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 李嵱 巴·金夢
從絲綢之路的起點來到阿拉山口,感受到了這座年輕城市的激情與活力,以及老山口創(chuàng)業(yè)者們的艱辛。
他們娓娓道來的往事變遷,是這座西部邊境小城最鮮活的歷史。年長者說:阿拉山口是老山口人艱辛熬出來的城市。
我們真信。
阿拉山口作為城鎮(zhèn)的歷史并不長,也就26年。
26年前,這里是荒無人煙的戈壁灘,邊防部隊在這里鎮(zhèn)守著邊關。800年前的成吉思汗和200年前的林則徐都曾從這兒走過,這里是迄今全國所有口岸城市中最年輕的一個。
李承烈至今記得,26年前來到山口時,這里惟一的建筑就是一個小小的氣象站。這個下過鄉(xiāng)、扛過槍、上過大學的男人,當時適逢而立之年,他像一粒種子一樣被命運的風刮到了這片土地上,從此在戈壁灘扎根立業(yè)。
李承烈感慨萬千,難抑自豪之情,因為這座年輕的城市,是1993年經(jīng)由他一手規(guī)劃出來的。2011年,阿拉山口立市,這座邊境小城以他當年的規(guī)劃為模版,開始了新一輪的市政建設。而年過六旬的他,面對記者的采訪,竟顯得有點不知如何表達。
老山口
7月26日,李承烈和阿拉山口市群眾文化體育管理中心主任曹天明,從不遠的建筑工地趕來賓館接受采訪。山口正在建一個大型綜合場館,6萬平方米,它將成為阿拉山口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李承烈作為城建專家被抽調(diào)到這個項目,既是總指揮,也是項目的把關者。
曹天明最早來到阿拉山口是在土地局,比李承烈晚來六年,也算老山口了。
“這個建筑集文化體育和便民服務為一體,部分場館比如A區(qū)的體育館今年年底可以交工,便民大廳明年年初可望投入使用,老百姓到時候交水電費等都可以在那里一站式完成?!辈芴烀髡f。
李承烈是阿拉山口市人大副主任、市黨史研究室主任、檔案局局長。他說退休報告打上去,但還沒有批下來,現(xiàn)在在這個在建項目上堅守著最后一班崗。
李承烈是阿拉山口第一代建設者。1991年5月8日,他來到阿拉山口時,茫茫戈壁什么都沒有,沒有一棵樹,沒有一間房,只有一個小小的氣象站?!皻庀笳臼?953年建設的,和邊防哨所幾乎同時建成。小小的二層樓建筑是山口當時最好的建筑了。”
當時,博樂市啟動了阿拉山口口岸規(guī)劃建設,李承烈的妻子在博樂,不愿調(diào)往奎屯,于是他就過來了。州建設局阿拉山口建設分局成立了一個城建辦事處,由他負責,那年他33歲。
李承烈望著窗外,自言自語地追憶起那段往事:“當時由我?guī)ьI三個人,他們是從設計院、質(zhì)檢站、城建抽調(diào)來的。規(guī)劃,放線,打樁就我們幾個。今天阿拉山口所有的道路框架,火車站廣場,直對現(xiàn)在市政府的大路,天山街,友好路,都是1993年時規(guī)劃的。在一張白紙上搞規(guī)劃一定要考慮的長遠,當時我的規(guī)劃理念是,最起碼20年不落后。我們學的是城市規(guī)劃、鄉(xiāng)村規(guī)劃,惟獨沒有口岸規(guī)劃。當時我把口岸按城市規(guī)劃來設計,至今心里都深感欣慰。今天的阿拉山口,其基礎骨架仍然健全,仍然能夠適應建市的大環(huán)境,這讓我感覺非常幸運?!?/p>
說來也巧,阿拉山口的棋盤式規(guī)劃,是30年前李承烈到古城西安讀書考察時受到的啟發(fā)?!袄献孀诟愠鰜淼钠灞P式方格網(wǎng),東南西北門,很科學。阿拉山口地處巴爾魯克山和阿爾套山之間的空地上,只要把城市建筑的迎風角改變一下就能照貓畫虎了”。
20多年過去,當年的道路依然筆直如新?!鞍⒗娇谑鞋F(xiàn)在的城市建設,包括樹木,道路的寬度,道路的走向,城市的雛形基本上還是按照原來的規(guī)劃在走?!辈芴烀髡f。
阿拉山口26年的發(fā)展軌跡,李承烈和曹天明都是見證者。20多年前,李承烈在搞阿拉山口規(guī)劃時,就想把它建成一座城市,是按城市建制來規(guī)劃的。所以20余年后的阿拉山口雖已建市,但基本框架卻無需大動,只是昔日的土坯房被扒掉了,從平房過渡到了樓房。
昔日的阿拉山口,給老山口人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風,一年160多天的8級大風,讓一切變得天昏地暗,就像末日來臨。
“哦喲,大風,那大風可真是……你們來這幾天沒遇到風,那說明你們享受的是副部級待遇?!崩畛辛倚χf。
李承烈對初來山口時的景象記憶猶新,“剛來時住的是地窩子(在地面以下挖出的類似洞穴的住所),后來才搬進平房。冬天一場大風雪,早上起來門就被埋沒了,得掏個洞從屋里爬出去。在我們阿拉山口,所有建筑物的門都是朝里開的,這是風雪地區(qū)的一個特點,門朝外是推不開的?!?/p>
說起阿拉山口從戈壁到新城的變化,李承烈顯得萬分激動,“那會兒從山口去博樂,只有一條國防土路,騎著摩托車進到博樂就成了土人,光能看到兩個眼睛,得先去理發(fā)店把臉和頭洗一下?!?/p>
在阿拉山口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風吹石頭跑,大雪埋房屋;刮風一身灰,下雨一身泥。”
上世紀90年代初,絡繹不絕的客商前來阿拉山口投資。李承烈按規(guī)劃給他們劃地盤??钢鴥x器,拿著尺子,客商們跟在他后面,放線,打樁?!斑@塊是你的,這塊是你的?!辈筷犑组L曾經(jīng)送給他的六雙膠皮底軍用布鞋終于派上了用場,底子硬、耐磨,他穿上在戈壁灘上放線,在草地里呲來呲去,六雙鞋鞋底都完好,幫子卻都磨出了洞。
“那時候燈不明路不平,但心里卻總是甜甜的,看到這條路修起來了,那幢房子建起來了,這片樹栽上了,那個電線桿立起來了,心里可舒服了。沒有固定的地方吃飯,走到哪個工地,就和工人在一塊舀碗飯吃。”李承烈回憶說。
在阿拉山口這座縣級小城,60米寬的大路顯得十分搶眼,那就是火車站到市政府的一條大路。當時很多人都不理解,口岸大不了就是貨車過貨,修那么寬的路不浪費嗎?但李承烈認為,既然口岸作為一個重點,就要按照長遠的城市規(guī)劃來建。修這條路時,他整整大半年沒回家,一對龍鳳胎兒女當時只有一歲多,妻子一個人在博樂帶孩子。
“修這條路時,適逢新疆即將召開烏洽會(現(xiàn)在叫國際貿(mào)易博覽會),很多與會者要到山口來參觀。當時領導來一看,急了,還在搞基礎?要求9月1日烏洽會前必須完工,否則就地免職。但是修路要把基礎打好,正所謂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現(xiàn)在的路三五年就壞了,就是因為基礎沒打好。那時候沒有攤鋪機,全是人工,混凝土一天80米地往上鋪?!崩畛辛矣浀茫肮?jié)骨眼上孩子病了,老婆打電話托人找我,她在醫(yī)院里伺候孩子,我在這趕工期,實在是回不去。中間剛好要到博樂去拉樹苗,我便跟著下去,在醫(yī)院看了眼孩子就趕回工地。那是大工程,責任重,得盯著。1993年8月30日剪彩,州領導都來了,我們終于挺過來了?!?
阿拉山口從沒有一間房、一棵樹的不毛戈壁發(fā)展到今天,李承烈這代老山口人功不可沒?!叭缃駝偤泌s上我們國家‘十三五規(guī)劃開局之年,也是阿拉山口市的發(fā)力之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以生態(tài)立市、產(chǎn)業(yè)興市、口岸強市為發(fā)展戰(zhàn)略,將阿拉山口市打造成為獨具特色的邊境口岸名城。
李承烈認為,一個城市要有它的精氣魂,才能彌久常新,才能保留傳承。他認為以前的山口城市建筑沒有特色,缺乏文化內(nèi)涵,“有錢就蓋得好點,沒錢就蓋得差點,現(xiàn)在不行了,有錢沒錢我們都要把城市特色做出來。你們西安有古城墻可以一直傳承下去,我們山口沒有啊,沒有一個讓人記憶深刻的建筑?!?/p>
如此,2013年阿拉山口立市后,城建專家李承烈受命參與了新城的設計規(guī)劃工作?!靶碌某鞘幸?guī)劃將把不同的路打造出不同的風情,比如東歸路,西遷路,從建筑物的造型到店鋪餐飲,或打造成哈薩克斯坦風格,或打造成蒙古族風格?!崩畛辛姨龟悾迥旰筮@些規(guī)劃一一落地,一座凸顯邊境口岸城市特色的戈壁新城將拔地而起。
如今,李承烈時常感慨,這一生沒有愧對過工作和事業(yè),愧對的是愛人和孩子。但現(xiàn)在看到戈壁新城日新月異的發(fā)展,他堅定說出兩個字;值得!
聽風者
如果不是西域邊境、戈壁荒灘、大風口拔地而起的這座口岸新城,如果不是這樣特殊的背景,個體商人王洪強的故事也許無法吸引我們的注意。
從一名鄉(xiāng)鎮(zhèn)代課教師,到闖西口的第一代淘金者,王洪強打拼十多年,身家六百萬。他制作廣告牌,開設小旅館,承包萬國旅游購物商場,如今,三代人扎根在阿拉山口。王洪強告訴我們,老山口人常說一句話,阿拉山口市是老山口人熬出來的市。聽他描述當年的大風戈壁,仿佛說的不是風的傳奇,而是那個艱難時代的傳奇。
“到阿拉山口未遇大風,就不算來過山口?!蓖鹾閺娦χf,他愛講自己當年在風雪中撿了個美女的故事。
有一年,邊檢上一個干部的對象從烏魯木齊來阿拉山口,那天狂風大作,他明明去車站接她,卻沒接上。口岸當時實行的是一關四檢,海關打頭,然后衛(wèi)檢、動檢和邊檢。干部的對象一下火車,就被風吹得完全失控了,連滾帶爬站不起來。當時在海關工作的王洪強聽見風聲中似有人呼救,但完全看不見,他冒雪出門,在厚厚的積雪里扒拉出一個女孩,“就像溺水抓住了救命稻草,她死死抓住我不松手,被我硬拖進海關大廳。她一直哭一直哭,哭了20多分鐘。那時候阿拉山口的風太夸張了。”
王洪強說:那些年,每逢冬季,文化街、天山街、友好路上都會被一夜大雪封死,各單位出來挖個窯洞,車輛才能勉強開出去,年年都那樣,雪厚得比房子還要高,很恐怖。直到1998年后,這種天氣現(xiàn)象不常見了,惡劣天氣比過去少了有一半,特別是近幾年,狂風越來越少,都感覺不習慣了。
王洪強祖籍河南,父輩年輕時闖新疆,他是土生土長的疆二代,在博樂市博爾塔拉河下游的達勒特鎮(zhèn)長大。
“我和父親估計都是闖命,他闖新疆,我闖山口。我一對兒女都出生在山口,女兒大學畢業(yè)后回來供職于阿拉山口中國銀行,今年兒子剛大學畢業(yè),還不知道會不會繼承闖命出去闖闖?”王洪強詼諧地說。
1991年,為了吸引人氣,阿拉山口口岸辦在當?shù)貏?chuàng)建了一個大型國際貿(mào)易市場。1993年市場建好后,王洪強隨父親來這里開始創(chuàng)業(yè)。他至今記得,8月15日,阿拉山口國際貿(mào)易市場開張那天,商鋪林立,人頭攢動,熱鬧非凡?!耙驗槟翘焓俏襾砩娇谏习嗟牡谝惶?,在市場里執(zhí)勤做保安,所以印象深刻。”
“如果不是阿拉山口,我也許就在博爾塔拉河下游的達勒特鎮(zhèn)學校當一輩子代課老師了。”王洪強不無感慨地敘述著,“1993年,我招工來到阿拉山口市公安局當保安,當時口岸公安局只有5個正式干警,所以從鄉(xiāng)鎮(zhèn)招了30個保安。我因為是黨員,便當上了保安隊隊長。當代課老師的四年,我的工資才從75元漲到78元。當保安的第一個月,就拿到了300元,簡直和做夢一樣?!?/p>
那年秋天,26歲的王洪強把妻子和兩歲的女兒都接來了,決意在山口安家落戶。
在公安局保安隊干了不到三個月,阿拉山口海關大樓建好了,要從保安隊抽調(diào)兩個人過去,幸運的王洪強再次被選中?!耙坏胶jP,工資一下翻番到了600元,一夜之間好像有了花不完的錢。好在我們是農(nóng)村長大的人,什么苦都能吃,什么日子也都能過?!?/p>
王洪強記得,1993年至1995年,來阿拉山口考察生意的人特別多,旅游背包客也很多,他們東張西望對邊貿(mào)生意躍躍欲試?!爱敃r國家有政策,允許各單位辦公司,包括政府部門都有邊貿(mào)公司。內(nèi)地生意人來阿拉山口卻一時找不到渠道,我們一些非在編人員就做起了黑橋梁的作用,暗中牽線搭橋,掙點好處費。因為口岸剛剛興起,邊貿(mào)管理有點亂,加之阿拉山口屬于大宗貨物口岸,當時廢鋼廢鐵是主要貨源,木材、棉花、金銀銅鐵錫都有,所以可以鉆的空子就很多。不像現(xiàn)在渠道順暢了,買賣雙方甚至不用見面就簽好了購銷合同,你掏多少錢都不會賣給你,因為早就有主家了。起初的邊貿(mào)完全是盲目的,買賣雙方都很盲目,賣的人等著人來買,買貨的人找不準貨源?!?/p>
在王洪強看來,20多年的口岸邊貿(mào)起起伏伏,既和國際形勢有關,也跟口岸管理政策的松緊有關。上世紀90年代末,阿拉山口放得比較開,那時候十八家娛樂場所紅紅火火,內(nèi)地來山口旅游的人絡繹不絕,就連博樂人也常專程開車過來消費,貨物購銷兩旺。
1999年8月,由于超齡,轉(zhuǎn)正無望的王洪強離開海關出來單干,十幾年來也算做的風生水起。受訪期間,他底氣十足地接了好幾通電話:“對啊,大型廣告是我的強項啊,阿拉山口的大型廣告牌都是我做的,去年友好路上七塊大路牌也是我做的……”
做廣告牌之余,王洪強2012年投資200萬元承包了一個兩層商場,租期10年,今年已是第五年了。通過招商引資,他將其打造為阿拉山口“第一個旅游購物廣場?!拔易晕腋杏X對阿拉山口的旅游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當時名字就叫‘萬國旅游購物商場,打出了旅游的招牌?!?/p>
不可否認,今年新開張的幾家免稅店,給王洪強帶來不小的競爭壓力。
今年49歲的王洪強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要滄桑。他未來的打算,是想承包下國門一側(cè)那塊2000多平方的空地,搞一個集餐飲、購物為一體的邊貿(mào)市場。他坦言,自去年開始,他一直在向市上申報投資600萬元搞國門旅游的項目,“申報項目已經(jīng)上了常委會,最近接到通知讓我趕快做效果圖”。
提起阿拉山口的巨變,王洪強充滿了深情:“這里現(xiàn)在惟一缺的就是人氣,留不住人,甚至一天都留不住?,F(xiàn)在賓館的旅游接待能力最多只能滿足600人,也沒有像樣的飲食和飯店。但明年就不一樣了,在建的幾個賓館都將開業(yè),臺灣投資的野外宿營地也將建成?!?/p>
“摸爬滾打了這么多年,我現(xiàn)在傾囊而出就是沖著‘一帶一路去的,希望能借這個東風把阿拉山口的旅游業(yè)重振起來?!鄙倘送鹾閺姏Q意重新把自己置于風口上,因為他是在阿拉山口聽風而長的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