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紅點唇瓢蟲對茶棍薊馬的捕食功能反應(yīng)

      2016-11-28 02:52高宇邊磊孫曉玲蔡曉明陳宗懋
      江蘇農(nóng)業(yè)科學(xué) 2016年9期

      高宇+邊磊+孫曉玲+蔡曉明+陳宗懋

      摘要:為了明確紅點唇瓢蟲對茶棍薊馬的捕食能力,在室內(nèi)測定紅點唇瓢蟲的捕食作用以及密度和種內(nèi)干擾對其捕食能力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紅點唇瓢蟲對茶棍薊馬的捕食功能反應(yīng)符合HollingⅡ方程,回歸模型為Na=0.606 2N/(1+0.027N);對大豆蚜的捕食作用受自身密度制約,平均捕食量隨自身密度增大而減少,回歸模型為A=13.528 4P-0.321 7;紅點唇瓢蟲成蟲之間存在種內(nèi)干擾,干擾反應(yīng)回歸模型為E=74.7P-1.746。

      關(guān)鍵詞:紅點唇瓢蟲;茶棍薊馬;捕食功能反應(yīng);種內(nèi)干擾

      中圖分類號: S435.711 文獻(xiàn)標(biāo)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6)09-0169-02

      茶棍薊馬(Dendrothrips minowai)是茶樹的主要害蟲之一,近年來在貴州、福建等局部茶區(qū)危害日趨嚴(yán)重。該蟲1年發(fā)生數(shù)代,暴發(fā)時導(dǎo)致夏秋茶樹無茶可采,損失可達(dá)50%以上[1]。目前該蟲的防治主要以化學(xué)藥劑防治為主,逐漸開展的色板誘殺等物理機械防治亦取得了很好效果,但是關(guān)于捕食性天敵對該蟲的控制效能尚未見報道[2-5]。紅點唇瓢蟲(Chilocorus kuwanae)是茶園中常見的優(yōu)勢捕食性天敵,可捕食多種刺吸式害蟲[6]。為了明確紅點唇瓢蟲對茶棍薊馬的捕食能力,在室內(nèi)條件下研究茶棍薊馬的成蟲密度、種內(nèi)干擾對紅點唇瓢蟲成蟲捕食能力的影響,以期為高效利用紅點唇瓢蟲控制茶棍薊馬提供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蟲源

      在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采集茶棍薊馬,帶回室內(nèi)以鮮嫩的福鼎大白茶梢飼養(yǎng)。紅點唇瓢蟲成蟲采自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茶葉研究所實驗茶場。試驗前先在RXZ智能型人工氣候箱[溫度(25±1) ℃、相對濕度(80±5)%]中培養(yǎng),用足量的茶棍薊馬飼喂紅點唇瓢蟲2~3 d。

      1.2 試驗方法

      1.2.1 紅點唇瓢蟲成蟲對不同密度茶棍薊馬的捕食作用 在培養(yǎng)皿(9 cm×2 cm)底部鋪1張濾紙,放入1個大小均勻的鮮嫩福鼎大白茶梢,葉柄用濕潤的脫脂棉纏裹,然后接入1頭饑餓48 h的紅點唇瓢蟲,再將茶棍薊馬接入培養(yǎng)皿中,各皿接入分別1、3、5、7、9、15、21、27頭。接入24 h后觀察記錄各培養(yǎng)皿中茶棍薊馬剩余數(shù)量,更換培養(yǎng)皿內(nèi)的茶梢,并將茶棍薊馬補充至初始密度,每個處理重復(fù)4次。

      1.2.2 紅點唇瓢蟲成蟲自身密度對捕食功能的影響 各個培養(yǎng)皿中分別接入1、2、4、8頭紅點唇瓢蟲,再接入20頭茶棍薊馬。接入24 h后觀察記錄各培養(yǎng)皿中茶棍薊馬剩余數(shù)量,每個處理重復(fù)4次。培養(yǎng)皿處理方法同“1.2.1”節(jié)。

      1.2.3 種內(nèi)干擾對紅點唇瓢蟲成蟲捕食率的影響 各個培養(yǎng)皿中分別接入10、20、30、40、50頭茶棍薊馬,再分別接入1、2、3、4、5頭紅點唇瓢蟲,每個處理設(shè)3次重復(fù),24 h后觀察各處理紅點唇瓢蟲成蟲捕食茶棍薊馬的數(shù)量。培養(yǎng)皿處理方法同“1.2.1”節(jié)。

      1.3 數(shù)據(jù)分析

      (1)捕食功能反應(yīng):用HolllingⅡ型公式Na=a′TN1+a′ThN對紅點唇瓢蟲的捕食量進行擬合[7-8],式中:N為獵物密度,頭/皿;Na為被捕食獵物密度,頭/皿;T為捕食者可利用發(fā)現(xiàn)獵物的時間(本試驗持續(xù)時間為1 d,T取值為1);a′為瞬時攻擊率;Th為捕食者處理1頭獵物所花費的時間,故上式可簡寫為Na=a′N1+a′ThN或1Na=Th+1a′×1N。(2)尋找效應(yīng)估計:S=a′1+a′ThN,式中:S為尋找效應(yīng);a′、Th、N同上。(3)自身密度對捕食功能的影響:A=aP-b,式中:A為被捕食獵物密度,頭/皿;a為每個捕食者的攻擊率;P為捕食者密度,頭/皿;b為捕食者的競爭參數(shù)。(4)種內(nèi)干擾對捕食作用的影響:E=QP-m,式中:E為平均捕食率;Q為搜索常數(shù);P為捕食者密度,頭/皿;m為干擾系數(shù)。用SPSS 16.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捕食功能反應(yīng)

      紅點唇瓢蟲對茶棍薊馬捕食量隨著獵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當(dāng)茶棍薊馬數(shù)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時,紅點唇瓢蟲捕食量增速減緩。1/Na(y)和1/N(x)符合線性關(guān)系:y=1.649 5x+0.044 6,瞬時攻擊率a′為0.606 2;捕食者處理1頭獵物所花費的時間Th為0.044 6 d,捕食功能反應(yīng)方程為Na=0.0606 21+0.027N,r2=0.994 5(表1)。最大捕食量N→∞時紅點唇瓢蟲捕食上限為22.42頭/d。經(jīng)χ2適合性檢驗,χ2=0.418,df=4,χ2<χ20.05=9.49,理論值和觀測值無顯著差異,說明該模型能很好地反映紅點唇瓢蟲對茶棍薊馬的捕食功能反應(yīng)。

      2.2 尋找效應(yīng)估計

      尋找效應(yīng)估計方程為S=0.606 21+0.027N,在獵物密度為1、3、5、7、9、15、21、27頭/皿時的尋找效應(yīng)分別為0.590 3、0.560 8、0.534 1、0.509 8、0.487 7、0.431 5、0.386 9、0.350 6,說明紅點唇瓢蟲的尋找效應(yīng)隨獵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2.3 紅點唇瓢蟲自身密度對捕食作用的影響

      在捕食空間和獵物密度保持不變的情況下,紅點唇瓢蟲隨著自身密度增大,其總捕食量增大,而平均捕食量明顯下降(表2)。經(jīng)方程擬合得出A=13.528 4P-0.3217,每個捕食者的攻擊率a′為13.528 4,捕食者的競爭參數(shù)b為0.321 7,r2為0.954 7。經(jīng)χ2適合性檢驗,χ2=4.39,df=3,χ2<χ20.05=7.81,理論值與觀測值無顯著差異,說明該模型能很好地反映紅點唇瓢蟲自身密度對捕食作用的影響。

      2.4 種內(nèi)干擾對紅點唇瓢蟲捕食作用的影響

      紅點唇瓢蟲與茶棍薊馬密度比例保持不變,而紅點唇瓢蟲和茶棍薊馬密度同時增大時,紅點唇瓢蟲對茶棍薊馬的總捕食量增加,但平均捕食率卻在一定范圍內(nèi)有所下降(表3),說明紅點唇瓢蟲個體之間相互干擾使紅點唇瓢蟲對茶棍薊馬的捕食效應(yīng)下降。捕食干擾作用可用干擾反應(yīng)模型擬合,得到方程E=74.7P-1.746,搜索常數(shù)Q=74.7,干擾系數(shù)m=1.746,r2為0.994 8。經(jīng)χ2適合性檢驗,χ2=0.571,df=4,χ2<χ20.05=9.49,理論值與觀測值無顯著差異,說明以此方程可描述種內(nèi)干擾對紅點唇瓢蟲捕食茶棍薊馬的影響。

      3 結(jié)論與討論

      捕食者對獵物的功能反應(yīng)是研究捕食能力的經(jīng)典方法,為評價天敵對害蟲的控制效能提供重要依據(jù),在本試驗中,紅點唇瓢蟲捕食茶棍薊馬的數(shù)量與茶棍薊馬密度之間符合HollingⅡ功能反應(yīng)模型。紅點唇瓢蟲對茶棍薊馬的捕食作用受捕食者、獵物密度的共同影響,當(dāng)獵物密度不變時,紅點唇瓢蟲平均取食量隨自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在一定的生存空間和等比例獵物存在時,當(dāng)茶棍薊馬和紅點唇瓢蟲密度同時增加時,紅點唇瓢蟲個體間表現(xiàn)出種內(nèi)干擾。這與紅點唇瓢蟲捕食楊圓蚧(Quadraspidiotus gigas)、矢尖蚧(Unaspis yanonensis)、松突圓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等結(jié)果[9-11]基本一致。實驗室研究結(jié)果和田間情況必然存在一定的差異,由于室內(nèi)測定空間小,瓢蟲容易發(fā)現(xiàn)并找到目標(biāo)獵物,而在枝葉繁茂的茶叢中則需要花費更長的時間才能找到害蟲。因此,室內(nèi)測定結(jié)果只能作為生產(chǎn)應(yīng)用時的參考指標(biāo)。

      參考文獻(xiàn):

      [1]趙志清,陳流光. 茶棍薊馬的發(fā)生規(guī)律與防治技術(shù)[J]. 中國茶葉,1998(5):6-7.

      [2]汪 勇,朱 飛,陸遠(yuǎn)強,等. 茶棍薊馬防治試驗[J]. 吉林農(nóng)業(yè),2010(12):105.

      [3]王 志,朱 飛,王章學(xué),等. 非水溶性農(nóng)藥帕力特防治茶棍薊馬效果研究[J]. 農(nóng)業(yè)災(zāi)害研究,2014,4(4):49-50.

      [4]李慧玲,張 輝,王定鋒,等. 不同懸掛高度數(shù)字化色板對茶棍薊馬的誘集效果試驗[J]. 茶葉科學(xué)技術(shù),2014(4):45-46.

      [5]呂召云,郅軍銳,周玉鋒,等. 茶棍薊馬(Dendrothrips minowai Priesner)觸角感器的掃描電鏡觀察[J]. 茶葉科學(xué),2015,35(2):185-195.

      [6]郭瑞鳴. 福建紅點唇瓢蟲生物學(xué)特性及其捕食功能的研究[D]. 福州:福建農(nóng)林大學(xué),2007.

      [7]Holling C S. The components of predation as revealed by a study of small-mammal predation of the European pine sawfly[J]. TheCanadian Entomologist,1959,91(5):293-320.

      [8]王東昌,袁忠林,羅 蘭,等. 異色瓢蟲對桃大尾蚜的捕食作用研究[J]. 植物保護,2001,27(1):29-31.

      [9]Yang X L,Shen M Q,Guo Z Z,et al. Predation of the ladybeetle Chilocorus kuwanae on the scale Unaspis yanonensis[J]. Insect Science,1997,4(3):249-258.

      [10]馬 玲,李成德,劉景全,等. 紅點唇瓢蟲對楊圓蚧的捕食功能[J]. 東北林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1997,25(2):64-67.

      [11]陳 燕,謝紅輝,黃鳳寬,等. 四斑廣盾瓢蟲成蟲對桃蚜的捕食功能反應(yīng)[J]. 江蘇農(nóng)業(yè)科學(xué),2015,43(1):134-136.

      泸溪县| 休宁县| 清远市| 铜川市| 忻州市| 四川省| 宜兴市| 柳河县| 昭平县| 邳州市| 建湖县| 大埔区| 新沂市| 望奎县| 那曲县| 迁安市| 灯塔市| 龙海市| 革吉县| 额尔古纳市| 万盛区| 赤水市| 蒲城县| 墨脱县| 鄂州市| 海原县| 凌源市| 镶黄旗| 永平县| 临高县| 都江堰市| 琼海市| 江津市| 宜都市| 县级市| 呼和浩特市| 漠河县| 禄丰县| 高青县| 栾川县| 临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