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功波
2014年8月29日,我作為朝陽市環(huán)保局駐村工作隊隊長,帶領2名隊員來到建平縣羅福溝鄉(xiāng)柴杖子村,走上扶貧攻堅的第一線。信心滿滿地來到村里,可這里的現(xiàn)狀卻大大超乎我們的想象:貧瘠荒蕪的黃土地、光禿裸巖的老山丘、坑洼不平的鄉(xiāng)村路、雜亂無章的舊村部、低矮破舊的泥土房,還有村民們那一雙雙渴望脫貧致富的眼睛……柴杖子村和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新農(nóng)村相比,真可以稱得上“天壤之別”。這里的一切,讓我們備感壓力,但也讓我們暗暗跟自己較上了勁:“全力以赴把扶貧工作做好,一定要改變這里?!?/p>
在訪貧過程中體會“苦”的滋味。柴杖子村643戶、2212 口人中,有貧困戶200戶、327人。為全面掌握最真實的情況,工作隊首先對貧困戶進行了入戶調查。我們變成了“村里人”,和貧困戶一起坐在炕上嘮實嗑、拉家常,了解致貧原因、脫貧愿望,同時也強烈感受到鄉(xiāng)親們的殷殷真情。駐村之后,我們一直住在村里臨時布置的簡易宿舍里,夏天酷暑之熱、冬天北風之寒、三餐之簡、山路之崎嶇,都讓我們吃盡“苦頭”?!案毨О傩障啾?,這點苦還真不值一提!”隊員們反而覺得自己很“幸?!保骸爸挥懈型硎?,才能與百姓同甘共苦,才能踏踏實實為百姓造福!”
在探索出路時體會“忙”的滋味。摸清實際情況后,針對村民普遍反映的危房改造、道路交通、產(chǎn)業(yè)發(fā)展等問題,我們對扶貧項目、扶持資金等多個方面進行了研究論證,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意見和建議,撰寫了詳細的調查報告,制定完善了《柴杖子村三年發(fā)展規(guī)劃》,為扶貧工作找準了“切入點”和“著力點”。
“艱辛路上勇者勝!”作為駐村工作隊隊長,我堅持秉承依靠單位但不依賴單位的理念,本著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的原則,不等不靠,不推不拖,盡全力爭取各方支持,力求在最短的時間內為群眾多做好事、多辦實事,“只要有利于扶貧工作,東奔西跑,自掏腰包也在所不惜、樂在其中”。兩年多來,我們共為柴杖子村辦好事、實事25件,爭取富民項目14個,籌措資金400多萬元……這些富民項目落地后,全村200個貧困戶都有了穩(wěn)定的致富項目,脫貧致富不再是夢。
在聯(lián)系群眾中體會“甜”的滋味。如今,柴杖子村的道路變寬了,群眾的腰包鼓了,臉上的笑容多了,基礎建設進步了,村容村貌變亮了,最關鍵的是,貧困戶的日子越過越好了?;仡欉^去的800天,工作隊傾注了大量心血,竭盡全力地為全村人辦實事、辦好事,揮汗如雨不在話下,吃苦受累更不計較。鄉(xiāng)親們看在眼里、記在心上,諸多發(fā)自心底的夸贊讓我們心里又暖又甜。更讓我們意想不到的是,在扶貧工作隊完成為期兩年的工作任務,局里準備輪換工作隊隊員的時候,鄉(xiāng)領導、村“兩委”班子成員和村民代表,以聯(lián)名按手印寫信的方式真誠地挽留我們。最終,我們又留下來了……
總結自己的駐村扶貧工作,我的感觸頗多:
——扶貧就要淡泊名利。不是你想到了什么,而是你做到了什么;不是你得到了什么,而是你收獲了什么;不是你教會了什么,而是你學會了什么。做扶貧工作要不擺架子,不做樣子,不圖虛名,不搞形象工程。
——扶貧就要心系群眾。與群眾同甘共苦、同心奮斗,心相連、手相牽,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辦群眾之所需,要做群眾的“主心骨”“貼心人”。
——扶貧就要甘于奉獻。人民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我們是人民的勤務員。作為勤務員,要和一方百姓共奔致富路,就必須甘于奉獻、勇于擔當,耐得住寂寞,在默默無聞中扎實工作,用成績說話。
——扶貧就要真情投入。古人尚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胸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愛心,我們更是責無旁貸,必須用愛心聯(lián)系群眾,用誠心感召群眾,用真心服務群眾。
(作者系朝陽市環(huán)保局駐建平縣羅福溝鄉(xiāng)柴杖子村工作隊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