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山
吳湘云的 “22層塔”
李小山
左·《風(fēng)姿散樂之誰讓我們有朱鹮呢》 吳湘云 紙本水墨 38cm×45.5cm 2015年
右·《真境花園之當(dāng)我們走近果樹時》 吳湘云 紙本水墨 50cm×70cm 2016年
“22層塔”具有象征的意思。一般來說,詩人喜歡象征的手法,以某個事物隱喻另一個事物的性質(zhì)。所以,這個象征對執(zhí)迷于詩畫兩端的湘云,似乎是確切的。
湘云的畫室在22樓,面向城市森林,按理說既少詩情又乏畫意,如何使得她那種奇崛的想象插翅而飛呢?想來確有一類人,給她一寸陽光,便能延伸到她的整個世界。
大家知道,什么樣的人畫什么樣的畫,湘云的作品便是很好的依據(jù)。表面波瀾不驚,內(nèi)心風(fēng)起云涌,以致造成綿綿不絕的張力,年復(fù)一年,潛在的能量終究閃亮出來了。
很多人只信現(xiàn)世的東西,一切與此無關(guān)的都棄之如敝履。湘云不是這樣,她尊重現(xiàn)實,也相信冥冥中那股無形的力量。力量總是平衡的,就像名利,老天不會讓你全部占有——除非你活在夢中,永遠(yuǎn)不要醒來。
繪畫在今天的遭遇有一些尷尬:個性至上,圖式泛濫,畫家被自己逼上了懸崖。如何拿出自己的解決之道,答案各有不同。湘云在守舊與偏激之間劈開屬于自己的一條林陰小徑,一路走來,前方的亮色一點點顯現(xiàn)了,她心里的指南針沒有誤導(dǎo)她,命運開始向她微笑了。
畫好畫壞,這是一般性的評說。對于畫畫心存敬畏的人,堅持才是一種價值和稟賦。湘云在她22樓的畫室中笑觀云卷云舒,享受她想象的世界,“堅持”二字轉(zhuǎn)化成了日常的點滴,所以才有了今天我們看到的這些作品。
《生命的界分和鏈接10》 吳湘云 紙本水墨 90cm×120cm 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