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濤 陳麗宇
(1.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 重慶 401331;2.重慶航天職業(yè)技術學院 重慶 400021)
品讀《早春圖》
劉 濤1陳麗宇2
(1.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 重慶 401331;2.重慶航天職業(yè)技術學院 重慶 400021)
畫名:《早春圖》,軸/絹本/淺設色,作者:宋/郭熙,尺寸:縱158.3厘米,寬108.1厘米,是繪于雙拼絹上的大幅全景式山水。收藏地: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作者介紹:郭熙(生卒不詳,王伯敏《中國繪畫史》推斷為1023—1085后),字淳夫,河陽溫縣(今屬河南省)人。本來是一個民間畫師,得宋神宗趙頊的常識,于熙寧(1068—1077)間任畫院藝學,后升任翰林待詔直長,在宮中畫了大量屏障壁畫,“受眷被知,評為天下第一”。
郭熙從事山水畫,全憑個人喜好,原無師承,后臨摹李成六幅《驟雨圖》因而筆法大進,“得云煙出沒、峰巒隱顯之態(tài)”;更“于高堂素壁,放手作長松巨木,回溪斷崖,巖岫巉絕,峰巒秀起,云煙變(日奄)靄之間,千態(tài)萬狀”;尤其是到了老年,“落筆益壯,如隨其年貌”。他的筆墨特點在于發(fā)展了李成的文秀之長同時汲取了江南畫派的水法,顯得滋潤而秀麗。畫山石用“云頭皴”,舒卷松動,虛實相生,突出了景物“遠”的空氣透視感,比之荊浩、范寬,明顯減弱了山石的硬度,但不失峻拔之勢。畫樹多用下垂的“蟹爪式”,雜以松葉攢針、夾葉點筆,顯得雋秀而勁利。
郭熙的創(chuàng)作經驗和藝術見解經其子整理成《林泉高致》,是中國繪畫史上一部經典性理論著作。他主張學畫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兼收并覽”地學習傳統(tǒng);二是觀察生活、體驗生活。他特別強調生活的重要性,認為“欲奪其造化,則莫神于好,莫精于勤,莫大于飽游飫看,歷歷羅列于胸中”。他認為必須注意不同地域山水的特征和四時朝暮風雨明晦不同季節(jié)的微妙景象,通過畫家藝術眼光的發(fā)現(xiàn)選精擇粹、經營剪裁,便組織成為“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畫面,達到“看此畫令人生此意,如真在此山中”的境界。在表現(xiàn)方法上,他提出了著名的“三遠”法:“平遠、深遠、高遠”。他說“自山下而仰顛,謂之高遠;自山前而窺山后,謂之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是對傳統(tǒng)山水畫處理空間關系的一個綱領性總結,體現(xiàn)了中國山水畫境界的真實性和典型性。
圖文介紹:此圖據畫面款署,作于熙寧五年(1072年)正值郭熙藝術上的顛峰時期,充分體現(xiàn)了“李郭”派山水的主要特點。作品表現(xiàn)了冬去春來,大地復蘇的季節(jié)變化。春天已悄悄地降臨人間的早春冊野景象。在結構上基本上沿用了當時流行的上下留天地,中間大山堂堂的格局。畫中主峰聳起于凌空之中,在早晨的升騰的煙靄霧氣籠罩下出沒隱現(xiàn),展現(xiàn)著雄姿,其下山坳深處的密林中有樓觀殿閣,另一側則呈現(xiàn)溪谷遠山的平遠之景,近景正中窠石上生有長松巨木,岸邊已有漁人渡船活動,整個畫面充滿朝氣,既有蓬勃的氣勢,又有精微的描寫,健筆中鋒皴染出的如云朵般的高山峻嶺,淡墨輕毫表現(xiàn)霧靄中朦朧隱現(xiàn)的山石林木,用筆粗細相兼,山中樓閣還顯示出他界畫的功力,全幅景色空闊,清幽絕勝,使人恍若身臨其境,享受著大自然的幽情美趣?!对绱簣D》以嚴謹?shù)慕Y構,生動的形象,精堪的筆墨和優(yōu)美的意境成為了郭熙傳世繪畫中的不朽之作。
圖中有大小印章①28處,27處完整,在畫的右下角有一塊殘印,據推測可能是在裝裱時沒有被裝裱入畫的部分,或是畫在流傳中由于破損再次經裝裱而未入畫的部分。落款一處,題跋②一處。印章大致可以分為兩類:紈印和宮廷印。圖中的印章至多表明此畫在很多人手中流傳過。印章的形狀多為方形,此外也有圓形,但是多是橢圓。圖中出現(xiàn)了諸多的紈印,諸如“世圓珍賞”,“琴書堂XX”,“東平”,“神雅”等等。當然這里自然少不了,乾隆皇帝的印章了,在圖中就出現(xiàn)了“乾隆御覽之寶”這樣的印章,只就證明此畫進過清朝的宮廷(至少在乾隆年間)。在畫的右上角處有一葫蘆形的紈印,印章上的內容不詳。落款是畫的作者郭熙所題,其內容是“早春壬予季夜熙書”。從作者的書法上就可以斷定這落款為郭熙所書,更加斷定了這幅畫的真?zhèn)涡?。落款位于畫的左邊邊沿的中間偏下處。題跋為清代帝王乾隆所題,內容不詳,位于畫的上沿偏右的地方。我感覺每一位喜愛這副畫的人沒有必要在自己得到這副畫后,就在畫上留下自己的印章或是題跋,以示自己曾擁有過這副話吧。雖然這對國畫的鑒賞有幫助,但我個人認為是破壞畫面的行為,應該被制止的。
收藏途徑:北宋山水畫主要沿襲五代荊,關為代表的北方畫派。宋初,以李成,范寬成就最高,李成尤負盛譽。后郭熙臨摹李成六幅《驟雨圖》因而筆法大進,郭熙雖是李成畫派,但能博采眾長,具有自己的風格。后來由于這種關系被人稱為“李郭”畫派。李郭山水的特點得以沿襲,自然郭熙的這副《早春圖》就成了后來者頸項追求的目標,從畫中的大小不一的印章和題跋來看,就足以說明這副畫在諸多書畫愛好者的手中停留過,包括清代宮廷,后由于種種原因遺失大陸。現(xiàn)存臺北故宮博物院。
注釋:
① 印章的時代氣息可從其形狀、篆文、刻法、質地、印色等方面出來。宋代的書畫作品,鈐蓋上書畫家本人的印章為數(shù)很少,大多數(shù)書畫家在作品上并不鈐蓋本人的印章。宋代印章銅、玉居多,少量是其它質料的。印色有蜜印和水印之分(南宋未期出現(xiàn)了極少數(shù)油印),蜜印顏色紅而厚,水印顏色淡而薄。
② 題跋可分三類:作者的題跋,同時人的題跋,后人的題跋。某件書畫的題跋雖然也有對這件作品加以否定的,但是少數(shù)。最多的是為了說明這件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收藏關系,又或考證它的真、表揚它的美,于是人所共知的。但書畫既有偽作,題跋方面也同樣有多種的作偽情況,因此書畫鑒定不能不注意它的“ 張變幻”。真古畫而配以別人的偽跋,或偽古畫而配以別人的真跋,都是常見之事。畫上如有作者同時人的題跋,應當弄清楚他和作者之間的關系。這方面的情況從書畫本身并不見得能知道,而須從一些題跋中去探索。
劉濤(1982.07—),男,漢族,山東鄄城人。2007年畢業(yè)于四川美術學院美術學系視覺文化策劃與管理專業(yè),獲得學士學位,同年畢業(yè)留校工作,2015年9月考取四川美術學院美術學系文化遺產專業(yè)研究生,在職研究生?,F(xiàn)為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館員(文博),長期從事展覽策劃、藝術管理、文化遺產及美術理論研究。
J212
A
1672-5832(2016)12-0177-01
陳麗宇(1985.05-),女,漢族,四川瀘縣人。碩士研究生,現(xiàn)為重慶航天職業(yè)技術學院藝術系人物形象設計教研室主任、教師。長期從事:服裝設計、人物形象設計及設計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