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蘭華
戲里戲外,他總在戲里
——把自己融入小說世界的作家愚石
巴蘭華
中國的當代作家很有意思,人為地區(qū)分為體制內(nèi)作家或自由撰稿人。愚石的本職工作在“體制內(nèi)”;創(chuàng)作純屬“自由撰稿“。他的創(chuàng)作有別于那些附庸風雅的政客,無論從《地平線》、《鄉(xiāng)志》,還是剛剛出版發(fā)行 的長篇小說《人子。人》,作者的扎實功底,對紛雜社會這個大舞臺的觀察視角,人性挖掘 深度,對漠視生命,不公、丑惡現(xiàn)象的無情鞭撻。作品中無不浸透著作者對普通民眾、每一個鮮活生命的悲憫情懷。
2016年2月中旬,我收到了愚石的著作《人子。人》,同樣,我把手頭的創(chuàng)作全部放下,三天時間閱讀完這部二十七萬字由山東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長篇小說。一部小說的初稿到三年以后發(fā)表,可見作者對其重視和所做的艱辛勞動,應該說作者對這部作品尤其看中并寄予厚望。
一個延續(xù)半個世紀,橫跨解放初期、大躍進、文化大革命、改革開放初期四個時期的民間藝術家庭三代的傳奇故事。因為有深厚的生活基礎,齊魯博大精深儒家文化的滋養(yǎng),以及作者駕馭長篇寫作的日臻成熟的能力,這部長篇小說可謂是成功的。孫家班三代人對人子(木偶)表演藝術的傳播、光大,以及幾代人特別是第三代(實際是第二代 ,因為被二叔孫云祿強行越權)孫振文的當紅、服刑、到最后為了藝術與妻子(楝花)赴死,多舛的命運一一鋪開,詮釋了一個民間藝人的苦難傳奇的一生。
孫振文從風華正茂的青年時代,就得到木偶第一代傳人孫培山(爺爺)的青睞,作為孫家班的頂梁柱來培養(yǎng)。而孫振文也確實不負眾望,才華橫溢,德藝雙馨。從草臺到大觀園,孫振文表現(xiàn)的無不大度和忍辱負重,在爺爺提耳面命宣布他為孫家班去省城的掌門人后,二叔孫云露為了私利將權利從他手中搶走時,他又以大局為重,幫二叔設計扳倒皮影組掌門人李興盛,打敗皮影組取得勝利,最終孫家班的孫云祿當上劇院的副團長;盡管二叔孫云祿利用職權,不務正業(yè),獨斷專行,但是為了去首都演出,孫振文拋棄所有不滿,技術革新和苦練本領,終于在京獲得巨大成功,受到領袖的接見和表揚,這實際上也是孫家班的成功,孫振文為孫家班的貢獻是空前的。服刑十幾年的人生淬煉,對藝術的追求仍不減當年,忍辱負重,嘔心瀝血,最后以生命的代價把木偶藝術發(fā)揮到極致……在一個民間藝術傳人的身上體現(xiàn)的尤其圓滿。
馬狄亞因愛成恨,把孫振文陷害。而在德令哈的生與死,善與惡,美與丑的煉獄中,孫振文對藝術的追求的豪情始終未減,甚至在隨時都會招來殺身之禍的惡劣環(huán)境中,扔能跟一見如故的囚犯沙鷗在野外唱戲吟詩……重回趙家堂,孫振文再次振興孫家班,收學徒,授技藝,搞演出……然而,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電視等高科技的沖擊以及低俗演藝的侵蝕,作為一個真正的民間藝人的藝術之路仿佛走到了末路。然而,作為深得孫家班精髓的傳人孫振文苦心孤詣,創(chuàng)新出木偶表演劇目《洛神賦》,用一生的經(jīng)歷、用最后的生命跟愛人(楝花)把木偶表演推動到藝術的巔峰。體現(xiàn)了一個民間藝術家為藝術舍身赴死的崇高追求和無我境界。
主人公孫振文是作者塑造的一個民間藝術家的完美形象。不但在藝術的追求、做人的正直,在愛情方面可以說是忠貞不渝。面對馬狄亞的裸體“逼愛”;妻子楝花為其另尋徒弟苑雯霏(馬狄亞之女)為妻生子,傳宗接代,孫振文都不為所動,對于殘疾的妻子不離不棄,作為一個民間藝人來說其操守是彌足珍貴的。小說整體語言老道,人物的地方話更加突出地域特色。對于景色的描寫和擬人的句式也非常經(jīng)典,比如開篇《趙家堂》第2頁“……大石頭和小坷垃擁抱,冬眠的蟲子在洞穴中做著溫暖的夢,幾百個窩棚像麩皮和地瓜面摻和起來做成的窩窩頭,在北風中裂出一道道口子,精神落寞地趴著?!鄙畹慕?jīng)驗,生動而準確。又比如“大汶河最后流入黃河,自東而西,像一位叛逆的女子,生過死過,哭過唱過,最后都抵不過母命,從于媒妁?!保?5頁)
小說還有一個無足輕重的人物,著墨簡單,仿佛水墨畫隨意的一筆,卻蘊含著高深的含義。“江北赫赫有名的第一刀劉飛龍”。這個人物就像一個跑龍?zhí)椎脑谖枧_上一晃,戲就完了。但是,從他與孫云祿的對話里,刻畫出一個安身立命的俠客的境界。比如“那些鞋子里的沙子,磨壞了鞋,磨硬了腳,也磨平了生活的坎坷是非。”(78頁)“我翻來覆去地琢磨這世道,所有的修鞋匠,修的都不是鞋,是世道人心。”(79頁)一個修鞋匠對復雜的人寰,洞若觀火,對人性的分析鞭辟入里,可謂是江湖上的世外高人。從這個一晃而過的小人物的塑造,筆墨節(jié)儉卻獨具匠心。
敘述語言節(jié)制有序。開篇“趙家堂”的緩,主人公孫振文,配角馬傳旗、孫云福(孫振文父親)、以及三晃蕩等人物的出場,平心靜氣,不動聲色……“德令哈”章節(jié)的敘述速度特別是到了“獵?!笔录?,敘述的速度明顯加快,高潮一波高過一波,直到黑龍嘯把刀子捅到王大闊身上……擊斃紅眉心野?!瓕O振文慌亂中把木棍扎到白牛的眼睛……案情大白,孫振文揮拳打向訾世良,高呼:你還給我的手表……矛盾沖突達到了高潮,小說的張力得到了充分發(fā)揮。
小說的戲劇性。孫振文因為深愛著妻子楝花,無法接受馬狄亞的愛情。馬狄亞因愛生恨。孫振文被莫名押解到德令哈服刑十幾年。期間,經(jīng)歷了獄友的開號,獄警的瘋狂報復,狩獵時人與人、人與獸的攻擊和搏斗,災難中搶救學生等等。生與死,愛與恨的磨練和遭受長期的非人折磨,到頭來卻是一樁錯案。人生如戲,結(jié)局叫人喟嘆!而孫振文在生命最后一刻,自導的《洛神賦》把藝術追求和對愛的渴望在烈火中涅槃!
作者對孫振文的熱愛,是真誠的;對于獄警訾世良的恨是刻骨銘心的。作者沒有回避現(xiàn)實的冷酷,沒有去美化軍人、獄警,給予生活的真實,尊重文學人物的刻畫和故事進展需要,塑造了一個內(nèi)心狹隘,性格殘暴的反面人物,并給予無情的批判。被批判的還有那個隱身的軍首長。大權在握,草菅人命。為了取得愛人的歡心,不惜毀滅一個無辜年輕人為代價。小說的結(jié)局的交代是訾世良誤解了首長的命令,抓錯了人。一個沒有判決書的人,竟然在 監(jiān)獄里服刑十幾年,這是無法解釋的……這只能說明了決定百姓生殺大權者,對生命的漠視和殘暴的無情批判和控訴。
小說的收尾是整部小說的點睛之筆。孫振文與妻子楝花的演出《洛神賦》后的自焚,有著三層意思:一是借《洛神賦》劇目的演出成功后的自焚,揭示孫振文與妻子愛情的忠貞不渝和人性的升華;二,隨著孫家班的第三代掌門人孫振文的“升天”,暗示著傳統(tǒng)文化走向滅亡;三,有著悠久歷史的傳統(tǒng)文化,已經(jīng)到走到了非得以命相搏、逼迫啞巴(楝花)開口的駭人的危險邊沿,為隨波逐流冷漠的社會,麻木不仁的大眾敲響了警鐘……
作者就像融合在故事里的一個無足輕重的民眾,對無辜善良人的悲憫,對丑惡想象的嫉惡如仇,都用一撇一捺,淡墨畫卷似的筆墨,浸透期間。置身官場的愚石,沒有政治應景或流于形式,而是由一個普通創(chuàng)作者的平凡之心,真正走進小說世界的悲歡離合中。令人欣慰的是,作者的良知、悲憫情懷、以及嫉惡如仇的個性,初衷不改,改變的只是文學表達的不同藝術手法,變的更成熟,更加深沉罷了!
巴蘭華,自由撰稿人。曾獲第六屆冰心散文獎,山東省第三批齊魯文化之星。作品散發(fā)于《山東文學》、《時代文學》、《散文選刊》、《散文百家》、《山花》、《百花園》、《當代小說》等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