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蕾
北京城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北京 100088
試論計劃生育新的政策
孫 蕾
北京城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北京 100088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全面深化改革,針對計劃生育出臺了新的二胎政策,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全面新政策提出“促進人口均衡發(fā)展,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全面實施一對夫妻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全國人大常委會2015年12月27日審議通過、并與2016年1月實施的《關于<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的決定》全面實施兩孩政策。新政策實施,突顯了決策制定的靈活性和高效性,切實鞏固了國家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保障了社會穩(wěn)定和諧。政策轉變,是形勢所致,也是趨勢所引,隨著社會而改變,隨著發(fā)展而完善。
計劃生育;計劃生育政策;政策轉變
中國始終是一個人口大國,伴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人口過多所帶來的弊端逐漸顯現出來。為此國家出臺了計劃生育政策,以便更好地控制人口增長,限制人口數量。最初的計劃生育只有在雙方都是獨生子女,或者部分農村家場經濟發(fā)展緩慢、文化教育水平落后、物質資源緊缺等危機得到的家庭在生有一女兒的情況下,可以按要求生育第二胎。本文借助十八屆五中全會關于計劃生育新政策的改革,針對當前中國社會所處狀態(tài)以及深遠影響而進行簡要研究和探討。
人口的增長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如何正確有效地控制數量范圍,成為每個國家必須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在中國,人口基數大,人均資源占有量少,早已成為國家基本國情之一,人口在帶來豐富勞動力的同時,也在不斷加快自然資源的消耗。為此,在黨的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首次宣布:“到本世紀末,必須力爭把我國人口控制在十二億以內?!庇媱澤咦源碎_始在全國進行實施,成為中國當今社會經濟不斷穩(wěn)定發(fā)展的重要決策之一。
(一)舊的計劃生育政策
早在20世紀50年代,北大校長馬寅初提議中華人民共和國需要進行生育的控制,不過最終并沒有得到真正的實行,中國的家庭生育也并沒有受到政府的影響。隨著人口的急劇增長,到了1960年代,政府才意識到人口所帶來的巨大壓力,最終于1964年在黨中央決議下設立了計劃生育委員會(計生委),緊接著在1977年8月12到18日召開的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宣布了力爭把我國人口控制在十二億以內,計劃生育也因此而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策,在隨后的社會發(fā)展中逐步強化實施。計劃生育主要內容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優(yōu)生,從而有效地控制人口。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明確規(guī)定:“國家推行計劃生育,使人口的增長同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計劃相適應?!笨梢钥闯?,計劃生育所帶來的巨大成效和影響程度之深。對一個國家或地區(qū)而言,早期的計劃生育政策就是在全國范圍內,對人口進行有計劃的調節(jié),使人口不會因過度增長導致社會與經濟發(fā)展的不適應。然而對一個普通漢族家庭而言,則是需要有計劃的安排生育子女。在晚婚、晚育、少生、優(yōu)生的前提下,一對夫婦只能生一個孩子。
(二)新的計劃生育政策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全面深化改革決議報告明確指出:“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啟動實施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
兩個孩子的政策,逐步調整完善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fā)展?!边@個決議的提出,不僅反映出當前中國社會背景下的人口發(fā)展情況,而且是針對實際形勢改善計劃生育政策的有效施行。新的計劃生育在老政策的基礎上,除了重申了晚婚、晚育、少生、優(yōu)生的具體內容,對于一個家庭生育二胎政策也逐漸加強和完善。最初的計劃生育只有在雙方都是獨生子女,或者部分農村家庭在生有一女兒的情況下,可以按要求生育第二胎。新政策不僅保留了以往的二胎政策規(guī)定,還加入了新的條款,現階段在一個家庭中,只要一方是獨生子女,便可享有生育第二胎的權利。放寬了計劃生育大門的同時,也為當代黨的下一步計劃敞開了一扇更為廣闊的窗戶。然而新政策的提出,針對的主要范圍集中在全國的獨生子女,偏遠的山區(qū)和農村,一些有殘疾的困難家庭,以及少數民族家庭,始終考慮到社會全國人民最根本的利益。經過調查研究,新的計劃生育并不會導致人口暴漲,政策的相關后續(xù)工作也在逐步展開。
中國計劃生育政策的改變,讓我們清楚認識到國家當前的任務和現狀,也讓我們意識到人口問題仍然是我國基本國情之一,還不能離開計劃生育政策的施行。為了更好地保證中國社會全面協(xié)調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計劃生育政策的轉變是必然趨勢的結果。計劃生育在為國家減輕人口壓力的同時,它的一些副作用也慢慢呈現。隨著中國的不斷發(fā)展,城市人口和農村人口比重差距加大,男女數量比例失衡,人口老年化日益增加等問題已經倍受關注,如果國家始終保持一胎政策,會逐步破壞國家人口結構。因此,新政策的轉變成為新形勢下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之一。
(一)男女比例失衡
當今中國男女比例的嚴重失衡已經非常明顯。無論是從全國
大學生,還是社會從業(yè)人員來看,男性總數都遠遠高于女性,導致這一切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重男輕女。在以前的社會背景下,傳統(tǒng)觀念加上封建迷信,促使很多家庭認為生男孩是福的象征,尤其是在農村地區(qū),男孩還是主要的勞動力來源。不管國家如何發(fā)展,人民生活條件如何改善,這種“生男孩好”的觀念始終保留著,延續(xù)至今。除了觀念的難以改變,還有配偶間的年齡差距不斷增加,男女比例分布嚴重不平衡,都會對未來社會的良性穩(wěn)定運行、社會倫理道德體系造成一定沖擊。男性人口的萎縮會導致勞動力的減少;女性在社會人口中比例的萎縮,會導致人口再生產能力的降低。就當前中國情形而言,必須轉變“重男輕女”的社會風氣,加強對計劃生育的認識和學習,認清中國現狀。
(二)人口老齡化加劇
人口老齡化也是現階段中國人口重要問題之一。主要是指在
總人口中因為年輕人口數量不斷減少,年長人口數量增加而導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應增長動態(tài)。中國老齡化問題逐漸加劇,黨中央高度重視,人口老齡化的過多不僅對勞動力結構有影響,而且對勞動力素質也有影響。就勞動力結構方面,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勞動適齡人口占總人口中的比例下降,勞動力無法滿足經濟發(fā)展要求,給經濟發(fā)展帶來一定的阻礙。老齡化換言之就是人口的高齡化,在此年齡基礎上的勞動人口思想保守,進取精神不足,導致社會主導精神走向保守路線,在競爭激烈的現代化社會中處于落后地位。在勞動力素質方面,不管是生理,還是心理都不能同年輕人口相提并論,行動反應有所遲緩,思維開始單一固化,接受掌握新知識的能力下降,從而使得工作效率大大減小,非常不利于勞動生產。在新的市場經濟條件下,新興的產業(yè)和行業(yè)不斷發(fā)展,老齡化的勞動者面對職業(yè)的復雜,產業(yè)結構的調整,適應力較年輕人口而言非常有限。計劃生育的有效改革轉變,增加年輕人口數量,對于加大社會勞動力對于市場經濟的需求,平衡人口老齡化的比重是很有必要的。
現階段計劃生育不但成為我國基本國策之一,而且也列為我國婚姻法中的一項基本原則。這是在社會主義制度下人口的再生產性質和我國的人口狀況決定的。有計劃的控制人口增長,另一種意義上也反映了當前中國仍將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復雜,隨著人數的增加,人們需求量也在不斷擴大,導致本土自然資源的過度消耗和浪費。人口的多少,與國家發(fā)展、社會進步有著最直接的關系,如何正確有效地保持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是我們刻不容緩的責任和義務。社會發(fā)展需要生產力作為基本動力,人們在生產關系中起著主導作用。合理的人數安排與分配,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yè)協(xié)調發(fā)展的需要。因此,實施計劃生育新政策,針對當代中國現狀而進行的改革措施,不僅能緩解人口增長壓力,提高人口質量,而且有利于勞動就業(yè),加速國家資金積累。
(一)有利于提高人口質量
實行新的計劃生育政策,使國家用于新增人口的消費減少,加快了國家資金積累。然而資金的積累,可以更好地用于教育事業(yè),使更多人接受更好的教育和技術訓練,加強文化素質修養(yǎng),從整體上提高全民族的人口質量。人口概念可大可小,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家庭。特別是在社會中生活的普通百姓,每一個家庭的財力精力畢竟有限,每一對父母在照顧自己兒女的同時也必須結合自身實際,如果超過了自己所能承受范圍,那只會導致家庭人數過多,生活質量差,孩子得不到教育。一個家庭如此,一個國家卻擁有著無數大大小小這樣的家庭,可想而知人口的總體質量是不容樂觀的。計劃生育政策實施及時地控制了這一增長趨勢,在計劃生育的宣傳過程中,從城市到農村,從高層到基層,做到人人理解,相互轉達和學習。政策制定以來,大大提高了人口質量,現今的中國雖然還是人口大國,但計劃生育已經深入民心。計劃生育不僅具有強制性而且也有靈活性,對于特殊群體,例如獨生子女,少數民族,殘疾人員等,國家政策提倡在相應條件允許下,可以生育第二個孩子。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通過后,針對中國現階段人口質量和未來規(guī)劃,計劃生育政策得到進一步改革,放寬生育二胎條件,是符合現階段中國社會和經濟發(fā)展雙向需求的新舉措。
(二)有利于勞動就業(yè),緩解男女比例失衡
勞動帶動生產力發(fā)展,勞動者起著主導作用。然而人數的過多,導致了失業(yè)人口逐年增加。在工作有限的社會生產背景下,人口的增長不但沒有加快發(fā)展節(jié)奏,反而嚴重影響市場經濟,貧富差距日漸明顯。計劃生育有效地控制人口是首要目的,在人口穩(wěn)定的基礎上,就必須開展市場經濟再就業(yè)。人民的生存離不開勞動,人口得到控制后,可以使每年進入勞動適齡人口減少,從而有利于勞動就業(y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改變以往的計劃生育政策,體現了國家發(fā)展進入到了新的歷史階段,社會持續(xù)的穩(wěn)定發(fā)展,需要各種各樣的專業(yè)人才,國家在不斷加強國民教育的同時也擴大對外貿易,積極與各國合作,增加就業(yè)崗位,緩解勞動就業(yè)壓力,為全面協(xié)調的社會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另一方面,放寬二胎生育政策,為緩解男女比例失衡有著實質性的作用。當今中國嚴重男女比例失衡,導致越來越多的男性將無法找到配偶進行生育,特別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最貧窮的男性,最終會造成社會的不穩(wěn)定。若干年后,婚姻問題得不到解決,很可能會使得男子心理上出現急躁、失控的行為,拐賣婦女現象越發(fā)普遍、同性戀的增多、性犯罪率的升高都證實了問題所在。所以新政策的提出,是對獨生子女這一特殊人群而改革的措施拓展,是為了平衡男女比例的新舉措。
總之,新的計劃生育政策,對于有效改善社會現階段的人口生產生活,人民的物質文化教育有著關鍵性的決定作用。學習黨的決議,履行國家義務,從我們自身做起,繼續(xù)加強新計劃生育宣傳力度,降低計劃生育所附帶的副作用。從整體出發(fā),把總的實際經驗和工作帶到局部,不斷完善計劃生育政策。就目前而言,
我國還將長期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完善人口發(fā)展戰(zhàn)略,全面實施一對夫妻兩個孩子政策,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來穩(wěn)定社會發(fā)展,但我相信,未來的中國將會是一個擁有人才強國的現代化大國。
[1]《十二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2]《(十二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25頁.
[3]((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2013年11月12日.
[4]《十二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25頁.
[5]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2013年.
[6]十七大報告.
[7]十八大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