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娟
黨報的主題報道(亦稱主題宣傳),隨著時間的變遷、理論探討的深入和新聞實踐的積累,圍繞黨和政府重大決策、戰(zhàn)略部署組織開展重大主題報道,越來越在黨報版面上占據著重要版面和重要版位,越來越對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諸方面產生深刻的影響,越來越在讀者中引起濃厚興趣和強烈共鳴,其現實意義和深遠意義不可小覷。 作為黨報的一個忠實讀者和新聞愛好者,對主題報道如何做好雙向互動作了些思考,寫出來班門弄斧,請業(yè)界人士賜教。
雙向互動的特點
重大主題報道,是黨報履行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及黨和政府工作重點,引導輿論的重要手段,是黨報堅守職責使命,提高影響力、引導力的主要抓手。在傳統(tǒng)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的背景下,做好黨報主題報道的雙向互動,既能夠最大限度地配合和推動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又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黨報引導輿論的能力和水平。
黨報主題報道的形成,是從重大報道、系列報道等一脈相承逐步發(fā)展演變而來的,是黨報適應新形勢與時俱進、占領輿論制高點的重要責任和優(yōu)勢。相比重大報道、系列報道等,主題報道的提法更準確,更能反映時代的進步和新聞理論的發(fā)展。
這幾年,上到人民日報,下到市州報,都在主題報道上獨具匠心的策劃,獨出心裁的寫作,獨辟蹊徑的編排,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對這些主題報道進行梳理的話,不難看出主題報道題目的選擇,報道的策劃,采編的組織,稿件的編排,版面的呈現,有規(guī)模,有深度,有力度,有氣勢,具有四大特點。
1.全景式展示。
主題重大,視角專一,全景觀察,立體再現。如9月25日人民日報一版正頭《破局開路一千天——我國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綜述》,講述的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成立1000天,我國各領域改革不斷提速,改革舉措出臺的數量之多、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改革呈現的新特點、展現的新態(tài)勢、取得的新成果舉世矚目。這類報道看似只是黨的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卻濃墨重彩地把1000天深化改革思路、改革方案、改革過程、改革成果、改革意義等作了詳盡闡述,讓讀者系統(tǒng)的完整的了解事實全貌,從而增強了人民群眾對改革的期待和改革的信心。
2.分段式跨越。
重點選題,資源整合,敘述專題,回應全面。如今年上半年,黃岡日報用10天時間連續(xù)推出《競進有為的黃岡答卷》,將黃岡近10年經濟發(fā)展著力最大 、變化最快,最有成就感的“三最”,分十大專題作了詳盡回答。這種回答,是把人們看得見摸得著的成就進行梳理,多側面立體式的給讀者展現出了一幅“黃岡畫卷”; 是把人們的新認識多評判進行歸納,高起點全方位地讓讀者統(tǒng)一加快發(fā)展的“黃岡共識”;是把大創(chuàng)造好經驗進行總結,全局性戰(zhàn)略性地為讀者指明了換道超越的“黃岡路徑”,給讀者耳目一新的感覺,讀后給予積極的評價。
3.集納式融合。
工作重心,新聞配合,角度不同,主題集中。如從今年3月24日起,湖北日報推出《建設生態(tài)長江》大型主題報道,前后發(fā)稿多達幾十組,把各地建設生態(tài)長江的好思路、好舉措、好作法、好經驗和值得重視和解決的問題,通過強化策劃、篩選提煉、重組集納,凸顯版位,體現了主題報道的高度、深度、厚度和力度,搶足了讀者的眼球。這種認真地全面地深入地宣傳習近平總書記“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fā)”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整合新聞內容的“組合拳”,有力地 促進了全省建設生態(tài)長江的輿論場的形成和共識積累。
4.整體化推進。
選題鮮明,選材新活,深度解讀,有序推進。如湖北日報用相當長時間推出的《綠滿荊楚》專項主題報道,研究剖析問題,探尋改革出路,在浩瀚的材料中挖掘出過去、現在和將來最有亮點最有看點的東西,既展現湖北生態(tài)建設的精品典范,又揭示生態(tài)文明的歷史選擇,同時明確提出生態(tài)文明的努力方向。通過敘事明理, 由“記者的主張”進而轉變成“黨報的主張”,報道一經推出就受到讀者廣泛好評,更在林業(yè)戰(zhàn)線產生了強烈反響。這種運用“連續(xù)劇”形式的主題報道拓寬人們的視野, 讓讀者從相同相近或相關的新聞內容中得到啟迪和力量。
雙向互動的呈現
黨報是黨和政府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肩負著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營造主流輿論氛圍、凝聚強大精神力量、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任務。“橋梁”和“紐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也不是一般的新聞業(yè)務與技巧,它是黨報必須遵循的原則,必須確立的立場,必須增進的感情,必須端正的態(tài)度,是我 們黨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群眾辦報思想的集中體現。
黨報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是通過新聞報道來呈現的。而“橋梁”和“紐帶”必須是雙向的,互動就是最捷徑最有效的途徑之一。目前,很多黨報在互動上創(chuàng)造了很多好的形式。今年下半年,孝感日報在組織主題報道中作了一次成功的雙向互動嘗試,給了我們很多啟示。
從8月8日起到9月13日結束,孝感日報推出一組16篇《思想新理念新戰(zhàn)略·孝感路徑》主題報道,就孝感如何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建設武漢城市圈副中心城市、打造“湖北的蘇州”和“魅力孝感”目標,大力推進“五個跨越”、加快建設“五個城市”,譜寫科學發(fā)展跨越式發(fā)展新篇章作了全方位立體式的敘述,體現了新思想新理念新戰(zhàn)略新作為的發(fā)展實踐,更進一步堅定了人民群眾深學篤用、讓新的發(fā)展理念落地生根的信心和決心。
這組主題報道的雙向互動,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編輯部與讀者的互動,即向讀者推出首篇以“開欄的話”打頭、每個專題以“提要”開篇、結束則是以評論收尾的主題報道,每天在一版重要版位重磅推出,每篇3000多字,首尾呼應,讓讀者。
第二個方面是讀者與編輯部和讀者的互動。當16篇主體報道報道推出后,孝感日報并不是完事大吉,而是選擇刊登了15篇讀者的讀后感,進一步把主流社會的聲音釋放出來。這些讀后感贊揚報道突出改革開放發(fā)展的主線,充分展示各項工作亮點和成績,把準了脈搏、突出了重點、提振了士氣,同時熱議既要回望過去,更要開辟未來, 或提落實建議,或補新聞素材,或表堅定信心,從讀者自己的親身經歷進一步加強和豐富了主題報道的思想和內容。
這組主題報道雙向互動的成功,不僅抓住了讀者的眼球,回應了讀者的關切,還在于較好地實現了辦報人和讀報人在雙向互動中加深了對孝感路徑的認識和理解,凝聚共識,形成合力,再創(chuàng)輝煌。其實踐至少給我們啟示:主題報道是黨和政府想告訴人民群眾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tài)建設的思路、舉措、成就和經驗,人民群眾在全面完整系統(tǒng)了解這些基本事實之后,反過來通過黨報這一平臺,進一步知曉讀者的看法和評價,傾聽群眾的呼聲與要求,并及時準確地反映他們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對他們希望 得到回答的問題做出有說服力的解釋,從而進一步加深對黨和政府工作重心的理解,來豐富這些重心工作實施的素材,來完善這些重心工作的舉措,來提振人民對實現中國 夢的信心,來凝聚人民群眾參與建設的力量。
孝感日報的實踐告訴我們,主題報道的雙向互動需要媒體的探索,需要構架雙向運行的橋梁和紐帶。黨和政府通過黨報,傳遞黨的聲音,宣傳黨的主張,釋讀黨的政策 ,推動黨的工作,凝聚和調動一切力量實現黨的目標;人民群眾也可以通過黨報這個平臺反映要求和愿望,把主流社會的聲音釋放出來。
雙向互動的途徑
隨著數字電視、網絡傳媒、4G手機、戶外視屏等新興媒體日益大眾化,傳統(tǒng)媒體報紙、電視、廣播競爭日趨激烈化,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黨報的話語權、影響力和轉型期穩(wěn)健發(fā)展的態(tài)勢,是黨報不得不面對不得不思考的重大課題。
影響力引導力最終的體現,就是讀者的認可。主題報道的雙向互動,實際上是一個雙向選擇,雙向交流,最終達到編讀雙贏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在組織主題報道時有讀者貢獻聰明才智,在推出主題報道有讀者評論評價,通過雙向互動了解讀者需求,傾聽讀者呼聲,掌握輿論脈動,組織讀者參與,拉近讀者距離。
在新聞發(fā)展到傳統(tǒng)媒體和新型媒體融合的今天,作為媒體特別是黨報,重視雙向互動方向,提高雙向互動質量,該提上黨報報道策劃和實施的日程表上了。
所謂互動,“結合辭典的解釋與人們使用的本意,應該是一種使對象之間相互作用而產生彼此發(fā)生積極的改變的過程?!薄岸粘V械幕邮侵干鐣蟼€人與個人之間 ,群體與群體之間等通過語言或其他手段傳播信息而發(fā)生的相互依賴性行為的過程。長期穩(wěn)定的良性互動關系需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第一主體之間需具有共同的或者相類似的價值理念,至少不能是相互對立的價值理念;第二兩個主體之間有發(fā)生相互依賴性行為的必要性;第三兩個主體之間有發(fā)生相互依賴行為的可能性。”
黨報與報道對象,黨報與讀者,本身具有共同的價值理念,相互存在依賴性行為。那么,怎樣才能實現黨報主題報道的雙向互動呢?筆者以為要在三個途徑上下工夫。
1.記者與通訊員互動。
一個重大主題報道提上策劃日程,編輯部在動員編采人員提建議、拿方案、定選題、抓采訪的同時,也可以適當吸納相關部門、相關單位和相關地方從事報道的通訊員參與報道進程。畢竟,記者對新聞采寫輕車熟路,通訊員對情況了如指掌,把兩股力量結合起來,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媒體與讀者互動。
有三個層面:一是主題報道推出之前,編輯部先來個“廣而告之”,引起讀者對報道的關注和期待;二是系列報道的每篇結尾,可以像章回小說那樣推出下篇日期和標題,吸引讀者閱讀興趣;三是從第二篇開始及時反饋讀者的讀后觀感,同時收集讀者的意見和建議,進一步完善報道方案和報道選題。
3.權威部門與百姓互動。
在主題報道推進中,有些讀者感興趣的問題也許反映不夠全面,有些事情解釋可能不太清楚,有些問題可能需要準確解答。主題報道傳播的觀念、信息,都是來自權威機構——黨政部門,讀者提出的帶有共性的問題,編輯部可以請相關部門領導或專家釋疑解難,這種三方互動會讓主題報道更加完美無缺。
雙向互動是當代媒體特別是黨報值得探討的一門學問,互動得好,雙向交流,相得益彰,是一條增強黨報權威性,提高辦報質量,吸引讀者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