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布·豪(美)編譯/李一南
美國警局“一把手”的荊棘之路
文/羅布·豪(美)編譯/李一南
作為統(tǒng)領一方警務的警察局長,壓力、責任之大可想而知。作為西方國家的警察局長,需要具備什么要求,面對什么挑戰(zhàn)?且來看看他們真實而虐心的一面。
競聘美國警局“一把手”職位之前,要首先對不斷輪崗、權力受控以及無理而有害的政治這三個現(xiàn)實性問題捫心自問、誠實回答。在冒出競聘的念頭或者在《警察局長入職申請書》上簽名之前,必須要回答一個殘酷的問題:你真的想要那個職位?你確信?
第一,艱難的積累之路。豐富的輪崗經歷是競聘局長的前提條件。競聘者需要認真考慮,自己是否真的想挪個地方,而且是多次、頻繁地輪崗。如果對自己的事業(yè)有一個目標,度量著警局的大小和薪水而不斷地攀登自己的人生階梯,那么就有可能在不同的位置上分別干一段時間,這樣就慢慢積累了自己的履歷。
和其他職業(yè)一樣,警察局長得循著工作的變化而變化,不管是跨州還是跨國,該去還得去。如果有一個伴侶或者配偶,他(她)也必須承受這種不穩(wěn)定的生活狀態(tài),承受因工作變動而帶來的種種不確定,這是一種潛在的、巨大的不確定。與其他職業(yè)相比,警局“一把手”職位的前景非常讓人摸不透,甚至還不如警員好把握。
現(xiàn)在美國“警察局長”的平均任期在兩年半到三年——40年前則是兩倍,也就是五至六年!是的,在接下來的15年里,凡是希望謀得此職的警員是有可能夢想成真的,但那也可能只是贏了一次彩票而已。任職地管轄的地盤大小很重要,地盤越小——尤其新局長又是“外人”,其任期可能就越短。
第二,局長不是全能的。篤信“局長說了算”只是個美好的童話。作為一名警員,你應該要去服務那些處長們,絕大多數(shù)的處長都經驗豐富且指導有方。而一名局長呢,他有一大堆的“老板”。一些(不是絕大多數(shù))老板是政客,幾乎所有的老板對警務工作的實際情況一竅不通。
與小城鎮(zhèn)的政客們共事要明白一件事,他們?yōu)榱水斶x,可是從來沒有什么所謂“最小資格”標準的。這是一場時髦、純粹而簡單的競選,太多當選的例子說明這是絕對與什么經驗、智慧甚至是智力無關的。所以,在謀得這些地方的局長之職前,要研究下城鎮(zhèn)的權力架構,在下決心競聘前,更要權衡自己得到了什么。比如局長要向哪些人述職——是議會指定的城鎮(zhèn)經理、當選的市長、警察委員會、還是整個城鎮(zhèn)議會?
鴻運當頭的結果是這樣的:有一名專家級的城鎮(zhèn)經理,他會充當警局局長和城鎮(zhèn)議會的緩沖,而局長僅向這名城鎮(zhèn)經理述職。與之相反,警察局長有兩個權力相等的“婆婆”,一個是議會,另一個是市長,警察局長夾在中間。那可有罪受了。還有一種情況,警察局長上頭有五至八個“老板”,每個人都有一個私人日程,他們可能懂,也可能一點不懂什么才是專業(yè)的執(zhí)法部門。當議會內部出現(xiàn)分歧——這是常有的事,對于其下屬、需要執(zhí)行相關決議的警察局來講,局長就被放到了“全輸”的境地了,其結果當然也就很不好。
第三,政治的下水道。如果一名警察的履歷已經足夠長,并能在深思熟慮后走出競聘“局長”這一步,那么他多半早已對機關作風有所了解——應該可能不止“一點了解”。一些警察局在司法管轄方面表現(xiàn)得相當糟糕。常常是這樣,無論形勢多么現(xiàn)實緊迫,被稱作“人類”的動物總要把政治因素摻雜進去。
如果在一群警察局長中進行問卷調查“工作中最不喜歡的是什么”,大多數(shù)都會回答“政治”;問“當了局長后最想念的是什么”,他們多會圍繞著“能夠集中精力做真正的警察工作”來回答。可不幸的現(xiàn)實是,警察局長必須要成為一名政客,不管他本人是否想這樣。當然,其結果會不斷而直接地沖擊這名局長數(shù)十年來內心苦苦相守的那份“職業(yè)操守”,以至于會時時揚起內心的沖突和激蕩,但這就是現(xiàn)實。那些不精于打理政治現(xiàn)實的局長在一把手的位子上總是坐不久的。
摻雜進了政治因素后,“局座”就成了典型的“任意”職位了。除非有很好的關系,“局長”卸任后到哪里去,完全取決于雇用方老板在某一時的興致如何。為什么一任局長的任期在兩年半到三年呢?那是因為在一年或兩年中就有一次市政選舉,在利益瓜分的結果下,原先認為你是最佳局長人選的市長和市政議員被替換下來,而接替他們上任的人則可能不會如前任那么友善、持前任那些觀點。新選任的官員當然用新的班子、新的施政理念,而“前朝舊臣”可能就不在其中了。
“警察局長”的平均任期為兩年半至三年
“局長說了算”只是美好的童話
對轄區(qū)不大的警局而言,“一把手”就是一個治安主管,身兼數(shù)職,幾乎什么都管。很多人會認為,小警局能夠從自己人里面挑選局長,通常不會打廣告招聘一個“全能型的局長”來填補這一最高空缺,但事實根本不是那回事——作為一個招聘任職的“全能局長”,意味著得面對獨特的挑戰(zhàn)與各種陷阱。
轄區(qū)不大的小警局往往資金緊張,出于當前稅費下降的原因,“一把手”必須精打細算,每一個美元都要用到盡可能地發(fā)揮出作用。于是,出于收益最大化、花銷最小化方面的考慮,小警局經常要雇用一名“全能型局長”。
做一名“全能型局長”,意思就是“不僅要做所有‘領導’要做的事情,還要做一名‘下屬’要做的事情,這樣他們就省下了再雇一名警察的錢”。管理者、當選官員以及某種程度上的公眾給“全能型局長”寄予了諸多不切實際的期望和要求,而這些人對警察局長的職責基本上也是莫之所以。于是便催生了這樣的左右為難情況,筆者稱之為“開罰單、拿撥款、喝咖啡”模式。
小警局的“一把手”頭上往往有一堆“帽子”。管理者希望他做一名典型的巡警,在每月28天中工作171小時:執(zhí)法、開罰單、接聽求助電話,還有就是開展調查取證。他也要擔負起所有“主管”的行政職能:與城鎮(zhèn)官員保持通報、安撫、合作關系;管理警局;為當?shù)貓蠹埌l(fā)布新聞簡報;書寫申請和管理撥款;擴大并管理預算;增加并改善政策與秩序手冊;處理違紀與投訴;簽發(fā)進度表和發(fā)放薪水;最后(但絕不是“至少”)是讓手下的警察們高興。期待“主管”做的事情還有公共關系方面,要擔負起公關“一把手”和充當政府的“門面”:參加社區(qū)的會議;與地方學校及服務部門開展活動、建立協(xié)作;不時探訪當?shù)氐墓九c商會;還有——有可能是最重要的,在當?shù)氐谋憷昀锱c市民喝咖啡——即所謂“走出去融入公眾”。
集中精力做警務是局長最想做的
好了,從事必要的所有管理性工作,同時還要兼顧本職——要做好一名警員的全部工作,還要花上大把時間滿足“融入公眾”的必要性,這些任務一個個累加起來,真的是一項無比艱巨的任務。當這名“主管”被視為“花了太多時間在辦公室”時,就會被解讀成“對社會不友善”或者“不合群”;當被視為“花了太多時間在當?shù)乇憷旰屠习傩蘸瓤Х取睍r,就會被解讀成“懶惰”或者“花了錢不辦事”。隨便怎么做,都不討好。所以做到“平衡”二字真的很難。
現(xiàn)實情況是警察局長必須要成為一名政客
一個“全能局長”能做的全部就是試圖找到一個平衡點,把所有的“帽子”都穩(wěn)穩(wěn)當當?shù)卮骱?,因此必然要承受“總是無法讓所有人高興”的現(xiàn)實。為了應對這樣的艱巨任務,“過來人”給出了他們的辦法:首先是心理上要定好位。如果在一個小警局當上了這樣的全能型“一把手”,要認識到一開始自己就不會一周工作40小時——不是去做那些“被期望做”的所有事情,而是在形式上做那些“期望去做”的樣子;其次是放空自我。找一個安靜時間、遠離發(fā)瘋的人群、來到自己的桌前、靜心處理一些文件,關掉手機——如果能那樣的話;再次是利用機會。在做事的時候,盡可能地利用機會和盡可能多的公眾見面、寒暄。和市民們聊天吹牛的時候,不妨邀約他們走進當?shù)氐男〉?、一起喝杯咖啡,不要在自己的辦公室放個咖啡壺。人總要吃飯的,那就把吃飯的機會利用起來,例如可以把一周的幾次午飯安排在高級商務中心或當?shù)貙W校,在一個月里與當?shù)鼐銟凡炕蚍战M織共進幾次晚餐。還有一件最要緊的事,別忘了,一定要開幾張罰單。
在美國,并不是“加了班”就一定有加班工資的。有些警察局要求其“一把手”在擔負管理責任的同時,還要和一個普通的街面警察一樣上街去巡邏——但不會被支付加班工資。
一些警察局設置的“全能局長”,經常是意味著此人既要做“局長”該做的一切,又要做“警員”該做的一切,這樣當?shù)爻擎?zhèn)議會就能節(jié)省一筆錢。對了,還有一件事要告訴這位“一把手”,沒有加班費哦。
一把手必須精于打理政治
要盡可能多和公眾見面
小警局屬于法定不付加班費的
“加班”是一名“全能局長”關注的主要問題。讓小警局的局長加班,原因多種多樣,但是很多時候由于忽視、失察或者意圖方面的問題,導致市政方面要求警局加班的命令不被局長們接受。
在接任“全能局長”之前,熟稔美國的《公平勞動基準法》條款至關重要。該法律界定了“無加班費情況”和“加班費領取資格”的分級。不要幻想會給你報酬的人們能凌駕于法律義務之上——死了這條心吧,有太多例子表明了他們不可能那樣。
盡管市政方面的確對法律規(guī)定加班費的條款不甚了了,然而不幸的是,還是有一些城鎮(zhèn)要榨干警察局長的最后一滴油——街面警察的事情必須干,還不給一個子兒。這些城鎮(zhèn)議會的所作所為充分暴露了其刻薄寡恩的一面,他們不是友善地對待辛苦的警察局長們,而是無視聯(lián)邦法律的白紙黑字,他們臉上只刻著這樣一句話:“你欠我的!”如果局長拒絕加班或者要求給付加班工資,他們可能會決定,還是換一個不會惹事找茬的局長算了??杀氖?,這樣的事情一般都會發(fā)生。對于那些早有另謀他職之意并已找到合適位置的局長來說,遇到市政方面賴賬的情況時,必須策略地處理,前提是要確信自己有堅實的法律條文做支撐。
吃透《勞動法》是必需的。對于加班費的問題,一些美國資深局長如是建議:如果是一名“全能局長”,而且還不時地上路開個罰單、寫個報告什么的,就不要天真地認為自己工作超過八小時就自動地被列入了“領加班費”的名單了?!豆絼趧踊鶞史ā房刹皇悄敲春唵巍.斠幻熬珠L”帶幾個警察手下在轄區(qū)里開展工作時,在被界定為“應該領取加班費”之前,必須要達到幾個特別的要件才行。例如,四名(含)以下警員的小警局,就是屬于典型的法定不付加班費情形。沒人愿意在那種警局里當一個要求下屬加班的局長,“頭兒”只會給下面的人自決權,讓他們自己決定再也不會為了誰而加班。在警察這樣的部隊里,士氣很重要。
在大一點的警察局里,對于局長是否符合領加班費的標準也不是很清晰。這里面有多種因素都在起作用,例如履行基本工作職責、從事管理性工作與參與、指揮行動性任務所占時間的比例等。走運的情況是,市政方面在雇用局長的合約上打印出了這一職務的職責明細,而如果沒有這種合約,競聘者就得從《招聘海報》里看這一職務所闡述的具體職責,從中來分析哪種加班能拿加班費,哪些情況是屬于義務性加班。
永遠不要忘記,一場戰(zhàn)役,始終存在著打贏與失敗的兩種可能。美國警察部門有一種災難性的特征,現(xiàn)實是“警察局長”的職位最終是由政客們一時的興致而決定的。除非有一個堅如磐石的合約做后盾,一名局長的任命與解職就在須臾之間,可以是任何理由,也可以不需要理由。如果想推動雇主在警察身上投入更多,哪怕是只提出一個動議,也要把握最關鍵的一環(huán),那就是于法有據(jù)、具有堅實的法律支撐。美國的《勞動法》是一部專門法,如果要提出“發(fā)放加班工資”的動議,一定要事先與業(yè)界的資深專家進行探討咨詢?!耙话咽帧庇锌赡苷幱凇秳趧臃ā芬?guī)定的保護范圍內,但是相比一名普通警察來說,“局座”這一位置反而顯得更加孱弱。對于“局長”來說,策略與戰(zhàn)術至關重要。在遇到強大阻力時,在事關自己“想要走多遠”這一問題上,局長們將不得不做出一些非常艱難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