特色的。同時它又隨著時代的進步,隨著人們審美意識的變化,創(chuàng)作人員思想的解放、眼界的開闊、水平的提高而不斷提高著、豐富著。這個發(fā)展過程是沒有終點的。在新的戲劇品種出現(xiàn)的時候,在編導(dǎo)的奇思妙想乍現(xiàn)的時候,在觀眾呼喚新的驚鴻一瞥的時候,演員是需要有更高的技巧來應(yīng)對的。沒有演員水平的提高,戲劇的繁榮就無從談起。
(本文圖片由蔣建斌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