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寧
《哈利·波特》中“返樸”和“參與”精神解讀
高 寧
《哈利·波特》是英國作家J·K·羅琳于1997~2007年所著的魔幻文學系列小說,共7卷。描寫的是主人公——年輕的巫師學生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茨前后六年的學習生活和冒險,在第二次巫界大戰(zhàn)中在外尋找魂器并消滅伏地魔的故事。作為年輕的一代這部巨作不僅是我們同年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而在這部巨作中我們同樣也學會了“返樸”和“參與”。
《哈利·波特》 返樸精神 參與精神
一部作品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作品背后能給人無限的遐想和讓人們從中得到啟迪?!豆げㄌ亍肪褪沁@樣一部讓人們?yōu)橹偪褡髌?,它不止給它的觀眾帶來一時的視覺盛宴,更多的是它其中蘊含的感情經久不衰。
其實說到參與,基本書中包括的每一個人都或多或少的參與到了與惡勢力斗爭的行列,可以說參與精神是貫穿整個作品的。書中的每個正派人物都在參與著與邪惡魔法力量的戰(zhàn)爭。有的人甚至付出了生命。
我覺得,最值得一提也最與眾不同的參與者是斯內普,因為他的特殊身份是雙重間諜,也因為支持他參與大戰(zhàn)的精神支柱,愛。愛是貫穿整個哈利波特的詞,也是作者jk羅琳想向世人表達的。
斯內普為了純潔的執(zhí)著的愛情,為了深深喜歡著的哈利的媽媽,保護著自己情敵的兒子,不惜背負叛徒的罵名,甚至在校長的計劃下殺死了他,他的后半生都在參與著扳倒伏地魔保護哈利的工作,其中的付出十分地艱辛。在最后,哈利對他的孩子說,你的名字來源于霍格沃茲的一位校長,他是我見過的最偉大的斯萊特林。甚至在最后要求哈利再看他一眼,就是為了再看一眼哈利母親的眼睛。正是有他的參與,不僅表現除了JK羅琳最想要傳達給世人的愛,甚至還有一種幡然悔悟的精神。
以上所提到的所有有關于參與的精神無疑都提到了生命的代價,之所以以這些用生命參與和黑勢力斗爭的人為例也為了表現出整個作品強烈的參與之感,即使付出生命的代價也要參與這場斗爭,或許為了愛,或許為了彌補亦或是更多別的東西,但是最終我們不會忘記每一個參與其中的人們,感謝有他們的參與。無論這其中他們到底發(fā)揮的多大的作用,但是應了那句老話“重在參與”。
盧平的勇者無淚讓我從這部作品中初見返樸,當詹姆和小天狼趾高氣揚的走過人群他只是微笑的跟在身后,當哈利罵他不敢面對責任是個懦夫的時候,他對哈利說我會跟你在一起,他有一千萬個走向黑暗的理由,但是他只因為一個“愛”字堅守光明,愛可以讓任何一個人成為勇者,哪怕是一個沒有工作受人唾棄的萊姆斯盧平。
霍格沃茲的校長鄧布利多教授毫無疑問是一位偉大的巫師,他在那場世紀大戰(zhàn)中打敗了黑巫師格林沃德,甚至陰差陽錯地成為了死亡圣器之一,老魔杖的持有者。這樣一位聲名顯赫的人物,卻一直把自己奉獻給教育事業(yè),甘于在校長的位置上坐著。他說,沒有什么比訓練年輕的頭腦更重要。
毫無疑問,鄧布利多教授是個極具天賦、仁慈、溫和、擁有絕佳洞察力、睿智的人,所以他理所當然地成了霍格沃茲的校長。在危難時期,他公開了許多問題,而這也令他身在校長之位上不斷遭到部分人的唾罵,而這些都基于鄧不利多作為一個人和一個魔法師而不是一個校長上的。
更重要的一點是,如此顯赫的一個人物,卻為人隨和,對哈利“像父親一樣”關心和照顧,召集學校里沒回家的孩子一起吃圣誕晚宴,毫無架子和官僚主義作風。無論何時何地總是給人一種踏實和力量源泉的感覺。并不是像一些小有名氣就端起架子,讓人望而卻步的“大人物”。
最后不得不提到文章的主人公哈利,最終他勇敢地面對伏地魔并且打敗了他,這一刻他多么的了不起,他是名副其實的救世主,可是他卻讓盧琳引開眾人的眼光,他甚至沒有告訴過他的孩子,他是一個多么偉大的了不起的人,以至于阿布斯在火車上的時候不明白大家為什么會盯著哈利看,對啊,他不想活在眾人的追捧之下。在文章的最后是這樣一句話“19年來,哈利的傷疤再也沒疼過。一切都顯得平常。”我認為文章中最大的返樸就在于此,在經歷了種種磨難,生離死別之后最后哈利過上了“平?!钡纳?。似乎與之前所有歷經的險境有著巨大的反差,這一幕,那么的平靜,似乎和想象中不同,但是又很舒服,所有跟著哈利一起長大的讀者們都很欣慰。這樣的返樸是我們所希望的。
《哈利·波特》這本書中涉及到的人物情節(jié)眾多,文章中不能一一列舉,在這里每一個參與到和黑暗魔法力量斗爭的人都是英雄都值得被歌頌?!豆げㄌ亍返囊饬x中“參與”與“返樸”在這些人物的設定中也展現得淋漓盡致,不得不說《哈利·波特》是一代人的信仰和記憶,它教會了我們堅強,教會了我們愛,教會了我們參與,教會了我們輝煌過后,甘于“返樸”英雄無名。
[1]劉波,陳勇.<哈利·波特>系列小說中隱喻三層次的解析[J].湖南社會科學,2014(4).
[2]張思齊.淺析<哈利·波特>小說中童話與現實結合的創(chuàng)作藝術[J].湖北社會科學,2013(3).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島第五十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