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燕
?
筑巢容易比翼難——《空巢婚姻》守空巢的三代女人
趙海燕
“梧桐相待老,鴛鴦會雙死?!弊怨乓詠?,鴛鴦就被中國人視為忠貞愛情的象征。事實上,“鴛鴦雙棲蝶雙飛”的詩意美景背后,并不是純貞浪漫。鴛鴦不過是一種“吃飽喝足”后就一拍兩散的風(fēng)流種。而對于人類來說,伴侶長久的恩愛甜蜜,是不變的夢想。簡媛的長篇《空巢婚姻》,從女人的視角,從三代女人身上描繪了這個夢想要照進現(xiàn)實的艱難。
小說的主角是胡靜。但她的母親胡丫、外祖母姚澡花,一樣品嘗著婚姻中“空巢”的苦果。姚澡花是懷著胡丫就守了寡,因為世俗迷信而沒能改嫁,年紀輕輕就帶著遺腹子守了幾十年寡,為了生存,她成了村長的姘婦??梢哉f,她主要是社會惡習(xí)下的犧牲品,在舊時的封建制度下,充當(dāng)了犧牲品的女性可以說是尸骨累累。
第二代的胡丫是紅旗下產(chǎn)的蛋,自我意識已經(jīng)蘇醒,有著強烈的“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的抗爭意識。她認為自己的不幸是環(huán)境使然,于是費盡心機攀上了有回城機會的知青白寧,但城市并沒有讓如愿以償,城市生活現(xiàn)實與她的幻想之間的差距,造成她心理上極度的失衡。胡丫身上厚重的怨氣,使得白寧不再敢靠近她。于是,雖然婚姻存在,但她卻成了實際上的活寡婦。胡丫是作者在三代女性中塑造最成功的一個角色,我們在現(xiàn)實中四處可見“胡丫”——守著名存實亡的婚姻,滿腹牢騷,用力把自己極為在乎的男人往外推而不自知,一旦男人表示要解除婚姻,馬上就極度恐慌,抓住婚姻的空殼死死不放?!昂尽眰冊诩依锉3种鴱妱莸拿婵住热鐣泻咀尓毶约盒?,但這種強勢正是心虛無安全感的弱勢體現(xiàn)。
第三代人胡靜,是文革結(jié)束后一代女性的代表。這一代女性,仍保留著傳統(tǒng)道德觀的影響,重視婚姻里身體的忠貞,同時面對著整個社會更大的誘惑,這種矛盾的交織使得人物格外糾結(jié)。與母輩和祖輩不同的是,胡靜的空巢是社會資源更開放后的產(chǎn)物。小說中有著強烈的時代烙?。含F(xiàn)在的70后80后甚至90后確實都面臨著事業(yè)與親人如何平衡的世紀難題。男人們從原始社會起就肩負獵食大任,這是維護家庭穩(wěn)定與延續(xù)的物質(zhì)基礎(chǔ)?!搬鳙C”戰(zhàn)利品的豐厚程度,成了評定男人能力的標桿。因此,越來越多的男人摩拳擦掌地涌向“獵物”更集中的地方。城市如此,農(nóng)村如此,這也是社會上形成各類貧富階層不等的留守兒童的原因。胡靜的家庭,是這個時代背景下比較典型的一類空巢家庭。
胡靜的丈夫王國慶,為了自己的事業(yè)遠行千里,留下年輕的妻子獨守空房。胡靜作為新女性,雖然在情感上對丈夫有依戀,但還沒到想把自己的事業(yè)拋下去追隨男人的地步。對于分居兩地的夫妻來說,距離是最大的考驗。生活上需要照應(yīng)是一方面,比如孩子有病痛時做母親的特別需要援手。心靈上的支持也是一方面,遇到工作上的打擊,會希望有親人陪伴和傾聽自己的難過。肉體上的寂寞更是不言而喻,正當(dāng)壯年生理正常的中青年男女,都會有起碼的性需求。于是,作為男人的王國慶也好,作為女人的胡靜也好,都面對著來自外界的誘惑,得承受心底的煎熬。
書中除了胡靜式的空巢,還有李嵐式的空巢——身為小三無名無份地與有婦之夫偷享魚水之歡,靈魂無從寄托婚姻也無歸宿;還有蘇芬和諾纖式的空巢——遠在異國,干脆背叛丈夫悍然投入新歡懷抱。無論哪種,迷局只能由當(dāng)事人自己走出來。這都是女性視角的空巢迷局。作者身為女人,有著女性視角獨到的纖細敏感。相比之下,與胡靜演對手戲的幾個男性角色的塑造相對薄弱。
筑巢雖辛苦,比翼守巢卻更難。這是這部敘事平緩嚴謹?shù)男≌f里揭示的一個現(xiàn)實。作者的筆觸及的不只是同時代的胡靜,也囊括了前面兩代,這就在討論女性的生命意義更為立體。在心理學(xué)上有個術(shù)語,原生家庭。每個人身上的生命軌跡都逃離不了原生家庭刻下的烙印,有時甚至在無意識地復(fù)制長輩。胡丫有意識地反抗,但卻逃不過實際的孤寡魔爪;胡靜有學(xué)識有素質(zhì),但也有跨不過的心理障礙,母親會間歇性的精神病發(fā)作,而她自己也遭受了抑郁癥的打擊。幸運的是,到胡靜這兒,她對自己反省得更為深刻,更多地從自身來尋找解救之道,而不是把自己拴死在男人身上。這樣就有了逃脫怪圈的可能。
不管處于什么婚姻狀態(tài)的人,在追隨人物的悲喜時,都值得觀照角色思考自身。故事最后展現(xiàn)的鏡頭是溫暖的,陽光的,充滿希望,也是對所有婚姻的善意祝福。
《空巢婚姻》內(nèi)容簡介:
小說以獨特視角展現(xiàn)了在中國歷史變遷中,身處不同時代的三個空巢女人的命運。三十年代出生的姚澡花,五十年代出生的胡丫,七十年代出生的胡靜,她們骨子里都深埋著對生命的堅韌,痛恨與冷眼旁觀一切,所有一切都圍繞著三代空巢女人的情感波折進行。她們都堅守著自己對生命的判斷,冷靜而又尖銳地面對生活以及所有。
隨著外出打工人員的增多,尤其是從事路橋、水電,建筑、鐵路、勘探等行業(yè),留守婦幼、老人逐年增多??粘布彝サ漠a(chǎn)生已經(jīng)成為越來越受重視的社會現(xiàn)象。全文跨越半個多世紀之久,用一家三代女人相似的悲涼命運向讀者訴說著女人挑起家庭的重擔(dān)的種種辛酸和不易,深刻揭露了社會現(xiàn)實,發(fā)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