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梓蓉(廣西藝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0)
?
張樂平與他的漫畫精神
牛梓蓉
(廣西藝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0)
摘要:著名漫畫家張樂平,以其代表作《三毛流浪記》聞名于世,一生貢獻于繪畫事業(yè),尤其在漫畫上更彰顯他的非凡造詣,了解漫畫同時更需感受畫家的漫畫精神,他窮盡一生為藝術獻身,深具愛國情懷,批判社會腐朽,是值得我們敬重愛戴的優(yōu)秀藝術家。
關鍵詞:漫畫;張樂平;三毛
當今社會的年輕人,對三毛爸爸張樂平已不再熟悉,坐落在浙江海鹽的張樂平紀念館稍顯冷清,在新生一代的意識里,唯獨還留有印象的,也只是長著三根毛和小圓鼻頭的三毛形象。其實,在有所了解張樂平先生后,定會對其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生更為敬贊。
說他平凡,是因為他將自己一生奉獻給了繪畫,從始至終,沒有大的轉折、變動。不同于魯迅的棄醫(yī)從文,也沒有像黃賓虹的衰年變法,而是堅守他的繪畫事業(yè),以這種平凡的方式描寫著自己的人生。說其不平凡,是在于他不同時期的創(chuàng)作,對整個社會和國家都起到了巨大的精神鼓舞作用。他筆下塑造的三毛,伴隨他經(jīng)歷了從流浪到從軍,再到解放,最后踏著堅實的步伐邁向新社會。學雷鋒、愛科學,是每一階段社會現(xiàn)實的真實寫照。他的貢獻,如同一位戰(zhàn)場殺敵陷陣的勇士,這也是其所言的“三毛精神”。
并不是富家條件出生的他,從小便顯露出其對繪畫的高度熱愛。有心靈手巧母親的熏陶和其老師的認可,為他在繪畫中萌發(fā)的新芽增養(yǎng)添肥,再加上他本身自帶的倔強與傲骨,讓他在種種困難和艱苦條件下,從未間斷他的繪畫事業(yè)。在學童生涯巧用老板的煤紙作畫,夏天防蚊蟲,將腿放入酒桶中,受到老板的毒打;不滿畫師只收學費不教畫的行為,去街邊畫小商販和被受欺負的小乞丐,再次將好不容得來的繪畫機會失去,這便是他三毛形象的由來,傳達的都是自己的經(jīng)歷。畫家與生俱來的傲氣,也被活靈活現(xiàn)的賦予在三毛的身上。
上世紀三十年代,全國漫畫協(xié)會成立,為這群崇尚漫畫的藝術青年提供了一個充分展示自己的平臺。在第一屆全國漫畫展覽會中,汪子美所繪《漫畫界重陽登高圖》將發(fā)起這次展覽會的籌備委員:張樂平,丁聰,葉淺予,張光宇,特偉,梁白波,汪子美,胡考,黃苗子等十九位漫畫家以漫畫人物形象展現(xiàn),這些活躍在漫畫界第一線的精英畫家真正詮釋了對于全國漫畫協(xié)會成立的必要性。
張樂平不僅是位優(yōu)秀的漫畫家,同樣在組織能力上也是一把好手??箲?zhàn)期間,由他帶領的漫畫隊輾轉蘇,鄂,皖,浙,湘,桂,贛,閩,粵九省。面對敵人的槍林彈雨,也并沒有磨滅他對繪畫的堅持和對抗戰(zhàn)的信念。
張樂平的一生不僅僅只在漫畫創(chuàng)作上有所造詣。從早年的壁畫,以及之后的素描、速寫、水彩畫、國畫、插圖等方面都取得不小成就。一九八三年六月,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行“張樂平畫展”眾多畫壇友人華君武、葉淺予等紛紛前來祝賀。并以三毛為題作畫,這次在張樂平紀念館中,館內設計有一整面墻,掛滿朋友眼中的張樂平,以不同的漫畫形式表現(xiàn)畫家和三毛,很有紀念意義。
當今時代,日本漫畫在中國銷量極高,而中國本土的漫畫在整個領域中達不到合適的高度。其實國人早已經(jīng)忘記曾經(jīng)紅遍大江南北的三毛形象,但它一直以來是中國漫畫界的驕傲。但總不乏現(xiàn)如今青少年崇洋媚外的心理,拋棄本土品牌,去海外高價購回。其實轉換角度思考,這并不是消費者的不明智,而真正生產(chǎn)商們在國內產(chǎn)品的開發(fā)生產(chǎn)制作方面,并沒有全方位的投入,要學習的東西太多,要努力的地方太多,再次更不得不佩服張樂平對于漫畫事業(yè)的付出,而得到的回報是完全不抵其犧牲的。國人所缺少的,是這老一輩藝術家、革命家的精神,若沒有像張樂平這樣的漫畫家在抗日救國時期對人民的極大鼓舞,戰(zhàn)爭的艱辛也許會更上一籌,其實張樂平完全可以在戰(zhàn)爭局部勝利的時期,帶領妻兒暫保安定,可是他卻選擇始終奮斗在前線,哪里抗戰(zhàn)就去哪里作畫;張樂平完全可以高價將自己的畫稿賣給海外各種收藏家,可他卻將自己的心血捐贈于國家;他也完全可以在自己病魔的摧殘下,手抖到無法作畫時,拒絕接受展覽或協(xié)會的作畫請求,但是他對畫畫的熱情,就連疾病也是無法阻撓的。他是這樣一位慈祥的老人,視每一位孩子都如親生,怎能讓人不為之懷念?怎能讓一代代青年人為之遺忘呢?
《風情上海Meory張樂平畫筆下的30年代》這本書,收錄很多那個時代的上海,在三毛還沒有從畫家筆下成熟前的社會風情,一圖一文。文章由丁言昭所編,配圖講解很是生動。如在表現(xiàn)1935年一代無聲片影星阮玲玉自殺一事,影視界和出版商為此事件大為炒作,更是借阮玲玉大發(fā)橫財。三八節(jié)那天,阮玲玉含冤死去,在遺書中,她感嘆:“人言可畏啊!”張樂平漫畫中書堆里站著一高一低兩奸商,手握錢包,懷抱元寶,一副奸笑的嘴臉。在漫畫下方,作者這樣寫到:“在社會上,萬般都是做生意。阮玲玉自殺了?可憐啊:這薄命的電影明星,你真值得同情!好,我們來紀念一下吧,拍戲、出版《阮玲玉的一生》……于是同情的報酬來了,那是蹌瑯蹌瑯的大洋錢。真理在哭,做生意的人卻嘻嘻地笑了?!闭繒沂玖水敃r的上海,人與人的冷酷無情,人心悲涼,人情冷漠。可憐更可悲的社會底層人群,無知無能的社會中產(chǎn)階級,還有奸詐而沒有人情味的那些所謂的有錢人。那個年代,人與人之間是分三六九等的,要不然,富人該去欺負誰?普通人又該巴結誰呢?張樂平將所目睹的歷歷事件繪著于紙,二十多歲的年紀已有這等技藝,也是他天賦和熱情的展現(xiàn),但更多的,是他對社會現(xiàn)實的感悟和經(jīng)歷,這也正是他創(chuàng)作三毛靈感的來源。
成長于上世紀三十年代的那批漫畫家,他們身上總是有一種魄力,一種精神,如同活在某種信念意志力的籠罩中?,F(xiàn)如今我們不難得出這種信念就是對于繪畫的迫切渴望,將作品視為精神食糧。這也是我們這一代代青年人所缺失的。以真善美來衡量與評價一個人的品行,我認為張樂平做到了,他用熱情譜寫出輝煌的漫畫事業(yè),在感受他濃濃的三毛精神的同時,更多的是以此勉勵。二十一世紀,在前輩們一步步鋪墊下的新時代,僅以前人所栽樹蔭乘涼,而不做后人的種樹者,那可言太過悲憐了。
參考文獻:
[1]張樂平.我的漫畫生活[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7.01.
[2]張樂平.上海Memory張樂平畫下的30年代 [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
[4]王英.三毛之父——平明畫家張樂平[M].上海:文匯出版社,2001.
[5]楊春燕.平民畫家——張樂平研究[J]名作欣賞,2014(8):172-174.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4-0210-01
作者簡介:牛梓蓉,廣西藝術學院,2015級美術史學理論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