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艷俠
2016年 5月 24日,本人參加了沈陽市待評名師評選活動。培訓活動先期是理論學習,然后是實踐學習。教育局將我們 239名教師派往異地考察學習,并且要求每名教師都要有自己的課題研究。
三年前,本人學會了用數(shù)據(jù)管理法,在任班主任及語文學科老師期間,發(fā)現(xiàn)每一屆學生男生數(shù)總比女生多一些,我們郊區(qū)學校這種情況一直存在。班級中語文、數(shù)學、英語的學習成績男女生不是均衡發(fā)展的。每次語文測試都發(fā)現(xiàn)男生沒有高分,優(yōu)秀率、及格率都很低,女生相對優(yōu)于男生。語文成績的高低決定學生中考時能去哪一所高中讀書,每三年一輪回。發(fā)現(xiàn)了這個問題后,我曾經寫了一篇論文《初中男女生語文文體閱讀與寫作的差異研究》,發(fā)表在《遼寧教育》上。
三年中我一直在摸索規(guī)律,也總結了一些粗淺的經驗,但是還遠遠不夠,還不是很成規(guī)模。 5月 29日,我們沈陽市一行 178人來到了江蘇揚州,進行為期 5天的考察學習。
我們深入課堂,近距離與樹人學校的老師接觸,聽課,評課,研討,與學生進行交流。課間,我們抓緊一切機會與學生、老師進行研討。每聽一節(jié)課,都著重關注一下,每個班級男女生分配情況,分組情況,課上男女生回答問題情況,及課上男女生的差異呈現(xiàn)情況,老師提問,評價,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所有關于男女生學習語文差異的現(xiàn)象都關注。不同學科也是這樣關注。
此次考察從五大方面感受不同,深受啟發(fā):
一、考察學生,發(fā)現(xiàn)差異,重新界定研究對象
考察期間聽了 14節(jié)課,從初一到初三都聽到了,班級有 14個不同的班,多學科,課程內容不同,文理并濟。每個班級人數(shù)基本相同 42人,男女生比例是 1:1,語文學習成績均衡。課上發(fā)言次數(shù)每個班級男生占 65%,女生占 35%。男生的論辯能力,思維能力,表演能力都好于女生。樹人中學每個年級都有 21個班,一個國際班, 2個英才班, 18個普通班級。國際班和英才班男生比女生更多一些,語文成績反而比女生還高些。本人利用課間及中午休息時間找不同班級學生聊一聊,他們對語文很有興趣,成績也是中上等的多,作文在二類文居多,一類文占 15%。學生都有課外閱讀練習,有詩詞手抄本,學校舉辦的各類活動,學生們都參加,作業(yè)完成情況較好,聽課注意力集中。每周的閱讀課,學生都會自己帶書精心閱讀,書籍分類多種多樣。通過他們的月考成績數(shù)據(jù)總結出課題界定范圍:《農村初中男女生語文文體閱讀與寫作差異分析及達到均衡發(fā)展策略的研究》。
二、考察老師,反思不足,重新調整教學策略
在聽了 14節(jié)課后,參加了初二語文組的備課研討,感受到教師隊伍求真務實,銳意進取。
聽了樹人中學的五位語文教師和體育、地理課。潘軍老師和其他三位老師都是同課異構;楊俊老師是《作文講評課》、陳霞老師是詩詞教學,各有特色。張琳老師是散文。潘軍是一位男老師,他給我印象昀深的是指導學生練習文言文的朗讀,用不同的速度朗讀,引導學生用時間衡量,指導學生如何背誦文言文。對書下已給的注釋“既加冠”里“冠”的讀音進行大膽質疑,是一聲還是四聲,他提出自己的觀點應該讀一聲,教給學生不做讀書的奴隸,讀書是為了豐富自己,有創(chuàng)新,有見解。我非常佩服他的尋求真理的精神。課后我與他有深入的交流,看到他手里有全國 18家出版社的語文書,江蘇用蘇教版,我們沈陽用語文版,他對課文了如指掌,這是很讓我震驚的。一名教者如此鉆研,哪還會有教不好語文的呢。與這幾位老師相比,感受到自身的學識和修養(yǎng)都不足,鉆研的功夫還不夠。
通過其他學科課堂的觀察反思,找到自己的不足,修改本人課題中教師教學策略這一內容。
三、考察學校,南北不同,重新研究校本教研
樹人學校地處江蘇揚州,地理環(huán)境優(yōu)越,有很多歷史文化名人都定居在此,而且處處留有墨香,文化氛圍濃郁。走在揚州大街小巷,處處能感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韻美校園環(huán)境建設處處洋溢著江南溫婉細膩的風格,體現(xiàn)著人文關懷。
彰顯學校辦學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南北方文化不同,生活習慣不同,學生們認識也就不同。結合本地區(qū)進行校本教研極為重要。
1.營造大語文學習環(huán)境
利用校園文化建設對學生進行讀書教育。學校到處都是名人事跡介紹,用這些資源來開發(fā)學生的閱讀潛力。利用圖書館,閱覽室來給學生創(chuàng)設閱讀學習的環(huán)境。班級里利用黑板報,走廊宣傳板,設計各種文學作品,繪畫,書法展,來陶冶學生情操。
2.多開展活動,利于讀寫
開展詩詞朗誦會,詩詞背誦考級比賽,詩詞表演社團。學習南方揚州市的做法,開展“三社”完成語文的閱讀和寫作,文學社、詩社、戲劇社,讓學生在活動中彌補不足,縮小男女生差異。
四、考察社會,全民重視,重新改進三位一體
在樹人學校的幾天里,不僅與領導、老師、同學探討,同時還找家長探討。了解孩子及家庭情況。了解到,樹人學校的孩子們都很愛看書,在當當網上每年揚州市購書是紀錄昀高的。家長也愛看書,內容涉獵廣泛,有軍事、歷史、科學、自然、生物、小說、詩歌、散文等。老師與家長聯(lián)系是隨時隨地的溝通。家、校、社會,三位一體做得十分到位。
揚州市民都是彬彬有禮,熱誠相待。真的感受到江南社會大環(huán)境的不同。外部環(huán)境塑造了文明形象,提供了沃土,滋養(yǎng)一代又一代人。體現(xiàn)出積累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性。
本人反思自己所在地區(qū),我們的大環(huán)境還需要進一步的建設,還需要家、校、社會三位一體的建設不斷完善,給學生們提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五、外出考察的現(xiàn)實意義
經過這次的實踐考察,本人更加明確了課題應該研究的內容,重新做了修改。
研究的內容:
1.研究農村初中男女生在語文文體閱讀中存在差異的原因。
2.
研究農村初中男女生在寫作中存在差異的原因。
3.
研究農村初中男女生寫作能力均衡發(fā)展的策略。研究的方法:
1.
調查研究法
2.
觀察法
3.
經驗總結法
4.
案例研究法
通過研究希望縮小本人班級男女生在語文學習上的差異,會閱讀語文文體,會寫作,讓男女生并肩同行。使學生學習語文得到快樂。將語文融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體現(xiàn)語文的真正意義。
希望各學科教師重視男女生存在差異,在教學時,要不同對待,有目的地設計教學,實現(xiàn)男女生均衡發(fā)展的目標。我們的考察學習結束了,但是我們要做的事情遠遠沒有結束。
新教育時代·教師版2016年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