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鈺
日前,68歲的美國民主黨總統(tǒng)候選人希拉里·克林頓在出席“9·11”事件15周年紀念活動時因身體不適提前退場。即使其醫(yī)療團隊事后澄清說,希拉里“只是得了肺炎,并無大礙,能勝任總統(tǒng)工作”,還是引發(fā)了公眾對其健康狀況的猜疑。
在西方國家,國家領導人的健康狀況具有高度敏感性,畢竟,沒有誰愿意選一個病怏怏的家伙來管理國家。所以,對處在競選階段的候選人來說,“曬健康”和“曬財產”幾乎同等重要。美國《紐約時報》指出,長期以來,對候選人健康狀況的擔憂是美國政治的一大特色,某些時候,候選人的身體狀況會給對手提供把柄。因此,不少有望成功的候選人努力隱瞞病情,政治對手則不遺余力地想要利用他們“身體抱恙”乘虛而入。
四位白宮主人在任內病故
希拉里被曝患有肺炎后,馬上有人聯(lián)想到美國第9任總統(tǒng)威廉·哈里森。
哈里森曾是軍事家,在與印第安人的戰(zhàn)斗中獲得了名望。就任總統(tǒng)時,他已經67歲,在此后140年間都是上任時年齡最大的美國總統(tǒng)。1841年,一場肺炎奪去了他的生命。由此,哈里森成為美國歷史上任期最短的總統(tǒng),在總統(tǒng)寶座上僅坐了30天。
《華盛頓郵報》指出,除了哈里森,還有3位美國總統(tǒng)在任內因病去世。
扎卡里·泰勒是美國第12任總統(tǒng)。1850年7月4日,他在參加華盛頓紀念碑奠基儀式時因中暑誘發(fā)急性腸胃炎,5天后在白宮去世,執(zhí)政16個月,終年66歲。
沃倫·哈丁是美國第29任總統(tǒng),也是第一位到訪阿拉斯加的美國總統(tǒng)。他1920年當選,1923年因心臟病辭世。
在任內去世的最有名的美國總統(tǒng)當屬富蘭克林·羅斯福。于1920年副總統(tǒng)競選中落敗后,羅斯?;氐铰蓭熃?。次年在加拿大度假期間,年僅39歲的他突然半身癱瘓,被診斷為脊髓灰質炎。此后的歲月里,羅斯福拒絕接受這一事實,不斷接受高強度治療。
羅斯福很清楚,要競選公職,健康的身體必不可少。為了讓民眾相信他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好,在公眾場合,羅斯福只肯使用金屬拐杖支撐著臀部和腿部活動,或是由助手或親友攙扶著站立。私下里,他會用輪椅,但分外謹慎。
1933年,羅斯福憑借強有力的經濟改革計劃入主白宮。在“大蕭條”的陰云下,他以“羅斯福新政”重振美國經濟而備受好評。為了給公眾以信心,美國媒體當時也盡量避免刊載總統(tǒng)乘輪椅的照片,一些羅斯福靠墻站立的照片是擺拍之作。于是,許多信息不靈通的美國普通人,根本不知道總統(tǒng)有嚴重的身體殘障。
作為美國歷史上任期最長的總統(tǒng),羅斯福連續(xù)4次當選。時至1944年,處于第4任期內的羅斯福已疾病纏身,包括慢性高血壓、肺氣腫、動脈硬化、心絞痛等。白宮“御醫(yī)”弗蘭克·萊希在一份秘密報告中斷定,“羅斯福不可能活著干完第四任期”。但民眾一度對此全然不知——這份報告直到2011年才解密。
美國作家邁克爾·貝施勞斯在專著《征服者》中寫道,因疲于應付二戰(zhàn),時任副總統(tǒng)杜魯門曾有一年左右的時間未與羅斯福謀面。再見到羅斯福時,他的樣子讓杜魯門心驚,“看起來嚇死人了”。很快,就有幕僚悄悄建議杜魯門盡快熟悉白宮事務。
如醫(yī)生所料,羅斯福在1945年4月因腦溢血溘然長逝,杜魯門繼任總統(tǒng)。2003年,醫(yī)學界人士宣布,羅斯福所患的并非脊髓灰質炎,而是更復雜、罕見的“格林-巴利綜合征”。
“病而不報、帶病上崗”是常態(tài)
健康與財富是公民的隱私,但想要領導一個國家,總統(tǒng)及候選人的一切按理說都得放在陽光下。然而,回看歷任美國總統(tǒng)的健康檔案,“病而不報、帶病上崗”屢見不鮮。
曾先后出任美國第22任和第24任總統(tǒng)的格羅弗·克利夫蘭體重超標,患有口腔癌。為了保密,他不得不在一艘游艇上接受手術,實情直到他去世9年后才被公布。
1893年7月1日,不堪忍受疼痛折磨的克利夫蘭利用國會休假的機會乘船出海,在紐約長島附近海域切除了癌變組織。后因手術導致面部嚴重變形,他不得不再次“挨刀”。加上術后恢復時間,克利夫蘭總統(tǒng)在白宮“消失”了兩個月,直到能自如講話才出現(xiàn)。
1913年至1921年在任的伍德羅·威爾遜,早在出任總統(tǒng)前就多次中風,此后一直被病痛折磨。在1919年9月的一次巡回演講中,威爾遜突然發(fā)病,左半邊身體動彈不得。《愛爾蘭時報》稱,很長一段時間里,威爾遜只能臥床休養(yǎng)。有些不可思議的是,包括副總統(tǒng)及內閣成員,那屆總統(tǒng)班底中沒有幾個人知曉威爾遜患病的真相。
“總統(tǒng)病歷”逐漸變得透明
在處理總統(tǒng)的健康問題時,艾森豪威爾做出了重要改變。
艾森豪威爾辭去軍職,成功當選總統(tǒng)后,身體狀況一直很差。1955年9月,在任不到3年的他遭遇心肌梗塞,當時,他與妻子在科羅拉多州度假。隨行醫(yī)生試圖掩蓋他冠狀動脈的毛病,打算宣稱總統(tǒng)只是得了感冒,卻遭到艾森豪威爾的否決,“為什么不讓公眾知道國家領導人的真實狀況?不管他的健康如何,民眾有權利了解總統(tǒng)的身體情況”。
《華盛頓郵報》指出,跟前任杜魯門和羅斯福不同,艾森豪威爾執(zhí)意把病情公之于眾。好在,他的健康問題并未引起太多不安;人們相信,久經沙場的艾森豪威爾足夠堅強。
1957年,連任總統(tǒng)的艾森豪威爾遭遇中風。1961年第二任期結束后,他先后4次發(fā)生心肌梗塞和心臟停搏,于1969年3月死于心臟衰竭。
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tǒng)約翰·肯尼迪經歷了古巴導彈危機、美蘇太空爭霸等一系列重大事件,是個“藥罐子”。1947年,年僅30歲的肯尼迪被確診患有阿狄森氏病——一種腎上腺皮質機能減退癥。為順利當選,他想方設法隱瞞病情。民眾完全不知道,風度翩翩的肯尼迪每隔一陣就要大量服用激素。美國歷史學者羅伯特·達勒克認為,如果肯尼迪的病情一開始就被公開,他可能根本當不上總統(tǒng)。
到了二十世紀80年代,總統(tǒng)乃至總統(tǒng)候選人的健康狀況,逐漸成為民眾茶余飯后的談資。1980年,年近七旬的里根宣布要競選總統(tǒng)時,不少人對他的身體狀況深表擔憂。為了打消這方面的疑慮,里根成功當選后,將每兩年一次的例行體檢改為定期向公眾宣布,并承諾,如果在任職期間出現(xiàn)身體狀況下滑,不會尋求連任。
迄今為止,里根仍是就任時年紀最大的美國總統(tǒng)。希拉里生于1947年10月,下個月將年滿69歲,而其對手特朗普已經70歲。換言之,如果希拉里在2016年大選中獲勝,她將成為史上年齡第二大的美國總統(tǒng);如果特朗普獲勝,他將取代里根,成為就任時年紀最大的美國總統(tǒng)。
立法以備不時之需
除了生理疾病,美國歷史上還有多位總統(tǒng)患有心理疾病?!度A盛頓郵報》指出,約翰·亞當斯和安德魯·杰克遜很可能有抑郁癥,托馬斯·杰斐遜可能有阿斯伯格綜合征。2006年,美國對1974年以前的37位總統(tǒng)的精神狀況做了調查,發(fā)現(xiàn)1/4的人有抑郁跡象。
為了應對公眾對白宮主人身體狀況愈發(fā)密切的關注,1965年,美國國會提出憲法第二十五條修正案,規(guī)定總統(tǒng)因身體健康或其他原因不能履行權力和責任時,舉國上下該如何應對。該修正案在1967年2月獲得通過。截至目前,該修正案總共使用過6次,其中的兩次比較知名,一次是里根因惡性腫瘤需要手術,宣布由時任副總統(tǒng)老布什代行他的職責;另一次是小布什當總統(tǒng)期間,由于需要接受結腸鏡檢查,他啟動該修正案,讓時任副總統(tǒng)切尼享受了一把當“白宮主人”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