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心態(tài)誘發(fā)懶政微腐敗
自八項規(guī)定出臺以來,有的辦事部門或窗口單位還存在衙門心態(tài),明目張膽、頂風而上的“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現(xiàn)象不見了。然而“事難辦”甚至“事不辦”的情況仍然存在,相對“生冷硬”的老衙門作風,這種臉熱心冷的“新衙門作風”,更具有隱蔽性,社會危害不容小覷。有些辦事人員學會了“打太極”;有的是“是好事就辦,是困難就拖、是矛盾就躲”。這些新的“官僚主義”與“官老爺作風”,嚴重影響黨和政府的威信與形象。
有些黨員干部認為做得越多,錯得可能也越多,干工作是畏首畏尾,疑慮重重,該拍的板不敢拍了,該批評問責的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有的干部無論干大事小事都得找紅頭文件作為依據(jù),不愿意與上級部門對接,對工作躲躲閃閃。這種人主要表現(xiàn)為不負責任,不敢擔當。
由于責任主體不清,分工不明,很容易造成部門與部門之間、辦事人員和群眾之間相互扯皮、推諉,當事人在窗口單位遭遇“踢皮球”。這些人主要表現(xiàn)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對這種人經(jīng)常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遇到利益決不推辭,甚至主動索取,唯利是圖。
還有些黨員干部面對新形勢新任務,處理群眾問題信心不足、能力不足,有“本領恐慌癥”。如在溝通方面患上了“失語癥”,與新社會群體說話是說不上去;與困難群眾說話是說不下去;與老同志說話給頂了回去,這種“不會說話、不敢說話”就是典型的能力不足的表現(xiàn)。有的黨員干部表現(xiàn)為專業(yè)能力不強,缺乏專業(yè)素養(yǎng),對本職工作不懂行,甘當“南郭先生”。有的創(chuàng)新能力不強,習慣于“吃老本”,輕視理論武裝。
不少黨員干部達到一定級別后,晉升空間會受到很大限制,有些年齡較大的黨員干部有“船到碼頭車到站”心態(tài),求當“太平官”。近年來,很多落馬的官員,從心理動因上查究,最后都有升遷無望、心態(tài)失衡的因素。這些人有的是自暴自棄,去燈紅酒綠或私人會所胡吃海喝,甚至抓緊機會搞腐敗撈錢,嚴重破壞了官場的政治生態(tài)。
還有些黨員干部開始滋生了失衡心理,認為“反四風了,不用干活了”,對當前形勢和工作持觀望心態(tài)。這種人對工作持有從眾心理,身邊的同事積極努力,自己也跟著積極努力;同事消極怠工,自己也跟著消極怠工。把工作當作謀生工具,根本沒有視工作為責任和人生追求。
治理“懶政”重點在治,關鍵在嚴,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是防止“懶政”的重要手段。我們必須要提高黨內(nèi)監(jiān)督、法律監(jiān)督、行政監(jiān)督、輿論監(jiān)督的作用,堅持多管齊下,形成完善的網(wǎng)絡監(jiān)督體系和長效機制,使各種監(jiān)督手段相輔相成,切實讓行使權力的人從內(nèi)心不敢“懶政”,徹底根除“新衙門作風”,拔掉各種“軟釘子”,群眾才會真正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