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路運占
民主黨派為何拋棄了國民黨
文 路運占
解放戰(zhàn)爭時期,各民主黨派逐漸拋棄國民黨并逐步接受共產黨領導的過程,既是一個不斷追求救國圖存、實現(xiàn)民族獨立的過程,又是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洗禮與中國共產黨同舟共濟的過程。
從 1945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到1949年敗退臺灣,僅僅四年的時間國民黨就迅速地失去了在大陸的統(tǒng)治,除了其軍事上的潰敗,政治上的失敗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國民黨在解放戰(zhàn)爭時期政治上往往受到掣肘,經常使自己陷入非常被動的地步,這主要是因為國民黨逐漸失去了各民主黨派對他們的支持,令自己處于政治上被孤立的境地。其實,1945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之初,各民主黨派對國民黨抱有很大的幻想,當時是支持國民黨來主導和平建國。但是,到了1949年,民主黨派徹底拋棄了國民黨,完全地站在了共產黨這一邊。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國民黨失去了民主黨派支持的呢?
抗日戰(zhàn)爭勝利之初,各民主黨派試圖走一條以國民黨為主導的和平建國道路。1949年8月15日,全國人民剛剛取得抗日戰(zhàn)爭勝利,中國民主同盟會就發(fā)表了《在抗戰(zhàn)勝利聲中的緊急呼吁》,主張國民黨政府應召集各黨派及無黨派人士的政治會議,并提出“民主統(tǒng)一、和平建國” 的口號。10月,民盟在重慶召開臨時全國代表大會,認為戰(zhàn)后時期是“中國建立民主國家千載一時的機會”,民盟的任務就在“把握住這個千載一時的機會”,“把中國造成一個十足道地的民主國家”。12月16日,民主建國會在重慶成立,民主建國會以“合力推進民主政治,并以互助方式發(fā)展各種有利建國之事業(yè)為宗旨”,對于國內政治,主張和平統(tǒng)一。此外,致公黨在國外發(fā)表宣言,三民主義同志聯(lián)合會、中國民主促進會、九三學社、國民黨民主促進會等先后正式成立并發(fā)表政治主張。他們的共同愿望是在中國保持一個和平的環(huán)境和實現(xiàn)民主政治,當然這個和平環(huán)境是建立在以國民黨為首的中央政府的主導下。
對于民主黨派期望的和平建國道路,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顯然是不愿意走的。首先,就蔣介石個人而言,他是一個權力欲望極強的人,不愿意主動放棄自己的權力??谷諔?zhàn)爭期間,蔣介石同時擔任著黨、政、軍、金融機構、民意機構等的最高職務,幾乎將所有大權攬于一身,如國民黨總裁、國民政府主席、國防最高會議主席、國防最高委員會委員長、國民參政會議長、行政院長、中央設計局主席、四聯(lián)總處(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農民銀行聯(lián)合辦事處總處)理事會主席、三民主義青年團團長等??谷諔?zhàn)爭勝利之時,蔣介石身上籠罩著巨大的光環(huán),國內的威望達到頂峰,同時在國際上與斯大林、羅斯福、丘吉爾齊名。這個時候的蔣介石本就沒有把和平與民主放在心上。1945年8月,毛澤東飛抵重慶參加和平談判。蔣介石在8月30日的日記中寫道:“毛澤東果應召來渝,此雖威德所致,而實上帝所賜也?!?從“應召”、“威德”四字我們可以看出,這時候的蔣介石以統(tǒng)治者自居、高高在上,其心中仍存有封建帝王的思想。
其次,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集團不容許任何人改變獨裁專政的國家實質。1946年元旦,國民黨《告全國人民同胞書》中說:“除了革命的責任不能放棄,國家的統(tǒng)一不容損害,根本制度不容變更,政府基礎不容動搖以外,其他無不可以容忍,無不可以協(xié)商?!边@是重慶談判后,國民黨對待戰(zhàn)后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堅持走和平建國道路的立場。實質上,國民黨是不容許改變專制獨裁的國家本質。1946年1月,舊政協(xié)召開并通過了《和平建國綱領》,然而政治協(xié)商會議的召開本身就是違反國民黨統(tǒng)治集團意志的。因此,3月份國民黨在六屆二中全會上通過《對政協(xié)報告之決議案》,實質上是否定了舊政協(xié)決定的民主憲政原則。這進一步說明,國民黨是不容許任何人改變其獨裁專政的統(tǒng)治,更談不上帶領人民走和平建國的道路。
國民黨一心想走專制獨裁的道路,自然不會信任各民主黨派??谷諔?zhàn)爭勝利之初,民主黨派仍然是信任國民黨政府,寄希望于國民黨主導和平建國。然而,國民黨卻不信任民主黨派,并且認為民主黨派就是共產黨的附庸,處處提防。1946年,在政治協(xié)商會議中討論國民政府委員名額分配問題??偣?0名委員,最初中共提出三三制原則,即國民黨、各黨各派、社會賢達各三分之一,國民黨卻不肯,一方面認為自身所占名額過少,不能有效控制新政府,另一方面也表現(xiàn)出對民主黨派和社會賢達的不信任,認為他們仍然是受共產黨所控制。雙方爭執(zhí)不下,最后共產黨同意國民黨占半數,不過中共希望有10個名額。會議最后決定對于國民黨外的20名額分配,日后再說。政協(xié)會后,其余20個名額的分配成了問題的關鍵。中共為了能夠聯(lián)合民盟行使否決權,堅持要求它和民盟必須占有國府委員會三分之一以上即14名,國民黨只同意給中共和民盟12席。這一問題最終演化成為國共破裂的直接原因。從最終的決定可以看出,國民黨仍然不滿足半數的優(yōu)勢,希望牢牢控制新的政府,更不愿意給共產黨和民主黨派三分之一的名額,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國民黨對于民盟是不放心的,把民盟當成了共產黨的一部分。
對于國共兩方面,民主黨派并沒有刻意偏袒某一方,在很多重大事項面前有著自己的看法和主張。有些看法和主張甚至與共產黨主張是完全相反的,共產黨采取尊重和協(xié)商的方式,沒有阻礙民主黨派與共產黨之間的信任與合作。而國民黨面對民主黨派的不同主張,則采取打壓的態(tài)度,甚至以此認定民主黨派就是共產黨的附庸。1946年2月,憲法草案審議委員會依據政協(xié)決議擬定憲草,實際執(zhí)筆者為民盟的張君勱。張君勱與周恩來私下里的親密來往,國民黨就認為他起草的憲法草案必定受中共影響。其實張君勱與中共之間也有分歧,共產黨最關心解放區(qū),因此在憲草中最為重視地方自治一章。張君勱起草的原稿,并沒有地方法官民選之規(guī)定,周恩來便提議地方法官民選,以防止國民黨通過法官任命控制解放區(qū)的司法。張君勱出于司法獨立考慮堅決不退讓。以至于后來跟隨國民黨赴臺的民社黨領導人蔣勻田感慨地說:“惜乎國民黨不知內情,始終誤認民盟系中共的附庸,而逼友成敵”。
除了處處提防民主黨派以外,國民黨還一次又一次的失信于民主黨派,甚至失信于美國。國民黨一次次的背信棄義,使民主黨派最終失去了對國民黨的信任,國民黨也陷自己于孤立的境地。重慶談判中達成了召開政治協(xié)商會議的協(xié)定,但由于國共雙方軍事摩擦不斷升級,原定于1945年底召開的政治協(xié)商會議被一再推遲。12月7日,在民主黨派的推動和國內外輿論壓力下,國共代表開始舉行停戰(zhàn)談判。雙方于1946年1月5日達成停戰(zhàn)協(xié)議,即著名的“一月停戰(zhàn)令”,內容包括“停止國內各地一切軍事沖突”,由國民參政會駐會委員會及政治協(xié)商會議“推定國共兩黨當事人以及之公正人士八人,組成軍事考察團”,對停戰(zhàn)狀況進行考察。這一停戰(zhàn)令是在國共雙方的協(xié)商,民主黨派和美國的居中調停下達成,也是由當時的國民政府簽署頒布的。然而,最先撕毀這一停戰(zhàn)令的就是國民黨自身,4月份開始進攻東北解放區(qū),6月進攻中原解放區(qū),導致了全面內戰(zhàn)的爆發(fā)。這也是民主黨派認定國共內戰(zhàn)的責任在國民黨一方的重要原因。
國民黨還制造震驚中外的下關慘案、李聞慘案,單方面宣布召開偽國大、制定偽法統(tǒng),并于1947年10月,悍然宣布民盟為“非法團體”。在諸多的事件中,一再失信于民主黨派,最終迫使各民主黨派毅然決然站在共產黨這邊。這正是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集團一次次背信棄義、咎由自取的結果。
與國民黨失信于民主黨派不同,共產黨則是利用一切機會,想盡一切辦法爭取民主黨派和民主人士。這就使得國民黨能匯聚的力量越來越少,而共產黨則在自己身邊凝聚了越來越多的力量。1945年8月至10月,毛澤東到重慶參加了四十多天和平談判。在重慶的這些日子除了參加和談,毛澤東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重慶特園。特園是著名愛國民主人士鮮英的公館,抗日戰(zhàn)爭時期鮮英對來渝各界社會進步人士熱情招待。重慶的民主人士以特園為民主運動的大本營,常常去特園聚會,張瀾、黃炎培、梁漱溟等民主人士長駐特園,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正是在特園秘密成立的。特園也因此被譽為“民主之家”。重慶談判期間,毛澤東多次到訪特園,與張瀾、沈鈞儒等民主人士共商國是,使共產黨與民主黨派之間取得了信任,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在政治談判過程中,共產黨以誠相待,并多次犧牲自己的利益,為民主黨派爭取最大的利益。1946年召開政治協(xié)商會議前,中國民主同盟是除了國共雙方以外最大的第三方,原定國民黨、共產黨和民盟各9名代表。然而由于國民黨不信任民盟,挑唆青年黨脫離民盟,造成了民盟第一次分裂。青年黨脫離民盟后堅持要求和民盟平起平坐,代表人數相等,阻礙著政治協(xié)商會議的正常召開。后來經過共產黨多方爭取,并與國民黨商議私下將各自名額送給民盟,共產黨送2個名額,國民黨送1個名額,這樣民盟人數高達9人,而國共人數降為8人和7人。1946年10月,民盟秘書長梁漱溟提出一個對共產黨極為不利的?;鸱桨?,沒和共產黨商量,也未打招呼,先把方案分送了國民黨政府的行政院長孫科和美國駐華特使馬歇爾。周恩來知道后更是悲憤痛哭,他對梁漱溟說,在國民黨大舉進攻解放區(qū)之時,共產黨之所以會留在南京為和談做努力,并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因為我們早就知道蔣介石不是真心和談,“我們大不了再去打游擊。我們本來就是打游擊出身的??赡銈冊趺崔k?”,“沒有共產黨,蔣介石也不會允許你們存在下去”。梁漱溟也認識到自己的過錯,并想辦法收回了?;鸱桨浮J聦嵶C明共產黨和第三方是夠朋友的。
1948年4月30日,為動員社會各階層共同奮斗并實現(xiàn)建立新國家的光榮使命,共產黨發(fā)布了“五一口號”。盡管已經是1948年,離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僅有一年,但這個時候并沒有經歷三大戰(zhàn)役,國共雙方在戰(zhàn)場上仍然處于均勢?!拔逡豢谔枴眳s得到了民主黨派和民主人士的熱烈響應,他們發(fā)表宣言、通電和談話,并接受邀請奔赴解放區(qū),與中國共產黨共商建國大計。這表明共產黨在政治上團結和爭取民主黨派獲得了巨大成功,也是共產黨對民主黨派和民主人士開誠布公,長期爭取的結果。
解放戰(zhàn)爭時期,國民黨仍然堅持走專制獨裁的道路,自立于人民之外,經過政治斗爭和革命戰(zhàn)爭的洗禮,民主黨派和民主人士越來越認識到國民黨的獨裁本質,國民黨從根本上就不會走民主和平的道路。而共產黨走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則得到了民主黨派的支持。1948年1月,民盟在香港召開一屆三中全會,成立臨時總部,公開宣布同中國共產黨攜手合作,為徹底摧毀國民黨反動政府,實現(xiàn)民主、和平、獨立、統(tǒng)一的新中國而奮斗。1948年1月,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正式成立,并發(fā)表成立宣言,主張推翻國民黨的獨裁統(tǒng)治,實現(xiàn)中國的獨立、民主與和平。1949年1月,民革領導人李濟深等和其他民主黨派領導人、無黨派民主人士聯(lián)名發(fā)表《我們對時局的意見》,宣布愿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將革命進行到底。隨著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推進,政治力量此消彼長。
1949年1月1日,蔣介石發(fā)表求和聲明,希望國共之間能夠進行談判。1月14日,毛澤東發(fā)表《關于時局的聲明》,提出了和談的八項條件,包括懲辦戰(zhàn)爭罪犯、廢除偽憲法、改編反動軍隊、沒收官僚資本、成立民主聯(lián)合政府接收國民黨反動政府及其所屬各級政府的一切權力等內容。這八項條件可以說是對蔣介石開出的投降條件,然而即便是這樣的條件卻得到了民主黨派和民主人士的大力支持。1月22日,李濟深、沈鈞儒、譚平山、郭沫若等民主人士55人聯(lián)合發(fā)表聲明稱:“八項條件,正是對于蔣介石所提的無恥要求的無情反擊,我們是徹底支持的”。自此,各民主黨派堅決地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國民黨也徹底失去了民主黨派。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的召開,意味著各民主黨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開始了新的征程。
解放戰(zhàn)爭時期,各民主黨派逐漸拋棄國民黨并逐步接受共產黨領導的過程,既是一個不斷追求救國圖存、實現(xiàn)民族獨立的過程,又是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洗禮與中國共產黨同舟共濟的過程。各民主黨派經過嘗試與挫折,從最初謀求以國民黨為主導的和平建國道路,到與共產黨聯(lián)合、進一步向共產黨靠攏并最終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同樣的和平建國道路,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夠走通,這既是民主黨派自己的選擇,更是人民的選擇,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
作者系北京社會主義學院教研部講師
責任編輯 徐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