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納 蘭
?
從原始中抽出新針
□納蘭
納蘭,本名周金平,1985年生,現居開封。中國作協(xié)會員。作品發(fā)表于《詩刊》《青年文學》《詩選刊》《北京文學》等刊。入選《2015中國新詩排行榜》《2014中國詩歌年選》等選本。著有詩集《水帶恩光》。
詩的現代性在于詞語的解放,既可以在原初的意義上使用該詞,也可以打碎、肢解一個詞,使其從完整的單一到碎片的眾多,從而獲得新的意義和自由。安羯娜的詩頗具現代性,詞語的活用和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使詩歌具有張力和陌生的美感,而想象力的豐富使她的詩具有空間感。她認為,詩歌是無聲的音樂,每一個字都是跳動的音符,又如一幅幅水墨畫。無論是詩歌還是繪畫,模仿自然都是初級階段,需要提升到創(chuàng)造自然的階段。這是一個敏銳的洞察,詩歌就是集音樂美、繪畫美和建筑美三者合一的綜合性的美學載體,也是把內在的苦痛悲歡凈化之后,寧靜而智慧的表達和能量的釋放。
在安羯娜的詩歌《一條路,向上串起的海子》中,“是海的兒子,由天上降生/分布,散落在‘Y’形上”,詩之開頭把自己對事物的敏銳感受,憑借豐富想象力和朦朧而精確的表達,把人帶入一種詩的情境。借助符號“Y”杯子一樣的象形,承接住了散落的“海的兒子”。安羯娜深諳“去除所有動詞。一切都圍繞一個名詞,用名詞來建筑高塔”的理念。寶鏡巖,蘆葦海,火花海,五花海,熊貓?!~語的豐富性,映襯出內心的豐富。詩的結尾處寫道,“依次,向著雪山,剝開翠藍/滴下,融為向上高懸的秘流?!痹娙耸褂靡环N“剝洋蔥”般的技術手段,撣去詞語的灰塵和迷霧,煥發(fā)出一種心境。詩人的寫作本身就是一種神游物外,超脫凡塵的過程,而若能讓讀者閱讀之中也同樣感同身受,那將是作者的成功,和詩歌的成功。“只有在擺脫了概念的統(tǒng)治,不滿足于它對經驗的粗略分類知識,也不滿足于直接的感性經驗與感官刺激時,我們才能深入語言。對于粗略的概念而言,詩歌話語是對它的解構;對于感受性的彌散而言,詩歌話語具有一種持續(xù)的建構作用?!保ā妒ハ笳鞯氖澜纭饭⒄即褐?。安羯娜的詩歌中有一種對“深入語言”的自覺,如“山風,吹出幽深”“藍馬雞躥出樹林的濤聲。”《原始森林》,語言直接呈現出鮮活新穎的感受。新感受的出現,自是對舊的概念、思維和感受的瓦解。“從原始中抽出新針”,是詩人的直接感知和智性表達,也是新穎感受力和表現力的完美契合。面對原始森林,詩人的感受,從“空氣是涼的”體感,到“鷦鷯、白鹡鸰飛于枝頭”的觀感,再到“落葉與浮木/接受腐爛”的心感。體悟在加深,感受力在逐步增加,直至詩人說出“油松、云衫、鐵衫……/從原始中抽出新針”的靈感?!靶箩槨?,即是新詞,新的感受力?!耙粋€詞讓沉默在靈魂的暗藏者中回響——這一個詞難道不是一心讓自己充滿隱秘的詞嗎?這是一個充滿緊張希望的詞,它希望重新找回奇跡,最初的純凈?!毙箩?,這個詞就是讓安羯娜撥響靈魂的琴弦,返回最初的純凈。
讓?保羅在《美學入門》中寫道,“現在的時代精神自私地毀滅世界與萬物,以便能在虛無中創(chuàng)造出自由的活動空間”,而不是模仿自然。詩人應該是懷著愛世界和萬物的心,萬物即能填滿虛無。安羯娜的《在華山,我擁有從山頂到月亮的距離》一詩中,詩人與萬物融為一體,“我輕微的猶如/云霧上的一粒水珠。”把自己等于與云霧上的水珠,這是一種機巧的做法,這樣既可以有人的觀感,亦可以有“水珠”的感受,增加了感受的主體,有一加一等于二的疊加效應?!霸坪I钐幍墓?從地下投上來,我和草木/與同行的人,皆被光照”詩人的感官被充分打開,被“光照”,同時自身也是光源,光照他者。在那剎那間,詩人之心與菩薩之心是相通的。因此詩人說,“我必定與佛和/菩薩一起降落,也被賜予的恩典/所包裹?!薄笆T和云門一并打開回心石已回到內心,我必須感恩,并將雙手合上,跪拜神光,便擁有了從山頂到月亮的距離?!痹~語的打開,即心的打開?!盎匦氖氐絻刃摹币搽[喻著詩人把萬物內心化的一種技藝。感恩,跪拜神光,詩人意識到人與神是有著疏遠的距離,“從山頂到月亮”,也就是一種靈魂從泥土到云朵的企望。
“人類的社會秩序和人的理性是與事物的秩序協(xié)調一致的,它使人們能夠潛在的理解和熱愛事物的秩序。能感到我們和喚起我們感情的自然,不再靠實體理性觀念束縛我們。自然能喚醒過分壓抑的規(guī)范控制的感情。”在《縫山針》和《巡返山莊》中,詩人融入事物的秩序,不是秩序的破壞者,而僅僅是一個融入者?!皼]有任何地方,比這里更幽靜,靜謐的可以滲出泉水與琴聲。”詩人對事物的融入,產生不協(xié)和音,即“滲出的泉水與琴聲”,這是感官的釣魚線,垂釣出的陌生的詩意?!犊p山針》里,詩人的不僅是一個融入者,而且變成了局內人,目光從事物的身上,反觀到了自身,希尼說,我寫詩是為了認識自己,使黑暗發(fā)出回聲。而安羯娜認識到了“而我們,需要一根長線縫一縫自己”。
綜上,安羯娜的詩靈動而跳躍,懷著對萬物的感恩和熱愛,把內心的寧靜與事物的寧靜合二為一,通過對這個世界的觀察與省思,把心靈秩序與自然秩序相統(tǒng)一,以謙卑而內省的目光審視著自己和自己所處的這個世界。
責任編輯:李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