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
摘 要:體育課程是中小學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目的是教導學生掌握正確健康的知識和技能,發(fā)展個人體能,增強個人體質,提高個人意志力,保障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但是在教學實踐中,體育課程容易被誤認為是學生娛樂玩耍的課程,與小學體育教學的實質大相徑庭,因此,只有不斷創(chuàng)新小學體育教學模式,積極整合課程教學目標,科學優(yōu)化教學手段,才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讓小學生在娛樂中的身心都得到有效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 體育教學 創(chuàng)新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8-0253-01
一直以來,體育課程都是小學生比較喜歡和熱愛的課程,主要原因在于其教學場地主要是以操場為主的戶外形式,其教學內容與學生喜愛的娛樂活動相關聯(lián),讓學生在娛樂中增強個人體質,注重團隊合作能力和意志力等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充分領悟所謂的體育精神并落實在學習生活中,以及發(fā)現(xiàn)和挖掘學生的體育特長,這才是小學體育教學的目的。但是在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中,教師多以自由活動為主,或進行簡單的基礎活動訓練,其它時間都讓學生自行尋找感興趣的活動方式,所以體育課程一直被認為是休閑娛樂課,再加上體育課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是一種不可被量化的東西,缺乏有效地考核標準,所以體育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不能被有效地落到實處。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根據(jù)小學生的興趣愛好,積極整合教學目標,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優(yōu)化課堂教學手段,讓學生在娛樂活動中能有所收獲。
1 堅持思維創(chuàng)新,更新小學體育教學目標
小學體育課程教學目標是保障學生有健康的體制,各項身體指數(shù)符合小學生的體質發(fā)展。在不同的階段,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適時調整和更新教學目標,并構建小學生身體健康檔案,觀察小學生體質健康變化情況,并做出適時的更新調整。比如,在小學一年級的體育課堂教學是讓學生學習掌握基本的運動常識,養(yǎng)成正確的運作姿勢,而在教學六年級的時候,很多學生的身高都有一定的變化,可以嘗試一些球類運動,如籃球和足球等等,在小學階段,培養(yǎng)學生對球類運動的愛好,甚至發(fā)展學生的潛能。所以打破傳統(tǒng)一層不變的教學方式,堅持思維創(chuàng)新模式,科學結合學生實際適時更新調整教學模式,使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模式隨著學生實現(xiàn)動態(tài)發(fā)展,在保障學生健康體質的情況下,才能實現(xiàn)學生其它學科知識和技能的協(xié)調發(fā)展。
2 堅持思維創(chuàng)新,優(yōu)化小學體育課程教學結構
現(xiàn)今的體育課的類型大致可分為兩種,即理論課和實踐課,根據(jù)具體教學任務的不同又分為引導、新授、復習、綜合和考核五類。另又可分為普通體育、專項體育和保健體育三類,體育課的結構一般分為準備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實踐證明,長期沿用這種一成不變的固定模式,容易使學生感覺枯燥乏味,缺乏新鮮感,而且對部分有特長的學生缺乏針對性。我通過教學實踐,將理論與實踐、普及性訓練及特長性練習有機結合起來,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教師可以將課堂結構分為兩大部分,即:教師主導部分(60%)和學生自主練習部分(40%)。教師主導部分要依據(jù)教學目標,擬定詳細的課時計劃,統(tǒng)籌安排,精心組織,合理安排練習的強度和密度,切實保證普及性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在學生自主練習部分,教師則不作硬性要求,可依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自選不同的運動項目進行編組練習,在這部分教師特別要注意觀察和指導,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教師也可直接參與學生的活動并進行示范。這樣教學氛圍比較寬松,有助于提高學生訓練的積極性,密切師生關系,造成師生互動的良性循環(huán)。
3 堅持思維創(chuàng)新,整合小學體育教學個體差異
小學體育教學面向的是全體學生,所以,教師需要及時掌握學生的個體差異,包括身體狀況和興趣愛好等等,才能有針對性地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比如,有的學生由于本身的身體疾病而不能進行劇烈的體育運動等等,對于這方面的內容,教師需要及時準確掌握,避免造成大的事故;還有教師在成立專項運動小組時,需要結合學生的身體特長和興趣特長進行綜合考慮,比如有的學生具有身高優(yōu)勢,可以指定某一個方位的運動訓練,通過長期的訓練不斷發(fā)展學生的運動專長,有的學生雖然具備興趣專長,但是缺乏專業(yè)的訓練,所以,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起著非常大的識別作用,需要將每個具有個體差異的學生放在合適的位置,才能讓其放光發(fā)熱。因此,教師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堅持創(chuàng)新思維,充分結合學生的身體差異,發(fā)掘學生的身體優(yōu)勢,積極開展教學活動。
4 堅持思維創(chuàng)新,拓展小學體育教學模式
借助電視、電教媒體,著力營造勇于拼搏的體育訓練氛圍,不斷深化加強鍛煉、報效祖國、為國爭光的思想感情。比如定期組織學生觀看我國奧運金牌獲得者奮斗歷程,組織各種專項訓練隊分別觀看國內國際正在進行的足球、籃球、乒乓、跳水、體操等現(xiàn)場錄像,看后再組織評議分析,從觀看中獲得真情實感,從評議中加深理解、深化感情。
正確理解成功,切實感受成功。對成功的理解,學生往往理解為獲得大的成就。教師應該努力在學生中營造“成功就在你手中”的理念,引導學生自主擬定訓練總體目標和階段目標,指導他們練習,并定期組織測試,對按期達到階段目標者在班級板報中給予表揚,讓學生切身體會到成功的快樂,這樣積小成為大成,造成比、學、趕、幫、超的良好訓練氛圍。
利用節(jié)假日定期組織各種競賽、比賽,尤其是班與班,年級組與年級組之間的比賽更要經常化,這樣高潮迭起,更可激發(fā)熱情。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是學生健康體質和運動專長得以發(fā)展的重要階段,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需要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不斷優(yōu)化小學體育教學進程,保障學生以健康的體質,充沛的體能,去發(fā)展體育專長,弘揚體育精神。
參考文獻:
[1] 曾蘭芳.素質教育背景下中小學體育教學改革探討[J].柳州師專學報,2014.03.
[2] 唐勵學.新課標下中小學體育教學改革探析[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9.17.
[3] 馬海濤.探析新課改背景下中小學體育教學的創(chuàng)新思路[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