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晶
吉林省梨樹縣殯儀館
試析基于優(yōu)質服務的殯葬管理體制改革
孫 晶
吉林省梨樹縣殯儀館
殯葬活動是人類文明發(fā)展史上一個比較特殊的文化活動,殯葬主要涉及到三個方面,具體包括環(huán)境衛(wèi)生、生態(tài)資源和精神文明。在對殯葬進行管理的過程中,需要從優(yōu)質服務的角度進行殯葬管理,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因為我國的殯葬管理體制長期受到計劃經濟的影響,導致了殯葬行業(yè)有著壟斷性和封閉性。本文就是對基于優(yōu)質服務的殯葬管理體制改革進行分析,針對問題提出具體的建議。
優(yōu)質服務;殯葬管理;體制改革
殯葬管理就是指政府和國家的相關部門,使用國家的行政權力通過規(guī)范、協(xié)調和組織等手段對殯葬事務進行監(jiān)督,從而使殯葬日常事務的處理是合法的。從殯葬管理的屬性來看,我國國內殯葬的范圍主要包括以下兩下:一方面是當地的政府和相關的部門使用行政、經濟和立法等手段對于本地的殯葬管理進行監(jiān)督和調節(jié),使殯葬資源能夠被合理的應用,在配置方面也要保證科學性。另一方面就是要全面的了解本地殯葬的習俗,在尊重本地習俗的情況下,對殯葬相關的事物進行處理,為社會主義文明建設做出貢獻。
殯葬管理體制主要是指政府和相關的部門在進行社會管理的過程中,對殯葬這一行為實行公共管理,為了滿足管理的基本目標和任務,使用某些手段將殯葬的基本要求結合在一起,從而形成一個有機的系統(tǒng)。也就是說殯葬管理體制的改革要從三要素入手,也就是殯葬管理的對象、主體和手段,從而達到對殯葬管理的對象進行監(jiān)督的目的。
(一)政事不分,公共責任缺失
殯葬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政事不分,公共責任缺失上,在記政事管理的過程中,對管理的主體在角色定位上不明確,全責不對稱,以下進行詳細的分析:
我國現在的殯葬管理體制規(guī)定作為各級政府在殯葬管理上僅僅重視所管區(qū)域的一系列的殯葬活動,對其他的殯葬消費市場并不參與。但是在現實中的殯葬管理并沒有達到規(guī)定的要求,有很多的中小城市在進行殯葬管理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管理機構與殯葬服務單位聯(lián)合辦公的現象,這樣就導致了政事不分現象的發(fā)生。而且不同地區(qū)的殯葬管理機構在辦公經費和人員編制上與一些殯葬服務單位存在著事務混亂,糾纏不清的現象,這樣就容易導致主體角色定位不明確現象的發(fā)生,出現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經濟落后,人們還受到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而且政府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了辦公事務在秩序上比較混亂,沒有按照管理體制規(guī)定進行合理的辦公,這樣就導致整個殯葬市場的發(fā)展受到嚴重的阻礙。
現在我國的殯葬管理還存在著執(zhí)法主體不適格,存在著全責不明確的現象,在殯葬管理中的執(zhí)行主體是相關的事業(yè)單位和管理機構,并不是由政府行政機關或者是相關的授權單位,這樣也就導致了殯葬事務在處理的過程中存在著很多違規(guī)的現象,作為執(zhí)法的主體,對于殯葬管理中的一系列違規(guī)行為僅僅有執(zhí)法權,但沒有處罰權,這樣就形成了殯葬管理的有責無權、權責不對稱的局面。
(二)權責不清,職能交叉
我國殯葬管理體制存在的權責不清,職能交叉問題主要表現在職能定位不明、權責不清以及多頭管理、職能交叉這兩方面,下面對此進行簡單的分析探討:職能定位不明、權責不清。從政府對殯葬相關管理的職能分析,政府的職能主要在于管理和調控。但是,目前我國政府的殯葬管理機構已經介入殯葬市場的經濟領域以及市場競爭,這使得殯葬的管理機構在充當一個經營者的角色,而不是中立的管理者。這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殯葬管理機構權責不清,削弱政府在管理者中的公信力,干擾殯葬經濟市場秩序,影響殯葬行業(yè)的資源配置,造成了社會矛盾,影響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多頭管理、職能交叉。
(三)殯葬公共服務供給不足
對于我國的殯葬公共服務來說,其供給的不足主要表現在基本殯葬服務供給不足,基本殯葬服務設施投入不足這兩點:對于基本殯葬服務供給不足,由于我國人口眾多,且老齡化越來越嚴重,使得我國社會對于殯葬服務機構需求增大,但是我國殯葬相關的服務機構不足,這使得殯葬消費過高,造成社會的不滿;基本殯葬服務設施供給不足,主要指的是火葬場等等設備,以及墓地等等殯葬服務設施供給不足,由于我國對于殯葬管理的混亂導致殯儀館等等無法做到資本充分投入,同樣由于我國房地產管理的混亂也導致墓地等等價格高速飛漲,致使這些殯葬服務設施的供給不足。
積極轉變政府職能,明確職責。這是殯葬管理體制改革的重點以及核心,主要來說那就是應該國家應該從行政的角度,對地區(qū)的各級政府進行強制性規(guī)定,不準政府進入殯葬消費市場,在殯葬管理方面實行政事分開,明確政府下屬的殯葬管理機構的職能職責,使政府的殯葬管理機構能夠從我國的殯葬服務單位剝離出來,讓政府殯葬管理機構真正能夠充當“中間人”,只需要履行政府管理機構的職能,不需要深入到殯葬經濟消費市場,加強政府殯葬管理部門的公信力,使政府對殯葬消費市場進行理性的管理和宏觀的調控。
優(yōu)化公共服務,加快殯葬服務均等化建設。優(yōu)化社會公共服務,也就是指政府應該加大對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從殯葬行業(yè)來講,也即是指政府應該投入更多的公共服務資金,加快對殯葬服務均等化的建設,從而能夠達到妥善處理政府與社會群眾的關系。另外,政府的殯葬管理部門應該從普通大眾的角度出發(fā),改革殯葬管理的辦事制度,提高殯葬行業(yè)相關工作的效率,建設責任政府,實現對殯葬管理的民主決策的管理目標。
政府及相關部門應該深化以及加快我國在殯葬管理體制改革,引導我國的社會群眾去破除落后封建的喪葬觀念,從而能夠倡導科學文明、以及健康的殯葬,使我國的殯葬體制在改革后,能夠與我國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物質文明以及政治文明建設相呼應,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1]宮亞楠.我國殯葬服務業(yè)的法律規(guī)制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