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柳
如果問世界上哪個皇帝的陵墓最難挖,那么毫無疑問是武則天的“萬年壽域”—乾陵。
她的陵墓被冷兵器時代的刀劍劈過,被熱兵器時代的機槍、大炮轟過,一千二百多年之中,有名有姓的盜乾陵者就有17人之多,其中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出動人數(shù)40萬之多,乾陵所在的梁山幾乎被挖走了一半。
然而時至今日,乾陵依然恪盡職守地保護著主人武則天和丈夫李治的遺體!
一
唐高宗李治病逝后,武則天詔令當(dāng)時朝野聞名的大術(shù)士袁天罡和李淳風(fēng),要他們?yōu)榛噬线x址風(fēng)水寶地。
二人分別遍游九州,回來后交旨都說選在了陜西乾縣的梁山上。
武則天便派使臣去察看,到了梁山頂,袁天罡說他在這里埋下一枚銅錢,李淳風(fēng)說他在這里釘下一枚鐵釘。刨開土,李的鐵釘正好扎在袁所埋的銅方孔中,在場的人無不拍手驚奇。
于是,武則天便把陵址選在了梁山,即現(xiàn)在的乾陵,距古城西安76公里。
乾陵修建的時候,正值盛唐,國力充盈,陵園規(guī)模宏大,建筑雄偉富麗,堪稱“歷代諸皇陵之冠”,歷經(jīng)23年時間,工程才基本完工。
乾陵陵園總面積約230萬平方米,有獻殿、偏房、回廊、闕樓、狄仁杰等60朝臣像祠堂、下宮等輝煌建筑群多處。至于里面的寶貝,經(jīng)過多年的探測考察,一位文物工作者推算最少有五百噸!
乾陵一帶的民間傳聞中,早就有“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陪葬武則天一說。
二
如此豐厚的寶藏使得乾陵像花粉一樣吸引著職業(yè)盜墓者、封疆大吏、土匪、軍閥,甚至是農(nóng)民起義軍,紛紛抄著鐵鍬、鋤頭前來刨上幾下。從武則天躺進乾陵的那一刻,梁山就沒消停過。
第一個光顧乾陵的是唐末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黃巢。
這位鹽販子率領(lǐng)60萬大軍攻進長安后,有人告訴了他一件事,在梁山西側(cè)黃土地下埋藏著大量碎石。這個消息就是在暗示黃巢,唐陵中最富有的乾陵的入口很可能就在梁山的西側(cè),那些碎石大概就是修筑完乾陵后剩余的原料。
黃巢大喜,立即調(diào)出40萬士兵,跑到梁山西側(cè)開始挖掘。
這40萬士兵都是農(nóng)民出身,對鐵鏟鐵鍬的運用熟練得很,不久,就把半座梁山鏟平了,為此留下了40米深的“黃巢溝”。但是,乾陵就像是根本沒有入口一樣,后來,唐王朝軍隊集結(jié)向長安發(fā)起反攻,黃巢這才心不甘情不愿地空手而逃。
這位自稱是書生的黃巢愚蠢之極,他根本不知道乾陵是坐北朝南的。唐朝皇帝故意將修建產(chǎn)生的碎石埋在離墓道口300多米遠的地方。也就是說,他挖錯了方向,由此可見,沒文化的人千萬不能成暴發(fā)戶,因為錢也好,兵也好,在他們手里不是造福一方的資源,而是勞民傷財、禍害天下的毒藥。
三
向乾陵伸出罪惡之手的第二個人是五代的耀州節(jié)度使溫韜。
此人似乎生下來就是給李唐王朝的皇帝陵墓找麻煩的。在乾陵之前,他已經(jīng)挖掘了17座唐皇陵,只剩下乾陵。但他的理想在此破滅。
和黃巢一樣,他也興數(shù)萬人馬在光天化日之下挖掘乾陵,不料三次上山均遭風(fēng)雨大作,人馬一撤,天氣立即轉(zhuǎn)晴,溫韜實在想不明白這到底是怎么回事,但他還是沒有再繼續(xù)挖下去,遂此絕了念頭。乾陵至此逃過第二劫。
四
最危險的是第三次,這次出動的不是40萬大軍,而是一個現(xiàn)代化整編師,盜墓的工具也不再是鋤頭、鐵鍬,而是開山劈石如切菜的機槍大炮。主謀就是民國時期的國民黨一名姓孫的將軍。
他帶領(lǐng)部下,學(xué)著民國初年軍閥孫殿英炸慈禧和乾隆墓的樣子,在梁山上埋鍋造飯安下營寨,用軍事演習(xí)作幌子,黑色炸藥炸開墓道三層豎立石條,正準(zhǔn)備進入時,突然冒出一股濃煙,盤旋而上,成為卷風(fēng),頓時天昏地暗,走石飛沙,七個山西籍士兵首當(dāng)其沖,立即吐血身亡。
其他人哪里還敢再向前,驚叫一聲跑了出來。
據(jù)說,孫將軍的一個團生還者寥寥。當(dāng)?shù)厝肆鱾鳌耙蛭鋭t天是山西人,她最恨老家的人來掘她的墓,所以那七個山西兵必死無疑”。就這樣,乾陵終于躲過最危險的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