勁馳
筆走千秋墨香詩濃
勁馳
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行進中有曲折也有泥濘。但只要意志堅定,風雨兼程,就會取得成功,盡享一路美麗風景。
——題記
認識中華才女——馮繼紅,那是在1992年的秋冬時節(jié)。由時任河北日報駐唐記者站站長錢寶琦親自采訪并撰寫的題為“雪芹故鄉(xiāng)女教師三載隸書抄紅樓”的長篇通訊,透過文字使我認識和了解馮繼紅是一位學先賢藝術(shù)精神,博書壇群書典籍,取書壇藝術(shù)精華,揚書法藝術(shù)之魂的書壇女杰。讀后令人心生感動和敬佩。后來,她的事跡先后在《河北日報》、《中國青年報》、《農(nóng)民日報》、《唐山勞動日報》、《唐山晚報》、《都市文化報》、《婦女生活》、《華夏英杰》、《中華之魂》等報刊發(fā)表。這篇通訊的面世,一時間,曾在國內(nèi)外引起極大反響,有力地提高了唐山和豐潤的知名度,特別是對曹雪芹祖籍在豐潤的學術(shù)研究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1992年7月24日,全國“紅樓夢”研討會在曹雪芹故里舉行,這次學術(shù)研討取得重大發(fā)現(xiàn)和成果。馮繼紅用隸書手抄《紅樓夢》凸顯著淡定與虔誠,厚厚的31冊的杰作,受到了著名歷史學家楊向奎、紅學大家周汝昌、藍翎等人的高度贊賞。紅學泰斗周汝昌先生被馮繼紅情系紅樓,對書法藝術(shù)無悔追求,堅持每天4點起床看紅書,抄紅樓的執(zhí)著和投入精神所感動。驚嘆之余,周老欣然命筆,即興賦詩一首:“簪花妙筆漢家風,細字抄紅是繼紅。地望浭陽芹故里,詩靈應(yīng)喜夢非空”。還專門為她題寫“玉筆升華鑄金篇”的勵言,以墨相贈共勉。
1993年,中央電視臺專程到豐潤拍攝紀錄片《紅樓夢之謎》。在這個紀錄片中濃墨重彩地向觀眾詳細介紹馮繼紅用筆墨書寫人生傳奇的故事,細致入微地報道了她從1989年7月開始利用3年時間以隸書形式手抄《紅樓夢》一書的業(yè)績,這個紀錄片在央視播出后,國內(nèi)外的電視觀眾和紅學專家、學者為之震驚。中國歷史學家、著名書法家、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江樹峰得知馮繼紅用隸書手抄“紅樓夢”的訊息后大加贊賞,親自接見并為其題寫了“楓葉如丹馮繼紅,紅樓筆下正生風。中華書法千秋業(yè),寫出英才江向東”的詩句,還授譽她為“中華才女”,并接收她為關(guān)門弟子。在用三年時間以隸書手抄《紅樓夢》的基礎(chǔ)上,又利用四年時間以大、中楷書形式抄錄《西廂記》200米長卷;《孫子兵法》50米長卷;《道德經(jīng)》40米長卷。1994年在北京舉辦的國際書畫大賽中期作品獲銅杯獎,作品被選入《跨世紀中國書畫藝術(shù)精品博覽》一書;1996年在北京舉辦的國際書畫、攝影藝術(shù)博覽會其作品獲優(yōu)秀作品獎;1997年在北京舉辦的“迎香港回歸97中國書畫藝術(shù)博覽會其作品獲榮譽獎,本人被收錄《中國當代藝術(shù)界名人錄》一書;1998年在北京軍事博物館舉辦的98北京書畫藝術(shù)博覽會其作品獲榮譽獎,并收錄《中國政協(xié)委員風采》、《世界文化名人錄》、《96中國新聞人物博覽》、《中華之魂》、《跨世紀人才》等書籍。
馮繼紅,1965年出生于秦皇島市昌黎縣,生長和工作于唐山市豐潤區(qū),曾在原豐潤師范學校任教?,F(xiàn)為碩士、文學博士,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語言研究會會員,中國秦文學會會員,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會會員,還被文化部副部長高占祥特批為中國翰墨文化促進會會員,享受此殊榮的在唐山市僅此一人。她成為炙手可熱的佼佼者。
出身于書香門第的馮繼紅,從小就酷愛書法藝術(shù),與之結(jié)緣后一發(fā)不可收。她的進步與成長,功成名就,是與她父親的熏陶和影響分不開的。其父馮柏青厚德博學,是著作頗豐,遠近聞名的書法家、詞作家。既是小女馮繼紅的慈父嚴師又是指點迷津的引路人。繼紅從小就在父親手把手的教導下學練書法,鍥而不舍、刻苦探索和研究歷代書法名人名家名作,汲取藝術(shù)營養(yǎng)博采眾長,為攀登書壇高峰做好充分準備,奠定了豐厚的基礎(chǔ)。她永遠不會忘記嚴父啟迪心智的“人正字端,字正人賢”諄諄教誨,一直恪守著祖訓家規(guī),努力傳承書法藝術(shù)生命的尊嚴和敬畏,讓書法藝術(shù)之光永遠閃爍,用筆墨點染生活,給更多人帶去精神和力量。為了感恩父愛,在其父80大壽慶典時,馮繼紅心懷感恩之心,即興賦詩“松柏孤直意向天,何曾桃顏和俗弦。三代謙謙儒家人,一生飄飄道鳳仙。陶朱功成泛江海,七賢避世竹林田。吾父八旬閱榮辱,思高筆奇過百年”。以此詩表達父愛如山,以德潤心,向她傳遞正能量的敬意和感恩。
馮繼紅32歲考上北京師范大學,在繼續(xù)深造期間,師從張圣潔、黃琦二位大師。后又在于天池、張圣潔導師的精心培育、導引下,除認真研讀古典文學外,還較為系統(tǒng)的研讀和探討了中國秦文、女文、古字等文化。盡管學業(yè)時間緊、任務(wù)重,但她始終沒有放松研墨臨帖習字。為提高自己的書法水平,廣涉楷、行、草、隸、篆諸體,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出一條有別于人的藝術(shù)之路,以謙卑姿態(tài),表達向經(jīng)典致敬。出自于馮繼紅筆下的書法作品,筆精墨妙,瀟灑自如,干濕繁密得體,字字平和簡靜,蘊含高貴,淡雅之神韻。如今她雖已年屆五旬,但依然不忘初心,青春煥發(fā)地行走在心之所向的路上,從不后悔,永不回頭。面對諸多獎牌、證書和點贊,她并不滿足于現(xiàn)狀,因為在她心中揣著人生價值和文化價值的接續(xù)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