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市場經(jīng)濟將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公司在市場中所帶動的經(jīng)濟活力越來越強,帶來的經(jīng)濟財富越來越大,造成的經(jīng)濟影響越來越深。公司意思的形成是以股東的表決權為基礎的,但是在行使表決權的過程中一些大股東為了自身的利益,推動股東大會作出不利于公司和中小股東的決議,因此有關股東表決排除制度的內容也值得深思。
關鍵詞:股東表決排除制度;立法現(xiàn)狀;發(fā)展方向
中圖分類號:D922.291.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8-0124-02
自公司出現(xiàn)以來,縱觀整個公司發(fā)展的歷史,股東大會的作用不斷增大,公司意思的形成是以股東的表決權為基礎的,股東表決權也是股東參與公司管理、發(fā)展的重要途徑。但是,掌握絕大部分股份的控股股東憑借股東大會里無出其右的話語權,為了實現(xiàn)自身利益,往往濫用表決權,導致普通公眾投資者的合法利益被侵害。股東表決排除制度是保護中小股東權益的重要方法。我國過對這項制度也是認可的,在2013年,我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進行了修改,其中對于股東表決排除制度進行了相關規(guī)定。但是我國《公司法》僅僅吸收該制度的形式,因為相關內容仍然不夠完善,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仍然帶來了許多障礙,實踐中容易引發(fā)各種爭議。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市場經(jīng)濟將在資源配置中其決定性作用。公司在市場中所帶動的經(jīng)濟活力越來越強,帶來的經(jīng)濟財富越來越大,造成的經(jīng)濟影響越來越深。我國現(xiàn)在正處于轉型期,經(jīng)濟的平穩(wěn)發(fā)展需要市場經(jīng)濟的健康發(fā)展,市場經(jīng)濟的健康發(fā)展,需要公司的有序運作,公司的有序運作需要《公司法》的不斷完善。其中股東表決排除制度應該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不斷來適應市場的需求。
一、股東表決排除的概述
(一)股東表決排除的概念。
股東表決排除制度一般是指,“某股東與股東大會討論的決議事項有特別利害關系,致有害于公司利益之虞時,該股東或其代理人不得就其所持股份行使表決權,也不得代理其他股東行使表決權的制度”。
“所有掌握權利之人都有可能濫用權力,這是亙古不變的?!雹僭趯嶋H操作中,許多控股股東,利用一股一權原則,使許多中小股東的利益受到損失,比如憑借其持用公司的大部分股份數(shù)額,操控公司,濫用其表決權。因此,這一制度主要是為了保護中小股東的權益。它對于公司來講非常重要,它可以有效的遏制大股東為謀取特別利益而對小股東的權益造成侵害,能夠有效的對各類股東進行平衡。
(二)股東表決排除的法理基礎。
1.股東表決排除體現(xiàn)了對法律上效率價值的追求。
每一項立法都應該考慮到其效率價值。股東大會中每一位股東的權益都應該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并不能因為大股東所持的股票數(shù)額大,能對公司造成更大的控制,就無視其他股東特別是公司中的中小股東,濫用這一權力。針對這種情況法律規(guī)定了許多補救方式,既有事前的預防,也有事后的救濟。但是相對與事前預防來講,事后救濟表明已經(jīng)對合法權益產生了侵害,同時因為訴訟的原因,增加了時間成本和經(jīng)濟成本。
在侵權行為發(fā)生后在進行救濟,不如在其發(fā)生前進行預防,采取股東表決排出制度,能夠保證在股東大會上所產生的決議不是為了大股東的特別利益而侵犯中小股東的權益,使得上述大股東正對中小股東的侵權行為不會發(fā)生,既維護了實質正義,也確保了效率,實現(xiàn)了公平與效率雙贏的局面。
2.對資本多數(shù)決和一股一權原則的補充。
一股一權原則體現(xiàn)了股權和表決權的平等。但是這樣會導致實質不公。么一個股東對公司的控制力時同的,持有股票數(shù)額越大控制力越強,反之越小,尚若遇到與股東本身有利害關系的表決,那些控股股東更容易利用這一原則進行徇私。
同時資本多數(shù)決在股東大會進行表決時,也有可能導致“多數(shù)的暴政”。持有股份更多的股東往往積極推動大會做出有利于自身的決議,罔顧少數(shù)派的利益,甚至損傷公司本身的利益。
實行股東表決排除制度,在面對與股東自身相關的決議時,能夠有效的遏制資本多數(shù)決和一股一權原則帶來的上述弊端。
3.表決權的共益性性質。
表決權具有共益性。股東在行使權力的同時應該考慮共同的利益,著是指股東不僅僅在做出某些決定時要考慮到自身的利益,同時也要考慮到其他股東以及整個公司的利益。在實踐中,許多股東為了個人特別利益,利用其控股的優(yōu)勢,做出損害中小股東甚至公司的利益來維護自身的利益時與表決權所具有的共益性性質是相違背的。實施股東表決排除制度,也是表決權共益性的具體要求和實際體現(xiàn)。
4.控股股東具有忠實義務。
控股股東應當對公司負有忠實義務。在公司掌握大量股票數(shù)額能夠進行控股的股東,應該對公司履行忠實義務,不得因為自身的特別利益,對中小股東甚至公司的利益造成損壞。在訴訟的過程中,法官對此享有自由裁量權,但是因為主觀性太強,加之一些唯利是圖的控股股東本身對公司也沒有什么忠實意識可言,因此這一義務往往淪為空談。股東表決排除制度就是對這一義務的有效支持。
二、域外國家股東表決排除制度研究
(一)德國股東表決排除的研究。
如上所述,股東表決排除制度很早以前就在域外國家出現(xiàn),這一制度最早時是在德國出現(xiàn)的,但是最終又漸漸被其所拋棄。1861年,股東表決排除制度在德國首次出現(xiàn),1897年《德國商法典》引入了該制度,②但是在1937年對《股份法》修改的過程中,刪除了關于締結法律行為的表決排除,而是用現(xiàn)行法第243條第2項代替。③這僅僅縮減了這一條款的范圍。
但是現(xiàn)行法第243條第2項在德國也漸漸不被學術界認可。原因是在法律實踐中沒有一起有關的案例。并且因為觸及控股股東及大股東的利益,這些群體也經(jīng)常對這一項進行規(guī)避。加之《德國商法典》中規(guī)定根據(jù)忠實義務原則,可以撤銷違反這一原則的股東大會決議,因此該項就顯得很雞肋,從而漸漸被德國人所詬病。
綜上并非股東表決排除制度沒有科學性,而是法律案例太少,加之與《德國商法典》的內容重復,因此它才漸漸被德國學術界詬病。但是我國沒有違反忠實義務原則后對違反者的處罰,因此我過應該完善股東表決排除制度。
(二)日本股東表決排除研究。
日本曾在1899年將股東表決排除制度引入其法律體系④,但是后來在1981年修改《商法典》時被刪除了。日本學界及商界認為,股東表決排除制度違背了股份公司的本質。在德國和日本這兩個國家存在著一個共同的特點:法人相互持股的現(xiàn)象很多。表決權排除限制了關聯(lián)交易,這就阻礙了相互持股的法人股東進行關聯(lián)交易。對于資本主義社會,維護資產階級統(tǒng)治的德日來說,這種觸及控股股東和大股東利益的制度,肯定不會受歡迎。
但是日本的這一制度僅僅考慮一般控股股東謀取公司利益,卻沒有考慮到如果出現(xiàn)利益劃分的時候,根據(jù)資本多數(shù)決和一股一權原則往往大股東的權益容易得到保障,但是在一個公司中,中小股東往往所占數(shù)量較大股東來講更多,因此中小股東權益也應該被重視,否則就沒有做到實質公正,因此日本排斥這一制度,并不能說明這一制度是落后不先進的。
(三)大陸法系其他國家股東表決排除研究。
這一制度在德國和日本被人所不喜,但是域外的其他多數(shù)國家都在不斷完善本國的股東表決排除制度。其中歐共體《公司法的第5號指令草案》確立了股東表決排除制度,意大利和韓國在其商法典中也確立了相關的制度。對于與決議有關的股東或者與其利益有關的股東都要求在進行表決時回避,即他們的表決權或者要求他人代理自己的表決權或者他們代理別人的表決權都是不被允許的,所以盡管德日兩國都對這一制度棄之敝履,但是股東表決排除制度的完善,才是真正的發(fā)展趨勢。
三、我國股東表決排除制度的立法現(xiàn)狀及存在問題
(一)我國股東表決排除制度的現(xiàn)狀。
我國于2013年對《公司法》進行了修改,其中第16條規(guī)定“公司為公司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提供擔保的,必須經(jīng)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決議。前款規(guī)定的股東或者受前款規(guī)定的實際控制人支配的股東,不得參加前款規(guī)定事項的表決。該項表決有出席會議的其他股東所持表決權的過半數(shù)通過。”這是我國首次將股東表決排除制度寫入《公司法》,其中的規(guī)定與有證監(jiān)會制定的《上市公司股東大會規(guī)范意見》⑤對股東表決權的限制都體現(xiàn)在關聯(lián)交易這一方面。
(二)我國股東表決排除制度存在的問題。
綜觀我國《公司法》中關于股東表決排除制度的規(guī)定還是太過單薄。這一規(guī)定出現(xiàn)在第一章的總則中,對公司只在兩方面進行了限制,一是對公司的對外投資進行了限制,一是對公司進行擔保進行限制,對于股東大會以及股東表決權并沒有進行專門、細致、有操作性的規(guī)定。沒有形成完整的股東表決排除制度,筆者認為還存在以下三種缺陷:
一是適用對象單一,存在各種各樣規(guī)避這一制度的方式會導致這一制度形同虛設。股東表決排除制度對公司的要求僅限于關聯(lián)交易,在實際操作中對上市公司比對普通公司更加嚴格。但是除了關聯(lián)交易,對于大股東來講,處置公司財產、處置少數(shù)股東的財產也能通過其他方式進行,這樣就可以規(guī)避股東表決排除制度,以此達到隨意處置公司財產,或者侵害中小股東權益也不會受到懲罰的目的。
對于非上市公司,也僅僅作為提供擔保的限制,對于其他可能存在的利益關系,并沒有規(guī)定。這使得資本多數(shù)決和一股一權所帶來的弊端任然存在,依舊會導致實質的不公。
二是主體范圍不全面?!豆痉ā分袃H僅規(guī)定“前款規(guī)定的股東或者受前款規(guī)定的實際控制人支配的股東”適用排除制度。但是對于他們的受委托人沒有進行規(guī)定,這就會導致他們委托其他人按照其意思行使權力,也沒有對他們對其他股東表決權進行代理進行約束,這也可能導致他們通過代理他人表決權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如果被要求排除的股東找代理人進行表決或者自己代理其他股東進行表決也就可以規(guī)避這一制度,從而使這一制度就像德日的一樣流于形式。
三是缺少相應的司法救濟。我國在《公司法》第22條中的規(guī)定是不全面不細致的。⑥其中僅僅規(guī)定了撤銷的權利,但是對于賠償請求權、原告的股東資格、訴訟時效期間等問題都沒有進行具體規(guī)定,所以本身來講可操作性也不強。
四、我國股東表決排除制度的發(fā)展方向
(一)我國股東表決排除制度適用范圍發(fā)展方向。
如上文所述我國股東表決排除制度適用范圍上略顯狹窄,或可采取列舉方式進行明確規(guī)定存在哪些利害關系時,當事人不得行使表決權。
如果是股東大會無權做出的決議,不適用這一制度,反之其他有權做出的決議就應該適用這一制度。上述內容并在我國《公司法》中并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因此表決排除制度的基礎就是就是不存在的。一旦公司中的大股東為了自身的特別利益進行干預,首先董事會人選基本就交由大股東掌握,接著上述內容若由董事會批準,這些批準的內容基本也就完全交給了大股東操作,也就從喪失了保護中小股東利益的可能性。所以也應該規(guī)定上述事項的批準應有股東大會決定。
(二)我國股東表決排除制度主體范圍發(fā)展方向。
我國對于股東表決排除制度主體的范圍也應該擴大,除了第十六條中規(guī)定的之外,對于股東尋找他人作為自己的代理人行使表決權和其他代表將自己的表決權委托應回避的股東來行使的情況也應該納入進來。否則如果被要求排除的股東找代理人進行表決或者自己代理其他股東進行表決也就可以規(guī)避這一制度,從而使這一制度流于形式。因此應規(guī)定上述兩種情況下,該股東手中的表決權都因為與自身存在利益關系而作廢。
(三)我國股東表決排除制度訴訟救濟發(fā)展方向。
雖然我國股東表決排除制度規(guī)定了撤銷的權利,但是對于違反排除帶來什么后果或者賠償?shù)葐栴}未做明確規(guī)定。因此一旦在實踐中出現(xiàn)這類情況則不好解決。
首先筆者認為撤銷決議之后應該排除應排除的表決權之后再重新進行表決,因為重新表決和排除應排除的表決權之后即可相比可能會出現(xiàn)不同的表決結果,若僅僅排除應排除的表決權之后的結果作為最終結果,那么在表決過程中有些股東可能無意識的受到應排除股東表決的影響這一情況就沒有考慮到。其次對于賠償請求權、原告的股東資格、訴訟時效期間等問題都應該做出相應規(guī)定才是股東表決排除制度訴訟救濟的發(fā)展方向。
注釋:
①參見《論法的精神》,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
②《德國商法典》第252條第3項:“被決議免責或免除債務的人,關于股東與公司間締結法律行為決議中的該股東、關于提起或終止股東與公司訴訟決議中的該股東,不能為自己或第三人行使表決權?!?/p>
③德國現(xiàn)行《股份法》第243條第2項:“如果一個股東通過投票表決促使公司形成決議,損害公司和其他股東的利益,以謀取個人特別利益,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可以撤銷該決議?!?/p>
④日本原《商法典》第239條第5項:“禁止有特別利害關系的人在股東大會表決時行使表決權?!?/p>
⑤該規(guī)范第34條規(guī):“股東大會就關聯(lián)交易進行表決時,涉及關聯(lián)交易的各股東,應當回避表決,上述股東所持表決權,不應計入出席股東大會有表決權的股份總數(shù)?!?/p>
⑥《公司法》第22條:“公司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的決議內容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無效。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的會議召集程序、表決方式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或者公司章程,或者決議內容違反公司章程的,股東可以自決議作出之日起六十日內,請求人民法院撤銷。”
參考文獻:
[1]施天濤,《公司法論》,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年
[2]陳業(yè)宏、曹勝亮,《新公司法要論》,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9年
[3]胡曉靜,《公司法專題研究:文本、判例、問題》,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3年
[4]陳茂國、雷瓊芳:“股份公司中投票制度的法律規(guī)制——以保護中小股東為價值取向”,《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1期
[5]肖海軍、危兆賓:“公司表決權例外排除制度研究”,《法學評論》,2006年第3期
[6]《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2013年版)
[7]《德國商法典》(1897年版)
作者簡介:莊叔喬(1993.06-),男,陜西漢中人,陜西師范大學民商法學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