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夢
曹文軒談獲世界兒童文學最高獎
宜夢
北京時間2016年4月4日20:50,意大利博洛尼亞當?shù)貢r間4日14:50,國際兒童讀物聯(lián)盟(IBBY)于第53屆博洛尼亞兒童書展開幕日當天公布了2016年度“國際安徒生獎”獲獎者。最終,來自中國的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不負眾望,順利摘得這一世界兒童文學領域的至高榮譽,實現(xiàn)了華人在該獎上零的突破!繼莫言2012年摘得諾貝爾文學獎后,中國的文學力量再次在世界面前展現(xiàn)了蓬勃的生機與無限的希望!
國際安徒生獎為作家獎,一生只能獲得一次,表彰的是該作家一生的文學造詣和建樹。此前曾有多位中國作家及插畫家提名該獎,但從未有人最終得獎,而以《草房子》《火印》等眾多作品被讀者熟知的曹文軒老師經(jīng)過評審會投票,從五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最終站上了兒童文學的世界之巔!
國際安徒生獎是國際兒童讀物聯(lián)盟(IBBY)于1956年開始設立的國際性文學獎,每兩年舉辦一次,授予在世的一名兒童文學作家(1956年開始)和一名兒童插畫家(1966年開始),國際安徒生獎以此獎勵并感謝他們以全部作品為兒童文學事業(yè)作出的持久貢獻。它是世界兒童圖書創(chuàng)作者的最高榮譽,所以也有個外號叫作“小諾貝爾獎”。8月20日,曹文軒赴新西蘭領取了國際安徒生獎。
曹文軒獲獎后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在寫作的時候,并不刻意考慮是為誰而寫,主要考慮的是作品的文學性和藝術性,它必須是一件藝術品。我的讀者,大約有三分之一是成年人,三分之二是孩子。我很喜歡這樣的狀態(tài)。我是用了兒童的敘事和兒童的視角在寫作,寫的是兒童也可以讀的作品,但并不是特意為兒童而寫。在我的作品中,成年人能夠感受到美學的境界,而孩子讀到的是精彩的故事,被故事感動。我的作品的力量點在于“感動”,在于悲憫的精神。”
曹文軒曾在他最廣為流傳的小說《草房子》里這樣寫道:“一個人永遠也走不出他的童年”。他也自認,是一個自覺使用童年經(jīng)驗的作家。他的作品有很多故事,都取之于童年。這些故事成就了今天的他。
童年對曹文軒來說,意味著永恒的精神故鄉(xiāng),意味著明凈透徹溫暖的記憶,當然還有饑餓與清貧。他曾這樣回憶:沒有吃的,母親就讓他從河邊割回一捆青草,然后放進無油的鐵鍋中認真翻炒,做一盤“炒韭菜”。初二那年冬天,他穿的棉褲破了洞,破洞里露出棉絮,甚至還會露屁股,這使他在女孩子面前總覺得害臊,經(jīng)常下意識地靠住墻壁或是樹。
然而,童年的苦難卻成為了取之不盡的財富,在曹文軒的筆下幻化成直指人心的故事?!啊恫莘孔印返闹魅斯褪切W時候的我,《青銅葵花》的主人公就是中學時候的我?!彼@樣告訴自己的讀者。在這些故事中,苦難的記憶升華成了作家的悲憫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