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愛萍+胡萍+陳蘭
【摘要】目的:綜合研究性?。╲enereal disease,VD)恐懼癥的相關影響因素與防治對策,為性病恐懼癥患者提供科學的數據參考。方法:選取在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性病恐懼癥患者臨床資料32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患者均為16例,觀察組應用心理療法+常規(guī)療法,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療法。觀察分析兩組性病恐懼癥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對兩組性病恐懼癥患者在治療前后的心理進行評分測試,采用SPSS12.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87.5%,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68.75%,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遠遠高于對照組;治療后觀察組的心理測定評分明顯好于對照組,兩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取心理療法聯合常規(guī)療法的方法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關鍵詞】性病恐懼癥;影響因素;防治對策
【Abstract】Objectives: To comprehensive study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venereal disease (VD) phobia in order to provide scientific data reference for VD phobia.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36 patients with VD phobi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3 to December 2014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ach of 18 case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psychotherapy and conventional therapy whil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therapy.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observed. The psycholog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tested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 using SPSS12.0 statistical software.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92.68% in control group and 75.99% in observation group,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e treatment psychometric scor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Joint use of psychological therapy an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can improve patients level of mental health.
【Key words】Venereal disease (VD) phobia; Influencing factors; Countermeasures
【中圖分類號】R167【文獻標志碼】A
根據相關資料研究結果顯示,我國性病的發(fā)生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因此性病恐懼癥患者也在逐年上升[1-5]。性病恐懼癥患者一旦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輕者耽誤性病恐懼癥患者的治療時機,重者危及到性病恐懼癥患者的生命。因此,本文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針對我院收治的32例性病恐懼癥患者臨床資料,研究結果表明采取心理療法聯合常規(guī)療法的方法效果比較顯著?,F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采用歷史對照的方法來進行選取,選取在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性病恐懼癥患者臨床資料3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國關于性病恐懼癥的相關診斷標準,均在知曉的情況下參與本次實驗研究,患者均有小腹不適以及精神緊張等臨床表現,排除腎、肝以及心臟等器官出現嚴重障礙者。36例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療方法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患者均為16例,觀察組應用心理療法+常規(guī)療法,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療法。16例觀察組中有10例男患者,6例女患者;該組患者的年齡26.5~37.1歲,平均年齡為(31.8±2.51)歲;其中有3例艾滋病患者,7例梅毒患者,6例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16例對照組患者中有10例男患者,6例女患者;該組患者的年齡25.4~37.2歲,平均年齡為(31.3±2.62)歲;其中有2例艾滋病患者,7例梅毒患者,7例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比例以及患病類型等臨床資料方面具有可比性,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療法,其中主要包括對患者詳細的介紹性病方面的知識,如主動了解患者的生殖器官炎癥情況,男性患者發(fā)生炎癥時可以采用傳統中藥當歸、蓮須、枸杞、牛膝以及陽古粉等配合治療;女性患者出現非特異性外陰炎時可以采用局部涂抗生素軟膏或紫草油。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入心理療法。主要包括與患者進行親切友好的溝通,用最大的熱情來消除患者與醫(yī)生之間的緊張感與陌生感,采用比較幽默的話語來轉移患者的注意力,從而有效提高患者的依從性;著重注意患者的心理情緒變化,在治療的過程中,需要采用傾聽的方式來消除患者的焦慮感,一旦發(fā)現患者有煩躁、極度焦慮等情緒時需要立即采取合理的方式讓患者進行適度宣泄;另外還需要向患者的家屬進行親切友好的溝通,讓患者的家屬能夠充分了解到性病的相關內容,從而能夠有效幫助患者建立自信心。endprint
1.3觀察指標
分析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性病恐懼癥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與此同時對兩組性病恐懼癥患者在治療前后的心理進行評分測試。治愈:性病恐懼癥患者的臨床癥狀如精神壓抑,沉默寡言等全部消失,可以進行正常的夫妻生活;有效:性病恐懼癥患者的臨床癥狀如精神壓抑、沉默寡言等有所改善,性生活可正常進行;無效:性病恐懼癥患者的癥狀如精神壓抑、沉默寡言等無變化,不可進行正常的性生活。心理評分測試:0~10分等級制,分數越低說明性病恐懼癥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反之分數越高則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2.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差異、組內差異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 ,P<0.05時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87.5%(其中有12例治愈、2例有效、2例無效),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68.75%(其中有8例治愈、3例有效、5例無效),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遠遠高于對照組,兩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治療前后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心理測定評分比較
治療前,觀察組與對照組的心理測定評分分別為(3.01±1.02)分、(3.02±1.01)分,兩組數據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與對照組的心理測定評分分別為(8.75±1.34)分、(5.24±1.23)分,觀察組的心理測定評分明顯好于對照組,兩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性病恐懼癥說到底就是一種強迫性的精神障礙疾病,在臨床上分為以下兩種:(1)病后自恐;(2)無病自恐[6-10]。性病恐懼癥患者的主要表現是精神壓抑、心理不安、恐懼焦慮、擴散病情、不能自我解脫、固執(zhí)己見以及沉默寡言等等,治療性病恐懼癥患者的原則是心病需要心藥醫(yī),需要患者與醫(yī)生密切配合,敞開心扉,進行針對性的治療[11-16]。因此,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綜合研究性病恐懼癥的相關影響因素與防治對策,為性病恐懼癥患者提供科學的數據參考,以期能夠廣泛提高性病恐懼癥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減輕性病恐懼癥患者的臨床痛苦。
引發(fā)性病恐懼癥的主要因素有以下3點表現:(1)性病恐懼癥患者對于性病的病例機制以及并發(fā)原因尚未完全清楚認識,因此缺乏了正確的醫(yī)學觀念,例如在本文研究中,有10例患者過分夸大了性病的危害性,沒有到醫(yī)院及時就診,也沒有接受全面細致的了解就作出盲目的判斷,從而耽誤了治療的時機,發(fā)生嚴重的心理障礙[治療前觀察組與對照組的心理測定評分分別為(3.01±1.02)分、(3.02±1.01)分];(2)欠缺科學規(guī)范的相關廣告加重了性病恐懼癥患者的恐懼感,進一步的誤導了患者對于性病的認識,從而產生心理障礙;(3)就診時主治醫(yī)生的專業(yè)素質水平不夠高,讓患者產生一種被歧視的感覺,再度產生了心理障礙。從本文的相關心理評分數據來看,絕大多數患者在治療前心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礙表現,因此采取科學的心理療法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預防措施:主治醫(yī)生需要詳細的向患者介紹性病的病發(fā)機制,并且建立好良好的醫(yī)患關系,讓患者能夠充分的相信醫(yī)生所說的話,并且對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心理輔導。本文的相關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與對照組的心理測定評分分別為(8.75±1.34)分、(5.24±1.23)分,觀察組的心理測定評分明顯好于對照組,兩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87.5%(其中有12例治愈、2例有效、2例無效),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68.75%(其中有8例治愈、3例有效、5例無效),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遠遠高于對照組,兩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采取心理療法聯合常規(guī)療法能夠讓患者建立更為強大的自信心與勇氣,勇敢的面對性病,從而最終獲得痊愈。
綜上所述,影響性病恐懼癥患者的因素是心理因素,采取心理療法+常規(guī)療法的方法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另外,采取科學有效的心理療法能夠有效防治性病恐懼癥的發(fā)生,減少不良表現,具有重要的臨床研究價值,值得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李芳梅.性病恐懼癥患者心理分析及臨床干預療效觀察.中國性科學,2013,22(6):79-80,87.
[2]賈金玲.心理護理治療性病神經癥6例.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15,31(3):185-185,188.
[3]張琦,宋海東.艾滋病恐懼癥患者的個性及心理健康狀態(tài)調查.浙江臨床醫(yī)學,2014,14(10):1676-1677.
[4]Haar K, Dudareva-Vizule S, Wisplinghoff H, et al. Lymphogranuloma venereum in men screened for pharyngeal and rectal infection, Germany.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2013,19(3):488-492.
[5]Markowicz M,Grilnberger E,Huber F,et al.Case report: lymphogranuloma venereum proctitis-from rapid screening to molecular confirmation of a masked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Diagnostic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 2013,76 (4): 516-517.
[6]Samra KA, Azzouni F. The eye in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a review of the ocular complications of venereal diseases. International Ophthalmology, 2011, 31(6):539-550.
[7]李桂英,孫燕鳴,賀淑芳,等.北京男性性病門診就診者HIV陽性率上升的原因分析.中華預防醫(yī)學雜志,2015,49(1):63-65.
[8]李立紅,李志峰,霍會永,等.焦慮狀態(tài)對性病就診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21(9):961-962.
[9]杜德榮,楊嫻,張雪,等.艾滋病疑病癥患者的心理研究及心理綜合療法應用.中國性科學,2015,24(8):107-109.
[10]黃文鴛,楊美霞,蔡曉峰,等.不同強度干預對建筑工人艾滋病、性病知識的影響.環(huán)境與職業(yè)醫(yī)學,2011,28(11):726-729.
[11]文彬,武俊青,張玉鳳,等.上海市育齡群眾性病/艾滋病相關知識、態(tài)度、行為及影響因素分析.復旦學報(醫(yī)學版),2011,38(2):107-112.
[12]吳棟杰,莫報翰,黃翠麗,等.開展規(guī)范化性病門診前后性伴侶的調查研究.廣西醫(yī)學,2014,15(3):344-346,350.
[13]雷山川,吳音,王千秋,等.性病門診開展干預性預防服務的研究.重慶醫(yī)學,2013,14(27):3264-3265,3268.
[14]張朝英,王園園,艾鶴,等.皮膚性病科門診的護理管理.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4,16(z1):280.
[15]蔡常輝,劉振專,鄭和平,等.性病實驗室網絡建立對性病檢測及疫情上報的影響.浙江臨床醫(yī)學,2015,15(7):1187-1188.
[16]劉暢,賀斌.河南省農民工艾滋病/性病知識知曉、性態(tài)度和高危性行為現狀及影響因素.鄭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4,16(5):730-733,734.
(收稿日期:2015-10-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