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中惠
并非合律即為詩
胡中惠
秋晨正爽。一位老詩友向我報告:我是詩人了!我說:好事啊。誰批準的?有文件嗎?他說:都通曉詩律了,還不是詩人嗎?接著,給我朗誦了他的新作。我認真地聽了,覺得他還不夠“詩人”。
盡管“詩人”沒啥了不起,既無補助又無津貼,發(fā)稿困難又沒有多少稿酬,但我認為這個稱號還是挺神圣的。通曉詩律不是很容易的事,但不能說通曉了詩律就是詩人——能唱幾支歌未必是歌唱家,能寫幾個毛筆字未必是書法家。對于朋友的進步,當然要送上祝賀,祝賀之后還是要說些心里話:基本通曉詩律對于傳統(tǒng)詩詞寫作來說,只是取得了高樓大廈的一個入門證,距離創(chuàng)作出真正意義上的好詩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真的不是危言聳聽。于詩歌寫作國人大都有個誤區(qū),認為只要能合轍押韻就是詩歌。一般來說,詩是必須押韻的,毛澤東就說過“應當精煉、大體整齊、押大致相同的韻”的話。但詩歌絕不止于押韻,還有更深奧的東西值得我們研究。舉兩個例子:一個是舊體詩,唐代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一個是新詩,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都是不押韻或者說不很押韻的,誰又能說它們不是詩不是好詩呢?
白居易說:“天意君須會,人間要好詩?!边@個話題古人說得太多了:鐘嶸的《詩品》,司空圖的《續(xù)詩品》,嚴羽的《滄浪詩話》,袁枚的《隨園詩話》……今人說的更不少,翻開書刊,打開電腦,烏央烏央,比比皆是。有的說這樣,有的說那樣,到底需要哪樣呢?我以為,最基本的也就是兩樣:情思與文采。
抒情是詩詞寫作的第一要務?!稖胬嗽娫挕氛f:“詩者,吟詠性情也?!薄霸娧灾荆杈壡??!边@是寫詩的根本。我們?yōu)槭裁匆獙懺姡渴且驗橛性捯f,有屁要放,要表達自己的心聲意志以及對一些事物的看法?!扒椤钡暮竺媸恰八肌?。有了情志,還要有自己的思考。這就牽涉到如何選擇體裁:是用詩表現好呢還是用詞表現好?是五律好呢還是七律好?是用寬韻好呢還是用險韻好……然后是謀篇布局:詞如何去鋪排,詩如何去起承轉合……然后是如何開掘主題,如何表現意象等等。
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僅僅有感情也不行,還要用文學的語言也就是詩的語言去表現?!把灾疅o文,行而不遠”,詩的寫作尤其是這樣。關于“文采”,古代說得更多,司空圖就說了二十四種。我們在寫作過程中不會有太多的時間考慮這些,但起碼應當記住兩點:一是不能過于直露,二是不能過于膚淺。此兩點其實是一回事,直露者必然膚淺,而膚淺者一定直白。為什么我們今天說當年小靳莊的詩不是好詩,就是因為那些作品過于直白和膚淺。當然,文采也絕不是詞藻的簡單堆砌。
中國是詩的國度,不假,但絕不等同于人皆能詩。一首好的詩詞作品有很多元素,情思與文采只是兩條底線,只是粗通聲律后的必須。學詩之情迫切一些可以理解,但這東西真不是著急的事,如同釀酒沏茶,總要有個過程。因此,我對詩友說:別著急,慢慢來。不知道他聽懂我的意思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