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敏中
我在墨爾本見識了一次南半球的圣誕節(jié)。
我們中國人對春節(jié)是足夠重視的了,那年味,也就是從臘月二十三才開始??墒窃谀珷柋?,離圣誕節(jié)差不多還有一個月,不少地方和人家就開始打扮布置了,圣誕節(jié)的氣息也慢慢出來了。
還沒有進入12 月,就可以看見路邊有賣圣誕樹的廣告,丹德農(nóng)山腳下, 出售圣誕樹的小店開始忙活;購物中心里也豎起了高大的圣誕樹,彩燈忽閃;琳瑯滿目的與圣誕節(jié)相關(guān)的商品擺滿了貨架;個別人家也開始裝飾院落和房子,草坪上的彩燈、室外廊柱上的圣誕老人,這一切都告訴人們, 圣誕節(jié)快到了。
墨爾本市中心圣誕廣場
我很是不明白,為什么要把圣誕老人弄到柱子上爬著。后來才知道,他要爬到煙囪上給這戶人家送去節(jié)日禮物。這位身穿紅袍、頭戴紅帽的白胡子老頭,每年圣誕節(jié)都要駕著鹿拉的雪橇從北方而來,由煙囪進入各家,把圣誕禮物裝在襪子里,掛在孩子們的床頭上或火爐前。
圣誕節(jié)前十幾天,我來到了墨爾本市中心。著名的圣保羅教堂旁的城市廣場,每年都會作為圣誕節(jié)廣場來招攬商客。只見廣場中心豎立了巨大的圣誕樹,樹上的裝飾格外的炫彩奪目。多個高大有趣的胡桃夾子士兵被分布在廣場的各個角落里站立著,在人來人往的注目中更顯得威武筆挺。廣場里聚集了不少市民和游客,孩子們在那里戲耍,成群的海鷗上下飛翔,一點也不顧忌人類的存在。圣誕老人會在廣場中被安排做一些接地氣的事情,例如帶著白胡子遮住的微笑,穿著厚重的圣誕紅裝,陪大人小朋友們一一合影。很多在墨爾本出生長大的孩子,每一年都會同圣誕老人合影來記錄成長。
與圣誕老人合影
胡桃夾子的故事來源于德國浪漫派作家霍夫曼的童話《胡桃夾子與鼠王》。故事發(fā)生在18 世紀末19 世紀初德國某地的一座小城鎮(zhèn)。平安夜晚上, 小姑娘瑪拉得到了一個胡桃夾子的圣誕禮物,高興極了。睡夢中,瑪拉仿佛走進一個奇妙的世界,而胡桃夾子竟然變成活生生的士兵,各種玩具也都有了生命。胡桃夾子士兵幫助這些玩偶力戰(zhàn)鼠群,打敗其首領(lǐng),之后他們一起來到了“甜美王國”。
于是,這個流傳于德國的傳統(tǒng)民間工藝品——胡桃夾子,就有了濃郁的歷史文化和童話色彩。它們是能帶來契機和幸運的守護神,可以保護家族成員的安寧,故而深得人們的喜愛, 至今已演變成普遍的室內(nèi)擺設(shè)。它們同時又是圣誕節(jié)的寵兒,很多人會整年地收藏它們并在圣誕節(jié)期間展示出來。
廣場緊鄰墨爾本市政廳,這座維多利亞時代風(fēng)格的老建筑,靜靜地陪著墨爾本人走過數(shù)不清的日日夜夜。這里每年11 月底到圣誕結(jié)束都會在夜幕降臨后上演華麗非凡的3D 燈光表演。無論是配樂,還是燈光秀中展示的童話世界都美極了。每晚聚集在街道對面, 望向市政廳大樓的人們總是在不斷地發(fā)出陣陣驚嘆的聲音。今天的市政廳也披上了圣誕節(jié)的裝飾,整個大樓被打上了巨大的紅蝴蝶結(jié),3 個威武的胡桃夾子士兵站在高大的廊柱中間,頭上是美麗的圣誕節(jié)花環(huán)。
充滿節(jié)日氛圍的櫥窗
圣誕節(jié)就應(yīng)該是冰涼的吧,所以廣場周邊的樹上被穿上漂亮的彩色毛衣。如果樹可以流汗和抗議,也是無奈卻幸福地苦笑著。大概是墨爾本人心中存有白色圣誕的偏執(zhí),作為一個移民國家, 大部分澳洲人的血液里都隱藏著對白雪的向往。雖然這個執(zhí)念永遠無法在墨爾本得以實現(xiàn),但墨爾本人卻樂此不疲。即便夏日又如何,我心清涼,圣誕就依舊是那個夢里的圣誕啊。
神氣的胡桃夾子士乓
圣誕櫥窗也是墨爾本一道靚麗的風(fēng)景線,每年的圣誕節(jié)來臨前,商店櫥窗設(shè)計人員就會動足腦筋,將這個圣誕節(jié)的主題發(fā)揮得淋漓盡致,而且絕不會和往年的風(fēng)格重合。這里也是媽媽最愿意帶孩子們來的地方,圣誕爺爺淳厚的嗓音講述著驚心動魄的經(jīng)歷,故事還是那個故事,但聲、光、電的組合更生動有趣。圣誕櫥窗布置最好最負盛名的是Myer 商場。百余年以來,Myer 一直是澳大利亞零售業(yè)的龍頭霸主。自從上世紀50 年代起,每逢圣誕佳節(jié),這里都會熱鬧非凡。這已經(jīng)成為傳統(tǒng),到2015 年整整60 年,據(jù)說每年都有超過百萬市民,陸續(xù)舉家前來觀看Myer 圣誕櫥窗。墨爾本老老少少排隊觀看瑪雅圣誕櫥窗,已成為這條街上的一道靚麗的風(fēng)景線。我也排在隊伍中,逐個櫥窗仔細觀看里面的展品,真是精湛得很, 可惜很多故事的背景我一無所知。
隔著櫥窗看得津津有味的游客
懸掛彩燈,它代表著美好和光明, 是慶祝圣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墨爾本有一個全市最著名的圣誕彩燈居民區(qū),當(dāng)夜幕降臨的時候,五彩繽紛地點綴著小區(qū)的角角落落,很多墨爾本人不惜駕車1 個多小時前往觀看,我們也是其中之一。據(jù)這個小區(qū)的居民介紹,很多彩燈是從小時候就開始積攢的,也有父輩傳下來的,有時遇到新穎的彩燈還會不斷添置,逐漸累積才有了今天多姿多彩的規(guī)模。參觀民居彩燈的熱鬧程度,真可以同我們這里元宵節(jié)觀燈相媲美,連警察都出動來維持交通秩序了。澳洲的民居一般沒有高大的圍墻,只有低矮的柵欄一類的遮擋物或干脆只有草坪花壇,參觀者沿著門前的人行道,一家一家參觀、品評、比較,直到夜深,人流才漸漸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