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雪蓮(西安外國語大學研究生部,陜西 西安 710000)
?
淺析新世紀兒童文學之漢譯
康雪蓮
(西安外國語大學研究生部,陜西西安710000)
摘要:清末明初,隨著大量外國文學尤其是以小說為主要體裁的外國文學在中國的興起。外國文學中的兒童文學也隨之興起,緊跟其后的就是外國兒童文學的漢譯。中國兒童文學的創(chuàng)作與發(fā)展,一方面離不開中國社會時代背景的發(fā)展前進,另一方面也也與外國兒童文學的譯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本文將重點研究新世紀外國兒童文學的漢譯現狀,以及在新世紀這一時期外國兒童文學漢譯對本土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所帶來的影響。
關鍵詞:兒童文學;新世紀;兒童文學漢譯
兒童文學應其特殊的語言特征,特殊的讀者對象而區(qū)別于其他文學。兒童文學同時是具有獨特藝術個性和審美價值的語言藝術,它的語言一般要求通俗易懂,生動活潑。對于兒童文學的定義,解釋頗多且側重點各不相同。兒童文學,從廣義上說,是獨立的文學門類。它與成人文學相對應,既有聯系又有區(qū)別,在保持文學共性的前提下顯示著自己鮮明的特點??偟膩碚f,兒童文學是指為兒童創(chuàng)造的各類文學作品的總稱。
從年齡階段來看,兒童文學與各個年齡階段的兒童的心理水平、審美要求及閱讀能力相適應,有助于他們健康成長。兒童文學是三個文學層次的集合體,它包括幼年文學、童年文學、少年文學這三個不同的文學層次。在它所包含的幼兒文學、童年文學、少年文學中,以童年期兒童為讀者對象而創(chuàng)作的童年文學是兒童文學的主體與核心。從體裁來看,它又分為詩歌,童話,故事,小說,寓言,喜劇,散文,報告文學,科學文藝,戲劇文學和影視文學等不同類型。
兒童文學的主要美學特征包含了純真,稚拙,歡愉,變幻。樸素等幾個方面。兒童文學存在的狀態(tài)包括了“為兒童創(chuàng)作”的各類文學作品,兒童自己創(chuàng)作的作品,被兒童占為己有的“兒童文學,以及“自我表現”的兒童文學。兒童文學在題材,主題,故事結構,語言風格,修辭手法等諸多方面都要求有不同于成人文學的價值標準。同時,中國兒童文學外又區(qū)別于外國兒童文學。在創(chuàng)作意向上,中國兒童文學注重精神教化功能,西方兒童文學標榜快樂原則和反樸歸真;在藝術精神上,中國兒童文學充滿濃厚的倫理意識,西方兒童文學則體現出鮮明的人本的、哲學的性質;在價值取向上,中國兒童文學強調群體精神,西方兒童文學重視個性原則;在審美風格上,中國兒童文學端莊平實、溫柔敦厚,西方兒童文學富于幻想、情奔放。
歷史上的兒童文學概念不同于新時期的兒童文學概念,在歷史上,在西方,“兒童文學是對兒童進行訓導和教育的文學”,這一概念一直從十八世紀延續(xù)到十九世紀末。在中國,不同的歷史時期,有過三種主要的兒童文學概念,即“兒童本位的文學”(20世紀20年代前后中國現代兒童誕生之初),“教育兒童的文學”(30年代直至80年代),以及“適應兒童心理和趣味的文學”(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新時期的兒童文學是指考慮到兒童理解力的文學。相較于歷史時期的兒童文學概念,新的兒童文學概念在內涵和外延上都展現了更為靈活和開放的立場以及態(tài)度。首先,肯定了兒童文學的兒童性。基于藝術水平的提高,21世紀的兒童文學擁有了包括成人在內的更廣泛的讀者群。但兒童文學之所以存在,首先是它有特殊的讀者群。兒童文學主要以兒童為讀者對象。同時兒童的閱讀也是以兒童文學為主要對象,兩者相輔相成。其次兒童文學的本質是文學,遵循文學的基本規(guī)律,擁有文學的基本特征。文學性使兒童文學區(qū)別于其他同樣具有教育性和兒童心理適應性的其他兒童讀物。
各個時期兒童文學翻譯的特征,揭示了當時的社會文化背景,反映了英語兒童文學漢譯的歷史變化趨勢。晚清時期的文學翻譯高潮培育了兒童文學的萌芽,以魯迅等為首的文人借助西方理論,呼吁兒童文學要實“兒童本位”這一時期很多兒童文學作品的翻譯都是一些翻譯大家所為,比如魯迅,周桂笙,周作人等。特別是周桂笙在外國兒童文學翻譯,尤其是童話和寓言的翻譯上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就,如《伊索寓言》《格林童話,》,《一千零一夜》等。但當時的兒童文學僅僅是一股潛流,并未從成人文學中分離出來,而兒童文學翻譯更沒有得到大多數人的注意。五四時期,新的兒童文學形式讓人耳目一新,新穎的兒童文學文體比如滑稽畫,音樂故事等進步滿足了兒童的審美情趣。20世紀30年代到70年代是中國兒童文學及其翻譯發(fā)展的第二個階段“這個階段的兒童文學和翻譯以蘇聯文學為主要模式,以戰(zhàn)爭與和平為主題,也沒有真正關注兒童讀者的需求。80年代后,隨著中國越來越頻繁的對外交流,兒童文的現代化隨之實現,兒童文學翻譯在數量和質量上都得到了巨大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麗.清末民初(1898~1919)兒童文學翻譯鳥瞰[J].三峽大學學報,2005,(1).
[2]大眾文藝第二次座談會[J].大眾文藝,1930,(4):15 -181
[3胡從經.《晚清兒童文學鉤沉》[M].北京少年兒童出版杜,1982。
[4]秦弓.五四時期的兒童文學翻譯(上/下)[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2004,(6).
[5]秦弓.“五四”時期的安徒生童話翻譯[J].涪陵師范學院學報,2004,(4).
[6]徐德榮.兒童文學翻譯芻議[J].中國翻譯,2004,(6).
[7]王泉根.《百年百部中國兒童文學經典書系》總序[DB/OL].
[8]王泉根.兒童觀的轉變與20世紀中國兒童文學的三次轉型[J].婁底師專學報,2003,(1).
[9]朱自強.中國兒童文學與現代化進程[M].杭州: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2000.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 -864X(2015)05 -0111 -01
作者簡介:康雪蓮(1991—)女,甘肅天水人,西安外國語大學研究生部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譯與翻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