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評論員
聽民聲解民憂 走好網上群眾路線
·文 本刊評論員
“網民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薄叭罕娫谀膬?,我們的領導干部就要到哪兒去。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要學會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經常上網看看,了解群眾所思所愿?!边@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發(fā)表的重要講話。
近年來,隨著互聯(lián)網的迅猛發(fā)展,網絡已滲透到社會各個方面,不僅改變了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也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相對傳統(tǒng)方式來說,網絡更加便捷高效,越來越受到廣大群眾的青睞。而當體量龐大的中國網民邁入微時代的門檻時,老百姓與高層領導也有了“指尖”上交流的機會??倳浱岢鲱I導干部要通過網絡獲得信息、了解民情、聽取民意、匯集民智,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作為人口大省的四川,基于“3260萬的網民,全省近40%的群眾都上了網”的實際,省委堅持把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作為聯(lián)系服務群眾的重要方式,高度重視利用網絡做群眾工作,積極拓寬網民訴求表達互動平臺,鋪就了群眾和黨委政府間的“高速路”,暢通了群眾反映訴求的“直通車”。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辈还苁瞧聊恢械膯栒?、論壇里的發(fā)言、鍵盤上的發(fā)聲,都代表了萬千網民的心聲,也傳遞出最鮮活的基層民意。但不可否認,也有一些領導干部沒有跟上時代的潮流,思維僵化,只習慣于“用腳下基層”,不習慣“上網察民意”。
對此,總書記強調:“善于運用網絡了解民意、開展工作,是新形勢下領導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省委書記王東明要求:全省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學網用網,不斷增強利用網絡做群眾工作的能力本領,認真回應網民關切,積極解決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
走好網上群眾路線,要樹立正確的網絡觀。群眾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到群眾中去就要到網絡中去。要清醒地認識到,失去網民多一點,我們的力量就少一份,黨的執(zhí)政基礎就弱一塊。只有與時俱進,主動適應網絡化條件下的執(zhí)政環(huán)境,認真傾聽網民呼聲,積極回應網民訴求,才能贏得群眾的真心擁護,才能進一步鞏固黨的執(zhí)政基礎和執(zhí)政地位。特別是當前的網絡空間并不清朗,一些碎片化傳播以訛傳訛、混淆視聽。這種現(xiàn)狀是同廣大人民群眾的愿望和利益背道而馳的,這就要求,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最大限度地發(fā)出理性、客觀、真實的聲音,壯大積極、健康、向上的主流輿論,使互聯(lián)網成為明辨是非、講明真相、解疑釋惑、疏導情緒的重要陣地。
走好網上群眾路線,要解決素質能力上的問題。一些領導干部存在著網絡能力素養(yǎng)不夠的現(xiàn)象。比如,話語體系與網民的習慣脫節(jié)斷檔,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弱,缺少容納批評的雅量,處置網絡輿情的意識不足能力不強等。對癥下藥,領導干部必須盡快提高同互聯(lián)網打交道的能力,做到善待網絡、善用網絡、善管網絡,真正成為運用現(xiàn)代傳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要認真研究把握網絡輿論生成傳播規(guī)律,主動轉變工作理念、調整工作方式,有序推進網絡問政、網絡反腐、網絡發(fā)言、網絡輿情等各項工作,積極適應新形勢下的網絡執(zhí)政環(huán)境,讓互聯(lián)網成為黨委政府了解群眾、貼近群眾、關心群眾、為群眾排憂解難的新途徑,成為發(fā)布權威聲音、傳播先進文化的新平臺,成為發(fā)揚民主、接受群眾監(jiān)督的新渠道。
“善治必達情,達情必近人。”領導干部不僅要懂網民心理、會網絡語言、有網絡素養(yǎng),最重要的要有為民情懷,聽民聲解民憂,走好網上群眾路線,才能真正走入萬千百姓心間。
(責編:雷怡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