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親近山水,借鑒前人,寫好山水詩

      2016-12-05 23:04:06胡迎建
      心潮詩詞評論 2016年3期
      關鍵詞:山水詩寫景山水

      胡迎建

      親近山水,借鑒前人,寫好山水詩

      胡迎建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古人以山水之美、游覽山水之樂作為人生的美好境界。歷代山水詩或宏觀或微觀,從不同角度展示了山光水色的自然美與詩人自身的胸襟和詩風。詩人發(fā)現(xiàn)山水美,品味山水趣,山水則借詩人之筆而名揚四海。借鑒歷代流傳的山水詩,我們可以獲得不少啟示。當代出現(xiàn)的山水詩,很多質量不高,存在的問題有:一、寫景地點過多,布點過多,分散主題,面面俱到,沒有重心;二、不明起承轉合的章法;三、滯于物狀而不能發(fā)揮,不能由形似走向神似,缺少靈動;四、缺少聯(lián)想;五、詩中只有寫景而無情感的抒發(fā);六、能用比喻手法,卻不知運用擬人手法;七、缺少山水特征,力度不夠;八、句意松散,變化不足;九、不擅長運用通感手法。

      中國幅員遼闊,山河壯美,名勝眾多,歷史悠久?!叭收邩飞剑钦邩匪?,“山川之美,古來共談”。古人以山水之美、游覽山水之樂作為人生的美好境界。古人因到地方上做官而有機會游覽沿途山水,稱為宦游。南朝宗炳壯年時游歷名山大川,晚年不能遠行,遂于四壁畫上山水圖,自謂臥游其間。宋代大文學家歐陽修性好山水,他屢屢聲明:“須知我是愛山者,無一詩中不說山”(《留題南樓二絕》);“已有山川資勝賞,更將風月醉嘉賓”(《休逸臺》)。他以發(fā)現(xiàn)山水之美、山水之樂來慰藉自己,填補仕途坎坷之感。山水之游在于得山林之趣及達到自然與心境的契合。所以他又說:“身閑愛物外,趣遠諧心賞”(《伊川獨游》)。

      歷代山水詩或宏觀或微觀,從不同角度展示了山光水色的自然美與詩人自身的胸襟和詩風。詩人發(fā)現(xiàn)山水美,品味山水趣,山水則借詩人之筆而名揚四海。今天,仍有不少人創(chuàng)作山水詩,借鑒歷代流傳的山水詩,我們可以獲得不少啟示。

      山水名勝能激發(fā)歷代詩人的靈感,與詩人的心扉相應相感,相摩相蕩,讓詩人盡情地施展生花彩筆。故古人云:“江山為助筆縱橫”(黃庭堅《憶邢惇夫》);“詩得江山助,奇特眼界寬”(冷采蕓詩句)。另一方面,地因人重,境緣人勝,沒有詩,景觀景點也就如同沒有靈魂的軀殼。正如元劉仁本所說:“山水林泉之勝,必有待夫騷人墨客之品題賦詠而后顯聞?!保ā稏|湖唱酬集》)袁枚說過:“江山也要詩人捧?!卞\章妙句,傳播了奇山異水的名聲,引起人們對某一景觀的向往而欲前往。

      歷代流傳下來的山水詩,不少精妙之處可供今人借鑒。惟有傳承借鑒,方能創(chuàng)新。在當代,山水詩要與時俱進,走向一個新的階段。以上我舉數(shù)位古代詩家詞家為例,是想說明一點,歷代大詩人寫山水詩,不僅寫出山水的奇特,更能借山水寫出自己的心境與胸襟,這一點,當代詩人應加以借鑒。吾觀乎眾多刊物所登載的山水詩,不少寫景詩往往滯于物狀而不能發(fā)揮,不能由形似走向神似,只知就景論景,形象干癟,缺少靈動與想象。有的在贊美一番自然風光后,作者還要直說風景如何美,通篇沒有個人的胸襟懷抱寓于其中。美則美矣,詩中無魂?;暾吆??乃作者自己的個性與懷抱。有個性有懷抱,方有真氣。

      當代大量山水詩的出現(xiàn),除少數(shù)質量較高外,很多質量不高,泥沙俱下。我們一次次集會與研討,就是為了找出毛病弊端,加以克服,提升創(chuàng)作水平。

      第一個問題:寫景地點過多,布點過多,分散主題,面面俱到,沒有重心,必然用詞空泛。一首山水詩不可寫很多景點。如有一首題為《廬山游記》的詩云:

      奇山飛墮判蒼穹,殷代匡廬始破蒙。

      彭蠡九江波匯合,秀峰五老脈相通。

      牯牛仙境三泉疊,白鹿薪傳百代風。

      無限風光天下最,近千年事喜憂中。

      此詩寫到彭蠡、九江、秀峰、五老峰、牯牛嶺、三疊泉,白鹿洞書院,如點名簿,最后大概還想寫興衰,寫彭德懷事,結果是給讀者留不下具體場景印象。

      畫山水畫,要立一主峰,其余為陪襯。這一道理與山水詩相通。

      第二個問題:不明起承轉合的章法。不少詩不能作起承轉合的布局。表現(xiàn)在詩題與首句的重復,詩中敘述過程的成份過多,生怕人家不知道。有一首《井岡山紅色之旅感詠》云:

      紅色旅游上井岡,多年夙愿幸今償。

      參觀革命光輝史,晉謁元戎儉樸房。

      五指峰雄留笑影,黃洋界險贊忠良。

      蔥蘢萬木如岳立,血沃紅花世代香。

      井岡山景點與故事很多,最好選某一場面寫,切入深化。而此詩敘述成份稍多,缺少對某一具體場景的描繪。應在前面寫景,后面抒情或議論。我勸作者應“省過程,重場面。換意象,求變化?!比绲谝痪洹凹t色旅游”與題目犯重,且不能給人具體印象,故將第七句移過來。次句“夙愿”即含有多年之意,故我改為“眼明此境愿終償”。將意思盡量壓縮,達到一句含兩意的效果。次聯(lián)也是一般化的敘述,我略作修改,為避空泛,以地名與人名相對仗以求具體。第六句中“笑影”與“忠良”,一為偏正結構,一為并列結構。不妨將下句改為“銅墻”,用“銅墻鐵壁”意。把忠良的意思移至第七句,并用反問句,使之空靈,改作如下:

      萬木蔥蘢滿井岡,眼明此境愿終償。

      重溫湘贛光輝史,頓悟朱毛儉樸房。

      五指峰雄留笑影,黃洋界險仰銅墻。

      征途記否忠良眾,血沃紅花代代香。

      這樣首句即以景切入,次句也點了題。

      在這方面,我也通過教訓漸漸明白這一道理并寫出了較滿意的作品。拙作《登翠微峰頂,尋易堂遺址慨然有感》尾聯(lián)云:“眼底奇男今有幾,橫流物欲使人哀?!币嗦?lián)系當前現(xiàn)實所發(fā)議論。浙江大學李保陽評云:“尾聯(lián)尤其精警,非尋常模山范水之作可與并論。”

      古風重在記敘,敘寫議三法參插運用。但忌平鋪直敘,宜有跳躍性,跌宕騰挪??蛇\用排比句或反復疊用相同字眼,也可用少數(shù)駢句。初學者宜先學結構布局,然后求流暢生氣,既要避免破碎支離的毛病,也要注意克服四平八穩(wěn)、平鋪直敘、章法板滯平鈍而無生氣的毛病。唐代以后,張九齡、陳子昂《感遇》諸作沉厚蘊藉,風骨健舉。故多種唐詩選本均選入了他們的五古。直到韓愈,五古又開一途,比較張揚、激昂、動蕩,如韓愈《岳陽樓別竇司直》一詩,從洞庭湖的范圍寫到浪濤的奔涌,馳騁想象,極力渲染夸張。然后轉寫自己的行蹤與心理感受。

      第三個問題:滯于物狀而不能發(fā)揮,不能由形似走向神似,缺少靈動。不可止步于形似。今人有詠廬山瀑布詩的后二句云:“路轉峰回見奇景,銀河跌宕九天來?!比妼懢岸鵁o神似。又如今人《春游廬山感賦》詩云:“匡廬勝跡歷千秋,秀水名泉冠九州。漫步幽林藏古寺,遙看翠竹隱紅樓。七賢有約觀云海,五老相邀涌客流??v覽桃源花滿徑,無邊風月任人游。”除了七賢峰、五老峰用擬人手法,其余句句寫實,未見物之神態(tài)。詩題名感賦,其實并無多少感受。

      詩人在觀照山水的同時,須把握山水特征,并由形似走向神似。如詠瀑之詩,若拘于形跡,則如一團死墨,無光鮮照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徐凝、張祜都希望得到他的推薦做官,白居易請他們以同一詩題賦,評徐凝為第一名。徐凝自詡的詩句是:“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焙髞硖K東坡大發(fā)感慨,認為徐詩遠不及李白《望廬山瀑布》詩,戲題一絕以嘲之:“帝遣銀河一脈垂,古來惟有謫仙辭。飛流濺沫知多少,不為徐凝洗惡詩?!敝^之為“惡詩”。

      蘇東坡為什么如此說,他在《書鄢陵王主簿折枝二首》中認為“詩畫本一律”,都須形神兼?zhèn)?,又說:“作詩必此詩,定知非詩人。”如果僅有形似而不能走向神似,必定粘著于物象,則不足以稱詩人。在他看來,徐凝詩僅有形而無神。這就啟示今人作詩,觀照山水,須由形似走向神似,形神兼?zhèn)?,方為妙品?/p>

      第四個問題:缺少聯(lián)想。歷來有成就的詩人,均擅長聯(lián)想與想象,冥思孤往,神游于恢奇空曠之境,致廣大、盡精微。一動一靜,莫不可以俯仰天地之際,求索萬物之理。錢基博即認為韓愈詩“以想象融事實”;“以想象出詼詭”。如果沒有想象,就無法成為詩人。

      想象,有聯(lián)想、奇想、幻想、設想與推想等。要擅長感悟,盡可能從眼前所處之物境生發(fā)開去,去馳騁想象。杜詩《閣夜》中兩聯(lián)說:“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野哭千家聞戰(zhàn)伐,夷歌幾處起漁樵?!鼻耙宦?lián)實寫眼前之景,然實寫中有想象夸張;后一聯(lián)虛寫想象之景,并非實在眼前之景。杜牧的《江南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币蜓矍八姸?lián)想廣遠。有人說杜牧不可能看到千里,實在不明白想象作用。李白的《蜀道難》、《夢游天姥吟留別》莫不是以景為媒,想落天外。

      今人《廬山風雨吟》一詩云:“覆雨翻云天頓變,飛泉帶血淚流干?!卑涤髋淼聭阎芮?。又今人《廬山大天池》詩云:“若使泉靈司雨露,普天無旱亦無澇?!睆奶斐芈?lián)想到如果能普降人間,則農(nóng)家旱澇保收。亦皆能聯(lián)想翩翩。

      第五個問題:詩中只有寫景而無情感的抒發(fā)。有景無情,無我。若只知就景論景,僅寫景而無主觀性情的抒發(fā),必流于模山范水,或者僅知道贊美山水如何美,作者還要直說山水如何美,并無胸襟懷抱寓于其中。未發(fā)表新感新見識?;蛟唬涸娭酗L光與己無關,詩中無我在。所謂我,即我之懷抱。有的詩只是客觀描述過程,或只知寫景,缺少詩人情懷與抱負,缺少個性張揚,缺少人文關懷,缺少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意識與憂患意識。美則美矣,詩中無魂?;暾吆危磕俗髡咦约旱膫€性與懷抱。特別是當詩人以迎合眾人的意識作詩,便失去了個人懷抱的抒發(fā)。過去有的詠贊某些地方的八景之類詩,往往寫景甚美,但缺少了個人懷抱。今人作詩,有的不明此理,即以《岳麓詩詞》2011年第1期的《四川黃龍寺景區(qū)》一詩為例:

      棧道迂回景物新,爬梯攀磴上高岷。

      碧溪清澈丹云峽,白雪晶瑩寶頂侖。

      池美迎賓波有色,洞清浴體水無塵。

      流泉飛瀑從天降,嵌砌人間彩玉盆。

      第一聯(lián)寫游蹤,景物兩字空洞,宜刪?;蚩筛臑椤暗窖坌隆?。以下三聯(lián)均寫景,雖然美,但無自己的議論抒情。又如《漓江即興》詩云:

      桂林山水甲天下,夏日漓江尤怡神。

      隱隱漁歌瀠有韻,粼粼碧水凈無塵。

      奇峰壁立千年秀,寶鼎風來百慮泯。

      最是清幽銀子洞,千姿百態(tài)更迷人。

      此詩的缺陷一是缺少了“我”個人的胸襟懷抱;二是“秀”、“千姿百態(tài)”等詞語空泛,用在什么地方均可。用詞要力求新穎。前人說過的話,要改換說法,稍變一變,不可照搬,首句即有此毛病。再看另一作者的一首詩:

      磯山風力發(fā)電站遠眺

      馭電排云千手旋,威風八面翠微巔。

      磯山隱隱春雷動,燈火輝煌不夜天。

      此詩作者來信中,承詢何以要“詩中有我在”?我以為淵明詩“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太白詩“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雖或為田園詩,或為游覽詩,莫不有己之懷抱在其中。又“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是朋友問我也?!皠窬M一杯酒”,是我勸人也。處處有自己在。而這首詩客觀描寫較多,應力求將自己擺進去,則令人感同身受。故建議第三句“磯山”易為“如聞”兩字,是“我”在聞也。末句改為“輸送光明不夜天”。

      如何議論抒情,是立意的問題,要力求識見高卓。詩有詩味,就須有豐富感情。詩為情景交融所化生,胸有丘壑,始可下筆崢嶸,深化意境。詩人為作詩之主體,山水為客體。描繪客體,必須體現(xiàn)審美主體的懷抱與情性。意境是主體化的客體,意象是融入主觀情性的物象,加以理性化的感悟。

      古來名作,必有寫景、抒情、議論,抒情、議論一般置于詩的后半部分或結尾。一般是前寫景,后抒情。被譽為“登樓第一詩”的《登岳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崩隙诺菢翘魍?,有多少景可寫,但在第三聯(lián)打住,轉寫其孤獨飄零之感愴,“孤舟”是他寄寓其漂泊之情的意象?;蛴蓪懢斑B帶懷古,如杜牧《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紗,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山水詩是主觀之情與客觀之景相融相生的結果,山水經(jīng)過詩人主觀情志的觀照而賦予感情色彩,適如王國維所說“物皆著我之色彩”(見《人間詞話》)。從詠廬山詩可看出,田園詩人陶淵明“采菊東籬下”而見“山氣日夕佳”。解脫塵網(wǎng),故鄉(xiāng)山壑為他敞開了懷抱;謝靈運放逐外任,壯志不展,流連廬山山水,卻仍是“千念集日夜,萬感盈朝昏?!鄙剿⑽茨鼙M泄其憂憤;李白“登高壯觀天地間”,“黃云萬里動風色”。又何嘗忘懷建功立業(yè)呢?在浪漫者看山,物從我游,以我凌物:“將游天地之一氣,廬山從我到處如提攜”(姚鼐《望廬山》);在悟禪者觀山:“月明潭色澄空性,夜靜猿聲證道心”(李端《寄廬山真上人》);明寫景,暗寫自己的處境。近人樊增祥《萬杉寺五爪樟》詩:“雖言乾坤要支柱,未免得罪庸與猥。”近代大詩家陳三立寄情山水,其山水游覽詩能攝萬象于一心:“心造萬物丐地縮”(《由玉淵至棲賢寺觀羅漢畫像》)。人世間的悲痛與是非,在山水游覽中到化解:“游翔九州彈指耳,戲傾海水為悲哭?!保ㄍ埃┢湫鄯彭恋脑婏L,表現(xiàn)了雄奇的自然山水,也流露出了作者面對山水時心境的暫時解脫和背后沉重的心事。山水詩中有強烈的生命寄托。傲視帝修反的毛澤東,登廬山而“冷眼向洋看世界”。

      不論以何種方式通過景物融匯感情,都以達到情景交融境界為上。清代王夫之說:“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于詩者,妙合無垠”(《姜齋詩話》)。如林散之論作詩有四要:“情、景、意、事,情與意發(fā)于內,景與事受于外?!?/p>

      詩中有我在,寫入個人情懷。今人丁廣惠詩:“峰矮天低出世臺,乾坤蟻冢芥柯槐。仲尼絕筆二千五,又有丁郎小魯來?!保ā短┥蕉住罚┑菢O頂而覺峰矮天低,乾坤如蟻冢,柯槐如芥微,詩中吐露的是強烈的主觀的豪邁意識、傲世情懷。

      作詩不可僅僅寫景而無主觀性情的抒發(fā)。若是寫景再好,也不是成功的詩,必然單薄無厚度。我在2008年所作《游五老峰下李氏山房歌》最后說:“平陸丘巒走蜿蜒,萬象不可瞞五老。我盼一年半年閑,坐觀風云棲此間。但愿心神能淡定,天地奧秘悟二三?!睆难鐾謇戏宓进B瞰鄱陽湖,最后要抒發(fā)議論,認為天地朗耀光華,塵世間無論何事都不可瞞卻五老峰。我盼望在此山中隱居,悟天地奧秘。如果詩中僅僅是寫美景,贊美景,就景贊景,那就單薄無意味了。

      議論最好要聯(lián)系當前現(xiàn)實。拙作《贛州通天巖行》一詩,記敘明代王陽明、聶豹,后有蔣經(jīng)國過往此地的遺蹤,最后發(fā)議論:“高賢遺躅猶可覓,德治能手今有無?坐看巖壑靜窈窈,傍崖佛殿香裊裊。玉蘭舒卷天地心,道旁蕪草倩誰掃?”嘆今日鮮有前賢那般的治政能手,道旁蕪草則象征社會上的亂雜現(xiàn)象,不知有無能手為之掃除?!队未笊㈥P有懷陸游》:“如夢醒思今,猶有百慮煎。盛世萬蠹貪,海疆兩夷纏?!睆娜f蠹貪婪寫到鄰國兩夷即越南、菲律賓兩國蓄意侵占我南海島嶼。竊以為如此方有憂患意識。

      第六個問題:能用比喻手法,卻不知運用擬人手法。歷來有成就的詩人,均擅長采用擬人手法以展開聯(lián)想,求索山水之哲理,將山水擬人化,辛棄疾“青山意氣崢嶸,似為我歸來嫵媚生”(《沁園春》)、“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賀新郎》),將青山比擬為有情性者。另一首《沁園春》則將信州靈山的“爽氣朝來三數(shù)峰”想象為衣冠磊落的謝家子弟、相如庭戶中的雍容車騎。陳三立詩云:“還憐黃葉扶人去,尚有青山為我橫”(《同楊裕芬、范鐘登高觀亭晚望,因二子將別歸有作》);“晴鳩呼影雁橫翎,已有群山為我青”(《二月三日顧石公招飲龍蟠里》),山為我而橫而青。又如:“霄漢酒杯星自落,樓臺石壁月初邀”(《北固山閣夜時日本結城冢、中村兼善及李亦元、陶榘林、俞恪士同游》),邀月而共賞。又:“樓頭初吐月,攜入浴蒼濤”(《月夜步松樹林》),想象將月亮攜入松林中洗浴。又:“雨了諸峰爭自獻,煙開孤艇已能呼”(《北極閣訪悟陽道長》),諸峰居然爭著獻出其秀色。又:“乘興欲呼山入座,作癡猶待月銜臺”(《三月十五日偕宗武過倉園看花坐雨初臺依韻同作》);“寒圍高竹茶甌潔,殘客猶邀萬壑陪”(《林詒書自京師至攜登掃葉樓》),呼山來入座,邀萬壑來作陪。山水在詩人筆下,儼然化為活躍的生命之物,山與詩人如友人,山靈水魄為知己。

      今人也有高手,如今人寫的《廬山牯嶺》詩云:“晝享仙風夜吻星?!薄拔恰毙牵瑪M人化,想象亦妙。劉玉平詩:“手挽十八景,逢仙呼弟兄。”(《夢游恒山》)也采用了此種手法,手挽十八景,呼為弟兄。如南文化的“千鞭抽不動,萬遍喚無哞”(《烏牛石》),出于理外,得自情中。賀中軒一首《念奴嬌·武功山》,將武功山一種生氣擒獲眼底,突兀而前,或“飛瀑騰飛龍抖尾,尋得海王深宅”,或“喚得淵明霞客至,相與討論家國”。人與客觀物象為知己。

      朱庭珍《筱園詩話》說:“夫文貴有內心,詩家亦然,而于山水詩尤要。蓋有內心,則不惟寫山水之形勝,并傳山水之性情,兼得山水之精神,探天根而入月窟,冥契真詮,立躋圣域矣。”他以為“況山者天地之筋骨,水者天地之血脈,而結構山水,則天地之靈心秀氣,造物之智慧神巧也?!惫省白魃剿娬?,以人所心得,與山水所得于天者互證,而潛會默悟,凝神于無朕之宇,研慮于非想之天,以心體天地之心,以變窮造化之變。揚其異而表其奇,略其同而取其獨,造其奧以濁其秘,披其根以證其理,深入顯出以盡其神,肖陰相陽以全其天。必使山情水性,因繪聲繪色而曲得其真,務期天巧地靈,借人工人籟而畢傳其妙,則以人之性情通山水之性情,以人之精神合山水之精神,并與天地之性情、精神相通相和矣?!奔词钦f,天籟盡在人籟,是一種精神狀態(tài)。天地之心,生意盎然,精神煥發(fā),人與山水性情相通,這是由生生之德的虛靈誠明心體開出的天人合一之境。

      第七個問題:缺少山水特征,力度不夠。有的山水詩,寫廬山與寫黃山差不多,可以互換。有的感懷詩也是同樣,普泛性多而特征不鮮明。對策是用字加強力度,穩(wěn)準狠。觀察細致,力求真實。陳三立認為,真實是達到靈奇之境的必由之路,自言“端從真實發(fā)靈奇”(《蕭厔泉畫稿第二集題詞》)。所以他力求寫眼前景、身邊事、真實境,極鋪陳描述刻畫之能事,窮形極相。吳宓認為:“《散原集》中詩,以五古為最多且最勝,寫景述意,真切深細,實得力于杜詩者?!雹佟蹲x散原精舍詩筆記》,原載《國學研究》第一卷,轉引自《散原精舍詩文集》附錄(中)第1244頁。即認為其詩逼真貼切,深刻細致。加之其詩語表現(xiàn)力之強,故能寫出“人所不道”、“人所難道”的境界,往往有震撼人心的效果。

      清末范當世評陳三立《江州雜感》:“千回百折,筆勢遂乃蟠天際地,然畢竟直書即目”。不論如何聯(lián)想,仍從眼前所見寫起,不落空泛。當年胡風說:“生活就在身邊?!睂懮磉吺拢粜挠^察,當然,僅此不夠,還要融入情感,加以升華。

      要努力從生活實景中觀察。我的《德興途中告別少華山》首聯(lián)云:“斂熱日如丸,飄飄霧靄間。”觀察早起時的太陽,在霧中收斂了熱能與刺目的光線,就像圓丸一般,故有此句。在黃山晨起觀日出,“忽然天亮泛縹碧,金霞迸射天之東?!痹谌A山觀日出:“風浸似冰青女近,日升如璧紫霞低?!痹谖涔ι浇痦斢^日出,有詩云:“眼底塵寰沉睡醒,天邊噴薄金玉丸?!睂懗霾煌螒B(tài)與感受。

      我在登峨眉山遇霧有詩云:“石徑縈紆著力躋,雨簾遮掛眾峰黧。濃云塞似蒸籠滿,蒼柏聳疑鬼陣迷。”寫雨如簾之“遮掛”,云濃如“塞”,結合實景煉字。

      第八個問題:句意松散,變化不足。當今詩壇作品,不少律句松懈,一句僅一意。我在前面所舉例《廬山吟》中兩聯(lián),原為:

      含鄱口上神思遠,五老峰頭大氣吞。

      三寶樹高明月伴,仙人洞外亂云奔。

      兩聯(lián)句法相同,均用名詞+方位詞+名詞+形容詞格式,則顯得板滯。且第三聯(lián)上句“樹高”之“高”乃形容詞,下句“洞外”之“外”,則為方位詞。所以我將第三聯(lián)改為“寶樹參天招月伴,仙人有洞笑云奔”。變?yōu)檫B動句式,句意相對密集一些,增加其張力。

      句意密集,則耐人尋味。句有數(shù)意,不可一瀉無余。宋人早已明此理。楊萬里《誠齋詩話》中說:“詩有一句七言而三意者,杜云‘對食暫餐還不能’,退之云‘欲去未到先思回’;有一句五言而兩意者,陳后山云:‘更病可無醉,猶寒已自知?!边M而看陳三立詩:“日氣射泉含石暖,風光媚筱覺春生”(《開歲三日步循澗水晴望》)。上句是說,由日氣射在泉水中,使泉水回暖,而泉水又使崖石也暖起來了。下句言風光使筱竹媚人可愛,再用一“覺”字直接寫作者的意識。

      律句若一句僅一意,則太滑而無曲折,所以我寫詩也往往注意一句含二意。“幽徑穿林松鼠竄,澄潭臥月鷺鷥翔”(《長春凈月潭國家森林公園》);“層林影浸金溶水,一線天開斧劈山”(《泰寧金湖游覽未畢,即乘快艇返碼頭》)。熊東遨詩句:“長松掛壁云千朵”,亦兩組主謂結構。

      中間對仗之法,大與小,宏觀與微觀,景與人事的對比,距離越遠越大越好,便于造成心理逆向對比、強烈反差,近則意重合,合掌是也,如千家對萬戶、萬載對千年。好的對比如: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對黃昏。

      (杜甫《詠懷古跡》)

      這是在一句中的對比;以紫臺的小與朔漠的大,以青冢的小與黃昏之廣相對比。

      盡覺鯨波掀海立,獨看蟲篆映燈微。

      (陳三立《入西山》)

      這是在一聯(lián)中上句與下句的對比。中兩聯(lián)上下的對比,也要盡量拉開距離,如:

      杳冥陵地軸,浩蕩沒天根。石穴魚兒出,藤梢螻蟻蹲。

      (陳三立《閔災》)

      如此則似山水畫,有濃淡遠近的變化,有立體感。

      第九個問題:不擅長運用通感手法。將視覺、聽覺、嗅覺、觸覺進行轉換,達到特殊效果,此謂之通感手法。杜甫追求通感,如以聽覺化為觸覺?!扮娐曉仆鉂瘛?、“高城秋自落”。常情常景卻寫出奇警的效果。陳三立運用此種手法更多,類型也表現(xiàn)多樣化,這是其詩之三昧,試舉數(shù)例如下:

      將視覺轉化為觸覺,寫出物之觸感,如:“岫云粘更脫”(《崝廬樓居五首》)。云竟被粘在山上,風吹云開,再用“脫”字狀云之迅忽離開,“脫”見云之重量。又煉“粘”字將景物轉化為觸覺。如:“松色粘天冷,秋陰背嶺重”(《望禹碑作》);又如:“蔽虧露葉粘星濕”(《十六夜月步松林》)。遮天蔽月、滿沾露水的松林,居然將星粘濕,極言樹之高、天之近。詩人主觀感受在理之外、情之中。

      將聽覺轉換為視覺或觸覺,有詭譎之趣。如“攜回三峽聲,雷霆掛幾杖”(《飛虹梁》)。想象將雷霆般的三峽瀑聲掛在杖幾上帶走,將聲音轉變?yōu)閷嵨?。又如“落”字:“幾案落鳩聲”(《曉坐》)。鳩聲可落,想象其聲之脆有重量。“意行近市臨村落,杖底雞聲漏竹叢”(《雨霽步尋松樹林還過山市》)。杖底山下村落傳來雞聲,居然如物而可“漏”,見竹叢之密。

      將無形之思維轉換為有形可見之物象。如夢為無形之意識活動,在他筆下,夢如實物而可見:“夢掛晴靄虛無間?!保ā冻沾笱┋B韻柬節(jié)庵》)夢能掛,化虛為實。又:“夜枕堆江聲,曉夢亦洗去。掛眼繞郭山,冉冉云嵐曙?!保ā豆锍笪逶率罩两股?,同游為陳仁先、黃同武、胡瘦唐、俞恪士壽丞兄弟,越二日王伯沆自金陵來會,凡三宿而去》)江聲可堆,夢可洗,眼可掛,設想奇特。

      今人作詩,若能采取這一手法,則有望出奇制勝。吉林劉慶霖詩云:“捆星背月歸來晚,踩響荒村犬吠聲”(《冬天打背柴》);“提籃慢步林間覓,拾起蘑菇破土聲”(《夏日撿蘑菇》)。將聲音轉化為實物。又“山光打進毛衣里,暮色纏回彩線中”(《冬日游西雙版納》之三)。將視覺轉為觸覺,是通感手法的靈活運用。

      我也曾學前人,句如:“清音敲靜 ,人影帶微喧”(《張家界金鞭溪》)。將溪水之清音想象為物體,敲此靜寂之境。將聽覺轉化為觸覺。

      以上九條為針對當今山水詩的弊端而論,借鑒前人,結合自己的創(chuàng)作體驗談談體會,供大家參考。

      (作者系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江西省詩詞學會會長)

      責任編輯:朱佩弦

      猜你喜歡
      山水詩寫景山水
      小議山水詩寫法
      中華詩詞(2023年4期)2023-02-06 06:06:10
      回憶,也是寫景的利器
      愛在一湖山水間
      心聲歌刊(2021年1期)2021-07-22 07:52:14
      如何寫好寫景作文
      小讀者(2021年2期)2021-03-29 05:03:54
      山水之間
      寫景的妙招
      學生天地(2020年11期)2020-08-25 09:15:40
      一處山水一首詩
      學生天地(2020年29期)2020-06-09 03:10:46
      寫景篇:寫一種自然現(xiàn)象
      王維的七言山水詩論略
      《山水》
      流行色(2018年11期)2018-03-23 02:22:00
      保靖县| 娄烦县| 宜宾县| 巴楚县| 伊金霍洛旗| 新丰县| 福泉市| 曲靖市| 南陵县| 龙口市| 长寿区| 吉安县| 沈丘县| 井冈山市| 定南县| 昭觉县| 贵州省| 科技| 砚山县| 嫩江县| 新泰市| 平利县| 仁化县| 桂阳县| 朝阳市| 贡嘎县| 双柏县| 天全县| 蛟河市| 普兰县| 泸溪县| 石门县| 正镶白旗| 昌吉市| 万安县| 马龙县| 湛江市| 广丰县| 八宿县| 马公市| 鄂托克前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