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仕榮(貴州省中共習水縣委黨校,貴州 習水 564600)
?
習水縣“一線工作法”的實踐與啟示
羅仕榮
(貴州省中共習水縣委黨校,貴州 習水564600)
摘要:踐行“一線工作法”,破解了發(fā)展的被動局面,解決了機關干部脫離基層、脫離群眾、脫離實際的問題。全面提高黨員干部服務基層、服務群眾、服務發(fā)展的能力,營造真抓實干、實干興縣的濃厚氛圍,匯聚起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強大力量,有序推進全縣各項工作。
關鍵詞:“一線工作法”;做法;啟示
“一線工作法”讓領導干部們的辦公場所從室內轉到了室外,從后方轉到了一線,讓廣大干部們深入一線抓落實,撲下身子勤服務,徹底改變干部的工作作風。
1.民情民意在一線掌握。7000本民情日記,收集民情意見5816條,辦理實事 1800多件……。這一串串數字的背后,折射出黨員干部真正讓民情民意在一線掌握,民生民訴及時解決的生動實踐。
2.陣地前移,項目在一線調度。干部全部到一線去推項目、解難題、抓發(fā)展。幫助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上的困難和問題,對群眾反映的事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
3.納諫前移,問題在一線解決。各基層黨組織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把“面對面”與“背靠背”聽取意見結合起來,把“個別聽”與“集體談”結合起來,把“走進群眾聽”與“組織群眾評”結合起來,一線發(fā)現問題就解決問題。
4.服務前移,審批在一線辦理。走出辦公室,直面群眾提供服務。一是流動服務。二是上門服務。三是預約服務。四是代辦服務。五對需要多家單位審批的事項進行“聯合審批”,一次辦結。
5調解前移,矛盾在一線化解。采取單位包村、干部駐村等形式,派駐1000多名機關干部駐村蹲點,宣傳政策法規(guī)、調解矛盾糾紛,與群眾一起規(guī)劃、一起建設,有問題共同商議、共同解決,把矛盾糾紛化解在田間地頭。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
1.踐行“一線工作法”,抗擊洪災創(chuàng)造習水奇跡。2013年8月10日20時至11日4時, 8個小時之內,習水縣有7個鄉(xiāng)鎮(zhèn)普降暴雨,最大降雨為333.4mm,超過全國暴雨標準5倍,是貴州省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大6小時降雨量,這是習水50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暴雨造成習水縣受災人口135836人,緊急轉移人口21497人;農作物受災面積5713.6公頃;死亡15人,失蹤5人;倒塌毀房屋662戶1400間,洪災造成經濟損失80987.6萬元。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緊要關頭,習水縣黨員干部按照縣委統一部署,視災情為命令、把災區(qū)當戰(zhàn)場,快速行動,全力救災。“我們寧可在轉移中聽到群眾的罵聲,也不愿在災后聽到群眾的哭聲?!痹谶@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災面前,全縣各級黨組織、領導干部、共產黨員、駐村干部如是說。他們把個人安危置之度外,用血肉之軀筑起了生命堤壩,使黨徽在洪峰浪尖上熠熠生輝。創(chuàng)造了將災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的習水奇跡,是有力踐行“一線工作法”的生動寫照。
2.踐行“一線工作法”,促進社會經濟發(fā)展,造就習水速度?!耙痪€工作法”轉變了工作作風,提高了工作效率。行走在習水的大街小巷,鄉(xiāng)村院落,項目工地,企業(yè)園區(qū)……到處是黨員干部在一線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身影和腳步。如:二郎電廠建設項目創(chuàng)造了25天完成征地35戶206畝的“二郎速度”;茅臺集團習水片區(qū)改擴建工程創(chuàng)造了46天完成征地2336畝的“習酒速度”;東皇鎮(zhèn)物流南路項目22天完成征地130畝,完成土石挖方12.5萬方,創(chuàng)造了習水項目建設新速度,實現了和諧拆遷;縣城習酒、華潤兩條大道建設工程中,50天時間便完成征地1500余畝、征拆房屋516戶;117個涵蓋了重點領域的建設項目集中開工......社會經濟發(fā)展造就習水速度。
通過“一線工作法”的實踐,給我們的啟示是:
1.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勇于創(chuàng)新,不斷創(chuàng)新群眾工作方法?!耙痪€工作法”是對黨的群眾工作方法的繼承創(chuàng)新,群眾工作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和傳家寶,但新形勢下群眾的生活方式、組織方式和利益訴求方式發(fā)生了很大變化,群眾工作日益呈現錯綜復雜的局面,迫切需要通過“一線工作法”等載體,全方位創(chuàng)新群眾工作的方法、手段和機制,不斷提高做群眾工作的針對性、多樣性和有效性,不斷加深和群眾的魚水情,使黨的群眾工作永葆生機與活力。
2.必須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為經濟社會發(fā)展服務。縣委將“一線工作法”作為黨建工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聚焦發(fā)展與民生的切入點和著力點,把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把黨的組織資源轉化為發(fā)展資源;把黨的組織優(yōu)勢轉化為發(fā)展優(yōu)勢;把黨的組織活力轉化為發(fā)展動力,有力地推動了我縣的大建設、大發(fā)展。
3.必須堅持科學發(fā)展、以人為本,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耙痪€工作法”始終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建立了一整套解決問題、化解矛盾、協調利益的工作機制:以群眾的利益作為各項政策的制定依據和工作起點,凡是推出民生方面的重大政策和舉措,都依托“一線工作法”廣泛聽取意見、進行可行性論證;以解決群眾問題作為工作重點,通過領導干部下訪接訪、“后臺”體系支撐保障、條塊之間協調協同、部門轉為公共政策等多種途徑,切實解決群眾的急難愁問題;將群眾滿意度作為衡量領導干部工作的重要標準,確?!耙痪€工作法”成為“干部受教育、群眾得實惠”的“民心工程”。
4.必須堅持健全制度、完善機制,使黨建工作常抓不懈落到實處。“一線工作法”之所以能常抓不懈,并在實踐中不斷深化完善,關鍵是縣委按照圍繞轉變作風、服務發(fā)展,動員組織廣大黨員干部深入基層一線,轉向工作前沿,把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解決好,把縣委、縣政府的各項決策部署執(zhí)行好、落實好,突出立說立行、真說真干,才能跳出“個人容易,群體難;一時容易,長效難”的局限,保持常盛不衰。
5.必須解決各級干部對工作的態(tài)度問題。態(tài)度問題解決了,對工作才會有激情,工作中才會有責任心,才不會因事大、事難、事繁而畏首畏尾。實踐證明,有的干部連群眾的門都敲不開,不會與群眾平等交流,說的話群眾聽不懂,干的事群眾不理解,這是不正常的。“一線工作法”,讓我們真切感到,聯系群眾貴在直接、重在經常,“一竿子插到底”,定時、定點、定人、定目標,人對人、面對面,了解群眾的真實想法。像“魚兒”生活在“水”中,從“水”中汲取營養(yǎng),才能學會翻騰的本領。
中圖分類號:D26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6-005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