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韓、美、日特約記者 趙曉菁 蕭達 李珍 ●本報記者 崔杰通
韓國檢察機關昨天宣布,認定總統(tǒng)樸槿惠在“崔順實干政門”中很大程度上“共謀作案”,將其視為嫌疑人正式立案,這在韓國憲政史上是第一次。韓國憲法規(guī)定,在任總統(tǒng)享有刑事豁免權,因此檢方無法起訴樸槿惠,但這意味著她可能卸任后立即遭到起訴。韓國在野黨8名大佬昨天舉行緊急會議,呼吁國會彈劾樸槿惠,據(jù)稱執(zhí)政黨內部的“非樸槿惠派”也呼吁立即彈劾,青瓦臺則強硬聲稱特檢組的調查結果只是“主觀臆測”。此前一天,首爾數(shù)十萬民眾舉行第四輪燭光示威要求樸槿惠下臺,類似示威在韓國40多個地區(qū)上演。檢方公布調查結果給“倒樸”勢力注入了新的動力,而樸槿惠政府的反擊也更加決絕,似乎只剩下彈劾總統(tǒng)、憲法法院對決一條血路。
韓國憲政史上頭一遭
20日上午,負責偵辦“總統(tǒng)親信干政門”的韓國特檢組公布對崔順實等人的調查結果。檢方認定,現(xiàn)政府幕后實權人物崔順實通過樸槿惠讓總統(tǒng)秘書安鐘范出面,迫使53家大企業(yè)向MIR基金會和K體育基金會捐款774億韓元(約合人民幣4.5億元),前總統(tǒng)府附屬秘書鄭虎成涉嫌向崔順實提供政府文件,因此決定以濫用權力、強迫、欺詐、欺詐未遂等罪名起訴這3名主犯。
特檢組同時認定,充當崔順實“權力打手”的安鐘范,實際上在樸槿惠的具體指示或暗示下做出上述舉動,今后將把偵辦重點放在樸槿惠在其中所起具體作用上。檢方通過查獲的安鐘范業(yè)務手冊和文件發(fā)現(xiàn),上面大多有“總統(tǒng)指示事項”的標注。手冊內容顯示,樸槿惠直接為MIR財團起名,并將財團籌款金額從原先的300億韓元增加到500億韓元。特檢組表示,雖然認定總統(tǒng)樸槿惠與相當部分犯罪行為存在“共謀”關系,但由于韓國憲法第84條規(guī)定在任總統(tǒng)享有刑事豁免權,因此在樸槿惠下臺前將無法對其進行起訴。特檢組將樸槿惠視為犯罪嫌疑人,對其立案,并將繼續(xù)調查。特檢組認為,樸槿惠的最主要罪名是濫用職權,但未來不排除追加“通過第三者受賄”的罪名。
“在任總統(tǒng)因為犯罪嫌疑被檢方立案,還是韓國憲政史上頭一遭”,韓聯(lián)社20日稱,雖然此前有分析認為,鑒于沒有對樸槿惠總統(tǒng)進行當面調查,因此特檢組或許會回避樸槿惠的司法責任,但20日特檢組發(fā)表的結果投下震撼彈,直指總統(tǒng)是犯罪行為的共謀,今后對樸槿惠的司法調查還將繼續(xù)進行。
包括潛在總統(tǒng)候選人在內的8名在野黨大佬20日在國會召開緊急會議,達成一份協(xié)議書,稱樸槿惠犯罪事實明確而重大,構成彈劾事由。8人批評樸槿惠拒不配合檢方調查,掩蓋真相,可視為背叛國民,要求檢方迫使樸槿惠以嫌疑人身份接受調查,向國民公開犯罪事實。據(jù)韓國紐西斯通訊社20日報道,執(zhí)政黨內部的“非樸槿惠派”當天召開“非常時局會議”,并表示特檢組的調查結果顯示樸槿惠已違反憲法和法律,國會應立即啟動彈劾。當天出席會議的執(zhí)政黨議員多達35人,一些人還要求立即召開黨紀委員會將樸槿惠除名。
青瓦臺當天做出回應。據(jù)韓國《朝鮮日報》報道,青瓦臺發(fā)言人鄭然國稱深表遺憾,指特檢組發(fā)表的“絕不是事實,是無視各種事實證據(jù)的主觀臆測,不認為檢方的調查是公正和保持政治中立的,不希望完全沒有經(jīng)過驗證的總統(tǒng)嫌疑被政治惡意利用”。樸槿惠的代理律師柳榮夏當天表示,特檢組是依據(jù)想象和推測對樸槿惠總統(tǒng)進行虛妄判斷,檢方的調查“無法讓人相信”,今后不會再回應特檢組的調查日程。
《韓國日報》20日發(fā)表社論稱,更多的人似乎愿意相信檢方說法,作為因嚴重違法而遭到檢方指控的犯罪嫌疑人,繼續(xù)主持國政是對韓國國民的無視和愚弄,如果還作為國家元首出現(xiàn)在國際場合,那只能讓韓國在國際上顏面掃地。報道稱,特檢組之后將是力度更大的國會特檢調查,希望拖延時間以扭轉局面的想法只是幻想。樸槿惠現(xiàn)在要做的應是立即放手國政并開啟有序下臺程序,各政黨應合作推出新總理候選人并組成中立政府。《韓民族新聞》稱,憑特檢組現(xiàn)在獲得的證據(jù),足以證明可對樸槿惠總統(tǒng)適用濫用職權罪。
示威,窗簾,彈劾
韓國檢方在起訴書中指出樸槿惠涉嫌共謀作案的前一天,韓國1500余個公民社會團體在首爾光化門廣場舉行第四輪燭光集會,要求總統(tǒng)樸槿惠對“干政門”負責并下臺。據(jù)稱僅首爾當晚的示威人數(shù)就達到35萬,全天示威人數(shù)接近70萬。集會結束后,示威者7時30分許開始街頭游行,最近時距離總統(tǒng)府青瓦臺僅1公里。首爾警方出動1.6萬警力防止失控。此輪集會不僅在首爾,還在全國各地同步舉行,韓國主要大城市都爆發(fā)了各類示威活動。據(jù)《韓國時報》20日披露,當近70萬人20日晚間涌向光化門廣場呼吁樸槿惠總統(tǒng)辭職時,首爾政府多次要求公職人員在辦公室拉上窗簾。報道說,拉窗簾的準確原因尚未得到證實,但媒體猜測可能當局怕被媒體拍攝到政府官員在觀看燭光示威。
日本富士電視臺稱,韓國也出現(xiàn)極右勢力的集結。他們開始展開行動“拯救”樸槿惠總統(tǒng),宣稱樸槿惠沒有任何過失,并向反樸槿惠民眾散發(fā)擁護樸槿惠的傳單等。評論稱,樸槿惠的親友干政一事越鬧越大,已成為讓韓國社會分裂和動蕩的導火索。
“如果樸槿惠辭職,韓國將在60天內舉行大選,但盡管要求其下臺的呼聲高漲,沒什么跡象表明樸槿惠將很快下臺。”《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20日稱,樸槿惠已兩度因崔順實干政事件向國民道歉,民調顯示其支持率已降至5%。
《紐約時報》稱,根據(jù)最近的民調,樸槿惠已成為上世紀80年代韓國民主化以來民意支持率最低的總統(tǒng),韓國所有主流媒體以及所有反對黨,甚至樸槿惠所屬政黨都呼吁她辭職。但樸已經(jīng)拒絕。上周,她反而再度行使總統(tǒng)職權,任命新大使及政府高官,還建議司法部調查另一樁有關房地產(chǎn)的腐敗丑聞。該報認為,樸槿惠的態(tài)度為曠日持久的政治劇搭設了舞臺,她的任期將于2018年2月結束,而彈劾樸對反對黨來說將面臨政治風險,他們需要韓國國會300名議員中2/3以上的人支持,而樸的政黨控制著129個席位,足以攔阻這樣的提案,盡管她所屬的政黨中也有人表示支持彈劾。在法律上,國會彈劾必須得到韓國憲法法院9名法官中2/3以上的人認可,該過程將需要數(shù)月之久,且可能引發(fā)分裂。
韓國紐西斯通訊社20日報道稱,青瓦臺強力反駁特檢組,顯示出要將總統(tǒng)是否下臺問題交由國會彈劾或憲法法院裁決的強烈意志,有分析認為,這表明樸槿惠希望事態(tài)解決長期化并尋找機會翻轉局面的考慮。其間,樸槿惠可能利用職權挑動朝野對立以擺脫當前被動局面。最近在朝野引發(fā)激烈爭議的歷史教科書問題、部署“薩德”問題、韓日軍事秘密情報保護協(xié)定等議題上,韓國現(xiàn)政府不管不顧硬推,實際上也有刺激國內矛盾轉移視線的考慮。目前為了拖延時間,樸槿惠似乎正進入對國民批評充耳不聞的“硬撐”狀態(tài)。
“失望共和國”
“為什么韓國人一次又一次被他們的領導人辜負?”聚焦韓國“干政門”時,最新一期的美國在線雜志“Slate”載文將韓國稱為“失望共和國”。文章說,從韓國當前的示威想起上世紀60年代10萬學生進軍青瓦臺、80年代的光州事件,21世紀以來美軍碾軋兩名韓國女學生致死、盧武鉉自殺等大的事件都伴隨著民眾示威。文章說,反樸槿惠示威中,韓國的示威者高度整齊劃一,這種集體感反映了韓國幾千年的封建主義遺產(chǎn)以及儒家文化,民眾對其領導人極其遵從。此外,領土遠不如美國加州大的韓國歷史上一直被外來大國統(tǒng)治,由于時刻遭受老大哥的威脅,韓國人動員能力強大,鮮見個體異議。這種歷史上的劣勢使得他們做出反應時高度情緒化,這是一種力量,也是一種弱點。
“面對這種司法調查結果,韓國國民心情無比沉重?!表n國《國民日報》20日發(fā)表社論再次表示失望:在樸槿惠總統(tǒng)拒絕當面調查的情況下,特檢組的調查結果還是明確樸槿惠是相當部分犯罪行為的共犯,這從側面說明相關證據(jù)多么確鑿。社論稱,《金英蘭法》要求以百萬計的公職人員與別人吃飯不能超過3萬韓元,但總統(tǒng)卻指示下屬斂財700億。
韓國的政治丑聞連日來不斷在國際媒體上擴散,《特立尼達與多巴哥快報》、“尼日利亞脈動網(wǎng)”等媒體都在刊文報道。對于極其重視臉面的韓國來說這肯定令人痛苦。韓國《朝鮮日報》稱,吞沒樸槿惠總統(tǒng)的密友丑聞,日復一日占據(jù)頭條,披露的消息讓外國媒體匪夷所思,“全球媒體迎來好日子”:美國《華盛頓郵報》稱圍繞樸槿惠及其好友崔順實的丑聞顯示政治腐敗的“韓國病”從未離開,“1987年民主化以來韓國每一個總統(tǒng)都因腐敗中招,但樸槿惠將成為首個被檢方調查的總統(tǒng)”,專家甚至稱,“崔順實門比水門事件還嚴重?!?/p>
韓國慶熙大學國際學院教授貝一明在《中央日報》上撰文稱,韓國的最高層精英幾乎無一例外地對他們應盡的責任義務麻木不仁,每當同有影響人士談話時,就會聽到他們在談論某些人的名字、在預測誰會被任命為何種職務,但卻從沒聽到有誰發(fā)出“什么對韓國人最好?”的提問。文章說,當今韓國最大的威脅既不是朝鮮,也不是經(jīng)濟發(fā)展停滯抑或政治人物的行徑,而是文化頹廢的蔓延?!霸谖覀兊奈幕斨?,個人對民族的未來并不關心,他們貪戀于酒色美食、性快樂、休閑體育,人生的目標就是眼前的滿足,奉獻的價值已消遁無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