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摘 要:棗瘋病又稱叢枝病,果農稱其為“瘋棗樹”或“公棗樹”,棗樹地上、地下部均可染病。一旦發(fā)病,翌年就很少結果,發(fā)病3~4a后即可整株死亡,對林業(yè)生產造成毀滅性的災害。作者通過4a針對性的實驗研究,查清了棗瘋病在清原地區(qū)的發(fā)病原因、發(fā)病癥狀及發(fā)生規(guī)律,研發(fā)出了無公害防治技術,以指導棗瘋病的科學防治,達到林業(yè)增效,林農增收的目的,愿與同行商榷。
關鍵詞:清原地區(qū);棗瘋病;發(fā)生規(guī)律;無公害防治;研究
中圖分類號: S436.6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1033072
大棗作為重要的干鮮果和藥用植物,近年來在遼寧省清原地區(qū)發(fā)展很快,既有低山丘陵區(qū)的零星種植,更多的是在成片的農田里集中栽培,面積不斷擴大。隨著集約規(guī)模化栽植程度的提高,面積的擴大,棗瘋病呈現出與日俱增的趨勢,一旦發(fā)病,翌年就很少結果。棗瘋病的病樹又叫“公棗樹”,發(fā)病3~4a后即可整株死亡,對生產威脅極大,而我國對農產品的要求是:優(yōu)質、安全和綠色,因此實施綠色標準化生產、無公害綜合防治,提高果品質量已經成為當前棗業(yè)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通過4a的針對性的實驗研究,查清了棗瘋病在清源地區(qū)的發(fā)病原因、發(fā)生癥狀、發(fā)生規(guī)律,研發(fā)出了無公害防治技術,現分述如下。
1 發(fā)生癥狀及病原
棗瘋病又稱叢枝病,屬植原體病。枝葉叢生,葉片小而萎黃,不能正常開花很少結果;冬季叢枝干枯部落。果農稱其為“瘋棗樹”或“公棗樹”。棗樹地上、地下部均可染病。地上部染病主要表現為:花柄加長為正?;ǖ?~5倍,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反常生長,成淺綠色小葉。樹勢較強的病樹,小葉葉腋間還會抽生細矮小枝,形成枝叢;發(fā)育枝正副芽和結果母枝,一年多次萌發(fā)生長,連續(xù)抽生細小黃綠的枝葉,形成稠密的枝叢;全樹枝干上原是休眠狀態(tài)的隱芽大量萌發(fā),抽生黃綠細小的枝叢。地下部染病主要表現為:地下部染病,主要表現為根蘗叢生,成刷狀枯死。病原是類菌原體Mycoplasma—like Organism,簡稱MLO,是介于病毒和細菌之間的多形態(tài)質粒。
2 棗瘋病的發(fā)病規(guī)律與傳播途徑
嫁接和分根是棗瘋病的2種傳播方式。嫁接方式棗瘋病傳播的誘發(fā)期在30d~1a以上。在所有的棗類品種中,金絲小棗是最容易感染棗瘋病的品種。棗瘋病癥狀一般是由局部慢慢的擴展到全株棗樹,因此,棗樹一旦被確診為棗瘋病,那么小樹2~3a之間會死亡,大樹在3~4a后就會死亡。
棗瘋病主要通過嫁接(如芽、皮、枝、根嫁接)、分根感染。棗病病潛育期的長短主要有3個影響的因素,這3個主要因素為嫁接接種時間、接種部位以及接種量。在自然界中,棗瘋病傳染,除了嫁接和分根傳染之外,還可以通過橙帶擬菱紋葉蟬、中華擬菱紋葉蟬、紅閃小葉蟬、凹緣菱紋葉蟬等昆蟲傳病。
3 棗瘋病的綜合防治技術
鏟除已發(fā)病的苗木并對其進行徹底清除,避免苗木間交叉感染。想要培育無病的棗樹壯苗,應該在沒有患病的棗樹園中采取接穗、接芽或分根繁殖,得以培育出無病苗木。如果棗樹園中一旦發(fā)現患有棗瘋病的樹苗,應選擇立即將其拔掉。以防感染到其他苗木。選用抗病品種和砧木。平時要注意,盡可能去發(fā)現并用抗病品種比較強的苗木??梢赃x用抗病能力強的酸棗和有棗仁的大棗品種用以作為砧木,來以培育出抗病能力強的品種。這種辦法也是防治棗瘋病發(fā)生的根本措施。用根蘗苗栽植時,不要采用根蘗苗就地繁殖的辦法,根蘗苗就地繁殖這種子株和母株同根的苗木容易造成棗瘋病的交叉感染。
棗瘋病的藥物治療,對于發(fā)病比較輕的棗樹,可以用梧寧霉素,每年在早春樹液流動前和秋季在樹液回流根部前各施藥1次,早春樹液流動前,在病株主干60cm處,沿干周鉆孔3排、或環(huán)割,深達木質部,后塞入浸有150倍“梧寧霉素液450mL的藥棉,緊接著要用塑料布完全對其包嚴,同時還要修除病枝;秋季在樹液回流根部前,大約10月份,還用以同樣的方法對其進行再次施藥,對患病不嚴重的樹苗治療效果比較顯著。也可以在夏季的時候,在患病苗木樹干四周,鉆4個孔,深達木質部,插入塑料曲頸瓶(河南農大植保系設計),然后用蠟把鉆孔封嚴,每株樹苗注入“梧寧霉素”液400mL,藥液注入樹苗內10h以后,藥液就會被樹苗所吸收,患病的枝干就會逐漸枯焦,療效與施藥帶相似。這種辦法相對比較簡單,而且藥液也不易流失。清除雜草及野生灌木,及時防治各種葉蟬類蟲媒6月初—9月下旬,適時噴灑2000倍5%阿維菌素、或1500倍2.5%氯氰菊酯、或1500倍5%氟蟲脲乳油等藥液,防治各種蟲媒。
加強肥水管理,棗園應該當多施加有機肥以及磷鉀肥料,穴施土壤免深耕處理劑300g/667m2,穴施“保得“土壤生物菌接種劑300g/667m2,改善棗樹本身樹體的營養(yǎng),提高棗樹自身的抗病能力。在嫁接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嫁接工具和修剪工具的消毒工作,避免棗瘋病的交叉感染??捎镁凭紵?。
農業(yè)與技術2016年20期