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櫻桃
探秘樂山大佛
文|櫻桃
樂山大佛有1 200多歲,坐落在三江交匯處,既是一座山,又是一尊佛,經(jīng)過三代人歷時90年建成,是世界第一大佛。樂山大佛的身上至今仍有無數(shù)難解的謎團……
據(jù)說,大佛的建造是由一位叫海通的和尚發(fā)起的。當年海通和尚在凌云山當住持,每年都會看到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聚,水勢兇猛,常常造成船毀人亡的悲劇。海通和尚慈悲為懷,為了百姓的安全,立志在山崖面向三江交匯的方向建一座彌勒佛像,希望佛主能使江水平緩,保佑百姓安全渡江。于是,大佛從唐代開元元年(713年)開始修建,經(jīng)歷了三代人的努力,于貞元十九年(803年)完工,歷經(jīng)90年。試想一下,在古代沒有任何機械設(shè)備的條件下,僅憑人力建造這樣一尊大佛,是何等的艱難?這尊大佛究竟會是什么樣呢?
樂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樂山市南岷江東岸的凌云山上,瀕臨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匯流處,是我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站在山頂向下看去,樂山大佛仿佛就在腳下。壯觀、宏偉、震撼、惟妙惟肖……仿佛任何詞語都無法描繪大佛給人帶來的視覺沖擊!仔細看去,大佛依山而建,頭和山齊平,雙手撫膝,腳踩大江,體態(tài)勻稱,神情肅穆。大佛到底有多高、多大呢?經(jīng)查詢得知,大佛高71米,頭寬10米,頭高14.7米,發(fā)髻1 021個,耳長7米,鼻長5.6米,眉長3.7米,眼長3.3米,肩寬28米,手指長8.3米,腳背寬8.5米……天??!真是太巨大了!
在大佛的左側(cè),有一條其陡無比、曲折九轉(zhuǎn)的凌云棧道,人們可以途經(jīng)棧道來近距離欣賞佛像。瞧,單是那發(fā)髻,每一個都精雕細刻;還有那慈眉善目,高挺的鼻梁,逼真的耳朵,以及衣服上的褶皺……原來,這些雕鑿里還隱藏著不少秘密呢!
先說發(fā)髻,遠看似乎與頭部渾然一體,實則是由石塊逐個嵌就而成的。
再說樂山大佛的耳朵和鼻子,它們可并不完全是石頭刻成的。長達7米的佛耳,先是用木柱作結(jié)構(gòu),再抹以錘灰裝飾而成。而大佛的鼻孔里,也有成“品”字形的三截木頭,說明高挺的鼻梁也是先由木柱搭建,外面再進行抹灰裝飾。
至于大佛衣服上的條條褶皺,竟然都是些排水溝!原來,建造大佛的巖石是質(zhì)地疏松的紅砂巖,雖然方便雕刻,但卻很容易被雨水侵蝕,然后風(fēng)化。于是,聰明的工匠就在大佛身上修建了一套暗藏的“排水系統(tǒng)”——大佛頭部有幾條橫向排水溝,胸前和耳后也建有不少水溝和洞穴,這些巧妙的設(shè)計保證了排水、隔濕和通風(fēng),使得大佛免于被侵蝕和風(fēng)化,千年之后還能保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