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娟
?
如何打造一節(jié)快樂體育課
□楊娟
摘 要:針對學生喜歡體育而不喜歡體育課的現(xiàn)象,從體育的娛樂性本質的角度出發(fā),對小學體育課堂中教師存在的教學問題進行分析。主要結果:小學體育教師教學觀念不正確,教學組織形式選擇不合理,教學方法使用不恰當?shù)?。主要改進建議:充分相信學生;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挖掘教學內容的趣味性;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等。
關鍵詞:體育課;體育;娛樂性
“十幾年前的調查表明,95%的學生喜歡體育運動,但同時又有85%的學生不喜歡體育課,這在十年后的調查中并沒有發(fā)生明顯的改觀”[1]。目前在中小學中仍然存在著這個普遍現(xiàn)象,即學生喜歡體育,但不喜歡上體育課。為什么學生喜歡體育,但是又為什么不喜歡上體育課,體育與體育課的不同在哪?是什么因素導致了這種現(xiàn)象的存在?我們應該如何將體育與體育課融為一體?如何才能在體育課上抓住孩子的心理,激發(fā)孩子的運動興趣……這些問題都是我們應該思考的。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體育教學中也不例外。在體育學習中,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對其學習效果有著很重要的影響。體育的真正內涵就是體育具有趣味性、娛樂性,體育之所以能夠發(fā)展到今天仍能擁有著強大的生命力,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體育本身的娛樂性吸引著人們,人們能夠從體育中找到這樣或那樣的樂趣而是其他任何事物都無法取代的。音樂的魅力在于它的韻律,藝術設計的魅力在于它的創(chuàng)新,而體育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娛樂與趣味。
1.1體育運動項目本質是游戲
體育運動項目本質上是游戲,游戲的基本屬性之一就是娛樂性和非功利性,體育運動應更加注重過程,而非結果。例如:乒乓球、羽毛球及網球等小球運動的娛樂性在于雙方選手的回合板數(shù);排球的娛樂性在于使球不落地;籃球的娛樂性在于球進筐得分等[2]。不同的運動項目都可以追溯到它游戲的根源,且有其不同的娛樂致趣因素來支撐著它的發(fā)展。同時,運動項目的致趣因素也主導著運動項目本身的發(fā)展與演變,任何違背運動項目趣味性、娛樂性的因素最終都會因運動項目娛樂性的束縛而被修改、摒除。
1.2體育運動結果具有不確定性
小到體育課堂上的游戲,大到國際級的體育比賽,其結果都不是事先設定好的,都是在游戲或比賽的最后一刻才知道結果的(勢均力敵的較量間)。正是由于體育游戲、體育比賽具有不確定性,它會給人一種期待,且這種期待貫穿著整個游戲、比賽的始終,直至其結束。那種隨機與不確定性給人們帶來的快感是其吸引人的關鍵因素,正是人們對它的那種期待才會讓人們對它更加著迷,覺得它有趣,所以才更愿意接觸它。
結合當前的學生喜歡體育而不喜歡體育課的現(xiàn)象來解釋,當下我們中小學學校中所開設的體育課不被學生歡迎的原因就在于其缺乏娛樂性,喪失趣味性,沒有了吸引學生的娛樂魅力,而是演變成了單純的“教師教,學生學”的一種教學形式,原本應該有的學生自主性、師生互動性、以及活潑多彩的教學內容與手段都被形式化,模式化,缺乏了創(chuàng)新與變化,使學生喪失了對體育課的期待,且由于其他多種原因最終演變成體育教師為謀求自身利益的一種工具,太具有“功利性”,所以不但不被歡迎反而會讓學生厭惡。
體育之所以被大多數(shù)學生喜歡,是因為它是學生自發(fā)進行的,不帶有任何的“功利色彩”,且體育的組織形式是學生根據(jù)自身需要而“量身定做”的,具有一定的期待值,能夠一定程度上滿足學生日益豐富多彩的體育文化需求,所以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目前體育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如何將“體育”融入到“體育課”中。讓枯燥無味的體育課擁有體育的趣味,將體育課的娛樂充分挖掘,找到體育中吸引學生的獨特魅力并科學合理地融入到體育課堂中來,將體育課堂氛圍營造成學生喜歡的,能夠提高學生期待值的“快樂體育課”。
2.1教師教學觀念不正確
在對學生進行體育課教學時,體育教師的觀念是非常重要的。雖然教學大綱指引著教師的教學內容范疇,但是在教學大綱下體育教師有絕對的主觀性,如何上一節(jié)體育課,其決定權體育教師占到絕大部分,所以在整個體育課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授課觀念占據(jù)主導。教師想怎樣教學,想怎樣組織課堂,想選擇什么教學模式進行教學,這些都跟體育教師想不想上好這節(jié)體育課的主觀觀念有著重要的關聯(lián)。
就目前所了解到的現(xiàn)狀來說,大多數(shù)小學體育教師將上好一節(jié)體育課都“功利化”,沒有從小學生實際生理及心理需要出發(fā),而是將體育課的上課質量與自身的職稱、獎金等功利性的東西相聯(lián)系。有些教師僅在進行優(yōu)質課或有領導聽課的時候才花心思策劃、組織體育課,有些教師為了評比優(yōu)質課而把相同的教學內容多次重復地在同一個教學班進行教學,這樣會導致學生對教師的教學內容感覺不到新意從而厭倦,也會影響其他內容的學習。按照要求,任何教師上課時都必須先備課,后教學,但是實際實施中體育教師上課帶教案的寥寥無幾,且有的教師為了應付學校檢查教案而在檢查之前通過網上下載等手段補寫教案等。這些現(xiàn)象在基層的小學體育教師中大多都存在,這也證明了目前體育教師的教學觀念擺放不正確,沒有“將別人家的孩子當做自己家的孩子教”。只是為了教學而教學,而沒有將學生當做主體,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更沒有端正為人師表的工作態(tài)度,最終會對小學生體育啟蒙造成不好的影響。
2.2教師組織形式設計不合理
由于小學生從智力、體力等方面都發(fā)育不夠完善,故其追求的更多的是活潑、有趣的快樂體育。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在課堂組織形式上要多樣化,體現(xiàn)活力,能夠抓住小學生的生理及心理需求,從而促進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但教師教學觀念的扭曲自然會影響到教學組織形式的設計安排,所以擺正觀念很重要?,F(xiàn)在教學大綱要求體育教師在教學內容安排上要完成五個領域目標,即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及社會適應這五個方面。這些領域目標的建立就要求體育教師在選擇合理的教學內容后,還要選擇科學的組織形式與教學方法來實現(xiàn)目標。
目前基層的小學體育教師對課程的組織設計方面做得相對較差。選擇一個教學內容后大多都是進行中規(guī)中矩的教學,但這同樣也是針對小學生最不可取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太過專項化、專業(yè)化的技能學習容易導致學生學習興趣的下降。例如:在田徑耐久跑的教學中,如果教師只是單純地安排一節(jié)各種專門性的跑的練習,學生會非常抵觸也會有投機取巧、偷懶等現(xiàn)象出現(xiàn),但如果教師能夠花點心思將各種方式的跑穿插到不同的游戲環(huán)節(jié)中,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跑的能力,達到學習與鍛煉的效果,也能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找到快樂,能夠促進學生更加喜愛體育課,為建立終身體育的思想做好奠基。
2.3教師的教學方法不恰當
除了教學觀念、教學組織形式方面的問題外,上好一節(jié)體育課,教師教學方法的選擇也非常重要。以教師為主導的單向性傳遞信息的方式是大多數(shù)小學體育老師的選擇,但是這種教學方式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而只是把學生看成了教師完成教學的一部分,而更多要做的是將學生看做課堂的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給學生傳遞一種主體意識,老師只是為了幫助他們而存在的,而不是凡事都聽老師的安排,要將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
教學大綱安排的教學內容有的可以以游戲的方式進行學習,但是有些還必須按照傳統(tǒng)的教師教、學生學的模式進行,但是教師也不能完全整節(jié)課都在“死氣沉沉”地單向性教學?,F(xiàn)在有些小學體育老師在體育課上都無法進行教學內容的教授,更多的都是在維持紀律,因為小學生們渴望“動”,他們的自律能力發(fā)展較薄弱,無法要求他們整節(jié)課都非常聽話地學習技術動作,這就體現(xiàn)了教師引導的重要性。教師要抓住學生“攀比”的心理,善于發(fā)現(xiàn)優(yōu)生,通過優(yōu)生來幫助自己教學,優(yōu)生的榜樣一方面會帶動其他學生的學習,另一方面也是對優(yōu)生更進一步的促進,一舉兩得。
小學體育教師是培育祖國花朵的辛勤園丁,他們的努力付出換來的是一代或幾代學生健康的體質、良好的心理、堅強的品質等,他們肩負著培育“優(yōu)質祖國花朵”的使命。故小學體育教師應該端正自身的工作態(tài)度,擺正教學觀念,在選擇科學合理的教學內容基礎上設計合理的組織形式,運用恰當?shù)慕虒W方法,抓住小學生生理、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從而提升體育課的教學質量與效果。
3.1充分相信學生
體育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要給予學生充分的信任,從而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在體育課堂上我們要“放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事先告訴學生下節(jié)課要學習什么,大家來組織什么樣的游戲,看誰能夠組織大家一起玩游戲并且能夠讓大家都玩得很開心。但是“放手不等于放任”,放手就是對學生要足夠信任,安排給學生內容并引導學生去完成,但放任則表示教師什么都不管,將所有的任務全部推給學生,最終導致“放羊”,這樣是非常不可取的。如何將放手與放任區(qū)分開,則體現(xiàn)了教師的基本素質。
例如:在發(fā)展小學生速度跑的教學內容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搜集任何可以讓大家快速跑起來的游戲,如“長江—黃河”,并讓學生自己講解游戲規(guī)則,自己組織大家進行游戲,最后由大家推選出最有趣味的游戲。
3.2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體育教師在對自己的教學班進行教學之前都要對其進行基本情況的了解,掌握教學對象所處的運動水平,了解教學對象對運動技術的接受能力等,從而安排合理的教學內容。在內容設置時,要秉著“跳一跳夠到的桃子最好吃”的宗旨,能夠讓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最終達到教學目標而擁有成就感,而不是設置過簡單的內容而讓學生感到沒挑戰(zhàn)性、太幼稚或設置太難的內容而使學生覺得再怎么努力也不能完成目標。太易太難的內容設置都無法給與學生成就感,不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反而會使學生認為其沒有致趣性而喪失對其學習的興趣。
例如:在對小學二年級的學生進行籃球教學時,如若安排行進間上籃技術的學習,就會造成由于內容設置太難而不能被學生接受的情況,安排的教學內容超出學生目標實現(xiàn)能力的最大范圍,則該內容就是無效內容,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基本不起作用,反而會大大降低學生學習興趣。
3.3挖掘教學內容的趣味性
體育課之所以區(qū)別于其他課程,最重要的就是體育教學內容有身體活動參與,這與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生理、心理需求是相一致的。但小學生想要的身體活動并不是單純的運動技術的學習,而是有趣味的、活潑快樂、豐富多彩的身體運動。這就要求體育教師要充分挖掘教學內容深處存在的趣味性,通過對教學內容的深入剖析,找到其致趣因素并對其趣味性充分挖掘,科學合理地安排到教學內容中,從而吸引學生的興趣來促進教學目標實現(xiàn)。
例如:在實現(xiàn)發(fā)展學生下肢力量的教學目標時,教師可以安排一個“編花籃”的游戲,讓所有學生一條腿支撐,另一條腿搭在后面同學的腿上,最后大家變成一個圓形,并配上合適的音樂或童謠,這就將枯燥的素質練習變成了生動有趣的游戲。
3.4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對小學體育教師的教學效果與質量也會產生重要的影響。在學生進行入門學習的時候,教學方法的選擇直接會影響日后學生對體育課的喜愛程度,這就突顯出體育教學入門環(huán)節(jié)是對學生興趣培養(yǎng)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同樣的內容,不同的教學方法給學生帶來的身體直觀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層層還原分解技術動作會使運動項目失去整體性,由動變靜的教學方法會使運動項目失去鮮活性[3],所以教學方法的選擇非常重要。
例如:在籃球教學中,同樣是教運球技術,一種方法是學生每人一球原地站立,聽教師指揮進行原地運球,另一種是學生每人一球,分組進行運球接力游戲,毋庸置疑,后一種更容易被大家接受。因為前一種教學方法將運球技術由動變靜,使得其失去鮮活性,進而缺乏趣味性,就不太被學生接受。因為籃球運動正是由于它給人一種期待,能夠在變化莫測中每次都具有不確定性,這樣才能給學生帶來新鮮感,帶來快樂。
玩是孩子們的天性,而體育課正是給孩子們一個玩的機會,體育教師要將體育的娛樂性本質充分挖掘,找到能夠吸引孩子們的致趣因素來幫助自己教學。單純的教與學是無法滿足學生們的實際體育需求的,體育課的目標不是給學生帶來文化課之外的另一種壓力,而是要以激發(fā)學生運動興趣,促進學生身心發(fā)展,增進學生健康為目的。體育教師要端正自身教學觀念,選擇科學的教學內容、手段,組織新穎的教學形式從而吸引更多的學生愛上體育課!
參考文獻:
[1]張旭光.體育課怎么讓人喜歡不起來?[N].中國體育報,2000-11-11(4).
[2]李杰凱.從“運動制勝”到“運動致趣”向俗回轉的思考[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2.01:78-82.
[3]明繼農.換位思考使學生愛上體育課[N].中國體育報,2011-09-03(7).
[4]邵長征,吳海霞.孔子“因材施教”思想對體育教學的啟示[J].中國學校體育,2014.04:51-55.
[5]張連江,李杰凱.論學校體育運動項目教材化問題[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5.06:59-76.
(河南大學體育學院,河南開封475000)
中圖分類號:G807.2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6.03.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