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很多教育書籍都反對體罰孩子,但是在實際生活當中,在中國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影響下,體罰教育卻是一種客觀存在。既然目前杜絕不了體罰教育,那么請問,對孩子如何進行有效的體罰才好呢?
張春云
答:教育研究專家認為,輕微的、形式化的家庭體罰教育具有一定的客觀作用。但同時,教育研究專家也認為,任何輕微的體罰都要遵循以下原則:
1.在打孩子之前,大人要確定自己不是帶著發(fā)泄的情緒來操作的。
2.你的孩子犯同樣的錯誤超過了2次。
3.必須讓孩子知道他所做的事是錯誤的。
4.要在孩子對他所犯下的錯誤有了認真的道歉之后。
只有在這四個條件都得到滿足的前提下,家長才可以對孩子進行輕微的、形式化的體罰教育。其中需要注意的是:
1.不可打有失孩子尊嚴的地方,如臉和屁股。打手心是最好的選擇。
2.打孩子時要不動聲色,動作要小。
3.孩子必須知道你打他的次數(shù),大錯輕打5下手心,小錯輕打2下手心。
只有在孩子認錯后再懲罰他,他才會心服口服?,F(xiàn)在,很多家長在孩子尚不知道錯在哪里時,就對孩子進行突然襲擊,這會讓孩子時時處在不安全狀態(tài)中。又有一些家長在孩子認錯后不再給予懲罰和追究,這會讓孩子以后用道歉的方式逃避所犯下的錯誤,這些做法都值得商榷。
家長要記住:體罰是一種教育,不是威脅和恐嚇,更不是真實地打罵。懲罰的方式除了打手心外,還有其他方式,可以靈活、適度運用。
同時需要提醒的是,在對孩子進行體罰教育時,不能期望孩子馬上改掉一切缺點,任何教育都有一個過程。體罰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知道他必須為自己的言行負責。因此,體罰要貫徹輕罰、耐心的教育原則,堅決反對嚴酷和重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