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都要生二胎/我爸媽不用了/因為他們已經(jīng)有了小兒子——手機……”憑借這首名為《手機》的詩歌,費東在第二屆“童心里的詩篇”全國少兒詩會上獲得了一等獎第一名。創(chuàng)作此詩時,費東還是小學六年級的學生。
費東說,參賽前,他去問爸媽他應該寫什么,結果爸媽只顧玩手機,于是《手機》誕生了。他拿著《手機》給媽媽看,媽媽笑著對他說:“兒子,放心,你在我心里永遠第一,不用和手機爭風吃醋,要相信自己的實力!”雖然這樣講,但費媽媽覺得從孩子的角度來說,費東說的是真話,沒有造作,沒有修飾,用最直白的話語表達最真實的情感。于是,她又笑著把這首詩錄入到電腦中,幫費東投稿到“童心里的詩篇”。
這篇作品從生活中取材,格外“接地氣”,而鮮活幽默的語言得益于費東平時的積累,也與他活潑有趣的性格相契合。于是,既有趣,又頗具現(xiàn)實意義的《手機》獲得了評委的一致好評。著名文化學者于丹點評說:“《手機》真是一篇好作品,也許看完這樣一首小詩,身為父母的人可以知道用什么樣的努力讓孩子獲得成長中最真實的自信?!?/p>
能獲得這么好的成績,并引起這么大的反響,是費東和媽媽都始料未及的。獲獎后費東不斷地思考于丹老師提出的“技術的進步跟人性之間的平衡”問題,而費媽媽也真正地體會到了他那時的內心落差,時刻關注自己在他面前使用手機的頻率,避免成為孩子心中的低頭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